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出来呢?看到这里你应该有所了解了吧,所以大家在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一定要跟医护人员说清楚自己的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若是发现视网膜有病变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

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眼睛里面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会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损而产生病变。

目前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有:机械性阻塞,如血栓。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应该注意的是,眼睛出血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症状表现,且伴随着病症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够知道。常见的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等。对于眼睛出现一定要引起重视,争取积极到医院检查出原发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治疗。

怎样降低糖尿病眼病的风险

眼睛可以使您看见世界的千变万化人类的真善美丑;可以让您看见亲人的笑容与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所以每个人都要爱护自己的眼睛。糖尿病人更要如此,糖尿病会诱发眼部病变,严重者导致失明,所以要及时预防并发症眼病。

具体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进行1次眼部检查。若已发现视网膜病变,就应每年复查数次。糖尿病孕妇要注意眼部的检查。

一旦查出有糖尿病性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做全面检查,因为病变强烈地表示已经存在和发生全身性的病变。

当患者发现戴眼镜以后视力减退,或者眼压增高,或发现有视网膜病变等现象,要立即请眼科医生诊治,如果能得到早期的治疗,可保持一定的视力。

4

当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出现黄斑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形成新生血管时,采用激光治疗有效,可防止或减慢视力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减少失明的发生率。

5

当患者玻璃体有出血或者有机物时,为了挽救视力,可施行玻璃体切除,否则视力的预后极差。

END

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方法糖尿病人就可以降低眼病的风险,但是还要注意饮食,因为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基础做好也就预示着成功了一半,另外糖尿病人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共同做好预防疾病的保护伞。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1.视网膜血管改变

以静脉扩张迂曲最常见。静脉迂曲充盈,管径扩大可至正常的数倍,动静脉管径比例可为1∶2甚至1∶4,尤以动静脉交叉处明显。肿胀和迂曲的静脉管径不规则,呈节段状或腊肠状。由于贫血或血液内充满白细胞,静脉颜色变成黄红色,甚至与动脉不易区分。静脉周围有白色鞘膜,是由于血管周围有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动脉在晚期也可扩张。

2.视网膜出血和渗出

视网膜出血占白血病眼底病变的第2位,尤其是在急性类型。视网膜出血可发生在眼底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位于后极部。出血可位于视网膜浅层或深层,形态多样,可呈火焰状、线条状、点状、斑状或不规则形。如位于视网膜前则呈船形,偶可进入玻璃体而遮盖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少见,偶尔有因此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者,出血可有一白心位于其中央,1/6~1/4PD大小。对白心的来源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白心是细胞碎屑集积,或认为是不成熟白血病细胞的聚集,或认为系毛细血管栓子。视网膜渗出比较少见,可出现黄斑硬性星芒状渗出或棉絮状斑,后者可能是视神经轴索梗死或由局部白血病细胞聚积所致。

3.视网膜和脉络膜浸润

由于视网膜和脉络膜有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产生视网膜水肿,视网膜颜色从正常橘红色变成橘黄色,甚至黄白色。视网膜结节状浸润多发生在白细胞数大量增高并有不成熟白细胞的患者,多属暴发型,常早期死亡。故视网膜结节状浸润联合血液中白细胞数增高是预后不良的指征。脉络膜白细胞浸润在眼底常不易看见。由于脉络膜组织受白细胞浸润而增厚,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堵塞,干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血供,导致色素上皮崩解,致其屏障功能受损。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早期大量点状荧光素渗漏,有的病人伴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则染料可进入视网膜下空间。

4.视盘水肿

白血病病变可侵犯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如果白血病细胞浸润在筛板之前,可使视盘边界模糊,视盘水肿可高达数个屈光度,同时伴有出血。一般较少视力下降,如黄斑受累则视力明显下降。如筛板后视神经受累,视力也可明显下降。视盘水肿的原因可能系白血病细胞浸润视盘组织和血管致静脉回流受阻和缺血所致。也可出于颅内白细胞浸润或颅内出血致颅内压增高所致。

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是怎么样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有哪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如下:

一、询问病史

大多数发生于早产儿,有温箱内过度吸氧史。

二、眼底检查

1、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2、随访检查: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隔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每周复查1次。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Ⅲ期病变:每周复查2~3次。

3、检查方法:检查前:前半小时用美多丽眼水充分散大瞳孔。检查时:用倍诺喜眼水行眼球表面麻醉,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30D的透镜进行眼底检查。检查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检查后:30分钟~2小时方可进食,体重越小者禁食期越长,但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方法

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的患者还是要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

糖尿病的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好方法。

早期视网膜病变除有效地控制血糖及血压外,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确有一定作用。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时,可采用激光治疗。

视网膜病变的偏方

偏方一

丹参、怀牛膝30克,茯苓、猪苓、白术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停用其他药。

疗效:本方治疗眼睛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61例共64眼,痊愈 36眼,好转23眼,无效5眼。

偏方二

丹参30克,葛根6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车前子15克,枸杞子20克,草决明15克。冷水浸泡30分钟,水煎30分钟,煎汁400毫升,再煎1次,两次煎汁混均,分两次口服,早晚各服1次。

偏方三

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去葛根;视网膜或黄斑部水肿、渗出明显者加泽泻30克,猪苓15克;肝肾阴虚加龟板15克,女贞子15克、茺蔚子15克;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克,首乌藤15克;肝阳上亢者加鳖甲15克、石决明30克;后期视网膜见机化斑者加昆布10克,海藻10克;

视网膜病得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定期做眼科检查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五措施治疗眼部病变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率会减少50%~70%。

2.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要求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4.激光治疗对于单纯型和早期增殖型病变,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氧耗、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5.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仍不能吸收者;而对视网膜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则应尽快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早产儿眼底筛查很重要

对于早产儿的家人而言,关注早产儿存活的身体指标是重点。但眼科专家提醒,体重低于两公斤的早产儿,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进行眼底病筛查,以防因患儿童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

视网膜病变可导致失明

据乌鲁木齐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李宏介绍,儿童眼底病主要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劈裂等疾病,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包括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用氧是抢救早产儿的重要措施,又是致视网膜病的常见诱发因素。

“现在,许多大型医院都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明显提高,但是,一些由于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全和医疗救治措施干预不当引发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国内医疗事故鉴定中已出现此类病案。据统计,我国早产儿中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占21.3%-40%,其中可致盲的占6%-18%。”作为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的李宏介绍说。高压氧治疗不当会诱发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高压氧治疗早产儿,容易损伤其视网膜呢?据了解,其实氧气并没有毒性,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需要指出的是,吸氧的早产儿不一定都会发生眼底病变,即使视网膜血管有损伤,在早期还是可以自愈的。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给氧标准掌握不好,氧气浓度过高、时间过长才会诱发视网膜病变。通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36周时,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过了这个“门槛”,病情发展较快,可能短期内就会引起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2期时只需定期随访,3期是最佳治疗时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治愈。错过3期,病变可在1-2周内发展到晚期,因此治疗的窗口期通常只有短短的两周。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期外观没有任何异常,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外观异常时,多数已经是晚期,发展到失明的地步了。”李宏副院长介绍说:“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关键在于预防,若能早期发现,80%~90%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卫生部曾公布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提出对于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必须进行眼底病的筛查。筛查的时间间隔为1-2周,一直到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正常才结束。” 新生儿应进行眼底成像检查

对于足月出生的儿童,眼底病筛查也很重要。李宏副院长提醒说,现在新生儿都有听力筛查,却没有眼底病筛查。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大多时间在睡觉,很多家长也没有重视起来。不过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前去进行眼底病筛查:1个月的时候,孩子不能看灯光,即灯点亮后眼睛不会朝向光源;3个月的时候,孩子的眼珠子不会跟着在眼前移动的小玩具转;6个月的时候,孩子不会用手抓眼前的小玩具。对于视力发育正常的儿童,李宏建议,最好能够在刚出生和6个月大的时候分别做一次眼底成像检查,以排查儿童眼底病的发生。

视网膜病变病因

目前对GR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相关的血液学异常在发病中的详细作用有待阐明。已知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失代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为特征外,并有双眼视网膜出现鲜红色毛细血管瘤,火焰状出血,后期有灰白色渗出,鲜红色新生血管形成,易发生玻璃体红色积血为主要特征的眼底改变,对于诊断和估计预后有意义。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如何防治糖尿病眼病

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往往不可逆转,因此,预防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患病开始就要坚持定期做眼科检查:

1.一般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时,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建立相关病例档案;

2.对于没有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建议6~12个月散瞳检查眼底1次;

3.对于已出现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应3~6个月检查1次,并及时进行治疗;

4.妊娠糖尿病妇女每3个月检查眼底1次。

目前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般来说,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重要措施。若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HbA1c<7.0%,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危险率会减少50%~70%。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眼底出血的重要诱因。高血压也可直接引起视网膜发生病变。因此,要求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3.药物治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效药,但临床实践证明一些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4.激光治疗对于单纯型和早期增殖型病变,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视网膜氧耗、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

5.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治疗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如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个月仍不能吸收者;而对视网膜玻璃体增殖条带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则应尽快手术。对玻璃体积血合并白内障的病例,可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糖尿病眼病如何避免

1.1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在糖尿病发病后的3-5年去找医生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看看是不是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积极的进行预防。

2.糖尿病的2型病人需要立即到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存在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从而做到及时的预防。

3.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一次到相关的机构进行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检查,在视网膜病变发展的时候更加需要随时的检查治疗。

4.已经换上糖尿病的女人在打算怀孕或者是妊娠期内需要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妊娠期内更是要随时的随访,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5.任何程度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病变的病人都需要在具有丰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贻误了治疗时机。

6.应鼓励糖尿病视力丧失的病人接受在弱视治疗方面训练有素的或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或验光师的治疗,以努力恢复视力。

引起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导致视网膜出血的眼病众多,常常的有视网膜静脉四周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视盘血管炎(静脉阻塞型),还会有外伤性的视网膜出血、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肾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血病、血液成分的改变等致使的视网膜出血.

引起眼底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出现过糖尿病病史,不过一些糖尿病病人自己并不直到,血糖检查能够明确的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出血是渐渐发展的。初期仅现象为很少的点状出血,还会有很少的血管瘤,伴着病情的发展能够浮现点片状出血与渗出。这时候病人一般没有自觉病症,只要病变发展到增生期与显现黄斑水肿,病人出现的现象是视力降低。如果视网膜新生血管诱发视网膜前大量出血或玻璃体出血,患者平常显现视力骤降,严重者仅可见手动。

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临床现象为忽然的视力低下与看不清东西。眼底诊断能够发现静脉阻塞区大量片状与火焰状出血,而且还会有视网膜水肿与渗出。一旦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眼底出血通常只限于静脉阻塞区局部,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时,眼底出血广泛并且严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累及黄斑区或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病人可浮现显着的视力下降。

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湿性黄斑变性的眼底出血为之只是局限于黄斑区,病人一般是在50岁上面。临床现象是忽然的视力变低,通常是中心视力损害最重要。OCT检查能够发觉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CNV)。湿性黄斑变性晚期也能出来大面积的视网膜下出血,乃至玻璃体出血,引发更严重的视力损害。

别的病因: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血液病等全身疾病都能够诱发眼底出血。视网膜裂孔、眼外伤等眼病也可以诱起眼底出血。

相关推荐

眼底出血是咋回事

由于眼底出血的原因及部位不同,预后及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视乳头,视网膜上的少量出血可以完全吸收,不影响视力.如果出血位于黄斑部或累及黄斑或出血量多,血液进入玻璃体内,视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预后不良.所以,如果发现有眼底出血,一定要至医院仔细检查,确诊是什么病,以便对症治疗。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全身性病变大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甚至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眼底出血。局部病变是指眼底本身病变。如视网膜中央或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又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病变。胚胎时期眼球的视网膜血管会随着怀孕周数增加,而开始由视神经处向周边发育,一般要到胎儿36~40周大左右才会发育完全。 假如提早出生的话,这个发育过程就会中断,而氧气的使用容易造成血管出现收缩反应、引起缺血现象,然后再诱发血管内皮增生因子释出,造成新生血管和瘢痕增生。 而引起玻璃体出血、纤维化及视网膜剥离,最严重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常常会影响双侧眼睛。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不会表达视力上的问题,因此需要透过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密切合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

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和护理

视网膜病变怎么检查如果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脱离范围广和时间愈久,眼压愈低。偶也有眼压偏高的病例。脱离较久的视网膜后面可见白色沉着小点。当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可恢复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风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1、节制饮食: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

视网膜病变的种类有哪些

1.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是以黄斑区水肿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单眼或双眼均可发病,常易复发,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在20-45岁。病情可以自限。自觉视力减退70%左右的患者视力在0.5-1.0之间,很少低于0.1。主诉视物不清有中心暗点、形、色视或小视眼底检查,黄斑区局限性肿胀隆起,周围有光晕中心凹反射消失。数周后有多数黄白小点沉着,或伴有色素紊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静脉期可见一个或多个高荧光点,逐渐呈扩散型或喷出型染料渗漏视野检查有中心暗点,应用Amsher方格表检查,能查出视物变形 2.视网膜脱离 指视

视力模糊的成因

视力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及细微部分的能力。视力低于1.0为视力减退,0.3以下为低视力,表现为视力模糊。引起视力模糊的病变所在部位甚为广泛,因而造成视力模糊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方法/步骤 1、炎症是引起视力模糊最常见的原因 (1)感染性: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眼内炎、全眼球炎、眼眶蜂窝织炎等。 (2)非感染性:泡性角膜基质炎、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交感性眼炎、原田病等。 2、屈光不正 近视、远视、散光、老视。 3、斜视、弱

眼睛发痒是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眼底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5%~51.3%,病程10~14年者患病率26%,15年及以上者为63%,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失明危险。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人群,医疗技术已无能为力。因此糖尿病只要确诊,就应到眼科医院检查眼底,并保证每年一次检查。患糖尿病5年以上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眼前有出现“漂浮物”、“蝌蚪”、“闪光感”或视力下降等出现,要马上就诊。

早产儿视力发育怎么测

1.视力检查 早产宝宝视网膜血管发育往往不成熟,这种情况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对于在孕34周以下出生,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或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早产宝宝,在生后4—6周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宝宝日后视力异常的出现或程度。 2.为什么早产儿需要做眼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能导致婴幼儿失明的严重疾病,多发生在孕周少于37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15%~30%,盲童中有1/3为本病所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可致失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却不断危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后出现渗漏现象,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以及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并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内大量积血,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程越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病率越高,并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越是年轻的糖尿病人,越要重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六大危害 1、早期患者没有任何感觉,

什么是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病因 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是黄斑部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长入所致,它来源于脉络膜。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 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大小为1/4~3/2视盘直径(PD)。以1PD以下为多见。病灶边缘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