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盗汗
怎么治疗盗汗
1、韭黄100g,猪腰1个,食油、盐、姜、味精等适量。将韭黄洗净切成小段,猪腰洗净切成薄片。将食油放入锅内,置明火上,油八成熟时,先放入猪腰,炒透后放入韭黄、姜丝,韭黄熟后,加盐、味精调味后取出即成。可佐膳。此方适应于肾虚腰痛、慢性腰肌劳损、肾虚遗精、盗汗、老人肾虚耳鸣等症,有补肾强腰的功效。
2、枸杞15g,雏母鸡1只,料酒、胡椒面、生姜、葱、味精、食盐适量。将雏母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将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将雏母鸡肉放入锅内,用沸水氽透,捞出放入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尽水份,再把枸杞袋入鸡腹内,然后放入盆内(腹部朝上)。把葱、生姜放入盆内,加入清汤、食盐、料酒、胡椒面,将盆盖好,再用湿棉纸封住盆口,在沸水武火上笼蒸2小时取出。将盆口棉纸揭去,拣去姜片、葱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可食用。此方适应于男女肾虚腰痛、神经衰弱。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
3、金针菜50g,瘦猪肉150~200g,酱油、豆粉、盐、味精等适量。将金针菜、瘦肉洗净,一同放在砧板上,用刀剁成肉酱。加入酱油、盐、豆粉、味精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放入碟内摊平。将碟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熟。可佐膳。此方适应于肾虚腰痛、盗汗、肾虚耳鸣等症,有补血、养肾的功效。
4、冬虫夏草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凡肾虚者最宜用含氨基酸较多的福临门冬虫夏草4克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等共炖,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肾虚盗汗、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5、虾性温,味甘咸,入肾经,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凡因肾气虚弱、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脚软弱无力,或阳痿,或男子不育症患者,宜多食虾。《食物中药与便方》还曾介绍:“肾虚,阳痿,腰脚痿弱无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虾肉90~120克,捣和为丸,黄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6、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如明·李时珍指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本草正》亦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草经读》还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所以,凡肾虚盗汗之人,宜常食之。
7、猪肾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盗汗吃枸杞有用吗
中医学认为盗汗是阴虚内热,津液外泄所致,那么治疗应该从滋阴降火入手,而枸杞是中药的一种,它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是养肝、滋肾、润肺,还能够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因此枸杞子它能够滋阴补肾,对于治疗盗汗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盗汗吃枸杞是有用的。
治疗盗汗的偏方
(1)敷脐疗法。先将肚脐周围擦干,然后取新启封的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粘紧即可,3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益肾养阴。
(2)敷足疗法。①酸枣仁、五倍子各等份,研为细末,贮瓶备用。于就寝前取药粉20~30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于双足心,用绷带或布条固定,翌晨取下,一般连续3~5次可愈。可养阴止汗,适用于结核病盗汗。②吴萸10克,米醋适量。将吴萸研为细末,每取适量米醋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伤湿解痛膏固定,每日1剂,连续3~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结核病盗汗、发热。
(3)填脐疗法。①五倍子5份、朱砂3份,共研细末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肚脐孔,然后用麝香止痛膏外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连续换药2~4次可使汗明显减少,直至痊愈。可收敛止汗。②煅龙骨、煅牡蛎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酒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晚1次,连续5~10天。可收敛止汗,适用于肺结核盗汗。
(4)浴足疗法。①伸筋草、麦秆各适量。上药择净,放人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人浴盆中,自然降温后浴足,每日2次,每次1剂,连续7~10天。可收敛止汗,适用于结核病盗汗。②五味子、银杏叶、黄芪各等量。上药择净,放人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人浴盆中,自然降温后浴足,每日2次,每次1剂,连续7~10天。可益气止汗,适用于盗汗。
按摩哪里对肾脏好 按摩复溜穴
位置:在太溪穴上2寸,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一切按摩方法皆可。
按摩功效:按摩复溜穴具有治疗肾脏疾病,腰痛的作用,对尿毒症的氮质血症也有效,还可以治疗盗汗,水肿,腹泻等。
晚上盗汗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
盗汗属于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对于盗汗中医学认为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相对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见睡觉时大量汗出,精液外泄,如果盗汗时间较长可引起津液亏虚、气虚,因此患者可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及时治疗盗汗,使用滋阴、清热、补气的一些中药。
中医怎么治疗盗汗
仙术散,治盗汗不止
于术120克(分四制:30克,黄芪煎汁炒;30克,牡顺粉炒;30克,麩皮汤炒;30克,石斛汤炒)
只取术为末。每服9克,粟米汤下。
酸枣仁汤,治心虚不固盗汗
党参(去芦)枣仁(炒,杵)白芍(酒炒)黄芪(饭蒸)当归生地各4.5克茯苓3克黄柏2.1克知母3克北五味子1.8克
五倍子去蛀末,炙干研末。男用女唾,女用男唾,调糊,填脐中,外用旧膏药贴之,勿令泄气,两次即愈。尝加入龙骨等分,同研如法用之,并可治梦遗滑精等症,神效非常。
参归腰子治心气虚损自汗
用猪腰1枚,细切,入人参15克、当归120克,同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或用山药捣丸如梧子大,每30丸空心温酒下,多服丸佳。(虚证)
莲子7粒,黑枣7枚,浮麦l合,马料豆1合;用水2碗,煎8分,服之乃愈。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盗汗
中医治疗盗汗方1
黄芪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提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中医治疗盗汗方2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功效提示:生地黄味甘,性寒,滋阴凉血。乌鸡味甘、性平,补虚劳亏损,治消渴,恶心腹痛。此方具有滋阴止盗汗的作用。
小儿盗汗的护理方法如下: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盗汗喝黄芪有效果吗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中医学认为盗汗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偏亢、阴阳失调,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见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黄芪补气可以固表止汗,因此黄芪可以用来治疗盗汗,但是黄芪不宜单独使用,需配合滋阴药,比如生地、麦冬同用来治疗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