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中风
1、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用麻黄(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备用。每服一、二匙,热汤送下。
3、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4、用细辛末吹入鼻中。
中风不语
我们炒一些槐花,然后等到三更的时候仰卧嚼咽。有或者,将楮枝叶锉细后和酒一起煮成汁,随时都是喝的。
中风挛缩
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中风身直,有能转动
用槐皮(黄白者)切细,加酒或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
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和姜汁。又方:用麝香二钱,研为末,加清油二两,和匀灌下,自苏。
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
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治中风虚弱
我们用羊肚、粳米和椒、姜、豉、葱一起烧汤喝。
小儿中风,手足拘挛
用真珠末(水飞过)一两、石膏末一钱,和匀,每取一钱,加水七分煎成四分,温服。一天服三次。
目前治疗脑中风的费用是多少
脑中风的治疗需准确分型、对症施治,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同,它的治疗费用也会有所不同。并且脑中风的治疗费用和病情轻重程度、疗程长短有关。比如轻度脑中风、中度脑中风和重度脑中风,它们的治疗方法和疗程不一样,费用也就不一样。在治疗脑中风前,首先要确诊是种脑中风类型,哪种病因引起,才好辩证施治、对症治疗。一般去正规医院的检查诊断费,都是按照国家物价局相关规定制定标准,并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现象。
医治脑中风费用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感染程度、机体敏感性、细菌的毒力、感染部位、感染时间的长短、有无伴随症状的不一样的,同时和得了脑中风的人身体的健康状况以及采用的不一样的的医治技术和办法有关,直接干扰到每个人的具体医治费用。所以,节省医治费用的根本办法就是科学和检测,规范医治,既要斩草,更要除根。只图省钱乱治乱医,看似少花了一些钱,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脑中风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同样是一种疾病,为什么有的人在这家医院治,才花区区几十块钱;而有的人在另外一家医院治,却得花上成千上万呢?这就涉及每家医院的资质、专业程度,以及医疗专家及前沿技术等。地区不同的医院,治疗脑中风费用是不一样的,并且引起脑中风的原因有很多,专家会针对脑中风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不同病情,采取个性化治疗,达到治愈脑中风的目的。
中医治疗中风怎么样
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 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决不应看作是“阴虚阳盛”的症状。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由于 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周身岂有不抽筋、不痉挛的道理?而且,一定会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不论是“阳证”还是“阴证”,都是阳气聚集它处而不能归元的结果。
所以,治疗原则应该是先扶其真元,同时兼顾病邪的部位。真阳元气在哪里衰败,内邪外邪就会在哪里发生,若能恢复真元,内外两邪都能灭绝,由于患者阴邪极盛,再用滋阴药物就会使阴邪更盛,致使患者病情转变为脱证。而且,正气 虚而邪始生,不去扶正而去逐邪,甚至还去助邪,就是“舍本逐末”的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真元衰微,用扶其元气的方法,其治愈率尚且不敢说100%,何况“祛风化痰”法呢?
治疗方法:对于脑溢血患者,可先用白通加猪胆汁汤治之。
此病是由于真元亏损,阴寒太盛,将虚阳格拒在外所致,“火主炎上”,故而邪火上头。因此,除用干姜、附子的大热来助阳祛寒,还配合葱白来通阳气。但阴寒太 盛的病必定会格拒阳药,所以加人尿、猪胆汁等寒良的药品为引导,使热药能入里发挥作用。寒邪被化,真元振奋,在头的虚火必定归元,危症解除,然后辅以通络 破瘀的药物,可使脑部瘀血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消除。(服用白通加猪胆汁汤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气发动、阴邪 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作急救处理。而且,虚火归元,大脑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
对于脑血栓患者,脱证先用大剂参附汤(人参和附子各60g以上去药渣并浓缩)救急,然后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四逆汤治之。补阳还五汤中的生黄芪必须用至120g。
四逆汤中的3种药物都必须用至30g以上,此等用量只会嫌其少而不会嫌其多。
四逆汤方:附子30克 干姜40克 炙甘草50克。
另外,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几天后,也会发生浑身抽筋、痉挛的现象,这是由于脑部有瘀血,中枢神经会激发一些肾阳上升到脑部破瘀,但由于患者阳气衰微,一经激 发,便大部上升于脑,下焦空虚,致使二便失禁。头部的阳气有余,就会强烈地刺激中枢神经,导致抽筋、痉挛现象的发生。西医只会为患者注射镇静剂,来抑制神 经的作用。而镇静剂的作用就是在激发真元(抽取一定量的真阳),使“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服用四逆汤、参附汤可以使人困倦异 常,就是真阳被振奋起来的结果,真阳的特性就是“藏”。而虚阳外越才会使人兴奋无比)。
此时应该用“回阳救逆”(而不是用抽取元气)的方法来恢复元气的功能,所以,应该服用大剂参附汤回阳救逆。服后,患者可能暂时出现心烦身热、张目喘促症 状,医生不必惊慌,这是阳药运行、阴邪外出的表现,凌晨3点或下午5点,症状必会减轻或消除,不应当作紧急情况处理,二便失禁的情况也会随之消除。而且, 真阴上升,虚火下降,大脑自然清凉,浑身痉挛的症状也就自然同时消除了。服用四逆汤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风心病的中医治疗
急性期治疗:
(1)风热外袭: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用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鼓、桔梗、 甘草、芦根。
方义分析:方中以银花、连翘为君,有辛凉透邪清热,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荆芥、豆鼓助君药开皮毛而透邪;牛子、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
加减:若头胀痛较甚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若咳嗽痰多者,加贝母、前胡、杏仁
化痰止咳:若咽喉红肿疼痛者,配土牛膝、元参解毒利咽。若热毒症状明显者,配大青叶、蒲公英等清热解毒。
(2)气虚感邪:治疗原则:益气解表,散风祛邪。
方药: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用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 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羌活、独活。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甘草、茯苓补气以祛邪;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半夏、枳壳、桔梗宣理肺气,化痰止咳;陈皮、木香理气和中;羌活、独活散风寒以祛邪。
加减: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加防风。黄芪、煅牡蛎益气固表。若痰多者,加紫菀、杏仁化痰止咳。
(3)阴虚发热:治疗原则: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化裁。用玉竹、生葱白、桔梗、白薇、淡豆鼓、苏薄荷、炙甘草、豨莶草、海桐皮、红枣。
方义分析:方中以生葳蕤甘平柔润滋阴益液而资汗源;配生葱白、桔梗、淡豆鼓、苏薄荷解表宣肺,止咳利咽,为臣药;白薇凉血清热而除烦渴;炙甘草、红枣甘润滋脾。诸药配合,使滋阴清热而不碍解表,发汗解表而不伤阴气,故适用于阴虚而有风热表证之病人;豨莶草、海桐皮散风祛湿,通络止痛且药性不温,免燥伤阴之弊。
加减:若口干渴明显者,加沙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热毒盛者,加公英、地丁、牡丹皮清热解毒。
(4)气阴两虚,余邪未清: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减。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莲子芯、双花、连翘威灵仙、忍冬藤。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而止热,五味子酸收敛肺 止汗;莲子芯清心火;双花、连翘清热解毒;威灵仙、忍冬藤通利关节。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以加重补气之力量。若阴虚明显者,加用沙参、黄精等益 气养阴。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的治疗应为控制瓣膜病变的发展,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链球菌感 染,以避免风湿活动加重心脏瓣膜损害。慢性期:治疗原则:养心为主。
方药:心阴不足为主者,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以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为主加减。
气阴两虚为主者,益气养阴,以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为主加减。
气血虚为主者,补气养血复脉,以炙甘草汤(《伤寒论》)为主加减,
心阳不振为主者,温实心阳,以拯阳理劳汤(《医宗必读》)为主加减。
食疗 :
(1)大黑豆30g,小米90g,鸡蛋2枚,三味同煮至蛋熟,去壳再煮至粥熟,当晚饮食,服后以微汗出为妙。
(2)鲤鱼1条(约500g),去鳞及内脏,洗净、加入冬瓜250g、葱白5根,加水煎煮,不放盐食之,汤亦喝下。
治疗中风的中医食疗偏方
1、地龙桃花饼
材料:干地龙30克,红花、赤芍、桃仁各20克,当归50克,黄芪100克,川芎10 克,玉米粉400克,面粉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干地龙以酒浸去腥味,烘干研粉;红花、赤芍、当归、黄芪、川芎水煎2次,取汁备用。再将玉米粉、面粉、地龙粉、白糖混匀,用药汁调,制饼20个;桃仁去皮尖,打碎,略炒,匀放于饼上,入笼蒸熟(或烘箱烤熟)。当主食食用。
功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而偏枯不用、肢体痿软无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而涩等症。
2、大豆独活酒
材料:独活60克,白酒1000毫升,大豆30克。
做法:取独活60克,白酒1000毫升,煎取酒汁500毫升。另将大豆30克爆炒,趁 热急投酒中。120分钟后去渣即成。饭前温服20毫升。
功效:用治中风后舌强不语。
3、蓖麻油饮
材料:蓖麻油500毫升,黄酒100毫升。
做法:取蓖麻油500毫升,加入黄酒100毫升,混匀后静置1日。每日1次。用沸水烫温后慢慢饮服,每服15毫升。
功效:专治偏瘫。
4、蒸羊头
材料:白羊头1具
做法:取白羊头1具,入屉蒸熟后取肉切片,和以调料即可取食。空腹分次食用。
功效:适用于中风头晕、手足无力、体瘦弱者。
5、北芪炖南蛇肉
材料:黄芪60克,南蛇肉200克,生姜3片。
做法:将蛇肉洗净,与黄芪、生姜共炖汤,加油、盐调味即可。饮汤食肉。
功效:益气通络。适用于气虚血瘀、脉络闭阻、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
中医治疗痛风
目前常采用的穴位有:
(1)按经取穴:
常用膈俞、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及腹、手、足腺代表区。
刺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血尿酸的合成与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
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
车前草车前草煮水喝治痛风:
治疗痛风,可用50克车前草煎水泡脚,一天两三次。
口渴加金津、玉液;胃脘嘈杂加中脘、足三里;头晕、视物模糊加太阳、光明;阳虚胃寒加命门、关元;其它症状可选用相应穴位。
总之,临床贵在辨证施治、灵活掌握,从整体上调和阴阳,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
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
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取患侧行间、太白、陷谷或在疼痛关节附近找阳性点进行点刺放血并加中药内服治疗。
如果脚趾发黑,可用车前子研细末加醋调匀,敷12小时,过12小时后再敷上针炙通过刺激穴位治疗痛风,并非某一个穴位的单一结果,而是多个穴位综合治疗的结果,临床应随机应用。
(2)辨证取穴:
上部取肺俞、太渊、廉泉;中部取胃俞、脾俞、内庭、三阴交;下部取肾俞、太溪、然谷、行间。
4.外邪侵袭:
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简介: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2.湿热浊毒,
痛风中医治疗
1、急性发作期
【症候】病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证属风湿热痹。
【治法】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方药】方用四妙散加味汤。
2、真寒假热型
【症候】关节红肿、疼痛,口渴不欲饮,苔白兼黄,脉洪无力。
【治法】以滋阴补肾、清利湿热。
【方药】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桂枝、刨附片以温经通脉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络佐以引药下行。
3、慢性期
【症候】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灼热明显减轻,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
【治法】治宜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酌加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疗法。
【方药】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4、痛风石瘘
【症候】证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
【治法】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
【方药】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5、合并尿路结石
可取具有碱化尿液和促进尿酸结石溶解作用的青皮、陈皮、金钱草煎汤内服,加用鸭跖草,兼有降尿酸和利尿作用。
中风偏瘫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人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本方化痰通络,用于治疗风痰入客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遂等症。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天麻、全蝎熄风通络;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养血祛风。
语言不清者,再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牛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平肝熄风镇潜,用于阳亢风动,晕眩,肢麻等症。
常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泄热;黄苓.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
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慨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既补肝肾之阴,又能熄风潜阳,用于阴虚风动之眩晕,头痛,舌强,肢颤等。
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牛膝.当归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钩藤乎肝熄风。
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阴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老年人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方法1、西药治疗
西药的脑梗塞治疗具有起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但西药治疗靶点单一很难做到道地取材的大复方现代中药,能够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的目的,而脑梗塞治疗正是血液病变及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法2、手术治疗
的脑梗塞治疗效果、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即使部分手术病例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的脑梗塞治疗的效果往往不及近期,不甚理想,机体抵抗力与耐受性都比年轻人弱,故除几种特殊脑梗塞治疗的类型。
方法3、中医治疗
脑梗死发病过程中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故属中风中经络。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在脑梗死急性期以前三型更为常见。通过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来进行调理治疗。
针对老年人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及早诊治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稳定病情不出现加重的情况,患者一定要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中医治疗中风偏方大全
水蛭蜈蚣治中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主治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水蛭15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全蝎6克,丹参24克,川芎10克,山药1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6例,平均治疗45天,痊愈16例,显效5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
地龙葛根治中风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行瘀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红花(后入)15~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加减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显效26例,占30.2%,好转10例,占11.7%,无效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治愈时间20~80天,平均54天。服药剂数10~40剂,平均28剂。
石菖蒲远志治中风
【功能主治】开窍导痰。主治中风急症(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石菖蒲、炙远志各6~10克,郁金、天竺黄各10~12克,制半夏、茯苓各10~20克,胆南星、泽泻各10~30克,生石决明20~30克,怀牛膝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病情危重者每隔6小时服1次。
【加减】若脑出血严重者,加参三七、花蕊石、犀角(水牛角代);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血压高者,加生牡蛎、夏枯草;寒痰者,用生南星、生半夏;热痰者,用胆南星、鲜竹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或番泻叶。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5例,其中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
中风中药治疗
1.络脉空虚、风邪人中治法:养血祛风,活血通络。
例方:牵正散。
常用药:天麻、蜈蚣、附子、全蝎、当归、丹参、僵蚕、防风、穿山甲、白芷、鸡血藤。
应急措施: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川芎嗪注射液150mg加入低分子右旋醣酐中静脉滴注。
2.肝肾阴虚、风阳上拢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例方:镇肝熄风汤。
常用药:龙骨、牡蛎、代赭石、龟板、天麻、钩藤、白芍、夜交藤、元参、菖蒲、远志。
应急措施: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治法:清热化痰、泻腑通络。
例方:星蒌承气汤。
常用药: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丹参、赤芍、鸡血藤、钩藤、竹茹、天麻、法夏、菊花。
应急措施: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4.阳闭主证:治法:辛凉开窍例方:羚羊角汤常用药:羚羊角黄芩、代赭石、地龙清肝熄风。
水牛角、菊花、夏枯草、生地、丹皮、石决明、白芍、天竺黄、应急措施:
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安脑丸)每天1~2丸。
醒脑静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清开灵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5.阴闭治法:辛温开窍,除痰熄风。
例方:涤痰汤。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枳实、石菖蒲、胆南星、天麻、僵蚕、地龙、陈皮。
应急措施:
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每天1~2丸。
参麦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痛风的中医治疗
痛风的中医治疗是在辨证的前提下,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内治就是通过中医的辨证进行论治。
中医将痛风大致分为五个证型,每一种证型对应一种治疗方法。首先,湿热蕴结型,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可选择中医的四妙丸,四妙汤来加减治疗,如果是在舌质不红,舌苔不腻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竹叶石膏汤来加减治疗。第二种证型是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患者主要是遇冷加重,热象不明显,治疗原则为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那么可以选择乌头汤来加减,也可以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来加减。第三种证型为寒热错杂型,治疗原则为寒热并治,清热散寒共用,可以选择桂枝芍药知母汤来进行治疗。第四种证型为肝肾阴虚型,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补益肝肾可选择独活寄生汤来加减治疗。最后一种证型为痰瘀痹阻型,患者的疼痛是固定的,疼痛的时间比较长,疼痛部位比较多,有刺痛,这种情况治疗原则为化痰通络止痛,那可以选择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来进行治疗。以上就是中药的辨证论治。
现在内治也包括一些中成药,例如四妙丸,可以来治湿热型的,还有顽痹片这些可以用来治寒湿痹证的。除了内服药以外,中药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外治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杂合以治,就是把内外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内服药的同时可以给患者外敷,外洗。
外敷的药物治疗痛风的效果非常好,外敷应用于痛风病人最多的证型就是湿热蕴结型,主要是清热解毒,除湿通络,那选择方药也是清热解毒为主的,清热解毒,除湿通络,临床上可以选用大黄,黄柏,土茯苓,乳香,没药,苏木,桃仁,红花这些活血化瘀的药物都可以进行选择,还可以在方子里边加上草乌,通络止痛的效果更佳。
此外,火针放血疗法也可以治疗痛风。对于病人局部的红肿热痛,火针可以针刺放血,放出来以后它局部的炎症可以很快消下去。
中医治疗痛风的优势是杂合以治即综合治疗,西医可能就是单纯开一些止痛药,而中医除了内服药物的同时,外用的也可以一起来,也就是内外合治,寒热分消。中医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它所需要的治疗手段。
尽管中医治疗痛风效果显著,但是目前研究表明痛风还无法完全治愈。痛风现在只能被称为临床治愈,单次的发病可以完全控制病情,但是要把痛风彻底治愈现在还有困难,因为痛风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疾病。痛风的发作和血尿酸的多少密切相关,目前血尿酸的治疗像降血压、降血糖一样,要长期的坚持调控,否则它还是会升高,升高以后再因为其他原因的影响,比如说受寒受热,或者是剧烈的运动,或者是过度的喝酒,大鱼大肉,病情又会再次发作,所以一次治愈痛风目前还做不到。
脑梗阻塞中风中医治疗方法
(1)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2)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3)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4)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中医治疗中风疗效显著吗
中风属于中医范畴,在治疗上,中医认为,中风发病与心、肝、脾、肾有关,重者常波及脏腑,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中经络又可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3个证型论治。
中医治疗中风疗效显著吗?气虚血瘀型中风多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应以益气活血,透窍通络为主,多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补阳还五汤方出自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配以少量活血通络之品,使元气大振,鼓动血行,活血而不伤血,瘀去络通,筋肉得养,痿废可愈;桂枝、桑枝,温经活络,善走肢体;牛膝强筋壮骨,滋肾平肝养肝,能引诸药下行,治足痿无力。
中医治疗中风疗效显著吗?如果因中风半身不遂就要选择针灸疗法,病灶头皮投射区围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机理可能为刺激病灶区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加强病灶区脑组织的血氧供应,激活包括语言中枢在内的相关功能区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发挥脑功能的代偿作用,达到大脑的功能转移和功能再建,重建语言神经环路的目的。
除了之外,药物治疗中风效果也是不错的。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淤,现在在国内应用极其广泛,不仅有口服药,还有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使用很方便。药物具有退热、镇惊和开窍作用,对意识不清、高热和抽风的脑卒中有效,而对其他类型就不一定有效,所以还不能笼统也称其为特效药,应当根据脑卒中的辨证施治原则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