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帝内经养生法是什么

黄帝内经养生法是什么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不是非常了解的黄帝内经之养生的相关的内容的具体介绍。养生的办法有非常的多种,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喜好来选择养生的办法。不要盲目的跟从别人。人们也可以选择去吃一些中药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至阳是什么

至阳指巨阳(即太阳)。

巨阳为太阳经之别名。出《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巨,意为巨大。马王堆汉墓帛书医经又写作“钜阳”,意义相同。

太阳为经络名。见《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分手、足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有阳气旺盛的意思。又称“三阳”。太阳经是多血少气之经,针刺时,可以出血,不可伤气。[3]《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三阳者,至阳也。”王冰注:“六阳(手三阳和足三阳)并合,故曰至盛之阳也。”

在天之气·至阳

至阳指在天之气。见《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1]《黄帝内经素问·方盛衰论》:“至阳盛,地气不足。”马莳注:“天位乎上,为至阳。”张景岳注:“至阴至阳,即天地之道也……此借天地自然之道,以喻人之阴阳贵和也。”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及禁忌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化,这四季全有,是指四季全包括,乾卦的上九。

正月

勿吃鲫鱼头,易中毒;少吃咸酸食物;开始多吃些辛辣的,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穿衣下厚上薄

每天梳头一百下能散风祛湿

正月初一:用青木香洗头可以乌发

立 春 :用桃皮,白芷,青木香,药浴可以防传染病

二月

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大蒜(尤其是生的,熟的可以少吃,易壅滞);不吃酸的;多吃些辛辣

衣服要穿暖,有微微出汗的感觉最好,可以散去冬天潜藏的邪气

二月初三:不要睡午觉

二月初八:适宜拔白发

春 分:用远志煎水喝能预防传染病 补心益智

三月

不吃韭菜(?),会致神昏;不食鱼鳖,不易消化

三月初三:不吃有鳞的东西

三月初五:吃素

老人养生决策难 米修兔养生宝给主心骨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在养生上容易被忽悠,被骗,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科学养生的办法,急于求成,侥幸心理,让他们更容易被骗入局。事实上,科学养生,不一定需要什么神奇的理论,多么昂贵的器材和药材,或许只需要你把家中的钟换一下就行。日前在市场上一推出就大受欢迎的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事实。它创造性地把《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和家居中的时钟结合起来,随时提醒老人们及家人科学养生,根本不需要各种神医妙药。

防忽悠,老人养生急需主心骨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78 亿,占总人口的 13.26% 。到 2050 年,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 30% 以上。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让老年人的健康、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多病缠身,不仅直接影响自身生存质量,而且拖累整个家庭,整个社会。

与此同时,由于退休后有充分的时间,大部分老人十分注重看病,养生和健身。但问题也在这里,很多老人尝试过很多新药,新的养生器材、养生理论,结果身体条件并不能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喜欢有奇迹出现。各种所谓神医、养生理论和各种养生党就有机可乘,盯上了他们。很多老人因此上当受骗,失财事小,耽误了病情,气坏了身子事大。

在遭遇了各种“能治百病、千病万病”的“神医”、“大侠”等华丽丽的骗局之后,老人们在养生上实在无所适从,害怕稍不小心,就又有可能落入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

养生宝,轻松低成本科学养生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与其轻信很多新的未经检验的养生理论和产品,显然不如信经过几千年验证的中华养生理论。比如,中国养生圣经《黄帝内经》中很早已经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提出养生要顺应身体节律和它自身的循环运转,即养生要注重“因天之序”,循序而动。说明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懂得养生之道。

在这一基础上,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法。

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通过把这一专业的理论,把人们日常中常用的计时工具相结合,从而化繁为简,让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应用《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帮老年人顺四时而养生,具体而言就是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要做到顺节气、顺时辰来养生,从而帮助老年人多病同治,未病先防,养好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

孝敬老人,就送米修兔养生宝

面对养生党横行,很多老人对无所适从,以至于信心丧失,或者落入下一个骗局。要改变这一状态,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定不要相信所谓的包治百病的神医神药,不迷信;不要轻信所谓打着科学皇子的各种骗局。任何所谓公益的讲座互动,要掏钱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行。重大决策要和人商量。当然,对于子女而言,为了老人以及家人的健康,送养生宝这样实用不贵的随身养生顾问给老人做礼物,无疑是一举多得。最终有助老人身体健康。

据了解,米修兔十二时辰养生宝有六大应用。 1. 将《黄帝内经》养生精髓,融入计时工具,时刻指引您精准养生。 2. 时刻提醒、持续改变随意生活习惯,将人体生物钟调至最佳状态; 3. 家人共用,用共同的语言互相提醒,彻底改变家人顽固的不良生活习惯; 4. 孝敬服务长辈,让老人轻松享受“十二时辰养生法”,科学养生。 5. 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对养生、美容、瘦身、延缓衰老,意义非凡; 6. 植入广告,馈赠客户,置于对方案头,时时提醒对方,效果直接持久。可以造福老人,造福全家,造福全社会。

孝敬老人,老人要科学养生,延年益寿,从您家的钟开始。

黄帝内经中的高粱养肝养生法

高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也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杂粮。高粱不仅可以用来酿酒,还可以用来做馒头,其营养价值是非常高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黄帝内经中的高粱养肝养生法: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会有食疗效果。

对于小孩子消化不良可以用高粱大枣散:高粱米60g,炒香;大枣10个,去核,炒焦存性,同高粱米共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

每次6~12g。温开水送服。本方用高粱米、大枣益脾胃、止泻,炒用以增强收敛涩肠作用。主要用于小儿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大便稀溏等。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未病先防

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季,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大汗淋漓,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则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之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既是一种有效的治病方法,也是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因为只有在夏季抓住有利时机,作最好的治疗,减轻或根治慢性疾病,才能更好地保护正气,保持健康长寿。

冬病夏治是来源于中医理论的一种疗法,冬病就是所谓在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的时候进行治疗,来减少在冬天或者春天发作次数、缓解发作的程度,所以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在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都在施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随访中,不少患者反映,经过治疗,确实减少了他们在冬季发病的机会,因此我们鼓励大家把握伏天的机会,积极参与到“冬病夏治”的队伍中来,改变往日得了病才去医院的观念,掌握主动权,将疾病制止于未发之时。

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冬天人体的阳气比较弱,冬季阳气较弱,所以防病、抗病的能力就降低了,如果我们夏天的时候就开始顾忌它,让人体的阳气增强起来,在冬天阳气下降的时候,由于已经顾护了阳气,就可以抵御邪气让人体发病减少。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作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寒温冷暖的每一次变化其实也都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界的四季气候的变化,而不要总是妄图去改变它。正确利用四时之变及时调整和“反省”我们自身,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的基础也是以预防为主,讲究的是平衡,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是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一般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

因此,把人的五脏六腑与五行相结合,也就是心肝脾肺肾和金木水火土相关联,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比如心为火,肾为水等,这样可以很形象的指导这些脏腑的功能。再比如把五脏与四季相结合,心肝脾肺肾相对应的是春夏秋冬,还与方位相结合,心肝脾肺肾,南东中西北,比如脾脏是属于中,它是管整个身体运化的,在身体里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懂得了这些理论,就会在任何一个季节去保护好或者有的放矢的调理我们的身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就是养心最好的季节,因为心属火,热情、火热,夏季很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中医养生会人的七情六欲和疾病非常科学的联系起来,认为这些事人生病的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看似一种情绪的表象,但是中医养生认为由表及里,每种情绪都会引起相关器官的变化,从而打破平衡而生病。喜伤心,过于激动会引起心脏的问题,记得几年前报道过一个被选为人大代表的75岁的老人因为过度兴奋而突然心肌梗塞而死亡。怒伤肝,过分愤怒就会损伤肝脏,造成肝火旺盛而发脾气。忧(悲)伤肺,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痛失亲人的朋友在哭别的时候,可以上气不接下气,呼吸不畅。因此,任何时候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养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分治疗七分保养,这个观念正在被更多的人推崇,正所谓预防大于治疗,这些都是中医的养生理论,只要很好的掌握,一定可以让自己拥有持续健康的身体。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方法

秋季养生法则一:不忙添衣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民谚:“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秋季养生法则二:清润养阴忌苦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秋季养生法则三: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诀。“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日本西冈教授发现,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袭,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剂。细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肠病显著减少,并有助于延缓衰老。

黄帝内经养生一年四季的养生之法

《黄帝内经》谈养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养生要顺应四季,天人合一

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

人本身就有一个健康的预警系统,如果你的生长和现实有了误差,身体就会自动发出健康的预警了,在平常的生活中和饮食习惯中,一些都是身体外在的病变,而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了解这些隐形的信号告诉你的健康隐患,这样你就可以做到防治"未病"。

大自然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春夏之际,阳气生发释放,万物萌芽生长,生命的能量活跃于外;秋冬之时,万物萧索肃杀,生命的能量收藏。而四季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之际,人体也有四季之分,肝对春,应养"生",心对夏,应养"长",肺对秋,应养"收",肾对冬,应养"藏",脾为季节交替,应保"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长壮老,幼时为春,生机勃发,青年为夏,成长成熟,中年为秋,收获内敛,老年为冬,修藏生息。每个月份也有春夏秋冬,依据月相变化分为朔弦望晦,女性面临生理期的寒冬,男性也有月激素的变化。

二十四小时内也有小四季,晨午暮夜,脏腑经络有着对应的活跃时段,昼夜颠倒就如同夏冬不分,一天的活动休憩应符合阳气的释放与收藏。无论是一生、一年、一月还是一天,无论是五脏还是六腑,只有释放与收藏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因此,春夏秋冬之中,生长与收藏的正确调节很重要,人们应该像自然一样学会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季养肾。从梦中角度讲,四季是自然昭示给人们的健康消息。

春季养肝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

春天就应该晚睡早起,穿的衣服要选择宽松的,并且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自己心情愉快,不要过分的劳累。因为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肝脏有着特别大的联系。中医表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养心

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夜卧早起。

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不要发怒,要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表现出来就是人的情志活动,而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因此,心的思维之神对情志之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心情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在心神先伤或心神活动失调,各脏之志无所统制和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分别伤害五脏。因此,养心得法,非常重要。

秋季养肺

秋季容平,意思是万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敛。秋季由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的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都不能离开"秋收"这一原则。

早卧早起。《黄帝内经》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肺与秋气相通,肺旺于秋,秋天肺的气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证,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冬季养肾

冬三月,从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

《黄帝内经》指出:"逆冬令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此处的少阴指肾。中医的肾不同于西医,指的是肾的整个功能系统。肾主藏精,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应于冬时。

黄帝内经养生门道之吃肉

1、猪肉

猪肉性质偏凉,而且特别肥腻,它在所有肉里面脂肪的含量是最高的。而且,猪的生长环境比较污浊,在猪圈里圈着不动,空气又很臭秽,所以猪的肉质是最不好的。猪肉吃着解馋还可以,但要用它来补身体是不行的。

猪的生长环境如此“臭秽”,又属于寒性,所以我们在炖猪肉的时候习惯于加茴香、大料、肉桂等,这些都是传统的香料。为什么?一个是因为这些都是大热的调料,想用它的热性来中和猪肉的寒性。另外,也想用它的香气来解猪肉的那个“腥臭”的味道。

但是猪肉的内脏有一些地方是有补益作用的。怎么补呢?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脏补脏”。猪的哪个部位就补人的哪个部位。比如眼睛花了就吃一点猪肝,因为猪肝可以补眼,补肝,调理血虚,猪肚可以调补脾胃,猪皮可以美容……但是猪脑子可能不行,小心吃得更笨了。

2、牛肉

所有的肉我们只能吃出香不香,但《黄帝内经》给所有的肉类划分为“五味”,根据它的药性作用归类,这个归类的结果是:牛肉是甘味,羊肉是苦味,鸡肉是辛味,猪肉是咸味,狗肉是酸味。

中医认为牛肉对人体的补益性是最强的,吃了以后有强肌肉、健筋骨的作用。但是由于牛是干体力活的,所以它的肌肉非常的强健,和其他的动物相比,牛的生长周期更长,所以牛肉虽然很香,补益性也很强,但是一般人吃起来很难消化。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男性,吃这个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妇女产后身体很虚,要炖两斤牛肉吃,这个补益性就差一点,因为不好消化吸收。

牛肉很香,很多人喜欢吃,什么吃法比较好?因为牛肉是偏于热性、温性的,所以普通人吃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些凉性的食物平衡一下。现在经常吃的西红柿牛腩、萝卜牛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搭配。但是如果是涮火锅的时候吃牛肉,锅底中放了很多花椒、辣椒这些热性的佐料,就更加重了牛肉的热,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太合适,但如果是阳虚的人可以吃,对于经常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吃牛肉火锅反而会觉得很舒服。

当然,除了西红柿、萝卜等炖牛肉,普通人如果喜欢吃牛肉火锅,吃的时候也可以喝一杯橙汁、酸梅汤,可以解牛肉之热。

黄帝内经养生门道之运动

不要过分运动 应该强调适度

日常生活中大家最推荐的保健方法就是运动,可以改善亚健康的状态和身体肥胖的问题。《黄帝内经》中对运动的看法似乎略有出入?

《黄帝内经》认为多数疾病都是因为自身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导致的,比如说饮食、睡觉、运动等。所以《黄帝内经》第一篇的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一些养生的基本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和于术数就是强调采用这种养生法术一定要和自己的身体调和起来,这个调和就是动静得宜。采取的养生方法需要和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质特点能够阴阳调和,换言之,《黄帝内经》一直强调运动是一种阴阳调和的运动,要平衡,要适度,但并不是完全强调静养。

《黄帝内经》里面不像现代人或者是西方人一样过分地强调运动。西方人的理念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要运动对生命就是有利的,东方的理念不是这样。《黄帝内经》认为“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单纯长期保持哪一种状态都是不对的,要各项活动掺和起来。中国古典文化的运动方式——太极、八段锦、气功——也在动,但是动得非常和缓,现在人觉得太慢了,但它既能健身,又不会让身体运动得太过剧烈。现在经常听说爬山爬死人,跑步机上跑死人的。所以我认为“只要运动就是健康”这个理念还是存在问题。

《黄帝内经》强调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订运动量。如果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显然不适合每天跑三千米的运动,但你可以跳健身操,可以打太极拳,可以快速地步行。只要这个运动方式和你的体质状况协调,就是对健康有利的。

黄帝内经养生法 再其次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再其次,有一种可以成为贤人的人,他们能够顺应天地、日月、星辰和四季阴阳变化,并按照规律来调养身体,与远古真人类似,寿命也可以很长。

总之,《黄帝内经》中推崇的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全在于顺应自然,怡养性情。

相关推荐

中药养生保健的小常识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主要方式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等内容。 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 膳

老年人养生的几个法则

中医养生原则之“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中医养生原则之“静”

想要长寿 先做到五个“心”

心胸开阔:《黄帝内经》:“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意思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实际上 胸怀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或者说一个目标。要达到心胸开阔,首先就要能忍让、能宽容。有一副对联“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 天空。”还有一副对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痴人。”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蝇营狗苟而烦恼。 心态平和:也就清净、少欲。《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治疗现 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黄

雨水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调神方法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的3个月,阳气升发之际,天地俱生之时,万物复苏,一派生机,欣欣向荣。人在此时的调神养生应该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外向生长的特点,注意陶冶情操,晚睡早起,披开束发,宽衣解带,散步与庭院之中,以使形体舒缓,神气畅达从容,保持愉悦之情,切忌感情抑郁,以逆生理。那么怎样保持心绪淡然呢?请看庄子的调神哲学。

做到五“心”能长寿

心态平和:也就清净、少欲。《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治疗现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黄帝内经》还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即一个人只要心态清静了,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的身体。具体方法而言,就“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心态要“闲”。“闲”字“门”里一个“木”字,只要用木头把门闩住,这样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 心情快乐:即《黄帝内经》里说的“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要将嗜好调适,以和世

黄帝内经怎么讲解男人养生呢

男人单位的中流砥柱,也家中的主心骨,如果男人出现了疾病,那么在家中就不塌了半边天的情况了,往往就整个天都塌了。所以在平时男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养生问题,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让自己家人的依赖和支柱。其实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到男人的养生问题,所以男性朋友不妨借鉴。 补肾先要护肝。明白了上述道理,在治疗男性疾病的时候,就要重视调护肝脏了。中医将肾虚一般分为三种,即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肾气虚可以表现为夜尿增多,小便不畅;肾阴虚的症状腰酸耳鸣、口干,午后容易出现低热;肾阳虚的表现则为腰膝酸软、四肢畏

揉腹按摩保护脾胃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方法: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黄帝内经抗衰老秘诀什么呢

黄帝内经抗衰老秘方 《黄帝内经抗衰老秘诀》以中医名著《黄帝内经》抗衰老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生活和医疗保健实际,详细介绍抗衰老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包括《内经》中有关衰老进程,机制抗衰老的论述,养生之道与抗衰老,和阴阳、调气血、避病邪、补心脑、健脾胃、补肾、养神和饮食、运动、药物、日常生活保健等行之有致的抗衰老方法。 抗衰老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一)风者,百病之长也 (二)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三)春捂秋冻 (四)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五)长夏防湿 (六)金秋防“秋乏” (七)冬季戴帽,如同穿棉

补肾艾灸哪几个穴位 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穴位约3cm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黄帝内经女人养生养颜有哪些方法呢

《内经》讲:"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意思说,天、地、人万物都由阴阳而产生的,天地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人体的生长都由阴阳的变化而成。 美丽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怎么才能更美?美眉们八仙过海、各有高招。有人会用高级人工化学制品做美容护理,有人会耗资不菲光子嫩肤,有人迷信激素注射甚至拉皮整容……但这些只能做到暂时的、表面的美,时间一久又会回复原状。因为她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美由内而外的,而不仅仅在表面。那么,怎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