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材牡蛎的临床应用

中药材牡蛎的临床应用

1.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生龟板 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6g,生麦牙6g,茵陈6g,甘草4.5g。水煎服。方中牡蛎质重性降,既可潜降摄纳上亢之肝阳,又可平镇上逆之气血,为牛膝之助,是为臣药。

2.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治阴虚风动证。温病后期,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生白芍18g,阿胶9g,生龟板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连心18g,炙甘草12g,鸡子黄2个,鳖甲12g.上以水8杯,煮取三杯,去渣,如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3次服。方中牡蛎育阴潜阳,重镇熄风,为佐药。

3.消瘰丸(《医学心语》)治阴虚痰凝淤滞而致的瘰疬,痰核,瘿瘤。症见咽干舌红,脉弦滑者。玄参120g,牡蛎120g,贝母120g 。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一日两次。

蚕蛹临床应用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

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蚕蛹味甘、辛、咸,性温。入脾、胃经;可补肾壮阳,补虚劳,祛风湿;可作为男子阳痿、遗精补益、小儿疳积、消瘦、消渴之食用。

炒蚕蛹:蚕蛹炒熟,调蜜吃,治小儿疳积、消瘦、消渴之食用。酒煮蚕蛹汤:蚕蛹30克,米酒1盅,水1盅,同煎取汁约1盅服,治消渴,或心烦神乱。

姜的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2、 用于胃寒呕吐。

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

3、解毒。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生牡蛎和煅牡蛎有什么区别

1、生牡蛎和煅牡蛎来源于同一种生物,但生牡蛎是指那些从水中捕捞出的新鲜牡蛎,或者把它进行风干以后得到的中药材,而煅牡蛎则是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它会把风干以后的牡蛎进行煅制加药,得到的煅牡蛎具有制酸止痛和镇静安神以及软坚散结等多种功效。

2、生牡蛎滋补身体的功效比较出色,它能让人体吸收丰富的高质量蛋白和多种氨基酸,还能让人体吸收一些有益的矿物质,能缓解体虚补中益气,也能提高人类肝肾功能,对增强人体素质有很大的好处,而煅牡蛎在平时多以药用为主,它是临床上治疗人类心神不安和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用药,这是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牡蛎的副作用有哪些

【牡蛎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本品,未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牡蛎的使用禁忌】: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①《本草经集注》:"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茱萸、辛夷。"

②《本草经疏》:"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肾虚无火,精寒自出者非宜。"

【牡蛎的药理作用】: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牡蛎食用适宜人群

1.病虚而多热者宜用。

2.虚而有寒者忌之。

3、抗疲劳、提高性机能的成年男士。

4、抗疲劳、提高性机能的老年及敏感男士。

5、痛经妇女:每次月经前2-3天开始服用。

6、风湿痛人群。

7、阳痿早泄、尿频、前列腺肥大人群。

8、腰膝酸软人群。

【牡蛎的食物相克】: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与啤酒同食易发痛风。

中药材牡蛎的产地分布与鉴别方法

鉴别要点 长牡蛎、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的主要特征是:长牡蛎为长条形,长度可达35cm,鳞片坚厚呈层状、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蛎则多呈类圆或卵圆形,鳞片呈同形环状,层层相叠;大连湾牡蛎则为类三角形,鳞片稍坚呈水波状。三者形状迥异,较易区分。

名典鉴别 ①《神农本草经》:“牡蛎味咸平。一名蛎蛤,生池泽。”②梁《名医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③陶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皆以口向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④雷学攴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真似牡蛎,只是圆如龟壳。”⑤五代韩保·曰:“又有蜉蛎,形短,不入药用。”⑥宋苏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魂?相连如房,呼为蛎房。晋安人呼为壕莆。初生止如拳石,四面渐长,有至一二丈者,崭岩如山,俗呼壕山。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海入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⑦明李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蛎黄。”⑧清《本草从新》:多言功用主治,未及形态。仅言“肉名蛎黄,味美且益人,为海上品。”

快速鉴别

1.长牡蛎: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壳高:左壳9.5~lOcm,右壳8.5~9.5cm。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黄色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稍凹或很深,壳外面鳞片较右壳更粗大,但形状相同;壳内面顶部具宽大而长的韧带槽,长度为宽度的2倍以上,颜色与右壳相同。无臭,昧微咸。

2.近江牡蛎:贝壳大形,坚厚,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形不等。壳长:左壳13~24cm,右壳12~24cm。壳高:左壳9~15cm,右壳8.5~14cm。右壳较左壳小,略扁平,壳外表环生同心状鳞片,形状随年龄不同而变化,一至二年生个体鳞片扁平薄脆,有的呈游离状,二至数年个体鳞片平坦,有的在后缘起伏或微波状;多年生个体鳞片完整,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壳面具灰、青、紫、棕等色彩。壳内面白色,边缘有的具灰紫色,无齿,闭壳肌痕大,肾形或半圆形,紫黑色,位于中部背侧。左壳较右壳大、厚,同心鳞片与右壳类似,但层次少。壳内面白色,有的周围呈灰紫色。

3.大连湾牡蛎:壳大型,中等厚,壳顶尖,自壳顶至后部逐渐扩张近三角形。壳长:左壳9~14cm,右壳8.5~13cm。壳高:左壳4~6.5cm,右壳4~6.2cm。右壳较扁平呈盖状,壳外面环生同心状鳞片,近壳顶部的趋向愈合,其他部分的鳞片,稍竖起呈水波状。壳面淡黄白色,间有小块紫色斑。壳内表瓷白色,有光泽,无齿,脊强壮,闭壳肌痕大,类圆形或心脏形,黄紫色,位于中央背侧。左壳外颜色与鳞形同右壳,但自壳顶部射出数条明显的放射肋,肋上的鳞片更显坚厚竖起。壳内微凹,颜色与闭壳肌痕与左壳相同。

4.密鳞牡蛎:为牡蛎科动物密鳞牡蛎Ostrea dlensclamellosa Lischke 的贝壳。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大而坚厚,一般呈圆形、卵圆形,也有近似三角形或四方形的。两壳壳顶旁有耳突或无,左右壳大小相近。壳长:左壳7~14cm,右壳6.5~13.5cm。壳高:左右壳均为6~12cm。右壳平坦,壳顶部鳞愈合,较平滑,其他部分鳞片密,舌状、薄而脆,似覆瓦状排列;自壳顶放射若干条不明显的放射肋,使鳞片和贝壳边缘成波纹状,壳面以灰色为主杂以紫、褐、绿色。壳内面瓷白色,有珍珠样光泽,边缘有棕褐色波状鳞片层,壳顶两侧常有一列小齿,5~8个,以右壳背缘的小齿明显;闭壳肌痕大,呈肾形,位于中部背侧,肉色或黄褐色,壳顶有紫褐色韧带。左壳外面环生坚厚的同心鳞片,自壳顶中央部位放射出粗大明显的肋,壳缘有粗大的锯齿,壳面为紫红色或灰青色;壳内面凹,壳顶侧也有小齿,但不甚明显,周缘呈波浪状。壳内面颜色与闭壳肌痕等与右壳同。

5.褶牡蛎:又名僧帽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褶牡蛎Ostrea plieatula Gmelin.的贝壳。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小型、薄而脆,多呈三角形,壳长:左壳5~6cm,右壳5~5.5cm。壳高:左壳3.5~4.5cm,右壳3~4cm,右壳较左壳小,平如盖。壳外面具多层同心环鳞片,稍呈水波状,幼小个体鳞片末端边缘常伸出舌状凸片或尖的半管状棘,成长的大型个体棘渐减少。壳顶两侧无小齿,脊不明显,闭壳肌痕近圆形或卵圆形,黄褐色,位于背部后方。左壳甚凹,顶部附着面相当大,有明显的放射肋,鳞片层次较少,渐趋愈合,壳面颜色较左壳淡。壳内表灰白色,前凹陷较深,壳后缘有数个锯齿。

6.日本牡蛎:为牡蛎科动物日本牡蛎Ostrea nippons Seki.的贝壳。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大型,重而厚,多呈三角形。右壳较左壳小、平,多为紫色。壳面具多层同心环状鳞片,鳞密而重叠,其上有纵皱纹。壳内面白色或黄白色,周缘多少带紫褐色,闭壳肌痕大,半圆形或肾形白色,位于背侧中部,壳顶两侧无小齿,脊不甚明显。左壳凹下较深,顶端附着面小,鳞片较重叠。壳内面与右壳内面同色。

7.围褶牡蛎:为牡蛎科动物围褶牡蛎Ostrea cincumpita Pilsbrg的贝壳。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中等型,最大约10cm左右,多呈长三角形。右壳外面同心环状鳞片重叠,鳞片有纵皱。壳内面白色或黄白色,闭壳肌痕大。圆形、白色,位于背侧中部,壳顶两侧有条形小齿,脊不甚明显。左壳外面具同心环状鳞片,排列较右壳略稀,在边缘部鳞片层次有时也有较多的重叠。壳内面颜色与右壳相同,壳顶两侧也有小齿。

8.覆瓦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覆瓦牡蛎Ostrea imbricata lam.的贝壳。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形状是:贝壳小型,呈四方形,薄而脆,耳突大,二壳大小几相等。右壳由上隆起,壳长与壳高几相等。壳面鳞片愈合,自壳顶射出放射肋数条,肋上生有粗大而脆的管状棘,壳面白色带淡紫色。壳内面白色有时边缘为紫红色,肌痕巨大,近圆形。壳顶两侧各有一列不明显的长条形小齿。左壳较平坦,以壳顶端较小部分附着,其余各部分与右壳相同。壳内面白色,前凹陷或有或无,铰合面宽,韧带槽近似角形。

石韦临床应用

①治疗支气管哮喘: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 次服,3天为一疗程。观察11例,服药后喘息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糖浆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

⑴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

⑵冲剂:日服3次,每次1 包,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控制者 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

⑶提纯石韦"410"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

蚤休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将重楼根茎去皮,捣碎、磨粉压片。每次3克,每日2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共服三个疗程,每疗程间停药3天。共治疗250余例。第一疗程治疗174例,有效率78%;第二疗程治疗122例,有效率96.7%;全程治疗92例,有效率为97.3%。

②治疗神经性皮炎

将蚤休根茎研成细粉,以香油或热菜油调敷。糜烂湿润病变可以粉剂直接撒布。一般治疗2~8天即可止痒,皮损逐渐消退。

③治疗外科炎症

用蚤休块根制成每毫升含生药2克的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治疗过敏性皮炎、痈疖、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共37例,痊愈27例,好转6例,无效4例。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蚤休,凉血去风,解痈毒之药也。但气味苦寒,虽云凉血,不过为痈疽疮疡血热致疾者宜用,中病即止。又不可多服久服。"

②《本草正义》:"蚤休,乃苦泄解毒之品,濒湖谓足厥阴经之药,盖清解肝胆之郁热,熄风降气,亦能退肿消痰,利水去湿。《本经》治惊痫,摇头弄舌,皆肝阳肆虐、木火生风之症。又谓之癫疾者,癫即巅顶之巅,字亦作颠,谓是肝风上凌,直上顶巅之病。蚤休能治此症,正以苦寒泄降,能熄风阳而清气火,则气血不冲,脑经不扰,而癫疾惊痫,摇头弄舌诸病可已。若其专治痈肿,则苦寒清热,亦能解毒。治阴蚀,下三虫,亦苦寒胜湿,自能杀虫,其用浅显易知,不烦多赘。濒湖引谚语有"…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知此草专治痈疡,古今无不推重。然此类寒凉诸品,惟阳发红肿大痛名为宜。而坚块顽木之阴症大忌,非谓凡是外科,无不统治也。"

柴胡临床应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柴胡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常配伍应用,总结其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热之功。

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常伍香附、郁金、枳壳、陈皮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张仲景所重视,张景岳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石膏、竹叶,温散配细辛、半夏、生姜,平散配防风、生姜,补散配当归、白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青蒿、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牡丹皮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不良反应增至 1两。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疗过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变态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黄芩临床应用

黄芩-原植物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中药鹅不食草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将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在发作前2小时注射1次,连用3月。每次剂置:1~3岁2毫升,4~8岁3毫升,9~14岁4毫升,15岁以上5毫升。观察各型疟疾现症病人187例,经1~3次用药,痊愈175例(93.6%)。与氯喹、伯喹对照组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别。治疗中有3例注射后发生恶心和轻度呕吐,停药后自行消失。

②治疗百日咳

据300余例的观察,治愈率一般在90%左右。大都在用药后24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治愈时间,短者3~6天,长者10~15天。制剂及剂量:㈠取鲜品5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等量糖浆。按患儿年龄大小,每日用20~40毫升,4次分服。㈡取鲜生药1斤,制成煎液500毫升,再加入糖浆至1000毫升。1~4岁3~10毫升,5~8岁11~20毫升。每日3次。㈢取全草1500克,制成蒸馏液500毫升,再和入等量糖浆。1~5岁5~10毫升,5岁以上15毫升,日服 3~4次

③治疗软组织损伤

将鹅不食草研成粉末,成人每次用2~3钱(小儿减半),以黄酒6~8两(不饮酒者用酒水各半)、红糖 1~2两同煮(沸后密盖勿令泄气),过滤后温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亦可用粉剂每日3~6克,或以鲜草1~2两捣汁,分3次以温酒冲服。治疗胸、背、腰部等软组织损伤(包括跌伤、打伤、挫伤、扭伤等),均有效。据数十例观察,大多于用药后1~2天痊愈。除胃痛患者服酒煮剂后间有疼痛外,一般无副作用。亦有将鲜石胡荽制成注射剂(每1500克鲜药制成500毫升)作穴位注射,治疗关节扭伤、腰肌劳损、风湿疼痛等症,观察94例,痊愈31例,好转60例。有效率达97%。用法:于痛点或循经取穴注射,每次0.2~0.5毫升,隔日1次,一般3~5次为一疗程。

④治疗鼻炎

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大多数病例用药后头痛、鼻塞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用法:将鹅不食草研成细粉吸入鼻孔,每日数次;或用棉花浸湿拧干后,包药粉少许,卷成细条塞鼻,20~30分钟后取出,每日1次;或制成油膏纱条,放置鼻腔内,1小时后取出。用药后除初起有喷嚏、流泪与流鼻涕外,余无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白矾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内痔 用明矾制成15%或18%注射液注入痔核,对各期内痔及混合痔合并粘膜脱垂,均有效果;且疗程短,副作用少。据数百例的观察,一般在治疗后5~7天痔核即可脱落,绝大多数于1~2周愈合。极少数有全身反应及发热现象;手术后疼痛亦不剧烈,约4小时后即消失;便后带血及肛门胀痛则比较普遍,但大量出血少见;小便不畅偶亦有之。对严重的痔出血,年纪较大或体力不能忍受割治的患者,均可应用。术后无大便失禁或肛门狭窄之虑;饮食、大便均不受限制。操作时按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先用血管钳沿直肠纵轴将痔核基底完全夹住,而后将明矾液

木鳖子临床应用

外用治疗牛皮癣、干癣、秃疮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将木鳖子去外壳,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药汁,临睡前用棉花或毛笔蘸涂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涂药前患处先用盐水洗净;癣病蔓及周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疗。 一般1钱木鳖子仁约需10毫升醋研磨,其药汁可涂3x2厘米癣面5~7处。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无毛,卷须单一,与叶对生。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长卵形;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5腺体。花单性同株;雄花梗细长,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黄白色斑点,花冠

生蚝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 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

野香蕉的功效与作用 软坚散结

野香蕉切片晒干制成中药八月札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瘰历,常与天葵子、牡蛎、昆布、象贝等药配合应用。此外,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治疗乳腺癌及消化系统癌肿。

谷维素临床应用

(1)治疗高脂血症。 (2)治疗心绞痛: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可明显减轻症状。 (3)治疗慢性胃炎:每日50~600毫克(一般为300毫克),2~4周为一疗程,结果有60.6%的人取得明显效果。也有人采用大剂量服用治疗食后腹胀、稀便及嗳气等,亦取得满意的效果。 (4)治疗消化性溃疡:每次服用50~200毫克,每日3次。经试用一组46例病人,经过4~12周治疗后,34例获得明显效果,9例病人症状改善。 (5)可用于美容。(6)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口服,3~6天痊愈,并能降低复发

丹参临床应用

①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 取丹参注射液10毫升(相当于生药20克),静脉注射,每天1次;另用肝功能恢复液(用狗肝制成)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牛西西(土大黄)或紫珠草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如属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迁延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11例,结果近期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5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肝功能恢复正常,而脾脏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3例,无效2例。症状

花椒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8] ②治疗血吸虫病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8] ③治疗蛲虫病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

肾阳虚病人能吃肉桂吗

肾阳虚病人能吃肉桂吗 肉桂其实是一种很平常的滋补作用的药材,又有非常多的临床应用,也能够用来烹调。肉桂可以治疗感冒、肠胃胀气,恶心和腹泻。可是,有一些人想问,肾阳虚病人能吃肉桂吗? 肾阳虚一般应该选择药性温热、有补益肾阳功效的药物,传统中药中就有不少这类药材,如山药、肉桂、熟地、地黄等。所以肾阳虚患者可以尝试中药治疗。另外,在饮食方面,也应该知道哪些食物适宜食用哪些食物应该尽量忌口。

茵陈的临床应用

为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 1、治湿热黄疸,用于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取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黄疸初期时,热重于湿,有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微胀满、脉弦数者,则配栀子、大黄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放入茵陈蒿汤。如果湿重于热,有胸脘满闷,头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结,而小便不利的证候较显著,脉濡缓,则须配五苓散,方如茵陈五苓散。 2、治寒湿黄疸,用于阴黄(黄色暗晦如烟熏,多见于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等病),有全身虚寒而夹湿的证候,此时须配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

莲子的临床应用

①治久痢不止:老莲子二两(去心),为末,每服一钱,陈米汤调下。 ②治下痢饮食不入,俗名噤口痢:鲜莲肉一两,黄连五钱,人参五钱。水煎浓,细细与呷。 ③治噤口痢:石莲不以多少,不炒,剥去壳,将肉并心,碾为细末。铡艮二钱,米饮调下。 ④治心火上炎,湿热下盛,小便涩赤,淋浊崩带,遗精等证:黄芩、麦门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各七钱半。上锉散。每三钱,麦门冬十粒,水一盏半,煎取八分,空心食前服。 ⑤治心经虚热,小便亦浊:石莲肉(连心)六两,炙甘草一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