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俞针刺方向 针刺脾俞注意事项

脾俞针刺方向 针刺脾俞注意事项

脾俞穴区内侧肌肉丰厚,向内斜刺较为安全;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至伤及肝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

意舍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意舍穴常用配伍

1.脾俞,肝俞,胆俞,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黄疸。

2.配丰隆,内关,章门,公孙,中脘,丰隆,针刺泻法,化湿降浊,治疗脾虚痰饮呕吐,纳呆。

3.配足三里,天枢,针刺平补平泻法,化湿健脾理肠,治疗湿滞胃肠之腹胀,泄泻,肠鸣。

4.配脾俞,肾俞,照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针刺补法,健脾化湿,益肾生津,治疗脾肾阴虚之消渴。

胃疼针灸管用吗 胃疼针灸辩证选穴治疗

肝气犯胃:取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肝胃郁热:取中脘,足三里,内庭,行间,针刺用泻法。

肝郁脾虚:取中午干,足三里,期门,胃俞,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气滞血瘀:取内关,血海,公孙,膈俞,足三里,中脘,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取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胃阴不足:取中脘,足三里,胃俞,三阴交,针刺用补法。

肝气犯胃:内关,中脘,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用泻法。

脾胃虚寒:脾俞,足三里,气海,中脘,内关,公孙,针刺用补法,并可加灸。

肝气犯胃:足三里,期门,内关,阳陵泉,针刺用泻法。

饮食停滞: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用泻法。

寒邪犯胃:中脘,足三里,关元,公孙,神阙,灸神阙,关元,余穴针刺用泻法。

脾俞穴针刺怎么操作

脾俞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平第11,12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与骶棘肌外侧缘之间的中点(背正中线旁1.5寸)。

简易取法: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取俯伏或俯卧位,向内斜刺1.0-1.5寸。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麻,胀感,并向腰部放射。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为脾之背俞穴,乃脾气输注背部之处,具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和胃降逆,祛湿利水,消食化滞之功,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要穴。本穴还能祛湿通络,现代常用脾俞穴来治疗胃溃疡,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肠炎,痢疾,肝炎,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儿夜盲,荨麻疹,背痛诸症。

注意事项

脾俞穴区内侧肌肉丰厚,向内斜刺较为安全;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至伤及肝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

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通过了以上关于小脑萎缩的说明介绍,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小脑萎缩的病症。给小脑萎缩患者多一些关注,给世界多一些色彩。文章介绍的针灸方法,希望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就可以了。

针灸丰隆的作用与好处 丰隆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肺俞,太渊,列缺,合谷,脾俞,太白,针补肺俞,脾俞,余穴针刺泻法,健脾化湿,化痰止咳,治疗痰湿浸肺之咳嗽痰多。

2.配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中府,风门,尺泽,足三里,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余穴针刺泻法,清热祛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壅肺之哮喘,咳嗽痰多。

3.配列缺,尺泽,风门,肺俞,阴陵泉,针刺泻法,针刺加灸,温肺化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喘。

4.配中脘,内关,足三里,灵道,神门,厉兑,隐白,针刺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治疗痰热内扰之心悸,失眠,多梦。

5.配百会,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化痰熄风,治疗痰浊眩晕。

6.配百会,风池,太冲,内庭,行间,印堂,针刺泻法,清泻痰火,治疗痰瘀化火之头痛,眩晕。

7.配支沟,阳陵泉,针刺泻法,行气导致,治疗饮食积滞便秘。

8.配中脘,内关,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治疗寒滞中焦之胃痛,呕吐,呃逆。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针刺补泻兼施,脾俞,中脘可灸,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治疗脾胃虚寒之呕吐,呃逆,吞酸,胃痛,腹痛等。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补益脾胃,如配中脘,关元俞,天枢,足三里,太白,治疗脾虚泄泻,完谷不化;配中极,天枢,中脘,治疗脾虚邪留肠胃之痰饮;配足三里,四缝,太白,治疗脾虚食积之小儿疳积。

3.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可灸,温补脾肾,如配肾俞,关元,水分,足三里,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水肿,鼓胀;配肾俞,关元,天枢,上巨虚,太溪,治疗脾肾阳虚之泄泻;配胃俞,肾俞,关元,复溜,治疗气虚阳微之噎膈;配肾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治疗脾肾亏虚之劳淋。

4.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补益肺脾,如配肺俞,太白,太渊,治疗脾肺两虚之咳嗽,气喘;配肺俞,气海,足三里,治疗脾肺气虚之小儿遗尿。

5.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益气养血,如配胃俞,足三里,治疗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头之头痛,眩晕;配膈俞,肝俞,关元,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配膻中,乳根,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乳汁不足;配大肠俞,胃俞,天枢,足三里,治疗气血不足之便秘。

6.配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中脘可灸,温中化湿,治疗寒湿阻遏之阴黄。

7.配心俞,足三里,三阴交,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脾,治疗心脾两虚之健忘,失眠,心悸,眩晕等。

8.配关元,归来,三阴交,隐白,针刺补法,益气止崩,治疗气虚崩漏。

9.配肝郁,膈俞,太冲,针刺泻法,行气化瘀,治疗气结之癥瘕积聚。

10.配膀胱俞,小肠俞,中极,三阴交,针刺泻法,清热利湿固精,治疗湿热下注之遗精。

​​老年小脑萎缩的针灸疗法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 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 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 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 效果。针灸治疗,每天1 次,每周治疗6 次,休息1 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 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针炙治疗糖尿病穴位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2.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

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耳针选穴

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魂门的位置及作用 魂门常用配伍

1.配支沟,期门,日月,太冲,侠溪,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

2.配中脘,阳陵泉,太冲,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3.配下脘,璇玑,足三里,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行滞,治疗食滞饮食不下。

4.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肝脾,治疗土虚木乘,肝脾不调之泄泻。

5.配阳陵泉,悬钟,肾俞,太冲,针刺补法,滋阴养筋,缓急止痛,治疗肝肾阴虚,筋脉失养之肩背筋急疼痛。

肝吸虫病可以针灸治疗吗

体针

对此病针灸治疗有辅助治疗作用,病人患华支睾吸虫病后,内伤肝脾、络脉瘀 阻、升降失常、清浊相混,渐积而成鼓胀。肝胃不和时针刺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太冲。 气滞血瘀时,针刺肝俞、膈俞、阳陵泉、太冲。气阴两亏时,针刺期门、章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太冲。寒湿中阻时,针刺脾俞。胆俞、至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有关症状进行加减配穴,如脘腹痞满加中脘,恶心呕吐加内关,神疲无力加关元,失眠多梦加神门、足三里等。针刺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

耳针

针刺耳朵相应肝、胆、脾、胃穴位。食欲不振者加胰胆、脾;肝区疼痛加神门、 皮质下;腹胀者加皮质下、胰胆、大肠;失眠者加神门、心、皮质下。每次选4~6穴,留针1个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小脑萎缩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

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大椎针刺注意事项 大椎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门,列缺,支正,合谷,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散寒解表,治疗风寒外袭之感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哮喘等。

2.配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合谷,针刺泻法,解表清热,治疗风热外袭之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肺炎喘嗽等。

3.配合谷,肺俞,针刺补法,益气姑表,治疗表卫不固之感冒,自汗。

4.本穴清热泻火,解毒祛暑。配曲池,商阳,内庭,关冲,商阳,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病邪入气分;配曲池,曲泽,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邪蒙蔽心包之神昏谵语;配水沟,百会,十宣,曲池,委中,委中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中暑;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湿热蕴结肝胆之阳黄;配外关,合谷,内庭,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呕吐;配合谷,太冲,阳陵泉,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小儿高热惊风。

5.配劳宫,水沟,大钟,本神,太冲,鸠尾,丰隆,筋缩,针刺泻法,熄风化痰,定惊宁神,治疗风痰阻窍,痰热扰心之癫狂,痫证,项强肢搐等。

6.配后溪或间使,针刺泻法,宣阳解表,祛邪止疟,治疗正疟;配内庭或合谷,针刺泻法,疏表清热,祛邪止疟,治疗热疟;配太溪或复溜,针刺补法,扶阳祛邪止疟,治疗寒疟;配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健中,扶正止疟,治疗劳疟;配曲泽,委中放血,针刺泻法,清心解热,镇痉止疟,治疗脑型疟疾。

7.本穴振奋一身之阳气,鼓动,调动全身之气血,具有强壮补虚培元穴性。配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针刺补法,治疗五劳七伤;配肾俞,太溪,涌泉,肺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骨蒸潮热;配合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虚损。

8.配风池,天柱,大杼,肩髃,肩外俞,列缺,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筋脉拘急之痉病,颈项痛,肩背痛等。

相关推荐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

脊髓小脑萎缩症康复治疗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 健脑 为主要治法。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配穴--肾俞、胃俞、关元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

鱼际针刺方向 针刺鱼际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疏肺利咽。 主治:咳嗽,咯血,失音,喉痹,发热。 配穴:配通里,廉泉治疗失音;配少商治疗喉痹;配大杼,风门治疗咳嗽。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自汗,盗汗,鼻衄,乳腺炎,疳积,手指肿痛的治疗。

肝俞针刺方法 针刺肝俞主治疾病

功能:疏肝理气, 利胆解郁,补养肝血。 主治: 1.肝血不足之夜盲,雀目,癫证,痫证,脊背痛,月经不调诸症。 2.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之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目眩,狂证诸症。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养肝血,如配睛明,膈俞,三阴交,治疗肝血虚夜盲,雀目,青盲;配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血枯经闭,月经涩少;配脾俞,风府,后溪,足三里,治疗气虚血少之痉症。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滋补肝肾,如配肾俞,足三里,关元,照海,治疗肝肾亏虚之痛经;配肾俞,绝骨,阳陵泉,治疗肝

哑门针刺方向 针刺哑门的功能主治

哑门为督脉经穴,直通于脑,并联系于舌根,有通经络,开神窍,清神志,利发音之功,以清上为主,用于治疗暴喑,中风,舌强不语,声音嘶哑,头痛,颈项强急,癫狂,痫证,鼻衄主证。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

肺俞针刺手法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 1.可向上(后颈方向)或向下(尾骶方向)横刺1.0-1.5寸,其针感向上可达项部,向下可走至背腰部,以治胸段背肌疾患。 2.向内(脊柱方向)斜刺1.0-1.5寸,可时针感走向心胸,胸胁,上肢,对其所达之处的疼痛收效显著。 3.向外(肩胛骨方向)斜刺1.0-1.5寸,可使针感走向胸胁,上肢,治胸胁,肋间,上肢疾患。 针感:酸胀在附近,和捣针方向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1.配中脘,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中焦之腹中切痛,肠鸣。 2.配下脘,梁门,天枢,曲池,支沟,四缝,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3.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下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泄泻。 4.配天枢,阴陵泉,水分,关元,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理肠化湿,治疗寒湿泄泻,腹痛肠鸣。 5.配行间,气海,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气滞泄泻。 6.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

丰隆针刺方向 针刺丰隆注意事项

1.当针刺丰隆出现触电样针感时,应将针拔出几分,忌继续捻针,否则容易出现针感后遗。 2.深刺时,须防止刺伤胫前动,静脉,如果针刺手法过强,可能会损伤内部血管,造成内出血,皮下血肿。

肩外俞的作用与功效 肩外俞针刺方向

前倾坐或俯卧位,在第1胸椎棘突下,横平肩胛骨内侧缘的垂直线取穴,向外斜刺,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 配穴:配委中,昆仑治疗颈项强急;配天宗治疗肩背痛。 注意:针刺时宜沿肋骨长轴方向刺,勿与长轴垂直刺入,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