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俞部位疼痛怎么办 厥阴俞穴位层次解剖
厥阴俞部位疼痛怎么办 厥阴俞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深层有第4,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等结构。
厥阴俞的准确位置图 厥阴俞的功效作用
厥阴俞为心包的背俞穴,是心包之气转输,输注之处,内通心包之气,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是治疗心病及心脏保养要穴。刺激厥阴俞能调整心率,对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收缩能力,改善心脏功能有一定作用。
肩部拔罐的位置图 其他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神堂穴、心俞穴、膏肓穴、风门穴、肺腧穴、厥阴俞等。
头疼拔罐拔哪里最有效
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取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1.阳明头疼者选印堂,阳白,合谷,内庭,额部走罐;2.少阳头疼者选太阳,丝竹空,外关;3.太阳头疼者选后颈部走罐;5.厥阴头疼者选太冲,肝俞,督脉走罐。
配穴:肝阳头疼者配行间,太溪;血虚头疼者配气海,足三里;痰浊头疼者配丰隆,中脘;瘀血头疼者配阿是穴,血海,膈俞。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分钟,五天为一疗程。
取头部腧穴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合谷,内庭,外关属于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每组两穴为同名经穴配合,一上一下,同气相求;申脉,太冲分属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疏导太阳,厥阴经气血;印堂为经外气血,善治阳明头疼,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肝阳上亢者,加行间,太溪,平肝潜阳,熄风清热;痰浊头痛者,加丰隆,中脘,化痰降浊,通络止痛;瘀血头疼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化瘀活血,通络止痛。厥阴俞在哪里厥阴俞在哪里
厥阴俞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快速取穴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骨(第4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助心阳,镇心痛,宽胸膈,降逆气和清膈中热之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膈中热,配内关,神门治疗心悸心痛;配肺俞治疗咳嗽。
厥阴俞部位疼痛一般反映出心脏部位有疾患,多因气血瘀滞所致,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简易取穴:大椎穴往下推4个椎骨,即为第4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深度:用消毒亳针向脊柱方向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35°角左右倾斜刺入)0.5-0.8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禁忌提插补泻手法,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7分钟。
功能主治:活血理气,疏通心脉。主治心痛,胸闷,咳嗽,失眠,心悸等症。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督俞穴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2.督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督俞穴功效:
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合谷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郄门穴位置: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2.郄门穴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3.郄门穴功效:
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1.间使穴位置: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
2.间使穴取穴方法: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间使穴功效:
散热生气、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通里穴位置: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
2.通里穴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通里穴功效: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1.足三里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2.太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3.太冲穴功效:
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1.公孙穴位置: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公孙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3.公孙穴功效: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小儿咳嗽按摩穴位可以治疗
止咳的穴位及指压法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是“厥阴俞”穴,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急性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会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另一种方法是在锁骨中间“天突穴”采用相同指压方法,止咳效果也非常显著。如果小孩的话,不妨减轻压力,增加次数,也会收到相同的止咳功效。
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上方,左右二指宽处(约二厘米左右)。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该穴,可以治疗疾病性气喘、止咳;此外还能使胸部伸张,使怯弱性格者缓解紧张,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增加自信,克服掉懦弱的性格。
天突穴位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打嗝、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臑俞疼痛的原因 臑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外侧神经支分布。锁骨上神经为颈丛神经的分支。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4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后部: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4.冈下肌:该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到达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继续深刺,针灸可达肩关节囊后壁,穿过关节囊进入关节腔内,可刺激肱骨头骨面。
在深层还有肩胛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背上有什么穴位
1、背部有什么穴位呢
背部主要的穴位有: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小肠俞、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关元俞、膀胱俞。
2、背部穴位的主治疾病
2.1、肩井穴: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2.2、天宗穴:肩膀酸痛、五十肩、治疗肩部疾病等。
2.3、大椎穴: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4、肺俞穴: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厥阴俞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于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第3胸椎棘突,再向下数一个椎体,其下旁开1.5寸处即是厥阴俞。
厥阴俞为心包的背俞穴,是心包之气转输,输注之处,内通心包之气,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是治疗心病及心脏保养要穴。刺激厥阴俞能调整心率,对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收缩能力,改善心脏功能有一定作用。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其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
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腑会,具有降逆利水、和胃健脾之功用。内关穴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俞穴,又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手少阴与手厥阴之脉循行胸膈,能开胸膈之逆气,具有疏利三焦,清泄包络,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配以督脉胃俞、脾俞、肝俞,使气机调畅,脾胃健而疼痛止。对胃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眩晕按摩哪个部位
按揉双内关
内关即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按摩者用拇指端按摩内关穴,左右交替,按摩时先轻后重,直至有酸胀,麻木感后,再按压五分钟,直到呕吐为止。
指压,按摩双风池穴
风池穴为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大筋外侧凹陷处穴位。
按摩者用拇指食指指尖扣住双侧风池穴,指压后按摩2分钟,便会头脑清醒,解除眩晕。
指压,按摩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上7寸,相当于头顶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按摩时,范围要遍及后劲部,肩膀等区域内。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疾病,眩晕时不要用按压方法按揉头部。
按摩心俞穴
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心俞的左右穴位,可以治疗因血液循环不良所引起的眩晕症状。
心俞穴位于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第3胸椎棘突,再向下数两个椎体,其下旁开1.5寸处。
按摩厥阴俞穴
取俯卧位,用拇指稍加力按压厥阴俞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眩晕症状。
厥阴俞位于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为第3胸椎棘突,向下数一个椎体,其下旁开1.5寸处。
厥阴俞的位置图
厥阴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厥阴俞的位置图 厥阴俞的按摩手法
不管是急性咳嗽还是喉咙有异物存在造成的咳嗽,只要用力按压厥阴俞穴位6秒钟(前提是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都会止咳。
按摩厥阴俞穴位克服懦弱性格的手法,只要按压时挺起胸部,缓缓吐气,同时按压按摩厥阴俞穴位6秒钟,每次重复10次,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不同疾病捏脊手法
常规捏脊法一般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增强小儿免疫力的作用,为了加强疗效,常根据不同病情,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捏提:
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 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厥阴俞,肺俞;尿频提膀胱俞,肾俞,肺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夜啼胃俞,肝俞,厥阴俞;呼吸系统疾病提肺俞,肾俞,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