养生健康

3岁孩子怎么说他才愿意听

3岁孩子怎么说他才愿意听

别让宝宝的“听不见”成为一种习惯

一旦宝宝形成这种“忽视”和“听不见”的习惯,将会对他日后的人际交往埋下很大的隐患,对宝宝自身的成长也尤为不利。因此,当宝宝屡屡出现“忽视”和“听不见”的状况时,爸爸妈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给宝宝提的要求要尽量简单

如果你总是在宝宝面前碎碎念,而把你真正要跟宝宝说的话和许许多多的“废话”(如抱怨、絮叨、责备)夹杂在一起,或者同时把你要对宝宝说的几件事和几个要求都混在一起说个没完,都只会让宝宝越来越“充耳不闻”,因为宝宝不知道你究竟要说什么。因此,爸爸妈妈要谨记,在和宝宝说话或者提出要求时,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简单、明了,要求也尽量要单一。最好能够说出需要宝宝做的2~3个步骤,不要一次说的太多。与此同时,偶尔让他重复一下你说的话,也能帮助宝宝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不要长时间在宝宝耳边喋喋不休,重复你的要求

“把玩具收起来,准备睡觉了,你听见了没,到底要我说几次?”当你站在卧室门口,催促着正在专心玩玩具的宝宝睡觉时,这样的喊叫是基本毫无作用。如果你希望他能真正听见你说的话,并执行你的要求,你需要走到他的跟前,轻轻地扶住他的肩膀,叫出他的名字,把他集中在玩具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你这里。然后,当宝宝的眼睛看着你的眼睛的时,再开始说你要说的话。如果这时他走神,你要轻柔而严肃地要求他看着你的眼睛。而且,当你有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和他交代的时候,最好请他暂时先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然后把他带到另一个安静的房间,再和他谈话。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宝宝将注意力和关注点都集中到你们的谈话内容上,同时也能锻炼他在与他人谈话时,要给予对方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久而久之,他形成习惯后,他就会知道,看着别人的眼睛和对方说话,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与孩子沟通不能忘的三件事

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点评:父母在与孩子做亲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怎样教宝宝学说话

家长您好,孩子满了1岁以后就会开始慢慢学说话,那么开始学说话以后一下四个步骤很重要。1、看:即要看物说话,看图说话。方法很重要,妈妈可以采用问答式,如问孩子:妈妈在哪里?鼓励孩子用手指指出来,慢慢地您就应该改变提问方式了,如:这是谁呀?这次你就要鼓励孩子用嘴巴说出来了。2、动:即做动作说话。刚学说话的小朋友也是个“运动员”,走,爬,跑,跳,滚等动作都是他们要学习的,同时家长可以配上语言帮他们“翻译”,帮助孩子获得经验。3、听,当然就是听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了。家长应该常常给孩子念儿歌,或者教他们念,学着那些朗朗上口,或者押韵的儿歌,让孩子对语言更有兴趣。4、日常对话,家长要随时都有意识和孩子对话,不管他能够听懂,能否正确的回答,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您,望采纳哦!

孩子说话早晚与智力的关系

一般来说,0至1岁的孩子处于语言准备时期,基本上以简单的发音和称呼为主,我们总能听到孩子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却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其实,孩子在积累语言信息。

1岁至1岁半,孩子处于语言理解阶段,对大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迅速提高,大人所说的话,孩子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是往往还不太会表达,最多会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饭饭”表示想吃饭,“奶”表示想喝奶。一般来说,孩子是先理解名词,慢慢理解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岁半后至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孩子学着用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可以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际了。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在时间上有所差异,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能够说完整的句子,有些孩子2岁半了,却仍然停留在叠字表达上。

【支招】

2岁至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段时间发展最迅速。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着重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来说,要注意几点:

1、要注意发音和用词的准确性

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不要用儿语及方言和孩子说话。与孩子说话时要速度缓慢,发音清晰。

2、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

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父母不要马上替孩子说出来,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正面的体验。

3、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凡事多与孩子沟通。外出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孩子把看到的东西告诉父母。与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使用命令、要求、否定等语气,多使用请求、协商、肯定等语气,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尊重感。

4、语言环境不要过于复杂

有些家庭,祖辈、父辈及保姆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表达自然也会滞后。当然,在沉默后,孩子语言爆发时也容易掌握更多的语言。但是,多语言环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说话晚。所以,建议想让孩子掌握多种语言的家庭,最好先让孩子掌握母语,然后再学习其他语言。

5、测试孩子的语言发展系统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比较迟缓,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测试。比如,在听觉方面,检查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在发音方面,检查孩子的舌系带或者声带等发音器官有没有问题;在语言理解方面,检查孩子对父母、对周围其他人的简单语言能否理解;在表达意愿方面,检查孩子是否会用非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会不会拉着父母去做一件事情,会不会用肢体动作表示反抗等。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说给宝宝听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但是他的耳朵已经可以接受信息了,这时爸爸和妈妈就要给孩子多说,为孩子日后的说话打下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时间都生动且准确的描述给宝宝,让宝宝听见,这时宝宝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就会试图学习你说话。

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成人要坚持说普通话,以清晰、正确、规范的语言向孩子述说,禁用方言。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制造发声的机会 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或想拿某一样工具时,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本身的愿望,妈妈乘隙替他们把这些愿望用简朴的词语说给孩子听这正是造就宝宝仿照发音的好机遇。云云每天重复,终极使孩子的语言仿照变得容易起来。就即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

儿童口吃的小常识有哪些

儿童口吃这种病状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的身上了,但是有多少家长知道这些病状的常识呢,对这些常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比如说如何矫正口吃儿童呢,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说说吧。、

于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相信知道这些以后,对口吃儿童患者会带来很大的帮助的,也希望在口吃儿童患者的家庭里,家长能起到帮助儿童的作用,做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口吃儿童。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4岁儿童说话结巴口吃怎么办

1、两岁的孩子思维迅速发展,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藻,在“找合适词藻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的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担心。

2、积极的词藻表达不了他想说的内容,他要在脑子里“找”合适的词藻,因而说话不流畅。

3、情绪紧张(受到强刺激,如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在“追问”什么事的时候,用重复的字或拖长音来调整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需要时间,说出来的话就有断续现象,也就是一种口吃。

4、模仿、逗乐,形成了不良习惯,它不是一种病。

5、由于你不愿听到孩子讲出“结巴的话”(过去讲话是流畅的),就很注意听他讲话,纠正他的发音,反而给孩子多听“结巴的话”的机会,说“这种话”也多了。

6、两三岁的儿童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他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

提醒:纠正口吃首要交流

因为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父母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些时候,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平时都是自己叫孩子起床,现在可以让孩子叫自己起床啊,让孩子感受一下,赖床到底会有何影响。在对换角色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观察亲子互动中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要是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要及时改正,这样能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哦。

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去隐藏自己的情感,快乐还是悲伤都可以尽情的表达出来,应该尝试彼此分享情绪,在对话的过程中,建立起信赖、尊重的关系。

要是可以的话,父母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采取平时地交流方法,这样孩子会更加愿意听你的话,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你和他是平等的。

怎么管教五岁宝宝

1)冷处理

让孩子回到他自己的屋里去。切记不可把这一要求当做惩罚孩子的手段,你的声音不可充满恼怒,而应只是平静地、就事论事地去说去做。

2)控制环境

虽然孩子已经长到了五岁,你还是应该把家里布置得适合小孩子安全活动,这能减少许多麻烦。

3)允许孩子宣泄

允许孩子宣泄负面的感受,同时尽量帮助孩子明白有些行为其实于事无补。

4)用“回馈”技巧

也就是说,倾听孩子的诉说,弄明白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按照你的理解把孩子表达的情绪复述给他听。

5)建立一个正面的奖赏体制

如果孩子遵守家里的规矩,听你的话,那么就请你给予孩子正面肯定;而不是反过来在孩子淘气捣蛋的时候予以负面惩罚。

6)和孩子讲条件

即使孩子不过才五岁,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跟孩子“讲条件”。比方说,假如孩子的行为让你比较满意,或者完成了他承诺的某件事,那么你也要满足他的某个心愿。

儿童口吃矫正方法

近年来,儿童口吃的发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口吃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口腔专家建议,要正确对待口吃,尽早对儿童进行口吃普查,及早发现,及早纠正,避免或减少成年人口吃。

由于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宝宝太听话 影响创造力

听话 或是孩子在压抑情感

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想着如何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反而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这些家长们总认为“我这么做全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也就是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到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因此错误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绝对地听从父母的安排。

在这种状态下,为了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待,一些孩子们只好装作既听话又顺从。但有研究发现,小时候绝对地服从父母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惹出更大的麻烦。因为他们一直很担心自己会让父母失望,因此尽量避免跟父母进行对话,一直抑制自己的欲望,在成年后,他们对父母的叛逆心理也越来越强烈。这种叛逆心理最终会让孩子们经常说谎或者让孩子们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过于听话 易患“顺从病”

孩子天生就有对“规则”的逆反心理,而是特别忠实于自己的本能。一般来讲,绝大多数孩子根本无法接受父母制定的各种规则。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会很自觉地做作业、听父母话,但是这种孩子只占全部小朋友的1%。所以说,所谓的“听话”就是严格按照父母制定的规则生活。父母经常要求孩子按时穿衣服、按时脱衣服、按时做作业、按时睡觉、按时吃饭、按时整理生活用品,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些规定只不过是妨碍他们进行感兴趣的某种事情,即游戏的主要因素。

也有一些孩子为了让父母认可自己“听话”,而在有意无意地抑制自己的情感。在医学中,过于听父母话的孩子被称为患有“顺从病”。正因为这样,听话的孩子有可能更危险。过于听话的孩子会认为只有顺从父母的意愿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因此不管自己的意愿如何,都会盲目地抑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长期下来,这些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孩子说“不”家长应该高兴

当孩子还是个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一切都依赖父母的小婴儿时,家长完全可以控制孩子,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越来越和父母的意见相左。从医学角度分析,幼儿在学会走路之后,大脑中的运动神经飞速发展。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开始建立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开始走向独立。

身体的独立、心理的分离、自我意识的建立,是责任感的必要基础。心理学认为,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大约两岁,儿童进入执拗敏感期,有了强大的自主精神,用“不”字与反抗来与父母建立心理疆界。由于两岁左右的幼儿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不经大脑皮层处理,而是通过肢体直接宣泄出来,那就是发脾气。所以说,家长要和一个执拗期的儿童和平相处,首先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接受他们不同的观点、意见、感受和要求。

说话晚的孩子智力有问题

冬冬的妈妈最近有些着急,眼看同龄的孩子都会说句子了,而2周岁的冬冬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她担心孩子智力会不会有问题。

孩子由于个体的差异,表现在语言能力方面也是开口有早有晚、表达清晰不清晰的区别。妈妈们只看到孩子说话晚的结果,却没有思考可能造成孩子开口晚的原因,着急地给孩子扣上智力有问题的标签,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分析】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语音,即学会正确发音及称呼;懂话,即感受或理解,能够把别人的话与现实的东西或者行为活动联系起来;表达,即用自己的话把思想讲出来。因此,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从发音到理解,再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

一般来说,0至1岁的孩子处于语言准备时期,基本上以简单的发音和称呼为主,我们总能听到孩子咿咿呀呀说个不停,却不知道孩子在说什么。其实,孩子在积累语言信息。

1岁至1岁半,孩子处于语言理解阶段,对大人的语言理解能力迅速提高,大人所说的话,孩子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是往往还不太会表达,最多会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饭饭”表示想吃饭,“奶”表示想喝奶。一般来说,孩子是先理解名词,慢慢理解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岁半后至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孩子学着用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可以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际了。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在时间上有所差异,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能够说完整的句子,有些孩子2岁半了,却仍然停留在叠字表达上。

【支招】

2岁至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段时间发展最迅速。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着重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具体来说,要注意几点:

1、要注意发音和用词的准确性

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不要用儿语及方言和孩子说话。与孩子说话时要速度缓慢,发音清晰。

2、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

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父母不要马上替孩子说出来,应该引导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当孩子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从而为孩子使用语言提供正面的体验。

3、营造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凡事多与孩子沟通。外出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孩子把看到的东西告诉父母。与孩子说话时,尽量不要使用命令、要求、否定等语气,多使用请求、协商、肯定等语气,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尊重感。

4、语言环境不要过于复杂

有些家庭,祖辈、父辈及保姆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年幼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表达自然也会滞后。当然,在沉默后,孩子语言爆发时也容易掌握更多的语言。但是,多语言环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说话晚。所以,建议想让孩子掌握多种语言的家庭,最好先让孩子掌握母语,然后再学习其他语言。

5、测试孩子的语言发展系统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比较迟缓,可以在家里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测试。比如,在听觉方面,检查孩子的听力是否有问题;在发音方面,检查孩子的舌系带或者声带等发音器官有没有问题;在语言理解方面,检查孩子对父母、对周围其他人的简单语言能否理解;在表达意愿方面,检查孩子是否会用非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会不会拉着父母去做一件事情,会不会用肢体动作表示反抗等。

如果上述都是正常的,那么,孩子说话晚或者语言发展较缓慢,与孩子的智力无关。

一般来说,女孩的语言发展早于男孩,亲子沟通较多的孩子语言发展要早于缺乏沟通的孩子。如果孩子3岁后仍然发音不清晰,听不懂别人的话,或者孩子平时都是沉默寡言的,父母就需要带孩子去儿科看看了。

家长要帮助孩子确立自我

1、允许孩子造反:幼儿到了2~3岁的时候,好像天性促使他们自己做决定,不允许他人的干涉。这正是“造反有理”的时期,爸爸妈妈们既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干什么,也不要催促他们做什么。当孩子特别想要自己脱衣服或者穿衣服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穿;孩子洗澡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在澡盆里玩耍;吃饭时,爸爸妈妈要让他们自己吃,而且不要催促他。如果他不愿意听从大人的建议外出散步或者回来睡觉的话,也不要用生气的语言呵斥他们,而要多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引导他去按照大人的话去做。

2、鼓励孩子合理的造反行为: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追踪调查:在2~3岁孩子中各抽出100反抗性较强和几乎没有反抗性的孩子,追踪调查他们至青年期的情况。结果发现,在反抗性较强的100个孩子中,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结论的能力;而在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遇事都不能独立承担任务,作出决定。由此可见,孩子的反抗行为并非是一件坏事。只要他反抗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那么这种行为将有益于他以后独立人格的发展。

矫正儿童口吃的关键点

由于缺少必要的口吃常识,不少家长对待儿童口吃问题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纠正儿童口吃,要注重倾听和交流。这是因为,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家长要注意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已患口吃或有口吃倾向的儿童,家长的关注点不应放在“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孩子说话,不要打断他们,与其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相关推荐

如何教育淘气的孩子

爸爸妈妈们都不喜欢孩子太淘气,因为淘气的宝宝经常会搞一些小破坏。所以孩子的淘气让父母又着急又郁闷,批评也不管用。过后孩子还是该淘气就淘气。在孩子的世界里,孩子要是不淘气就会没事做,就会觉得非常无聊。那家长如何教育淘气的孩子呢? 孩子因淘气将父母的重要东西损坏时。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完全不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好奇心强的孩子,即使对“不要去摆弄”,也照旧淘气不误。 重要的是父母要加强管理,把这些东西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着的地方 要知道孩子最淘气的年龄在3岁左右,父母即使感到不方便也要忍耐到孩

善于和孩子沟通

1、家长要学会当一个好众。许多青少年认为自己长大了,有了一定的主见,已经不愿意再当被训导的角色,但们思想活跃,又希望有个细诉衷肠的对象。这时的家长应该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努力创造一种“聆的气氛”。最好的办法是家长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且当一个好众。这样孩子遇到什么事,自然会找到家长。 2、学会在活动中与子女交谈。这种方法是指家长和子女在从事一些活动时进行交谈,如一起打扫问题,只是随便聊聊。这种形式大家都感到轻松自在,家长从中可以比较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3、学会只当顾问。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反感家长替

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

有的孩子爱吹牛,要知道这个吹牛可是大人非常不喜欢的一个坏毛病。有些孩子还把没影的事编得跟真的一样,就好像自己亲眼看见了一样。孩子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要去编这些没有的事情呢?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改变孩子吹牛呢? “上星期叔叔带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条,我还把它们放在脚上、手心儿里,可好玩了……”4岁的冬冬眉飞色舞地跟小伙伴讲的“壮举”。站在一旁的妈妈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因为冬冬的讲述的确夸大其词了。 孩子为什么会有“吹牛”行为? 1、话“断章取义” 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

亲子沟通之8大技巧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 4、内容要具体 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孩子话怎么训练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给宝宝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还不会话,但是的耳朵已经可以接受信息了,这时爸爸和妈妈就要给孩子,为孩子日后的话打下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时间都生动且准确的描述给宝宝,让宝宝见,这时宝宝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就会试图学习你话。 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成人要坚持普通话,以清晰、正确、规范的语言向孩子,禁用方言。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制造发声的机会 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

三岁孩子太任性怎么办

1.转移注意力:在孩子任性发脾气时,家长也可以:“你,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2.暂时回避:有时让孩子先哭闹一会也好,就当做呼吸操和运动体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环,还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孩子的生长和发育。其实,大哭大闹往往是3岁左右孩子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孩子一哭,就无条件地满足的任何要求,就会使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因此,家长切不能因为孩子一哭闹就轻易迁就,要耐心等待冷静下来,然后再予以

孩子话并非自闭症

妈妈讲述 宝宝不话,难道得了自闭症? 我们家宝宝3周岁了,本来话就晚,有时候还结巴!一天刚要话,结巴了一下,爸爸朝脸上打了一下,从那天后孩子变化特别明显,要什么总是“啊”用手指!有时候想话但是不出来,表情是闭着眼睛,气要拉很长才能出一句话来,这是不是自闭症的前兆啊? 专家释疑 细心观察,3岁前即可显现症状 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闭症,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闭症。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焦敏介绍,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2~3岁孩子,一般主要表现在不与人对视,而不闻,视而

天哪,孩子竟然有3次叛逆期

1.孩子第一次叛逆期——2-3岁 二至三岁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不再愿意对父母言计从,反而父母越是让干什么就偏偏不干什么,而且自己有很多的鬼灵精的小主意,并且还会想方设法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很多家长不知道这一叛逆期,以为是孩子的“撒野”,所以动不动就进行一番严肃的教甚至是打骂孩子。其实,两岁是孩子的一个转折点,所有的叛逆都孩子在成长,有了自己的小算盘,而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地去对待孩子。 2.第二次叛逆期——7-9岁 七到九

4岁孤独症宝宝的独白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使我陷入了困境。就在我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莫名其妙突然发高烧,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把我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必须给孩子打头皮针。”我当时迷迷糊糊,但是一要往头皮上扎针,心里特别害怕,更不愿意打,可是爸爸妈妈、奶奶爷爷非常想让我早日康复,几个人一起按住又踢又挣扎的我,强行打了头皮针。当时我心里特别气愤,心想“你们平时那么爱我,可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竟然这样对待我!我虽然还是小孩,但是你们也要维护我的权益!”我特别生气,从此不愿意话了。 从此以后,我也不愿意与人交往了

男孩22岁有幻现象别人骂,现在32岁

你的情况,是幻想症,很可能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建议最好不要独居,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忙碌,保持自信,有什么心事可以和亲人,朋友聊聊,如果不能控制,最好在亲人的陪同下到医院就诊,服用药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