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使用雷区
避孕药使用雷区
情绪,把避孕药当作考试时推迟月经的“秘方”,而有些糊涂家长也对此推波助澜。
据了解,尽管口服避孕药在临床上的确可以治多毛、性功能亢奋等疾病,但长期服用一样会适得其反,尤其对于那些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体毛很重的少女,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此类药物。
虽然避孕药对女性脸上的痤疮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绝不是治疗作用,那是因为,青春痘、痤疮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体内激素失衡造成的,有些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过高就容易长青春痘,而避孕药中一般都会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两种激素都会抑制人体中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卵巢排卵,从而达到调节人体内分泌、调节人体激素平衡的作用,青春痘自然会消失。
用避孕药美容,因为这会有很多副作用,长期服用避孕药对人体会有伤害的,比如会很容易起黄褐斑,还容易引起宫颈癌。另外,正处于青春期的女性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全,长期服用避孕药,生理周期会被扰乱,即便是停药了也会对生长发育不利,严重的还会造成不育不孕。
另外,还有一些女性是不能吃避孕药的!
糖尿病患者服避孕药会加重病情
现实生活中,一些患糖尿病的女性害怕或不愿怀孕,于是就服用避孕药。殊不知,避孕药可以促进糖尿病的恶化,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同时患糖尿病的妇女,她们血液粘滞度本来就比一般人高,再加上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而使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加大。所以当妇女患有糖尿病时,最好不服避孕药,而应改用其他避孕方法为宜。
研究报告称,服用口服避孕药以及伴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ras和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启发了他们进行糖尿病肾病和口服避孕药之间关系的研究。
最初的研究对象是12名患糖尿病的口服避孕药使用者和10名非糖尿病的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研究组还包括了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29名糖尿病和41名非糖尿病受试者。将服用卡托普利后的肾血浆流量作为ras活性的指标。
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非糖尿病受试者肾血浆流量“轻度”升高,相比之下,服用了口服避孕药的非糖尿病受试者的肾血浆流量显著升高。另外,正如所期望的那样,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糖尿病患者肾血浆流量升高程度更显著,但服用避孕药的糖尿病患者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是最明显的。
研究者说,亚组受试者中肾血浆流量对卡托普利的反应,及对ace抑制剂的反应,与糖尿病的发病都是“高度相关的”,这说明“ras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者继续测量了含114名女性的队列中口服避孕药对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的影响。
经过平均20.7年的随访发现,18%的口服避孕药使用者出现显著蛋白尿,而没有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受试者中仅2%出现显著蛋白尿。经过发病年龄和血压校正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仍然是这一情况出现的强力指示因子(相对危险度8.9)。
研究者希望能有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避孕药时应小心谨慎并及时监测。”
吃紧急避孕药后怀孕怎么办
很多女性不解,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服用了紧急避孕药还是会怀孕呢?杭州玛莉亚妇女医院妇科专家告诉女性,紧急避孕法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相对而言,有规律地服用长效或短效避孕药、使用安全套、放节育环等避孕措施,都比吃紧急避孕药效果好。
专家介绍,紧急避孕药是不能过多的使用的。女性如服用过多的紧急避孕药,会影响月经,导致不能怀孕。因为紧急避孕专用药只限于正常避孕方法失败的72小时内使用,所以不可以作为常规避孕药物使用。在一个月经周期内建议不宜使用超过一次。
因为药物结构特殊,与许多其他药物一起服用时会影响其避孕效果,建议女性在服用紧急避孕药后一周内,不要服用其他药物,服用时必需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指导和提示,以免造成避孕失误。
如果女性在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出现月经推迟一个礼拜的情况,女性就应该用早早孕试纸测试下,看是不是意外怀孕了。女性还是应该去医院检查血HCG,这样才是更准确的知道自己是不是怀孕了。
紧急避孕药超过72小时吃有用吗 女性须知:服用紧急避孕药的注意事项
1、紧急避孕不会导致流产,对于已经确诊怀孕的女性禁用紧急避孕药。
2、紧急避孕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3、服药后2小时内呕吐者需再补服药物。
4、紧急避孕药使用后不会马上来月经,甚至可能使月经推迟。
5、紧急避孕药只对前一次性生活有避孕作用,服药后发现的性生活避孕无效。
6、一旦服了紧急避孕药以后在这一个月经周期内不能再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
7、紧急避孕药失败后对继续妊娠无伤害。
8、紧急避孕不是常规的避孕方法,一个月内只能服用一次作为临时补救,不能作为常规避孕方法月月连续服用。
短效口服避孕药不影响怀孕吗
1、短效口服避孕药影响怀孕吗?
2007年,欧洲进行了 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短效避孕药育龄妇女的主动监测研究。对2000多名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停药后经过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这与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女性妊娠率相当;停药一年后,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用避孕药的女性妊娠率相当。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
2、口服短效避孕药容易长胖吗?
多年来,口服避孕药的成分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目前,最新一代的口服避孕药含有最接近天然孕酮成分的孕激素屈螺酮如优思明。屈螺酮能够与体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加快水钠排泄,消除浮肿,达到不增加体重的目的。
3、口服短效避孕药增加患癌风险吗?
在一项长达38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对74.4万例曾经或目前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妇女和33.9万未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的女性,进行了持续观察。结果显示:口服避孕药使用者较未使用者的癌症总发病率下降12%。卵巢癌流行病研究国际合作组织还曾对45项卵巢癌流行病研究进行统一分析,结果表明,口服短效避孕药使用时间与卵巢癌发生率呈反比。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不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并对卵巢癌、子宫体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口服短效避孕药不但对女性生育力及其后代没有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降低一些妇科相关肿瘤的发生危险。现在,口服短效避孕药已经成为全世界妇女最广泛应用的常规避孕方法之一。
有种避孕药易导致感染
避孕药是很多人都会选择的避孕方式,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喜欢使用一种杀精子避孕药,使用方便,而且不影响内分泌和月经。专家指出,使用这种避孕药,易得尿路感染。
杀精子避孕药是一种外用避孕药,性生活之前预先放入阴道,溶化后杀死精子或是形成油膜、泡沫使精子失去活动能力,而起到避孕的作用。
专家指出,一些人在使用后会出现白带增多、阴道瘙痒、轻微的烧灼或疼感,很容易发展为尿路感染,患有会阴撕裂、阴道炎及严重宫颈糜烂的人不能使用。
此外,经常更换性伴侣以及性生活过频都易导致女性尿路感染。一旦患病就要节制性生活。
实际生活中,以女性采用口服避孕药的方法进行避孕的情况比较多,20多年的使用经验,对于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感受,有些女性愿意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避孕,而有些则不想使用。
不易受孕的4大雷区
不宜受孕雷区一:同房次数少利于怀孕。
有个朋友告诉我,准备要宝宝前要老公封山育林,吃斋当和尚三个月先。我赶紧说,no no no,你以为这样你老公就会“养精蓄锐”吗?其实同房次数少反而不利于怀孕,更不用说三个月不同房了。很多人的误区是想要怀上优秀的宝宝,就要减少同房的次数。其实同房次数过少会使得男性精子在睾丸内驻留时间太长,精子容易发生老化,从而降低精子活力,形成“精子滞货”,不利于优质受精卵的产生。
不宜受孕雷区二:停服避孕药后就想怀孕。
口服避孕药多为激素类药物,其作用要比天然性激素强很多倍。比如一些短效避孕药,所含炔雌醇的生理作用是体内产生的乙烯雌酚的10-20倍;所含炔诺酮的生理作用是体内产生的黄体酮的4-8倍。而且,由于口服避孕药是经肠道进入体内,在肝脏代谢储存。如果停药时间过短,体内的避孕药成分无法完全排出,就有可能造成胚胎发生某些缺陷,产生畸形儿。
不宜受孕雷区三: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就怀孕。
有些人甚至觉得,注射疫苗后怀孕,这样正好增强宝宝的抗体,貌似不错哦。不是这样的,疫苗是带病毒的。比如孕妈妈感染风疹等病毒,可能会导致畸形儿。最好在孕前注射风疹等疫苗。但是其后两个月内,不要受孕,否则疫苗中的病毒会直接影响宝宝,引发发育异常。
不宜受孕雷区四:剖宫产后不久又怀孕。
剖宫产手术失血量比正常分娩要多,分娩后各个器官均需修复。因此剖宫产后,无论是子宫切口还是腹部切口,充分愈合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没有长结实就再孕,很容易发生穿孔甚至导致子宫破裂。
探亲避孕药使用方法
1、18-甲基炔诺酮探亲片:探亲前1天或者探亲当天上午服用1片,以后每天服用1片,连续服15天。
时间超过15天,从第16天开始要改服短效避孕药。如探亲时间不足10天者,也要服足10天。
2、双炔失碳酯:每次房事后立即服1片,不过第1次房事后的第二天早晨要加服1片,每个月服药的总量不得少于12片。
如探亲结束未服完12片,需继续每天服1片直到服完为止。
3、诺酮探亲片:探亲前1天或当天开始至第10~15天,每天都要服1片;探亲时间超过15天,改服短效避孕药。
4、甲地孕酮探亲片:探亲当天中午或者性生活前8~10小时左右服1片,当晚要加服1片,以后每晚都服1片,探亲结束后的第2天上午还要加服1片。最少也要连续服满14天方有避孕效果。
中国人误解了避孕药
避孕药低使用率与高人流率
我国20—29岁的妇女中,人流率约为62%。,而荷兰的人流率为5.1%。。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2.3%和荷兰36%的避孕药使用率。
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人流率和避孕药的使用率正相关。在15—45岁的女性中,法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的避孕药使用率在20%—30%之间,人流率都在千分之十几的水平;排名最后的日本人流率高达84%。,其避孕药使用率比中国还低,只有1%。郑淑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避孕失败的已婚妇女有56%使用避孕套,24%使用宫内节育器;而避孕失败的未婚妇女主要使用避孕套(71%)。研究表明,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节育器高1.5—4倍。
这些数据说明了避孕药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武淑英认为,避孕药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人“害怕”避孕药
但就是这个“最好的选择”,在我国却没能得到充分认同,为什么?
武淑英教授告诉记者,在我国,避孕药都是人工合成甾体类激素,主要包括雌孕激素。“我2004年开始做一个避孕药的临床试验,充分感受到人们对避孕药的抵触情绪。”武教授表示,当时很多人都在问:吃避孕药会不会增加体重,会不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会不会影响后代?对这些问题,武教授已经习以为常了。她遇到过一个44岁的教师,已经做了6次人流,但就是不肯吃避孕药。“和她一样,不少人宁愿承受人流的痛苦也不愿吃避孕药。”武教授摇摇头说,有时病人甚至以为她在推销药品,让她觉得很无奈。
说起中国女性不愿吃避孕药的原因,武教授认为其中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规模推广宫内节育器,让人们形成了“节育器最有效”的观念,至今其使用率仍高达41.7%。有些医生在这方面都存在认识误区。不过从2000年以后,人们对避孕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但她指出,影响避孕药使用率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人们对其“副作用”的错误认识。即使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女性对口服避孕药存在误解,有3/4的人认为它会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