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有效吗
糖尿病用药有效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巯甲丙脯酸等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11%,对老年人轻型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的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脂质代谢不仅没有不良影响,还可以起到改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无疑是首选降压药,但肾功不全者不宜使用。
2、利尿降压药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多数有体液潴留,因此少量利尿降压药可明显改善高血压。但利尿降压药可引起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并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敏感性下降,从而使葡萄糖耐量恶化,还有可能影响尿酸及脂质代谢,因此不能作为首选药物,可短期选用。
3、钙拮抗剂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有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末梢血管阻力作用,从而能降低血压,但脑、冠状动脉和肾血流量不减少。对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也是较好的降压药。钙拮抗药不影响糖及脂质代谢,因此,它也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首选的降压药。
溃疡病用药有讲究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容易复发的特点,因此,医学界常用“难治的溃疡,难防的复发”来形容此病。
其实,只要患者按照医嘱服药,并掌握好用药原则,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自我保健,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掌握最佳服药时间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有六大类:抗酸药(氢氧化铝、氧化镁等),主要是中和胃酸,降低胃及十二指肠内的酸度,其最佳服药时间是餐后60~90分钟;抗胆碱药(如颠茄等),能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延长胃排空时间,因其作用高峰在口服后60~90分钟,故服药时间在餐前15~30分钟为佳;H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为了不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应在临睡前一次服药,不仅保证疗效,而且能减少副作用。
掌握用药疗程疗程不足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用药的大忌,也是导致该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据研究,十二指肠溃疡完全愈合需2~4周,胃溃疡完全愈合需4~6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容易复发,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治愈后若立即停药,复发率高达80%。因此,为防止复发,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治愈后,还应使用小剂量药物进行维持治疗,短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年。由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维持治疗时间较长,所以,不仅要考虑药物的疗效,更要注意使用药物的安全性。临床经验表明,用雷尼替丁150毫克或法莫替丁40毫克进行维持治疗,副作用小,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病复发。
讲究联合用药在应用一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考虑两种或三种药物联用。如抗酸药与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联用,或H2受体阻断剂与抗酸药联用等,这样既可增加疗效,又可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可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因此,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抗生素。目前倾向于“三联疗法”,就是将胃得乐、甲硝唑、羟氨基青霉素联合使用。须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要严禁服用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和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选择药物治疗糖尿病注意事项有哪些
1、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那几种:
所谓口服降糖药,主要指西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和拜糖平三种。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有D860(甲磺丁脲)、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同时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包括降糖灵、二甲双胍。其中降糖灵已近淘汰。拜糖平属于第三类口服药,此类药主要是抑制糖类的分解,缓解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其次,在国外还有三类新药正在开发中,有的已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2、糖尿病病人是否都必须使用降糖药物:
糖尿病病人都得进行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那么他们是不是都得吃药、打针?1型糖尿病病人当然得打针,但2型糖尿病病人就不一定了,有人统计过2型糖尿病病人约有20%不需要用降糖药物,单凭饮食和运动疗法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如果一个1型糖尿病病人初诊时空腹血糖不到11.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不到16.7mmol/L,就说明病人胰岛还是有一定功能的,此时应嘱咐病人好好控制饮食,加强锻炼1个月以观后效。如果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如果一开始病人血糖就很高,比如说空腹血糖高于200mg/dl,餐后两小时高于300mg/dl,那就得及时用药了。如果空腹血糖高于300mg/dl,尿中有较多的酮体,就需要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了。
3、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正确选药:
没有哪种降糖药物十全十美,对所有糖尿病病人疗效都好。糖尿病用药应个体化,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如肥胖病人应首选双胍类药物,偏瘦病人首选磺脲类药物比较合适;如果病人是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诺和龙;伴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则应选择糖适平,因为该药主要通过胆道排泄,受肾脏影响较小。
4、糖尿病患者可以用食疗代替吃药吗:
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食疗,长期坚持可以有效地改善并能控制血糖水平。但是要视个人糖尿病的发展程度而定,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选用食疗代替吃药来避免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毒副作用,糖尿病后期患者应遵医嘱,药物配合食疗来调节血糖。
5、糖尿病患者是否可选择服用保健品而代替服药:
要视个人情况而定,保健品同食疗一样有着神奇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后服用保健品代替药品,糖尿病后期患者应在能稳定控制病情的情况下使用。保健品使用也要想食疗一样坚持长期使用才会活的更好的效果。
6、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哪些药物:
糖尿病患者尽量不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复方感冒药等药物,若长期使用可阻抑肾小管细胞的酶活性,产生直接的肾小管毒性作用,有时还会引起肾组织的过敏反应。
妊娠期糖尿病用药
定期监测孕期血糖
只有对你的血糖变化有细致的了解,医生才能为你制定出更加适合你的营养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案。你需要使用家庭用的血糖仪或血糖试纸,根据医生指导,密切监测你的血糖水平。
饮食调整控制孕期血糖
1、摄取正确糖类
糖类的摄取是为提供热量、维持代谢正常,并避免酮体产生。所以孕妈们不要为了停止摄入淀粉而完全不吃米饭,而是应尽量避免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的饮料及甜食,可避免餐后快速的血糖增加。
2、少食多餐
为维持血糖值平稳及避免酮血症之发生,餐次的分配非常重要。因为一次进食大量食物会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且母体空腹太久时,容易产生酮体,所以建议少量多餐,将每天应摄取的食物分成5-6餐。特别要避免晚餐与隔天早餐的时间相距过长,所以睡前要补充点心。
3、饮食平衡
与正常孕妇一样,得了妊娠糖尿病的妈咪各方面的营养素也要摄取到位,只不过必须更注意热量的摄取、营养素的分配比例及进餐的次数。
4、多摄取膳食纤维
在可摄取的份量范围内,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以糙米或五谷米饭取代白米饭,增加蔬菜的摄取量,吃新鲜水果而勿喝果汁等,如此可延缓血糖的升高,帮助血糖的控制,也比较有饱足感,但千万不可无限量地吃水果。
5、控制食物的总量
妊娠糖尿病孕妈们的饮食总量也要控制好,即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要以每天的总量计算。举例来说,如果这一餐中食用了豆制品,就需要减掉相应的主食摄入量,以保证血糖值处于正常水平。
6、注重蛋白质摄取
如果在孕前已摄取足够营养,则妊娠初期不需增加蛋白质摄取量,妊娠中期、后期每天需增加蛋白质的量各为6克、12克,其中一半需来自高生理价值 蛋白质,如:蛋、牛奶、深红色肉类、鱼类及豆浆、豆腐等黄豆制品。最好每天喝至少两杯牛奶,以获得足够钙质,但千万不可以牛奶当水喝,以免血糖过高。
合理运动控制孕期血糖
饮食控制的同时,你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细胞内糖代谢,降低游离脂肪酸,从而降低血糖,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但应避免空腹和剧烈运动。餐后一定时间的散步和上肢运动对孕妇较为适合。
在运动时还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运动时随身携带一点儿含糖的食物,防止运动中暂时出现的低血糖。
2、运动量不宜太大,一般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次以内为好。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较合适。
3、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等。不要进行剧烈刺激的运动,如跑步、球类、俯卧撑、滑雪等。
4、如果你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者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而需要保胎,还有同时有妊娠期高血压的话,就不适合进行运动了。
老年糖尿病用药八大提示
一、严防发生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病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发生后恢复也慢,有时需数天、甚至一周。常发生在下列情况:①单用磺脲类药物,特别是格列本脲及格列齐特。作者曾遇到个别老年糖尿病病人,仅服数片上述药物,即发生低血糖;②合用二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且剂量过大;③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餐,或即外出运动;④晚间睡前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⑤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加服降糖药。
二、IGT也可用药
IGT是指糖耐量减退阶段,即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现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该阶段已存在大血管损害,应积极防治。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除饮食和运动疗法外,可服用二甲双胍、拜唐苹、文迪雅等药物,可预防IGT向糖尿病转化。
三、应该早用胰岛素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诊断为糖尿病时,机体胰腺B细胞功能已减少一半,随着病理的进一步发展,B细胞功能越来越差,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往往较差,故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病人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如果尽早应用胰岛素,血糖能较早控制,高血糖对B细胞的危害也能尽早防治,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四、控制餐后高血糖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病人,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而餐后血糖高低与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此外,餐后高血糖的时段,从早餐后一直延续到午夜,比空腹血糖时段要长得多,因此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必须积极控制餐后高血糖。
五、慎用保健品
有一些老年糖尿病病人迷恋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听到或看到媒体宣传后,认为服用保健品就可以不吃降糖药。结果越吃血糖越高,有的干脆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结果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保健品绝对不能代替药品,只能是辅助治疗。
六、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老年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等,即老年糖尿病病人患代谢综合征多。我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须纠正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控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把心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减少到最低程度。
七、积极治疗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病人常伴有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脑血管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下肢跛行、性功能减退等,给老年糖尿病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必须积极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八、服用VIAGRA没有错
老年男性病人合并勃起功能障碍者,约占2/3~4/5。对ED的治疗,病人有要求,医生有责任治疗,首先还是控制血糖,若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则同时降血压、调脂、减重、戒烟。针对ED本身,服用万艾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一部分ED患者有效。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饮食和运动疗法是基础,还需接受糖尿病教育,注意心态平衡。愿老年糖尿病病人,合理使用各种药物,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永葆青春。
妊娠期糖尿病用药后低血糖症状
(1) 意识障碍
(2) 头晕
(3) 眩晕
(4) 头痛
(5) 突然的饥饿感
(6) 大汗淋漓
(7) 疲劳无力感
低血糖症是需要立即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怀疑自己发生了低血糖反应,要立即检查血糖水平。血糖低于60毫克/毫升即可以诊断为低血糖症。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半杯橘子汁或苹果汁;一杯牛奶;4-6颗硬糖;半杯常规的软饮料;一大汤匙容量(15毫升)的蜂蜜,红糖,玉米糖浆都是很好的方法。吃以上任何一种事物1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糖。如果仍然低于60毫克/毫升,需要进食另外一分上述的食物。如果距离下次进餐的时间大于45分钟,那么需要吃一片面包来预防另外一次低血糖反应。
2型糖尿病的控制与治疗
糖尿病日常生活目标
●短期问题,如防止血糖过低或过高。
●长期的健康问题,如防止心脏病、神经损害、肾病、眼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坚持你的兴趣,如锻炼、工作和社交。
食物和体育锻炼
对很多人来说,治疗2型糖尿病就是健康合理的膳食和运动。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会被建议控制饮食、减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指数就可以很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的进展。
2型糖尿病用药及胰岛素使用指导
●一般来说,糖尿病口服药是为糖尿病患者开具的处方药。
●不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更多的是给患病时间长、血糖水平居高不下的患者使用的。
●药物对于那些饮食健康和能够分泌胰岛素的患者效果更理想。
●向医生咨询胰岛素使用说明、注射方式和使用计划。
5类常见有效的降压药
1.利尿剂:在早期高血压病人中可以使用,一般选用安体舒通,寿比山等,应用时注意血钾情况,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尿酸升高等不宜使用。
2.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为β-洛克。早期高血压尤其是有心肌损害、心肌缺氧等情况较为合适。应用时要注意哮喘、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心动过缓及心脏疾病中一些传导阻滞现象等不宜使用。
3.α-受体阻滞剂:主要代表药为立及丁、哌唑嗪等,对重症高血压,其他药作用不佳,或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有效,应用时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4.钙离子拮抗剂:代表药有心痛定、尼群地平、洛活喜、波依定等,此类药使用面较广,不管是何期高血压,都可以使用,可逆转靶器官损害。使用时少数病人有头痛、面红、心率加快等,一段时间后就会适应,合并心衰的患者应用时应谨慎。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有开搏通、雅施达、蒙诺等,此类药对心衰,高血压都有效。少数病人服用后有刺激性干咳。而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药如科素亚,代文等,作用持久而很少有刺激性干咳等症。
选择用药时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决定。开始时可以单一用药。随着病情的持续反复宜多品种,小剂量联合用药。
糖尿病用药十大误区
糖尿病用药十大误区
长期使用各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中,能理想控制血糖水平的不足1/10,因为许多患者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
1.血糖增高就用药: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采用上述措施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临床症状加重或血糖急剧升高者,才应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2.选用药物不当: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3.同类药物合用: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但是临床上还是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现象,如消渴丸(含优降糖) 配美吡达、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4.超剂量速降糖: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5.服中药能根治: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6.糖不降频换药: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7.单凭感觉服药: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
8.只服药不复查: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其实如果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服用降糖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9.无症状擅停药: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很多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使病情恶化。
10.忽视个体化用药: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一个患者用得好的药对另一个患者未必也适用。
糖尿病用药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不同、病程不同,并发症的情况也不一致;同时由于年龄差异,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都会有所区别。因此临床中,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平衡治疗方案的获益与风险,而具体到平衡风险方面,可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考量。
年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多年患糖尿病,同时也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疾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同时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
在此类人群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降糖效果好且低血糖风险更小的药物,同时要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患者更好地从降糖治疗中获益。维格列汀作为新一代DPP-4抑制剂的代表,在老年人群的疗效确切,同时低血糖风险低,药物间相互作用少。
低血糖风险:我们常把糖尿病的治疗形象地比喻为“走钢丝”,因为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二者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这个过程就像在 走钢丝,稍有不注意,就会失衡。而对于一些本身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特定职业(如司机)患者,低血糖导致的危害并不止于头晕或晕厥本身,一旦发生严重低血 糖,将导致心梗、脑梗、车祸等危及生命的情形。
DPP-4抑制剂作为一种全新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能够双向调节血糖,有效降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少,而代表 之一维格列汀更是可以保护胰岛,24小时全面控糖,减少血糖波动,是所有低血糖高危患者的一大福音。
体重: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大约80%都是超重或肥胖人群。这样的体型特点,不仅不利于胰岛功能的正常发挥,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 病发作的风险。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重每增加1千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升高3%—6%;而体重每降低1千克,2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则平均可延长3—4个月。体重过重还会增加患上骨关节病变,甚至肿瘤等风险。因而在临床药物选择中更应该根据患者的体形特征,选择不会造成体重影响的药物。
肾功能不全: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肾病患者当中,至少有48%是由于糖尿病造成的;其中60%以上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肾病。临床上对合并有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比较困难,降糖治疗用药受限,而且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因此针对这类情况的人群我们也需要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会影响肾功能,或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温馨提醒:糖尿病症状极多,药品也是多种多类,医生需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年龄、病情等相关因素来决定用什么药才能最大程度达到治疗作用。
糖友千万别随意停药减药
长期服药患者应监测身体指标
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要正确面对长期服药的现实,为保护自己的长久身体健康要坚持规范用药,否则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都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范畴,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规范用药,避免动脉粥样硬化。专家介绍说,面对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长期服药的糖尿病患者可定期检测肝功能、血脂等,注意监测身体指标。
糖尿病人用药需注意如下六个事项:
1、糖尿病用药应当个体化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糖尿病病种不下50多种,其中90%的患者属2型糖尿病。不同个体的2型糖尿病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个体发生糖尿病以后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状况,伴有的其他疾病或并发症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治疗应科学、规范、个体化。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就诊,并遵循医嘱用药。
2、联合用药事半功倍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有胰岛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两种情况,联合用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减少单一用药量大产生的不良反应及继发性失效。
专业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用2~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用药,但不提倡同类药物中的两种联合选用。
3、早期用药务求“达标”
上世纪美、英两国分别有两项里程碑式的大型研究,实验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强化达标治疗,结果,强化治疗组不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在此后多年的后续随访观察中,早期强化达标的“记忆效应”仍持续存在,各种慢性并发症依然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现已取得共识,早期强化达标有助于保护及逆转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逆转高血糖对胰岛及各脏器血管的毒性作用。因此治疗糖尿病,早期合理用药非常关键。
4、2型糖尿病也应积极使用胰岛素
2 型糖尿病过去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如今已经不再运用这个名称,以免误导患者。因为任何口服降糖药有效的前提是患者的胰岛必须尚有部分功能,重症及久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大多已经“凋亡”衰竭,任何口服降糖药必然“力不从心”,甚至有弊无益。所以,凡是对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运用不能达标者,主张加用甚至改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有许多专家达成共识:对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若HbAlc>9%,即应立即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样有助于修复残存的胰岛功能。
5、患者切莫自行用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身感觉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或自行断药,或盲目加量,或换别的药服用,服药无规律。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擅自停药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甚至病情恶化。
另外,每种口服降糖药各有其作用特点,有些中、长效的降糖药对不能按时进食的工种(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及老年人有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宜选用“按需释放(胰岛素)”,“随食而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因此,奉劝糖尿病患者切莫自行换药。
6、稳定血糖不能挂一漏万
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控制,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糖尿病除了高血糖外,不少患者还伴有其他代谢紊乱,如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多种代谢紊乱,即所谓 “代谢综合征”。近年来,有权威专家提出了“糖胖病”、“糖脂病”、“糖心病”的说法,其要旨就是提醒人们2型糖尿病并不仅仅是高血糖的问题,而是伴随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综合征。最新发布的一项《有效控制糖尿病全球共识》建议,血糖、血压与血脂等都应同时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才能真正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用胰岛素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30R:70%NPH胰岛素和30%正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④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餐时注射,作用时间短。有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两种。
⑤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作为基础量胰岛素的补充。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⑥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例如德谷胰岛素。
2.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围手术期,感染,妊娠
3.胰岛素的用法:
短效胰岛素可用于静脉滴注治疗酮症酸中毒等重症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目前仍需终身皮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有下述几步方案。
①对于口服降糖药失效或部分失效患者,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并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0.2U/kg,监测血糖,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U-4U。
②每日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4-0.6 单位/公斤体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优点是方便,减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但午餐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
③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④胰岛素泵治疗。主要适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
对于糖尿病患者这种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应该不会很陌生。糖尿病人通过胰岛素来治疗,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对于疾病不要太过悲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疾病治愈的保障。
老年糖尿病用药八大提示
一、严防发生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病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发生后恢复也慢,有时需数天、甚至一周。常发生在下列情况:①单用磺脲类药物,特别是格列本脲及格列齐特。作者曾遇到个别老年糖尿病病人,仅服数片上述药物,即发生低血糖;②合用二三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且剂量过大;③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餐,或即外出运动;④晚间睡前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⑤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加服降糖药。
二、IGT也可用药
IGT是指糖耐量减退阶段,即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mmol/L)。现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该阶段已存在大血管损害,应积极防治。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除饮食和运动疗法外,可服用二甲双胍、拜唐苹、文迪雅等药物,可预防IGT向糖尿病转化。
三、应该早用胰岛素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诊断为糖尿病时,机体胰腺B细胞功能已减少一半,随着病理的进一步发展,B细胞功能越来越差,病程长的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往往较差,故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病人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如果尽早应用胰岛素,血糖能较早控制,高血糖对B细胞的危害也能尽早防治,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四、控制餐后高血糖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病人,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而餐后血糖高低与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此外,餐后高血糖的时段,从早餐后一直延续到午夜,比空腹血糖时段要长得多,因此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同时,必须积极控制餐后高血糖。
五、慎用保健品
有一些老年糖尿病病人迷恋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听到或看到媒体宣传后,认为服用保健品就可以不吃降糖药。结果越吃血糖越高,有的干脆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结果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保健品绝对不能代替药品,只能是辅助治疗。
六、控制多重危险因素
老年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等,即老年糖尿病病人患代谢综合征多。我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须纠正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控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把心血管并发症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减少到最低程度。
七、积极治疗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病人常伴有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如脑血管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下肢跛行、性功能减退等,给老年糖尿病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必须积极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八、服用VIAGRA没有错
老年男性病人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者,约占2/3~4/5。对ED的治疗,病人有要求,医生有责任治疗,首先还是控制血糖,若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则同时降血压、调脂、减重、戒烟。针对ED本身,服用万艾可(VIAGRA)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对一部分ED患者有效。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饮食和运动疗法是基础,还需接受糖尿病教育,注意心态平衡。愿老年糖尿病病人,合理使用各种药物,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永葆青春。
对于糖尿病认识的误区
一、清晨空腹血糖升高 未必增加用药量
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程中,虽然清晨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睡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饥饿等症状,查睡前血糖却低于正常。
究其原因,是这些患者晚餐前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量,形成夜间低血糖,反馈性地引起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使体内贮存的糖元分解,结果导致次日清晨空腹血糖升高。对这类患者,非但不能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而且还要减少用药,否则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二、清晨空腹血糖正常 未必减少用药量
因为有些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一直正常,也没有什么不适,但患者日渐消瘦,尿糖仍为阳性,查餐后血糖时发现血糖很高。对这种清晨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非但不能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种类或剂量,而且还要增加用药量。
三、血糖是决定糖尿病用药的风向标
有人认为,无糖尿和无“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控制饮食和接受药物治疗。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尿中糖含量与糖尿病的诊断、疗效、预后无直接关系,最根本的指标是血糖。假如血糖高,不管有无糖尿,均应按糖尿病的标准控制饮食,并用药物治疗。
牙周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出现呢
一、牙周病可诱发糖尿病,牙周病与糖尿病控制不良有关,使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复杂化。患有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糖化血红素水平下降,糖尿病用药量减少。因而,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将减少血清糖化终末产物。反之,糖尿病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炎重要效果的重要前提。
二、牙周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口腔局部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可产生内毒素并侵入血液,引起凝血机制的改变和血小板的变性,还可直接刺激血管,导致小动脉痉挛。如果冠状动脉受累,发生收缩痉挛,再加上微小血栓的作用,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三、牙周病科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牙菌斑尤其是牙周炎患者的菌斑可能是呼吸道致病菌的寄居地。调查显示,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卫生指数值明显高于无疾病者,口腔卫生差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3倍。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尤其应当注意纠正已养成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无牙周病的人,也应当戒除以上习惯,以免牙周组织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