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的生长习性
蛋黄果的生长习性
蛋黄果在正常管理条件下,萌芽力强,在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下,一年一般可抽4次梢。
(1)春梢 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下旬抽出,通过对蛋黄果4年生圈枝苗观察,春梢平均抽115条,平均长14.8厘米。萌发时间随树势强弱、气温高低而变化。树势壮旺,上年只有秋梢而无冬梢的树,至12上旬顶芽及其下数侧芽较饱满,则春梢多于1月中、下旬有雨水之后萌发;树势较弱、上年抽出晚秋梢或遇冬春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则春梢多于2~3月才萌发,少数甚至于4月才抽出,梢期50~60天。春梢是结果树开花结果的重要枝梢,萌发适时将形成良好的结果母枝。在栽培措施上培养适时壮健的春梢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夏梢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抽出夏梢。幼年或青壮年树无挂果的树,先后可有2~3次夏梢。第一次在春梢老熟后4月份萌发;第二次于6月上中旬萌发;植株生长旺盛的树于7月下旬再次萌发第三次梢,生长期跨入下一个季度。有时第一次夏梢尚未充分老熟,紧接着顶芽萌动,第二次夏梢抽出,由于连续生长,这时若营养供应不足,则第二次新梢生长量少而弱。有些结果树的落花、落果枝,会从花、果枝的基部抽出夏梢。成年蛋黄果即使无开花,春梢老熟后通常有少量夏梢抽出。
(3)秋梢 秋梢抽梢期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通过对蛋黄果4年生圈枝苗观察,发现平均抽生秋梢146条,长约20.3厘米。在粤东地区也有提早于8月份抽出的。秋梢萌发时正值开花坐果期,若生长过旺势必影响当年坐果率。
(4)冬梢 冬梢一般抽出较少,在11月中旬左右,有可能抽生一次冬梢。早冬梢通过加强施肥壮梢,有时还可形成晚花穗,但花质一般较弱,结果不可靠,冬梢抽出后常遇低温霜冻,叶片细小且难以正常转绿,甚至嫩叶干枯,成为光棍枝。部分植株在光棍枝上能进行花芽分化,花枝主轴及侧轴较长而成长花穗。
蛋黄果不同品种枝梢生长量也有差异。要使枝条在树冠内分布均匀,形成树冠,就需要根据品种枝梢生长特点进行整形修剪。
荞麦的生长习性
生荒地、路边。荞麦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积温1000~1 500℃即可满足其对热量的要求。种子在土温16℃以上时约4~5天即可发芽;开花结果最适宜温度为26~30℃,当气温在-1℃时花即死亡,-2℃时叶甚至全株死亡。
荞麦是短日性作物,当日照长度由15~16小时减少到12~14小时,生育期就缩短,晚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敏感。每株可开花2000多朵,但结实率很低。仅10%左右,加之叶片同化能力弱,花果脱落严重。
荞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需水量比黍多两倍,比小麦多一倍。种子萌发时约需吸收其自身干重50%的水分。在开花结果期间需消耗大量的水分。从开花到收获比出苗到开花需水要多一倍。开花盛期是需水高峰期。其蒸腾系数一般为450~630。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30~40%。
荞麦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弱,种子顶土力差,要求土层疏松,以利幼苗出土和促进根系发育。生殖生长迅速,吸肥力强,适于新垦地种植。要求土壤酸度为pH6~7,碱性较重的土壤,不宜种植,每产100千克荞麦籽实,约从土壤中吸收氮3.3千克,磷(P2O5)1.5千克,钾(K2O)4.3千克。
荞麦是一种对肥料敏感的作物。施肥充足茎能产生大量分枝。磷肥可促进籽粒的形成,并能增加蜜腺的分泌。利用蜜蜂辅助授粉,从而提高产量。对钾肥的需要量较多,但含氯的钾盐易引起叶斑病。
荞麦开花时要求昼夜温差大;夜间较冷而白天气温高,晴朗无风,开花多,泌蜜丰富。早晨开始泌蜜吐粉,中午时泌蜜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4时后停止。但由于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泌蜜能延迟到下午。雨后早雾即晴的天气,泌蜜最盛。泌蜜最适气温是25~28℃。气温在25℃以下时,随气温下降而泌蜜递减。
海菜生长习性
沉水植物,可生长在4米的深水中,要求水体清晰透明,喜温暖。同株的叶片形状、叶柄和花葶的长度因水的深度和水流急缓而有明显的变异。一般花期5-10月,但在温暖地区全年可见开花。为中国特有种。生于湖泊、池塘、沟渠及水田中。海菜花是德保、靖西一带普遍的水生植物,在德靖台地上几乎每条河流都有分布;其次这种植物为中国独有,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生药用植物;
再次这种植物对其生存环境——水质的要求有一定的高度,人们往往把是否生长海菜花来判别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环保部门称其为“环保菜”。只有将这种已经濒危的水生植物定为县花,将其定成当地标志性的原生植物,从在校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乡土环境教育开始,倡导当地人重视这种反映当地生态系统的水生花卉的繁衍生息,才能够最终挽救这种渐渐濒危的物种在当地的命运,最终促进当地人的环保意识的普遍形成,为中国的生态多样化保护与建设做出贡献。
笕菜的生长习性
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地理分布
编辑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亦为半野生。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麻黄的生长习性
分布习性
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
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
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
麻黄分布在湿度低冰分较少的地区。麻黄的地理分布,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如在降水量为300-340mm的区域内,湿润度在0.38以下,麻黄集中分布,是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在降水量为400-500mm、年湿润度为0.6-0.8的区域内,几乎没有麻黄分布。当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大,草地植被形成低地草甸草原时,麻黄即完全消失。
适应环境
麻黄适宜在沙质性土壤中生长。土壤与麻黄的分布和生长关系密切,表土0-20cm的土壤基质层对麻黄水平根的分布发育尤其重要。在以风沙土为主的沙质灰铝土干草原区内,麻黄分布广泛,特别是上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时。pH在8左右,麻黄生长良好。而在以栗钙土为主的低山丘陵干草原区,麻黄只有零星分布。在以棕壤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原区几乎没有麻黄分布。此外,麻黄不宜在低洼地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新土中生长,这与其根蘖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蛋黄果和芒果的区别
1、树种不同:蛋黄果生长在高约6米的小乔木身上,叶片纸质,椭圆形,开白色小花,芒果生长在10-20米高的常绿大乔木上,叶革质,开黄色或蛋黄色的小花。
2、味道不同:成熟的蛋黄果味道甜软,水分较少,有类似蛋黄的口感,又有水果的清香,介于番薯和榴莲之间,而成熟的芒果甜度更高,水分很充足,果肉稀软清甜味。
金线莲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番杏生长习性
肉锥花的生长和休眠也是女仙中最容易判断的,在休眠的肉锥花毫无疑问都会变成灰白色并开始萎缩,休眠期普遍从5月下旬到8月下旬约3个月时间为标准,依各地方,品种存在若干差异。
生长---在残暑期就开始了!这个季节有1~2次给水,新球就会突破灰白色的旧皮开始旺盛的生长。而这时的分球就成了最大的乐趣。是前一年良好管理的体现,生长不良的或老株较难分球。增球率依品种和栽培技巧。不用普通的倍增法来记算,增球用所谓的鼠算式来进行,1球发足5年后30余球,7年后100球,10年后1000球以上,仅是头数的增加它的价值也会相应增加。
肉锥花这时的样子很美,看着色彩丰富的花,特异的生长过程,增球后的群生美态,特别是“鼠算式”的增殖乐趣使它成为宝石级的植物。
肉锥花的生长,休眠的时间也不一样。对那些仅有数周生长期的要考虑到它们那将近40周的休眠期,这些品种采用的栽培法是时不时的浇些水让它们处于半休眠状态。它们的生产周期除了寒暑关系,主要构成还有干湿关系,那样的周期可能是200天或150天。不要仅以人类周期来考量,要以原生植物自己的周期为准。
人工饲养
浇水
夏季高温时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可放在通风凉爽处养护,只有当土壤过分干燥时才浇少量的水,甚至可完全断水,以防腐烂。到秋凉时植株开始生长,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可移到光线明亮处,并适当浇水,长势好的植株可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开花时注意掌握时机进行人工授粉。
冬季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夜间若能保持12摄氏度以上,白天在20摄氏度以上,可正常浇水,并酌情在天气晴朗的上午施些薄肥。若温度较低,就要控制浇水,停止施肥,使其休眠。
春季随着植株的生长,果实逐渐成熟,应注意采收。到了春末夏初,大多数品种的老叶逐渐变薄,2对新叶在老叶内逐步形成,秋凉后新叶进一步长大,涨破老叶,脱颖而出。
栽培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避免雨琳和积水,生长期要多接受阳光的照射,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不能开花。每1年至2年翻盆一次,盆土可用腐叶土加1/2左右的粗砂或蛭石,颗粒要粗不能过细。
休眠期旧皮完全包裹极巧妙的防止了新球的水份蒸发,梅雨季被淋到雨或温室的湿度过高有可能引发提前脱皮,对那样的植株还是照旧断水的话新球因为蒸发的水份得不到补充而软化萎缩,对这种特殊情况有必要时常浇水。
浇水的方法,成球可保持湿润就很理想(对旧皮较多的脱皮期植株要注意给水后是不易干的),因时间,劳力的关系从上面浇水应选在晴天,有条件时进行通风,要注意的是一头株或头数过多的植株不应用这种方法。光照为10那么给肉锥的就为8,考虑到肉锥的形态,大小的多样性在光照问题上也要分别对待。一般的大型种强些,小型的弱些是常识。
枣的生长习性
花期5~6月,果期9月。我国特产,主产黄河流域冲积平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主要果树和木本粮食树种。已有两千年栽培历史。果味甜,富含维生素C,可生食,又可制蜜饯和果脯,酿酒。果入药能补脾胃、润心肺、益气养荣。木材坚硬致密,为制器具和雕刻用材。花期长,为优良蜜源树。其变种酸枣(var.spinosa)和枣的区别为:灌木或小乔木,核果小圆球形,果核亦近圆球形。
喜光,适应性强,喜干冷气候,也耐湿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也耐低湿。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枣树长着小刺,四月里长叶,五月开白带青的花,各处都有栽种。
栽培技术
枣树暖温带阳性树种。喜光,好干燥气候。耐寒,耐热,又耐旱涝。对土壤要求不严,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外,平原、沙地、沟谷、山地皆能生长,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5.5-8.5之间,以肥沃的微碱性或中性砂壤土生长最好。根系发达,萌蘖力强。耐烟熏。不耐水雾。
枣树种植技术,至今为止世界上矮化果树的类型,除用人工配合化学技术来矮化和控制树体以外,主要是矮化砧和短枝型品种的应用:
(一)矮化砧树:这类矮化果树是指利用具有矮化性质的砧木来控制树体发展的枣树。根据砧木的利用方式,矮化枣果树又可分为自根砧和中间砧两种。自根砧是指将品种嫁接在具有自身根系的矮化砧木上的枣树。中间砧是指没有矮化砧自身根系,下部具有根系的基砧仍为乔化砧,只是利用矮化枝段作为中间体来控制上部树冠的果树。自根砧果树由于矮化砧自体根系小而浅易使树体发育弱小,如台湾青枣、滇刺枣、拉多枣等在中国南方很多采用。矮化砧果树在中国南方利用的形式主要是中间砧。
(二)短枝型树:这类矮化枣树是指上部品种本身具有矮化特性的树。短枝型树由于仍能采用乔化砧来进行繁殖和密植、从而适应不良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所以在中国南方这些年来发展极快。尤其是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大量不用野生酸枣而用滇刺枣及拉多枣等。
(三)矮砧短枝型树:这类矮化果树是指将短枝型品种嫁接在矮化砧木上的果树。这种类型由于是对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进行双重矮化,树体更小,适于高度密植生产栽培及盆栽盆景观赏果树,如盆栽大枣。
莲雾的生长习性
莲雾成年树高3米,周年常绿,多次抽枝,多次开花结果,生长量大,结果也多。正常3~5月开花,5~7月果熟。通过特殊处理能调节花期,使果熟期提早到12月至次年4月。在华南地区,3-4月份开1次花,5-6月果实成熟,7月下旬开2次花,8-9月果实成熟,12月份还有开花结果。一般果重70-80克。在台湾省莲雾栽培多实行产期调节,每年4-6次开花结果,一般亩产5000公斤。
莲雾喜温怕寒,最适生长温度25~30℃。[2] 冬季无霜害;7°C时花蕾、幼果即遭寒害而脱落;10°C时接近采收的果实也会受害脱落。莲雾对水分要求高,而对不同土壤条件适应力强。莲雾喜好湿润的土壤,周年均需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凡水边的莲雾,生长必壮,且耐痨性也强,经常受浸的地区也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与此同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砂土、黏土、红壤和微酸或碱性土壤均能种植。经济栽培以灌溉条件较好的微碱性黏质壤土为佳。
冬春果大而脆,水分少,糖分高,肉厚,无种子(四月中下旬以后开花其果才有种子),若冬春发果期间树萌发多量新梢,对果实品质不利,应抑制其萌发。莲雾果不耐贮藏,一般室温下只能贮存一周,采收包装后宜立即送往市场出售。
栗生长习性
栗生长习性栗树生长快,管理容易,适应性强,抗旱抗涝,耐瘠薄,能在荒山、河滩大量发展,而且丰产、稳产,寿命长。
温度
栗适于在年均温10-17℃的范围内生长。生长期(4-10月)的日均温为10-20℃,冬季温度在-25℃以内,开花期适温为17-27℃,低于15℃或高于27℃均将影响授粉受精和坐果。8-9月间果实增大期,20℃以上的平均气温可促使坚果生长。
水分
年降雨量在500-2000毫米的地方都可栽种板栗但以500-1000毫米的地方最适合。不同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和反应不同,特别是秋季板栗灌浆期,如水分充足,有利于坚果的充实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光照
栗为喜光性较强的树种,生育期间要求充足的光照。日均光照时间不足6小时的沟谷地带,树体生长直立,叶薄枝细,产量低,品质差。因此在园址的选择,栽种密度的确立,整形修剪的方式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方面,应根据板栗喜光性强这一特点来考虑。
土壤 栗适宜在含有机质较多通气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产生大量的菌根。在粘重,通气性差,雨季排水不良(易积水)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板栗对土壤酸碱度敏感,适宜的pH范围为4-7,最适为5-6的微酸性土壤。石灰岩山区风化土壤多为碱性,不适宜发展板栗。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的土壤为微酸性,且通气良好,适于板栗生长。
栗适应于酸性土壤的原因,主要是其能满足板栗树对锰和钙的要求,尤其锰元素,当pH值高时锰呈不可溶状态,不能被根系所吸收利用。板栗是高锰植物,叶片中锰的含量达0.2%以上,明显超过其他果树。但在碱性土壤中叶片锰的含量将低于0.12%,叶色失绿,代谢机能特低。因此,板栗必须在微酸性土壤地区发展。
竹柏生长习性
温度
最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在18℃-26℃;抗寒性弱,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否则易遭受低温危害。
雨量
竹柏在年平均降雨量1200-18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低于800毫米则生长不良,性喜湿润但无积水的地带
光照
竹柏属耐阴树种,常散生于中国亚热带东南部丘陵低山的常绿阔叶林中,阴坡比阳坡生长快5-6倍,在阳光强烈的阳坡,根颈会发生日灼或枯死的现象。年光照在500-800小时即可,在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
土壤
竹柏对土壤要求严格,在沙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等母岩发育的深厚、疏松、湿润、腐殖质层厚、呈酸性的沙壤土至轻粘土较适宜,喜山地黄壤及棕色森林土壤,尤以沙质壤土生长迅速,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极为缓慢,石灰岩地不宜栽培,低洼积水地栽培亦生长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