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宝宝睡同一张床时妈妈别做这几件事
跟宝宝睡同一张床时妈妈别做这几件事
1.床太小
如果床太小,爸爸妈妈和宝宝一家三口挤在一起,不但大人会不舒服,翻身时还有压到宝宝的风险。因此,建议选择母婴同床的妈妈一定要准备一张大SIZE的床,如果条件不允许(预算OR房间),则可考虑买一个可以和大床拼接到一起的婴儿床。
2.床上放太多松软物品
床上如果放太多松软的枕头、被褥、毛绒玩具等物品,宝宝容易因为被掩住口鼻而影响呼吸,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窒息。
3.和宝宝共用一条被子
大人和宝宝共用一条被子时,如果大人睡姿不好,很容易把被子裹在自己身上而宝宝身上完全没被子(这种情况爸爸和宝宝睡时更容易发生),从而让宝宝着凉。建议妈妈为宝宝准备连身的睡袍和睡袋,这样既能避免和大人共用一条被子,又能避免宝宝因为自己踢被子而受凉,还能避免因被子掩住口鼻而影响呼吸。
4.把宝宝一个人留在床上
有的家长会在宝宝熟睡时离开去做其它事情,宝宝一个人在床上时,可能会因为翻身而跌落床下;而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宝宝跌落到床下会在宝宝两边放上枕头阻挡,但这样宝宝容易翻滚进枕头下面,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过热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大床上装上围栏(某宝大堆相关产品卖),或者短暂离开时把宝宝放在婴儿床、婴儿摇篮等安全的地方。
5.抽烟喝酒
妈妈们大多会因为怀孕、哺乳戒掉烟酒,因此这一点更多的是针对爸爸。有研究表明,如果抽烟者和宝宝同睡,出现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几率会高很多;而药物和酒精则会让人睡得很死,有可能翻身压到宝宝都不知道。所以,和宝宝同睡的妈妈一定不要抽烟和喝酒,如果爸爸有抽烟和喝酒,则建议爸爸单独去别的房间睡觉,不要和宝宝睡在一起。
宝宝和大人同床睡的危害
性早熟
长期的陪睡极易引发宝宝性早熟,睡觉的时候人们都是穿着宽松的衣物,睡觉的时候难免会有肢体接触,这种接触在宝宝3岁之前会给宝宝带来安全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开始有了男女有别这个意识后,这样的肢体接触很有可能让孩子产生生理反应,引发性早熟。
宝宝没有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经常陪睡也无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宝宝会习惯在睡觉的时候要找爸爸妈妈,这会让宝宝过度依赖父母,阻碍宝宝独立性的发展。虽然看似睡觉找爸妈对宝宝的睡眠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前期宝宝身边至少有爸爸妈妈其中一人陪伴着,可是等到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这睡觉要找爸爸妈妈的习惯可不是件好事。
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经常陪睡不仅让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而且家长也会受到影响。每个人的睡觉习惯各不相同,如果家长睡觉有打鼾或者说梦话的现象,这样会吵到宝宝睡觉;反过来如果宝宝有这些坏习惯也会影响到爸爸妈妈。而且爸妈的作息时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宝宝,如果爸妈晚睡,宝宝也不可能早睡,如果宝宝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时间,宝宝的发育受到影响,宝宝的个子也有可能长不高。
影响夫妻感情
另外宝宝长期和父母一起睡觉也影响父母之间的性生活,父母在孩子面前自然是不能做那些云雨之欢的事情,可是长期没有性生活增大了婚内出轨的几率。看来这长期和宝宝一起睡不仅影响宝宝的成长发育,还会破坏夫妻感情,影响家庭和睦。
看完这些是不是吓得爸爸妈妈都不敢和宝宝一起睡觉了,赶紧要和宝宝分房睡啊?可是强行就和宝宝分开睡觉,一到睡觉时候就哭闹不止,这是因为宝宝一下子和父母分开还不适应,会给宝宝造成被爸妈抛弃的错觉,让宝宝缺失安全感,影响宝宝的性格和交往能力。所以分房睡这件事情要循序渐进,家长做好这些轻松让宝宝自己睡觉。
第一步先分床睡,先买张宝宝自己的小床放在父母的床边,先让宝宝习惯睡在自己的小床里,等到宝宝习惯自己睡一张床再让宝宝睡到自己的房间;
第二步在宝宝的房间哄宝宝睡觉,家长可以在睡前给宝宝讲故事,陪宝宝入睡再从房间出来;
第三步在布置宝宝房间的时候提前将宝宝熟悉的玩具和被褥放在房间内,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卧室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陌生的环境,他们自然不会产生恐惧;
最后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关门,保证如果宝宝半夜醒过来爸爸妈妈能第一时间冲到他们身边,让他们知道就算不同房睡爸爸妈妈一样可以第一时间赶过来陪在他的身边。
和新生儿同床睡好吗
亲子同床睡危险多多!那么,具体有哪些危险的事情呢?
危险事1:宝宝被压
危险程度:*****
刚生育完或者照料宝宝极度疲惫中熟睡的妈妈、工作回来同样疲惫的爸爸,都非常容易误将宝宝意外压伤。,宝宝太小没有活动能力,一旦被大人压到了也无法反抗,因此大人压着宝宝都毫不知觉,。后果严重的话,可能引起肺炎、脑病,甚至窒息身亡;轻则宝宝可能身体淤青、有骨折可能。
3个月龄内的宝宝身体发育不完善,更加脆弱,如果亲子同床睡觉,将会大大增加发生意外的概率。但是这么小的宝宝,睡觉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肯定让父母放心不了。建议爸爸妈妈们在大床旁边安置一张小床,这样既避免了同睡带来的影响,又方便妈妈照顾宝宝,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如果受条件限制的,也请尽量腾出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宝宝睡觉。
危险事2:宝宝容易缺氧
危险程度:****
上文也有提及,父母与婴儿同床睡觉过程中,会因为身体翻动而压到宝宝,很容易导致窒息的危险。有些父母可能就会钻空子,那是不是保证不压倒孩子的前提下,可以同床睡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引起窒息,还可能引起宝宝缺氧。
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的大脑发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宝宝同床睡眠时,很容易造成宝宝大脑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所以,还请各位爸爸妈妈尽量创造一个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注意窗户通风,并且留有足够让宝宝睡觉伸展的空间。
危险事3:宝宝容易被传染疾病
危险程度:****
亲子同床,宝宝容易被传染疾病。日常生活中,大人接触的事物环境较为复杂,即使注意清洁,身上也难免会携带很多细菌,宝宝的抵抗能力还很弱,很容易被细菌感染生病。感冒、发烧、咳嗽等,都是极度容易传染的疾病。偶尔有小感冒的爸爸妈妈们就要更加注意回避小宝宝了。
要让宝宝睡得健康,还要及时清洁婴儿床上用品,保持干爽整洁的床上环境。同事,要避免宠物与宝宝及婴儿用品接触,以免细菌及疾病传染。如果宝宝跟父母同睡一室,也要注意好室内卫生。
等到宝宝3岁的时候,可以彻底分床睡觉。
家长注意 最好别和新生儿同床睡
1月上旬,武汉一年轻家庭发生了一惨案:90后夫妇与刚满月的新生儿同床睡觉,结果孩子被被子蒙住脸,经过抢救,最后窒息身亡。关于父母与孩子同床睡觉容易增加婴儿猝死的说法,在外国早有研究。《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分析了近1500例婴儿猝死案例。该报告显示睡在父母床上的婴儿,猝死概率达22%。负责这项研究统计学教授鲍勃·卡彭特,与父母同睡的婴儿猝死的风险比那些独自睡觉婴儿高出4倍。
亲子同床睡危险多多!那么,具体有哪些危险的事情呢?
危险事1:宝宝被压
危险程度:*****
刚生育完或者照料宝宝极度疲惫中熟睡的妈妈、工作回来同样疲惫的爸爸,都非常容易误将宝宝意外压伤。,宝宝太小没有活动能力,一旦被大人压到了也无法反抗,因此大人压着宝宝都毫不知觉,。后果严重的话,可能引起肺炎、脑病,甚至窒息身亡;轻则宝宝可能身体淤青、有骨折可能。
3个月龄内的宝宝身体发育不完善,更加脆弱,如果亲子同床睡觉,将会大大增加发生意外的概率。但是这么小的宝宝,睡觉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肯定让父母放心不了。建议爸爸妈妈们在大床旁边安置一张小床,这样既避免了同睡带来的影响,又方便妈妈照顾宝宝,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如果受条件限制的,也请尽量腾出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宝宝睡觉。
危险事2:宝宝容易缺氧
危险程度:****
上文也有提及,父母与婴儿同床睡觉过程中,会因为身体翻动而压到宝宝,很容易导致窒息的危险。有些父母可能就会钻空子,那是不是保证不压倒孩子的前提下,可以同床睡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引起窒息,还可能引起宝宝缺氧。
大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的大脑发育正需要更多的氧气,和宝宝同床睡眠时,很容易造成宝宝大脑供氧不足,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所以,还请各位爸爸妈妈尽量创造一个空气流通的睡眠环境,注意窗户通风,并且留有足够让宝宝睡觉伸展的空间。
宝宝分床睡好不好 和宝宝分床睡有什么好处
1.减少意外事故
爸爸妈妈睡觉时,翻个身、蹬个腿都有可能会伤到宝宝,严重的话甚至会压到宝宝而导致他窒息。
另外,有些爸爸妈妈还有打呼噜的习惯,这对宝宝的睡眠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2.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一个能自己睡的宝宝,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样也不会弱。
而一个环境适应能力差的宝宝,对妈妈比较依赖,可能跟同龄人关系不太好,也不愿意跟陌生人交流。
3.帮大宝宝建立正确的两性认知
等宝宝长到6、7岁大时,对于两性他已经有朦胧的意识了,如果得不到正确疏导,就可能导致恋父、恋母情结的发生。
其实,这个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定。
一般认为,只要能够在3-10岁之间完成分床就行了。
也就是说,宝宝3岁后就可以尝试分床,至于尝试多久能成功,也是得看宝宝的适应能力了。
因为,有的宝宝3岁就能完全自己睡了,有的可能要拖到8、9岁,这都是正常的。
所以说,不要强迫宝宝,多做点准备功夫,多沟通,给宝宝一个适应过程,没必要为了分床睡弄得宝宝哭天抢地的。
1. 精心布置一下婴儿床
小床买来后,跟宝宝一起,把它布置得精美舒适一些,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 做好心理暗示
在宝宝3、4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宝宝一些暗示,把分床描绘成一件很光荣、值得庆祝的事情。
平时给宝宝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跟独立、分床相关的内容。
3. 过渡要自然
爸爸妈妈平时提到分床时,语气随意一点,不要让宝宝觉得紧张。另外,宝宝的睡前故事环节要渐渐转移到小床上,争取能在小床上把宝宝哄睡。
4. 克服恐惧
宝宝不愿意分床或者分房,多是因为害怕,毕竟动画片、电影里的怪物形象还是挺多的,会给宝宝一些心理压力。
所以,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大点的毛绒玩具,告诉他:宝宝不用怕,在你睡着的时候,玩偶可是会一直保护你的哦……总之就是给宝宝安全感,慢慢消解恐惧情绪。
5. 鼓励和赞美
当宝宝成功在小床入睡后,其二天早晨别忘了给宝宝一些鼓励,让他知道,一个人在小床上睡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独睡离独立有多远
在西方,孩子从出生就睡在自己的房间是天经地义的。很多孩子开始独睡时会由于强烈的不安而彻夜地哭泣,他们得到的只会是父母短暂的安慰,很少被带回父母的房间。其实对于父母来讲,夜间照看在另一个房间的婴儿比照看就睡在身边的婴儿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但这已经成为西方文化认可的行为。那些让孩子睡在妈妈身边的行为却往往受到舆论的谴责,认为孩子应该得到的权力被剥夺了。随着西方育儿观念逐渐东移,“独睡”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接受。独睡对独立有多重要?独睡了,离独立还远吗?让我们用一位妈妈写的 小故事拉开这次讨论的序幕。
小故事:3张小床的命运
宝宝出世前,看到好多育儿书里面痛陈孩子和父母一起睡的坏处,于是早早开始张罗宝宝的小床。已经有了小孩的同事一听说,马上送了两张小床过来。送我们床的两个同事都说“其实没什么用,不过你家有地方,搬走吧,呵呵呵”,当时满心里想的都是给宝宝弄个舒适的小窝,盘算着正好在自己家和宝宝的姥姥家分别放一张。这种话自然当作没听见。
宝宝出生后正是春寒,一个晚上要起来喂N次奶,又担心她着凉,就把她搬上了大床。天气热了,宝宝也长大了,想把宝宝“赶”回小床,却发现为时已经晚——宝宝自己在小床上睡着是不可能的,即使等她睡着后把她放在小床上,她夜里也会翻到大床上。有几次我们下定决心把小床搬开,迎接我们的就是夜间她无休止的哭闹。于是放弃。小床变成了堆放宝宝杂物和玩具的地方。
宝宝2岁了,搬家前我们把两个小床都送给了同事里的准妈妈。我们没好意思说小床其实没什么用,只在心里偷笑——看看她们的本事吧。新家里,宝宝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们买了一张漂亮的单人床,宝宝爸说:“希望这次小床能早一天有用。”真准,小床很快就有用了,可惜床上睡是宝宝爸。原来宝宝爸爸经常出差,宝宝和妈妈睡大床舒服惯了,爸爸回来明显挤了,宝宝就说:“我们女生和女生睡,爸爸自己睡。”哈哈!
宝宝说了:“上学我就自己睡。”宝宝爸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妈妈也信心十足,因为宝宝会慢慢长大。
外一篇:小探险家晨晨
晨晨是个小冒险家,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喜欢刺激的”,游乐园里的“疯狂老鼠”她每次都要坐很多次,排多长的队等也不发愁。日常生活中晨晨也喜欢“冒险”。于是,会有人看到一个还没有柜台高的小姑娘去交钱、超市里面一个小顾客提着篮子自己采买春游的零食、一个小家伙理直气壮的和快餐店的柜员交涉多要一个纸杯和勺子(她要和妈妈分享一份冰激凌)。3岁的时候小家伙在外地的肯德基去柜台换甜辣酱,很长时间后才在妈妈的耐心要崩溃的时候回来,告诉妈妈:“阿姨总和我说话,所以没有马上回来。”
好了,最后告诉大家,这两个小家伙儿是一个人。独睡和独立性,也许并没那么紧密吧?!
众说纷纭
观点一:真正的独立是内心的独立
我觉得晨晨表现的都是行为上的独立,而孩子的内心是否独立呢? 2~3岁的宝宝开始有自我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还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就不会有“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认识。有专家说过: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的行为方式,“内容”是孩子的内心。因此“独睡”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促进其心理成熟十分必要。要想培养孩子真正的独立,还是从内心开始吧!(Joy)
观点二:“独睡”和“独立”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老家在农村,我们从小都是在妈妈怀里长大的。现在那里的传统仍然是那样,吃奶的娃娃就睡在妈妈的臂弯里,长大后也睡在一张床上,一直到孩子有一天自己不愿意和妈妈睡为止。我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中国孩子在肌肤饥渴方面比西方的孩子少得多,就是因为中国从习俗上已经习惯了母亲和孩子一起睡,在妈妈怀抱里入睡比任何抚触都管用。那么多这样长大的孩子也没见缺少独立性啊,有的还相当有成就呢。所以,我觉得孩子的独立性和独睡没什么必然联系。(小妹)
观点三:“领地感”是独立性的主要认知
动物的独立性源自对个体领地的确认,它们将幼崽逐出自己的领地,让它们自己寻找新的领地,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独立生存本领,其实长辈仍会在远处观察着它们的举动有没有危险。我们人类有很好的生存环境了,但“领地感”仍是独立性的主要认知。因此,我建议让孩子独睡,这如同“精神断奶”,就象当初我们给孩子断奶是为了让他们从其他食物中吸取更多的营养一样,为了让孩子通过有“自己的领地”认识独立,必须让孩子独睡。(明明爸爸)
观点四:盲目模仿“独睡”,离“独立”更远
不少家庭现在盲目模仿西方让孩子“独睡”,孩子一出生就自己一个房间,妈妈定时去喂奶,用安抚奶嘴安抚孩子的哭闹。国外的婴儿房大多有监视器和报警器,孩子的被子掉了、尿布湿了等等都可以迅速地通知父母。而在我国,把一个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婴儿单独放在一个房间是很危险的。不少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睡觉,都因为心理孤独、恐惧,极度缺乏安全感,习惯了用咬被角或抱着毛绒玩具等方式减压,出现“恋物癖”,一直到很大还难以丢掉依恋物。这样不是和当初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初衷背道而驰吗?离“独立”反而更远了。(爱钓鱼的爸爸)
简短点评:独睡只是独立的一种表现,如果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得好,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孩子如果比较顺利地开始独睡,他可能已经有办法克服自己害怕孤独的情绪障碍和怕黑的心理恐惧了。但是如果孩子抗拒得比较厉害,他可能还没有为独睡准备好,强迫可能对他的情绪独立更不利。如果孩子在习惯了独睡后有一天又要求和你一起睡,你不必太焦虑,这并不是说他又不独立了,他只不过想重温一下和你的亲昵感觉。总有一天,“陪你睡”会成为他对你“特殊照顾”。
独睡的最佳时间
3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加强了,他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时启发孩子自己“独霸”一张床是比较好的时机。
如何让孩子爱上独睡
·愉快的睡前时光
尽量多陪他,可以在故事里共度愉快的睡前时光。
·留一盏小夜灯
灯光会使孩子减少恐惧。平时还可以在灯下用手扮成狼、狐狸和其他可怕的形状印在白墙上,帮他认识到影子不会侵犯她。
·自己的世界
让孩子做主布置他的房间。增加他的安全感。
让宝宝独睡不再难
宝宝“独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爸妈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宝宝爱上“独睡”?
爸妈的哪些行为又让宝宝“独睡”变得困难重重呢?
关于宝宝什么时候和爸妈分开来睡的问题,新手爸妈们有诸多争论,大家各持己见,讨论得不亦乐乎。这个在我们小时候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问题,现在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相信各位爸妈大多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小时候,因为怕黑,不愿意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睡觉,但无论怎样反抗,还是被爸妈硬生生地拖过去,结果每次都是脸上带着泪痕睡着。折腾了几天之后,终于习惯了一个人的夜晚。
当自己做了爸妈,将要或者已经遇到同样的情况,看到宝宝同样祈求的眼神,不仅很心疼,而且头疼如何让宝宝快乐地习惯独睡呢?
3-5岁是培养独睡最佳年龄
外国的家庭教育提倡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刚出生就把仍在襁褓中的宝宝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这时大多是“同屋不同床”。等宝宝长到3岁左右,再和宝宝分屋而睡,即真正意义上的“独睡”。而在我们中国,刚有了小宝宝,往往先将他们放在爸妈的大床上,以便哭闹时能够及时照应。爸妈的理由是:宝宝太小时,如果不和爸妈一起睡,就不和爸妈“亲”,即心理学所说的良好“依恋关系”的形成。其实,只要掌握宝宝的睡眠规律,并对宝宝的行为表现予以科学的回应,即使不同床睡,也能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
为什么要让宝宝独睡
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爸妈效仿国外的做法,采用经由“独床”再到“独睡”的方式。至于在哪个具体的年龄让宝宝独睡一屋,则依各个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在3到5岁之间。
1、培养独立性
独睡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防止宝宝长大后对爸妈过度依赖。宝宝一个人睡觉时间久了,会逐渐把他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和爸妈分开的个体。而他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也可以在没有爸妈协助的情况下,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跟自己玩耍,和自己说说话之类的。这样,当他以后长大了,感到孤独寂寞时,小时候个人独处的这些经历会帮助他更快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2、利于促进家庭关系
宝宝独睡有利于夫妻间的感情交流。本来在有了宝宝以后,家庭的重心就都转移到了宝宝身上,平时的生活起居、谈论的话题好多都是和宝宝有关的,夫妻间的相互关心比起以前少了许多。到了晚上,还要哄着宝宝入睡,遇到难缠的小孩,要哄好长时间,等宝宝困了的时候,自己也困倦不已。天天如此,势必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
3、让宝宝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
独睡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因为夹在两个大人中间的宝宝就如同生活在夹缝中,爸妈呼吸的是上层新鲜的空气,而留给中间宝宝的,更多是爸妈呼出的空气。没有新鲜、充足的空气,宝宝如何能健康成长呢?
渐进养成独睡习惯
既然独睡有这么多好处,那要怎么样养成宝宝独睡的习惯呢?这需要一点方法,同时爸爸妈妈也不要急于求成地马上要求宝宝独睡成功,要配合宝宝的反应慢慢过度,这样才能让宝宝心甘情愿地独睡。
1、告诉宝宝独睡是长大的标志
刚刚要求宝宝独睡时,宝宝通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爸妈不再爱我了,不要我了。因此,爸妈一开始就要跟宝宝解释清楚:分开睡是一个人成熟、长大的标志,是勇敢的象征,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是很自然的。
2、优质环境伴宝宝独睡
让宝宝有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是很重要的。睡觉的房间可以粉刷成蓝色,或者柔和的黄色,蓝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黄色则代表温暖。爸妈要和宝宝一起动手布置他的小床,摆放一些可爱的玩具,让宝宝对自己的小床有种新鲜感。
被褥不要太软,透气性要好。室内温度最好在20℃左右,并要保证空气流通。宝宝的枕头也不要太过柔软,以免把脸埋在枕头里造成呼吸困难。
另外,还可以带他参观其他小朋友独睡的床,让他觉得别人也和他一样。
3、睡前准备让宝宝更易入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宝宝分床的最初阶段,爸妈要比平时更多地关心和爱抚宝宝,注意宝宝的睡前准备。在睡前至少1小时内,就不宜让宝宝有大量、兴奋的活动了,这个时候需要让宝宝逐渐安静下来,要不然比较难入睡。入睡时,要让他自己躺在床上入睡,而不是抱在怀里,等哄着了再放到床上。
先做一些常规的睡前准备工作,如刷牙、上厕所、脱衣服等,宝宝也因此而做好了睡觉的心理准备。然后播放一些柔和的轻音乐或催眠曲,让宝宝自己选择临睡前要看的书或要讲的故事。入睡前应将灯光调暗,待宝宝睡着后再关灯。
夜里常去照料,看看宝宝有没有踢被子,睡姿是不是正确等。
4、及时鼓励让宝宝更爱独睡
第二天起床时,要记得及时说些鼓励的话,比如“你昨天的表现很好,妈妈喜欢能自己睡觉的宝宝;宝宝太棒了”之类,以强化宝宝的独立心理和行为,减少宝宝由于最初分床带来的孤寂情绪。
3种行为妨碍独睡习惯养成
1、在睡前谈论不合宜话题
爸妈要注意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不宜发脾气,也不宜谈论令宝宝不愉快的话题,比如说“今天又做错什么事情”之类的。
2、过分亲昵让宝宝“吃醋”
爸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出过分的亲昵,以免宝宝产生忌妒,让他认为大人是因为自己碍事才要求分开睡的。
3、爸妈“心太软”
独睡的最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宝宝的坚持和适应,同时更需要爸妈的坚持。独睡是种习惯,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但有的爸妈分床后一见宝宝哭闹,就坚持不下去了,让宝宝又回来和自己睡。这样的爸妈往往太溺爱宝宝,下不了决心。只有持之以恒,好习惯才可能日趋巩固哦。
爸妈只要在以上几个环节多加注意,相信您的宝宝完全可以顺利渡过“独睡”初阶段,并且爱上独睡。
小孩多大分床睡合适
因人而宜,其实宝宝小时候对妈妈就是有依恋的,不要太过紧张。宝宝在4岁左右时分床睡就可以,我同事家宝宝是上了幼儿园,她妈妈让她自己去做个调查,问问同学是自己睡还是和大人睡的,结果大多数同学都自己睡了,于是她也就自己睡了,所以我们不要太紧张,孩子长大了会自然而然自己睡的,不要太溺爱就行了。
让宝宝独睡父母别犯这3种错误
误区1:在睡前谈论不合宜话题
YOYO妈:宝宝都已经4岁了,还是没有自己独立睡觉。之前也会跟他说好今晚要自己一个人睡了,宝宝还答应我呢。帮他洗完澡、让他边看电视边跟我们聊天,到点了就让他睡觉,谁知道,他情绪就有点不好了,变得有点暴躁,死活都不愿意自己睡,他爸爸看见他这样子都有点火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他聊了一些不合他心意的话题,才会产生这种变化。
很多父母非常珍惜宝宝睡前的时间,认为是绝佳的亲子聊天的机会,但是谈论不适合的话题非但没有增加亲子关系,反而还会让宝宝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事例中的宝宝是从没自己独立睡觉的,也说明了他对于独立睡觉的不愿意,而孩子到了4岁,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他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可能会以“不听你话”来对抗你的主张。睡前或许谈论了一些他不喜欢的话题,例如“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情”“是不是惹老师生气了”,这些都会影响到他情绪。脾气暴躁一点的孩子就会以拒绝分床睡来对抗你。
也许你会说,其实那些话题我也只是随便说说,但是有些孩子天性比较敏感就会对你的话认真起来,同样会拒绝分床睡。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都尽可能令自己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更何况是宝宝第一次一个人睡觉呢!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不仅不让自己发脾气,还要让宝宝保持良好心情,尽量谈一些让他愉快的话题,甚至可以激发宝宝对自己睡觉有所向往的话题。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
误区2:过分亲昵让宝宝“吃醋”
志琳妈:我家是男娃,3岁半,我觉得也是到了他要分床睡的年龄,于是,开始让他自己睡觉,但是每一次睡前他都缠着我,有时候甚至推开他爸爸,说“不要、不要,我要跟妈妈睡觉”。有一次,好不容易哄他在自己的房间入睡了,谁知道他半夜又跑来我们房间了。宝宝平时都很粘我的,一看到他央求我“最后一次陪我睡嘛”,我的心就软下来了。
孩子四五岁时,到了男孩恋母,女孩恋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比之前单纯的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所不同,不但会表现得对父母更加依恋,而且具有排他性,会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事例中的宝宝估计是比较依恋母亲,不允许有其他人“占有”妈妈,所以才不愿意分床睡。另外,父母是不是在宝宝面前做了过分亲昵的动作呢?以至于宝宝到了独睡的时候会比较抗拒爸爸的要求。
夫妻之间或许在宝宝面前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亲爱的”,或者一些牵手、搭肩、拥抱的行为,都会令处于依恋期的孩子产生“妒忌”心理。因此,他们会觉得离开爸爸妈妈睡觉,感觉爸爸或妈妈就是被其他人“占去”了。
房门打开让孩子感到安全
尝试让宝宝独立洗澡、吃饭、穿衣服,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适当“抽身”做别的事情。告诉宝宝“妈妈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宝宝今晚自己睡觉,明天妈妈和爸爸就买宝宝最爱的玩具”,目的是让他知道长大要独立,爸爸妈妈都是最疼爱宝宝的。
当然,在宝宝面前,夫妻的动作也需要检点一下,因为过分亲昵就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不需要他了,认为大人是因为自己碍事才要求分开睡的。
孩子开始独睡时,打开他房间的门,父母也打开自己房间的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
误区3:爸妈“心太软”
腾腾妈:小妞4岁2个月,让她独睡吧,她最拿手的好戏就是哭闹,大半夜的大哭,人家邻居还以为发生什么事情呢!临睡前,她不愿意就哭,我人比较心软,一听到她就不舍得她一个人睡;半夜的时候也是,哭着跑来我的房间,老公眼困就干脆叫她睡下来,我也是这么想。第二晚,我坚持不让她跟我们睡,她哭闹,之后恶性循环……
很明显地,小妞是在父母的宠爱之下成长的,因此会形成娇气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人睡觉就意味着独自面对黑暗,对于一个娇气的小女孩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父母的心软,也会助长她的娇气,她会变得更加不愿意一个人睡觉。
独睡的最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宝宝的坚持和适应,同时更需要爸妈的坚持。独睡是种习惯,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但有的爸妈分床后一见宝宝哭闹,就坚持不下去了,让宝宝又回来和自己睡。这样的爸妈往往太溺爱宝宝,下不了决心。只有持之以恒,好习惯才可能日趋巩固哦。
告诉宝宝独睡是长大的象征
在分床睡之前,可以跟宝宝沟通好,跟他说“你现在长大了,长大的孩子都会自己睡觉的,邻居的小姐姐也是自己睡的。你也是跟小姐姐一样长大了,所以要一个人睡觉了。”
有达人妈妈分享经验,带孩子外出的时候,都会说“宝宝快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很勇敢!”尽管孩子还没真正开始独睡觉,但是被妈妈这么一说,他自己也慢慢尝试着独睡觉了。
这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宝宝睡颠倒了怎么办 给宝宝要睡觉的提示
如果宝宝晚上总是不愿入睡,妈妈不妨给宝宝来个“睡前仪式”,给宝宝固定的睡眠暗示(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让宝宝睡在床上)。比如,你可以先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抚触、涂润肤露,然后在昏暗的房间让宝宝吃奶。每天坚持这么做,以后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暗示传递给宝宝:我该睡觉啦。
宝宝尿床后不该做的4件事
1、一尿床就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如果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责骂宝宝,像小明妈那样,很凶的责骂小明:“怎么又尿床了?要尿尿不懂得上厕所吗?把床单弄湿了怎么睡?”。小明之后尿床了都很害怕会被骂,还曾偷偷把尿湿的床单藏起来。
其实当宝宝尿床后,一味知道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之外,还能带给宝宝什么呢?难道责骂一下宝宝就能帮助减少尿床吗?毫无疑问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于每个宝宝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必然,不会因为妈妈的责骂而省略。
2、马上进行排尿训练
有些妈妈就是担心宝宝会经常尿床,要经常换洗床单,于是就早早地给宝宝进行排尿的训练,殊不知这样做却会有反效果。
浩浩妈表示,她想让浩浩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浩浩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后来浩浩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尿尿习惯反而经常尿床。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这么月龄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如果妈妈们刻意去做,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
也有些妈妈想训练宝宝自己要尿尿就会找便盆,于是经常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认为这样宝宝就想尿尿就会联想到便盆。但如果这样做的话,有时候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反而更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4、刻意起夜把尿
更有些妈妈担心宝宝会尿床,在晚上会刻意反复叫醒宝宝,让宝宝尿尿,即便宝宝不想尿,妈妈还是偏要叫宝宝尿,这是多么让宝宝感到厌烦的事,而且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如果不管宝宝的哭闹、挣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离开便盆,这反而会让宝宝对尿尿这件事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