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这四个穴位可有效缓解胃胀气

按这四个穴位可有效缓解胃胀气

1、太白穴

对于那些平时吃饭刚吃一点就觉得胃胀,甚至还伴有有打嗝和呕吐感的朋友们来说,在平时多按按叫上的太白穴会有好处。太白穴位于脚部内侧,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是脾经的原穴,按压可以调理脾气虚弱,另外对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也有帮助。

2、内关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具有益气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功能,常按对胃部胀气的缓解有一定的帮助;内关穴具体位置在前臂上,大家可以使用右手的三个手指并拢,平放在左手前臂内测,无名指对其左手腕横纹,则食指和手臂的交叉中点即为内关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强身健体、调节机体免疫力及脾胃的好处。对于缓解胃胀气来说,按揉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具体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4、背部腧穴

腧穴是一类穴位,包括肝、胆、脾、胃腧穴等四个。均位于背部,对于缓解胃胀气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时需要借助他人帮忙,如果不能很好的确定穴位,也可以握拳,在背部中间滚动,微感酸痛的力度最好,一个穴位一分钟左右即可。

肚子胀气什么穴位排气

1、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2、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4、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另外,胃胀气时还可以伸伸懒腰,牵拉一下胃,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胀气。

胃胀气会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吗 胃胀气呼吸困难如何缓解

1.用薄荷油涂抹肚脐周围的部位消除腹部的胀气,甚至可以喝一点薄荷茶、甘菊茶来缓和肠胃胀气。

2.将身体平躺,膝盖弯曲,双手环抱住消退,尽量让大腿贴近肚腹部,这样也可以有效缓解胃胀气的现象。

3.如果胃胀气引起的呼吸困难是由于胃炎、胃动力不足、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引起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药物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胃胀气呼吸困难的现象。

有效缓解胃胀气的方法

1、餐前休息一下

用餐前休息片刻,先消除疲劳再用餐会大大缓解胃胀气。

2、做舒缓的运动

做简易的舒缓运动蹲下以手环抱屈曲双腿,将大腿贴近肚子,有助于肠胃消化、解除胃部闷胀感。

3、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4、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老人肚子胀气扎什么穴位

内关穴: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四缝: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脘穴: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总是胃胀气可以按按这四个穴

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另外,胃胀气时还可以伸伸懒腰,牵拉一下胃,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部胀气。

胃胀气可以按按这四个穴

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气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内关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按摩理疗科主任医师付国兵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气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气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除了强壮身体、调节机体免疫力,还有调节脾胃的好处。

此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要缓解胃胀气,按揉此穴的同时,向上方使劲儿,效果会更好。

背部腧穴

其实这是一类穴,即背部的肝、胆、脾、胃腧穴,缓解胃部胀气的效果更明显。不过按摩时,要借助家人的帮忙。

这四个穴位均位于背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肝腧,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腧,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腧,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体穴位不好找的话,可让家人握拳,用掌指关节在患者的背部中间部位来回滚动,这样也可把肝、胆、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为宜,大概每个穴位按摩一分钟左右。

通过按摩穴位可有效缓解胃下垂

中医认为,引起胃下垂的原因主要和体质有关,身体虚弱,腹壁脂肪薄,肌张力减弱,脏器韧带松弛,易发生胃下垂,且女性多于男性。中医将胃下垂分为中气下陷型、脾胃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等。通过按摩、食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揉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功效。

4、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胃胀气怎么按摩快速解决

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脘

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

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用指压法按摩中脘穴,可以止痛。

经常按摩这6大穴位调出好肠胃

1气海穴

作用:有温养和强身的功效。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按法:按摩时以顺时针方向。

2内关穴

作用:消除胃胀气,胃痛时按摩还可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位置: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处。

按法:如果胃痛发作,可以按200次。

3四缝穴

作用:消宿食、化积滞。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

位置: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按法: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4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机能,促食欲,助消化。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四指宽处。

按法: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5中脘穴

作用:和胃行气,止痛,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部闷胀感。

位置:肚脐上方4指宽处。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6丰隆穴

作用:健脾化湿,促代谢,纾解肠胃胀气,打嗝。

位置:膝盖外侧与脚踝连线正中间点。

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压,带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

中医认为,穴位按摩不失为养肠胃、促食欲的养生好方法。

相关推荐

多捏捏5个穴位消除胃胀

1、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的感觉。 2、下脘 位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3、足三里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酸麻的经络传感到脚背。按摩本穴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4、中脘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的作用,经常艾灸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

老人胃胀怎么办

1、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胀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一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剂。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开始你能感到轻微的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乎息。 2、进行穴位按摩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也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

艾灸祛湿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3、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中指)处。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有效健脾化湿。 4、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儿童胃疼按摩怎么办呢

中医认为,通过穴位按摩缓解胃痛,穴位按摩起到调整胃的机能、镇痛、降逆化浊的养生功效,进而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哪些养生穴位快速缓解胃胀胃痛症状。 长按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胃胀或者有吃东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觉,按一按此穴,机调畅就通了。 长按中脘穴: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长按足三里穴: 在

上肢发麻快速缓解

1、按揉一下手臂上的内关穴位,对于相关静脉的畅通和缓解上肢麻痹具有很好的效果。 2、弹拨一下手三里穴位,对于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麻木也有治疗的效果。 3、每天按揉极泉穴位,每次要不低于五分钟,也缓解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情况。 4、每天按摩大杼穴位和曲泉穴位以有效缓解手脚麻木。 5、每天按揉复溜穴位,每次按揉不少于五分钟,能够缓解手脚麻木的症状。 6、能够有效治疗手脚麻木的穴位还有云门学、风池穴、风门学、条口穴这四个穴位,经常按揉就能缓解症状。 7、脚上的穴位有不少,并且连接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脚上

缓解胃胀

喝陈皮泡的茶,很简单,就是去超市或药店买些陈皮,用开水泡了喝,胃胀的时候喝一点,过一会就会有效果了。下面的图片就是陈皮,我最近不胃胀就没有泡茶喝。 如果没有陈皮,用健胃消食片效果也不错的。如果不是很严重以少吃一点,不要按照说明说说的一下吃3-4片的。(个人觉得XX牌的小儿健胃消食片味道比较好,成人的好难吃啊。这个我出去旅游都会带,防止一不小心贪吃吃多了胃胀。) 这一招我也常用的,就是拍打胃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也就是把自己的手放在肚脐眼上,五指宽,上面最中间的位置就是中脘穴

有效缓解胃胀的方法推荐

1、餐前休息一下 用餐前休息片刻,先消除疲劳再用餐会大大缓解胃胀。 2、做舒缓的运动 做简易的舒缓运动蹲下以手环抱屈曲双腿,将大腿贴近肚子,有助于肠胃消化、解除胃部闷胀感。 3、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 4、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排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5、涂抹薄荷油 胀难消时,以使用薄荷油涂抹胃部周围,有效缓解

管炎刮痧刮哪里

中府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膻中理宽胸,清肺化痰;尺泽清热和胃,通络止痛,列缺宣肺祛风,舒筋活络,这四个穴位搭配,增强止咳平喘,宽胸理之功,能有效缓解管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病症。

按摩哪里调理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中医专家提醒你,如果你消化不好,那么,肠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那么,消化不良该如何调理呢?你以用按摩四缝的方法,来改善消化不良。 胃胀的时候往往吃不下东西,或者勉强进食,久之会出现身体消瘦,精神抑郁,甚至神经性头痛和胸闷等症状,对身体损伤很大。除了吃药缓解以外,穴位的按摩也有很好的疗效。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