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饭后心绞痛
警惕饭后心绞痛
餐后心绞痛一般发生在餐后半个小时后,如果患者频繁在餐后发生心绞痛,说明冠心病病情比较严重。
餐后心绞痛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冠状动脉疾病。人们吃完饭后,心脏输出的血流会大量聚集到胃肠部位来帮助消化食物,而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流减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另外,餐后心肌收缩加强、需氧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多、负荷加大等也都可能是发生餐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
当餐后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该及时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吃得不是太饱,而且连续餐后发生心绞痛,那么就更需要引起警惕了,这是冠心病病情严重的信号,应该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可择期进行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除了及时治疗,餐后心绞痛的预防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的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药物治疗,还必须做好自我保健,特别应注意饮食问题,不要吃得太饱,尤其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每餐只吃七八成饱,更不可暴饮暴食。
不管有没有冠心病,只要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抽烟、喝酒、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50岁以上的人最好只吃七八成饱,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和高糖食物。因为有些冠心病是隐匿性或无痛性的,虽然没有被发现,危险却同样存在,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餐后心绞痛发生。
餐后心绞痛一般发生在餐后半个小时后,如果患者频繁在餐后发生心绞痛,说明冠心病病情比较严重。
餐后心绞痛是发生在冠心病基础上的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冠状动脉疾病。人们吃完饭后,心脏输出的血流会大量聚集到胃肠部位来帮助消化食物,而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流减少,血液的重新分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另外,餐后心肌收缩加强、需氧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多、负荷加大等也都可能是发生餐后心绞痛的重要因素。
当餐后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该及时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必要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刘博士指出,如果患者吃得不是太饱,而且连续餐后发生心绞痛,那么就更需要引起警惕了,这是冠心病病情严重的信号,应该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结果可择期进行介入性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除了及时治疗,餐后心绞痛的预防非常重要,有冠心病的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药物治疗,还必须做好自我保健,特别应注意饮食问题,不要吃得太饱,尤其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每餐只吃七八成饱,更不可暴饮暴食。
不管有没有冠心病,只要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抽烟、喝酒、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50岁以上的人最好只吃七八成饱,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和高糖食物。因为有些冠心病是隐匿性或无痛性的,虽然没有被发现,危险却同样存在,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餐后心绞痛发生。
警惕心绞痛
平常所说的心绞痛,是因为心肌缺血所致,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样疼痛或憋闷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常见的诱因为劳累、情绪激动、急性循环衰竭等。但是并非所有的心绞痛患者都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上所述,一部分患者常常会觉得上腹部不舒服,自行口服一些保护胃粘膜或者助消化的药物,症状似消未消,但也不影响正常生活,故未及时就诊,往往延误了病情。若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那就更应警惕心绞痛。
笔者在此给相关病友提几两点注意事项:
首先,当有不适发作时,要对自己的症状有具体的概念,是痛、闷、胀还是其他。不适的具体部位在哪儿,是在胸骨后、心前区还是剑突下等等。引起症状发作的因素是什么,是与活动有关还是与进食有关,与咳嗽、呼吸有无明确关系?症状持续的时间长短,加重和缓解的因素是什么。由此,可大致判断到底是心血管系统问题还是消化系统问题。
其次,要重视自己的病情,及时急诊,且在就诊时,做全面的检查。通常患者上腹部不适就诊于消化科,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遂开始口服抑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对心脏就不管不问了。有时候症状发作时做一份简单的心电图就能初步了解病情。进一步可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情况,明确有无室壁运动障碍,最终的金标准当然还是冠脉造影。排除了心肌缺血引起的不适后,我们也可“放心”了。
心绞痛家庭护理要注意哪些
第一,要消除诱发因素,预防心绞痛发作。
大多数的心绞痛发作均有其固定的或相近似的诱因,患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每次发病的特点,调整体力活动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焦虑、发怒、精神紧张,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注意天气变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或饱餐也可诱发心绞痛。总之在实际生活中予以针对性预防。
第二,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
限制脂肪摄入,控制肥胖,戒烟,避免酿酒和暴饮暴食,减少餐后因心血管活动不稳定引起的心绞痛发作,积极防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第三,及时注意症状变化,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每次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变化,不稳定性心绞痛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前驱信号,对初发的心绞痛患者、症状和诱因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必须予以住院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要警惕:①新近发生的心绞痛;②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较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较差;③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④心绞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功能不全,或伴心动过缓、严重心律失常以及血压大幅度波动等。
第四,注意用药护理。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首选药,如心绞痛发作时可用短效制剂1~2片舌下含化,通过唾液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嘱病人不能吞服,如药物不易被溶解,可轻轻嚼碎继续含化。在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时告诉病人可能出现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继续用药数日后可自行消失。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所引起的晕厥,病人应平卧片刻,慢慢起床。对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倍他乐克时,应嘱咐病人不能随意突然停药或漏服,否则会引起心绞痛加剧或心肌梗塞。因食物能延缓此类药物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1、 先兆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
2、 症状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道,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心梗的早期症状 心绞痛加重
对于心梗的病人多数既往有心绞痛病史,假若心绞痛在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之前更加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中,范围越来越大,这个时间则要警惕心梗的发生。
生活中心绞痛的护理方法
心绞痛的疼痛发作时,护理人员应安慰心绞痛患者,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协助心绞痛患者采取舒适体位,给予吸氧,并做好疼痛的观察,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平稳期心绞痛的护理,主要是消除诱发因素,预防心绞痛发作。大多数的心绞痛发作均有诱因,护理时应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每次发病的特点,调整体力活动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焦虑、发怒、精神紧张,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注意天气变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或饱餐也可诱发心绞痛。
生活中,心绞痛患者应注意要心胸开阔凡事泰然处之。切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这些心绞痛的护理比较有效。日常生命中,心绞痛患者应注意休息,平时患者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患者千万不要小看心绞痛的护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对于控制病情十分不利。希望上面的关于心绞痛的护理方法的详细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人如何预防心绞痛
第一,要消除诱发因素,预防心绞痛发作
大多数的心绞痛发作均有其固定的或相近似的诱因,患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每次发病的特点,调整体力活动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焦虑、发怒、精神紧张,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注意天气变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或饱餐也可诱发心绞痛。总之在实际生活中予以针对性预防。
第二,改变患者的饮食结构
限制脂肪摄入,控制肥胖,戒烟,避免酿酒和暴饮暴食,减少餐后因心血管活动不稳定引起的心绞痛发作,积极防治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限制钠盐的摄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第三,及时注意症状变化,警惕心肌梗塞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每次心绞痛发作的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变化,不稳定性心绞痛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前驱信号,对初发的心绞痛患者、症状和诱因进行性恶化的患者,必须予以住院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要警惕:①新近发生的心绞痛;②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较频繁、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较差;③心绞痛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④心绞痛发作时伴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功能不全,或伴心动过缓、严重心律失常以及血压大幅度波动等。
第四,注意用药护理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首选药,如心绞痛发作时可用短效制剂1~2片舌下含化,通过唾液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嘱病人不能吞服,如药物不易被溶解,可轻轻嚼碎继续含化。在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时告诉病人可能出现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继续用药数日后可自行消失。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所引起的晕厥,病人应平卧片刻,慢慢起床。对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倍他乐克时,应嘱咐病人不能随意突然停药或漏服,否则会引起心绞痛加剧或心肌梗塞。因食物能延缓此类药物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
温馨提示: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是心肌供血不足,而心肌供血不足主要缘于冠心病,有时候其他类型的心脏病或者失控的高血压也能够引起心绞痛。如果血管中脂肪不断沉积,就会形成斑块。这种斑块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缩窄,进一步减少其对心脏肌肉的供血,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冠心病。
生活中如何快速发现心绞痛疾病
通过疼痛部位辨别心绞痛
心绞痛的部位最常见的是在胸部正中,即胸骨上中部的深处,不一定在心前区。当然,疼痛部位也可能在整个左胸背部的任何地方,通常向左上臂内侧、颈部及下颌的左侧、左肩胛下放射;也可能在上中腹部或双肩,有的甚至仅局限于这些放射部位。因此,有人会将此病误认为是胃痛、肩背痛、上肢肌肉关节痛或者牙痛。当然,也不能“草木皆兵”,把这些部位的疼痛都认为是心绞痛。
通过疼痛性质辨别心绞痛
一般来说,心绞痛并不是真正的痛,而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包括憋闷感、紧缩感、烧灼感、窒息感、重压感,有人形容像是快跑后气不够用的感觉。而穿刺样痛、刀割样痛、闪电样痛或抓瘙痒痛往往并不是心绞痛。程度不因深呼吸而加重或减轻,如果深吸气疼痛加重,应更多考虑胸膜炎或肋骨骨折;若长叹一口气症状减轻或消失,则往往是功能性疾病而不是此病,有明显局部压痛点的大多也不是此病。心绞痛时,按压疼痛的地方并没有压痛,只有一个模糊的不适范围。
通过疼痛历时辨别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时不适程度逐渐加重,安静休息后逐渐消失,一般加重时间比缓解时间长。发作历时较短,大多数仅3~5分钟,最大范围为半分钟到半小时,超过15分钟的并不多见。超过半小时的持续性痛者大多不是心绞痛,但要警惕心肌梗死或其他更严重的病变。那种持续几天而一般情况还比较正常的疼痛,大多数不是心绞痛。
通过疼痛规律辨别心绞痛
同一病人心绞痛每次发作的诱因、发作的频繁程度、疼痛的部位、轻重、性质、历时及对药物的疗效反应等都大致相同。如果突然有了明显的改变,包括安静情况下发病、发作次数比以往增多,难受程度比平常重,持续时间比平常长,用了平常有效的药不见好,等等,就应该警惕是否可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心肌梗死。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到医院就诊。
警惕心绞痛要辨明症状
心绞痛者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低脂肪饮食。把血脂控制在适当水平,防止高血脂和的进一步发展。控制高脂饮食,通常能使胆固醇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也会降低。
2、控制体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心脏病发病的危险性就增加一倍。体重超标的人,尤其是老人,一旦发生心梗,最易发生心衰。
3、治疗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可使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减少15%~20%,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冠心病的病死率。
4、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生化、常规心电图、心脏B超、多普勒等检查。
5、严格戒烟。吸烟可直接诱发心绞痛,使患者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心脏病总死亡率的21%是由吸烟造成的。戒烟后,危险可逐渐降低,3~5年后降至不吸烟水平。
心绞痛怎么办?推荐食物巧缓解
1、草莓。草莓中所含的果胶成分,可避免血脂积累,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适当吃一些草莓,能促进肠胃排出毒素,预防便秘,避免心绞痛患者用力排便时发生意外。
2、猕猴桃。猕猴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很高。猕猴桃中也有较多的果胶,有助于降低心绞痛患者的血液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利于病情改善。
3、香蕉。常食香蕉可预防便秘,减少心绞痛发作的诱因。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钾,对防止心绞痛患者血压升高有一定辅助效果,避免高血压等并发症出现。
4、葡萄。葡萄中富含抗氧化物质,尤其是葡萄籽中所含的原花青素,可起到保护血管健康的作用。适量吃一些葡萄,有利于降低心绞痛患者的血胆固醇,预防血栓出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