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治疗
痉挛性斜颈治疗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当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至今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无标准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建立在对痉挛肌群的认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外科治疗方式中,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最为流行,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仍在被某些医生选用。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的三联手术和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国内广泛应用。
1、药物治疗
肉毒素注射治疗是药物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个重大突破,多数病例经过肉毒素肌内注射治疗,可以获得3~4个月的明显缓解,其中有些病人产生抗肉毒素抗体而逐渐对此治疗无效。也有一些病人,对肉毒素治疗毫无反应。另外有些病人很难维持此项治疗。
其他药物及物理治疗,最初的药物治疗有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三己芬迪),安定类药物如安定,以上药物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使痉挛性斜颈获得某些缓解,副作用也明显。另外,长期进行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也可能使轻度痉挛性斜颈的症状得到某些改善。
2、外科治疗
(1)适应证和禁忌证:
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②病程1年以上,最好为3年以上,临床症状不再进展。
③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局限在颈部,至少是以颈部症状为主。
④最佳的手术指征是旋转型,侧挛型和头双侧后仰型。前两者适合作三联手术,后一种适合作枕下肌群选择性切断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对于旋转型或其合并轻度前屈或后仰,效果最满意。
⑤前屈型病人如果经1%利多卡因封闭双侧胸锁乳突肌后能改善症状者,可考虑做双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双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但是,前屈型斜颈多累及颈前深部肌群,手术效果不佳。有过手术史,存在有纤维化症或关节病,手术效果差。
(2)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该术式首先由Cushing和Mckenzie设计,作为一种单侧入路对颈部后组肌群进行支配神经切断的疗法。该术式切断颈1、颈2、颈3和部分颈4的前根。后来在Dandy的倡导下,改为作双侧,目的是想通过彻底治疗得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过多切断前支的副作用很明显,如颈部无力和吞咽困难等。该术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作为是痉挛性斜颈的主要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在已很难想像切断颈1、颈2前根在治疗痉挛性斜颈中有何意义,因为颈1、颈2前根支配喉部管理吞咽动作的肌肉,与颈后肌群毫无瓜葛。另外颈4和颈5后支的主要分支的切断对颈后肌群的去神经是很重要的,保留拮抗肌的功能对术后恢复正常运动也是很有用的,因而此术式已很少应用。
(3)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该术式由Freckman(1981)首先报道,Freckman等人认为痉挛性斜颈病人的症状与副神经根血管压迫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相同,血管的异常冲动可能通过副神经根的交通支传递给颈部脊部经根,使颈肌产生异常兴奋。仅有少数作者报道该术式可以缓解痉挛性斜颈。
(4)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开始于1978年,目前已成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种成功的手术方式,经多年的改良,此术式针对性强,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国际上已成为多数神经外科中心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惟一的外科手术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是,它仅切除了那些产生头部异常运动肌肉的支配神经,因此术前对参与异常运动肌肉的辨认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异常运动的类型,必须确定与之相关的肌肉群。术前通过密切的临床检查,结合肌电图描记,局部阻滞,颈段CT薄层扫描以及肉毒素治疗史,可以大致确定参与异常运动的肌肉,术中对受累肌肉及其支配的脊神经的辨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目的是去除异常运动,同时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颈部运动功能,这就要求要切断所有支配引起异常运动肌肉的神经分支,术中单极电阈值刺激是术中确定支配某肌肉的神经的关键,任何相关的支配神经的遗漏都将导致部分或全部异常运动的术后再发。另外,过多的切断神经,将致使颈部运动受限,应该避免。颈1、颈2的前支是惟一支配喉前肌群的神经,应妥善加以保护,仅需切断颈1、颈2、颈3的后支。
(5)三联手术:三联手术的组成包括一侧脊神经后支(1~6)切除术,头、颈夹肌(或肩胛提肌)切断术和对侧副神经切除术,适用于旋转型和侧挛型痉挛性斜颈,由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并广泛应用临床。手术步骤中的颈1~6后支切除术及副神经切除术,与上述选择性周围神经切除术相似,增加了头、颈夹肌(或肩胛提肌)切除术。
(6)选择性颈后伸肌切除术:该术式主要用于治疗头双侧后仰型痉挛性斜颈,它是痉挛性斜颈中起步较晚、最困难的一型。双侧脊神经后支切除术,效果不理想。由于术式为选择性的切断痉挛肌群,保留了非痉挛肌肉,故手术后异常运动消失,而头部正常运动和后仰伸功能保留。无头位不稳及垂头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术后双侧枕下短肌群(颈1~2)、双侧头最长肌(颈1~8)、双侧颈最长肌(颈1~8)、双侧肩胛提肌(颈3~5)以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副神经)等重建颈部新的伸屈平衡。另外,已经切断的肌肉仍有神经支配,在维护颈椎关节稳定和颈部外形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7)其他手术:
①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也不够理想,脑深部核团的定向毁损治疗痉挛性斜颈,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靶点可选在苍白球、丘脑腹外侧核、Forel-H、丘脑中央中核等处,一般的经验是Forel-H和丘脑腹外侧核的Voa、Vop效果较好。如果痉挛性斜颈临床体征超过颈肌范围,选择立体定向手术较好。
②目前,国内外对痉挛性斜颈,应用慢性脊髓刺激或慢性丘脑刺激也能获得暂时性效果,如1978年Gildenberg曾介绍在颈1~2平面脊髓侧柱上装置一刺激器,用80~100Hz进行刺激,曾风行一时,1988年Gootz否定了这种方法。Bertrand将刺激电极通过定向植入法,装置在丘脑腹外侧核(Voi、Vc)刺激频率在75~150Hz也达到一定的效果。
预后
痉挛性斜颈为一种缓慢起病,进展缓慢的疾病,多数病人经过数年的病情演变,临床症状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或自动缓解,少数病人(约5%)有自发性痊愈,痉挛性斜颈本身不会致死。由于头颈部异常运动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给病人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晚期还可产生肌痛。
痉挛性斜颈治疗有哪些方法
①西医治疗:以龙胆紫液做标识,先将确诊的病变肌肉等分成个点;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戴手套,盖无菌巾;然后将l10ua型肉毒毒素稀释成注射液,等量注入上。
每周1次,注射2~3次后痉挛大部分缓解,此时进行中药和针灸辨证治疗。
②中药治疗:葛根80g,麻黄log,桂枝log,白芍5g,甘草15g,生姜10g,大枣10枚,凉水煎服,每日1剂。
③针灸治疗:取穴中渚、三间、列缺、内庭、太冲。操作方法:用%酒精常规消毒,选用0.不锈钢毫针以单手进针速刺。中渚、列缺、内庭、太冲四穴均向上斜刺,三间向手心方向透刺。以上诸穴得气后视病情实情况而施补泻手法,留针3o分钟,留针期问嘱患者活动腕、掌指、跖关节以自我行针,保持持续的酸胀感并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治疗之后的效果:
头颈部异常运动消失,颈部可做任何方向自主运动,局部肌肉硬化恢复正常,头颈部异常运动消失或基本消失,在过度疲劳或紧张时偶发,头颈部异常运动数减少,幅度减小。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讨论痉挛性斜颈是极为难治的病症,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进行。在发病初期先选用a型肉毒毒素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控制临床症状。后期应配合中药和针灸治疗,注意根据本病的病机性质、病变所在的脏腑与经络,把握好人体整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情况,做到既知风源又明风之所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治疗。
痉挛性斜颈的原因
痉挛性斜颈的确切病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几方面相关:
1)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
2)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4)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分类和分型
根据肌肉痉挛产生的姿态和方向,痉挛肌范围和部位,颈部以外的症状及全身表现将痉挛性斜颈分为以下三类:其一,单纯性痉挛性斜颈,也称原发性痉挛性斜颈,该类痉挛肌只累及颈部肌肉,只引起头颈部症状;其二,复杂性痉挛性斜颈,痉挛肌同时波及颈部以外的肌肉,引起颈部及颈部以外局部症状,诊断尚不能归入其他疾病;其三,症状性痉挛性斜颈:斜颈表现只是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的局部症状,痉挛肌分布比较广泛。
临床分型重点在单纯性和复杂性痉挛性斜颈。
1、按头颈姿态和方向分型(图1)
(1)旋转型痉挛性斜颈 头部矢状面发生旋转,冠状面向左或向右朝向,头面部旋向左或旋向右。下颌部逼近肩部。在旋转姿态中,有部分患者含有前屈动作,或后仰动作,前者称旋转前屈型,后者称旋转后仰型,两者之间称旋转水平型。
(2)侧屈型痉挛性斜颈 头颈向左或向右倾斜,头颈冠状面保持正常方向。头颈发生向左或向右侧屈,或称侧弯。耳部逼近肩部。
(3)前屈型痉挛性斜颈 头部冠状面前倾或前移,头颈发生前屈或前伸。呈低头状或点头状。下颌逼近胸前。
(4)后仰型痉挛性斜颈 头颈冠状面后倾,头面后仰,枕部逼近背部。
(5)混合型痉挛性斜颈 兼有以上二种或多型表现的患者,有规律或“无规律”混合症状。
复杂性痉挛性斜颈根据受累的部位和神经分布的节段,做以下分类:痉挛性斜颈头面型;痉挛性斜颈胸型和腹型;痉挛性斜颈上肢型;痉挛性斜颈下肢型和痉挛性斜颈脊柱型。
痉挛性斜颈的发病机制
1、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之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其影响下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中,父女两代同时有发病,兄弟或姐妹在成年后双双起病。颈肌张力障碍,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伴外显率降低。有对三位患痉挛性斜颈的患者家族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家族的发病与染色体18P相关。而后两个家族中基因缺乏DYT1位点的参与。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2、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之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之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4、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之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另外,痉挛性斜颈的病因还可能跟精神因素、工作环境等有关系。
痉挛性斜颈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 1 )颈神经前根、副神经根切断术:又称 foester-dandy 手术。在显微镜下切断上侧颈 1-3 神经前根,并在椎动脉平面切断副神经根。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可进一步在颈部切除病侧副神经支。据报告, 70% 左右的患者术后有改善,但 1/3 患者丧失头的自主旋转能力; 1/3 的患者有咽下困难。
( 2 )立体定向手术:肌痉挛范围超过颈段,或应用其他疗法效果不显著者,可使用此手术破坏丘脑腹外侧核的内侧。 hassler 等对水平旋转型做中断 forel h 丘脑束手术;对旋转或倾斜型则破坏其丘脑腹前核( va )及其苍白球和黑质 - 丘脑传入纤维,疗效可达 36%~73% 。但手术可导致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并发症,目前已较少应用。
( 3 )选择型颈肌及神经切断术:不同类型痉挛性斜颈的头部姿势是各相关肌肉收缩构成的,而不是颈部全部肌肉参与的结果。手术治疗只需针对这些主要肌肉,没有必要切断双侧颈神经根和副神经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对旋转型斜颈可仅切除同侧的头夹肌和对侧的副神经;对后仰型斜颈,用手术切除左右部分斜方肌、头夹肌、头及颈半棘肌;对前屈型斜颈,可切断双侧副神经;对侧弯型斜颈,则做头弯向侧的头夹肌、肩胛提肌,个别病人如有同侧胸锁乳突肌的痉挛,也可加做副神经切断术。
( 4 )选择型周围神经切断术:此法主要切断颈神经根后支,切断的范围依据痉挛肌群多寡选择。其理由是所有颈后肌群全由颈 1-7 的神经后支支配。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一直切到颈 7 。该手术方法对旋转型斜颈有一定疗效。
( 5 ) 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打开枕大孔及上颈段椎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双侧副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对其压迫,通常压迫神经的血管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脊髓后动脉,确认后切断该处齿状韧带,在神经与压迫血管之间垫入 tefleon 绵,使之隔开。手术近期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多年的歪脖子病原来是痉挛性斜颈
什么是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颈肌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倾斜。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能控制的异常活动,双侧颈部深、浅肌肉均可累及,但多以一侧为重,受累肌肉的强制性收缩使头部不断转向某一个方向,患者出现头颈部向一侧偏斜、头颈部后仰、前倾,甚至头颈反复发作的旋转运动。
痉挛性斜颈发病机制
痉挛性斜颈的发病与遗传、外伤、精神心理、神经递质紊乱、感觉系统功能异常以及某些药物等有关。虽然有一些证据可证实上述发病因素,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学说能从根本上阐释痉挛性斜颈的病因。
痉挛性斜颈多见于中、青年,发病开始时症状轻微,缓慢发展,逐渐加重至不能控制,在紧张、情绪激动以及疲劳时症状加重,睡眠时症状完全消失,受累肌肉肥厚,发作频繁时肌肉疼痛。
痉挛性斜颈分四大类
根据头颈部姿势异常,痉挛性斜颈大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
头颈转向一侧的单纯水平型:受累肌肉为单侧的胸锁乳突肌,该肌收缩时头向对侧偏转,反复发作时肌肉疼痛,长期发作可致胸锁乳头肌异常肥厚。
头颈前倾型:头向胸部痉挛性前屈,受累肌肉为双侧胸锁乳突肌。
后仰型:头向背部作痉挛或阵挛性后仰,颏、面仰天,颈椎呈弓状前突,受累肌肉为颈后深部肌群,如双侧颈夹肌、斜方肌的同时收缩。
旋转型:表现为头绕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或阵挛性旋转,为颈部多组肌群痉挛收缩所致。
三种方法治疗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手术等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以口服东莨菪碱、氟哌啶醇等药物,疗效不佳;
2、肉毒素注射:颈部受累肌肉注射肉毒素治疗仅可短期缓解症状,半年后绝大多数患者颈部痉挛症状复发;
3、手术治疗:包括选择性神经切断术、选择性肌肉切断术、双侧副神经为血管减压术、颈1~3神经及副神经切断术、脊髓电刺激术等手术方法。
痉挛性斜颈治疗方法
1.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应用肉毒素的化学制剂去神经法可极大地改变痉挛性斜颈患者的预后治疗。通常,这种方法一般在用药1周后开始显效。但与以前所有的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副作用较少。其疗效可维持12周,3~4个月后患者还要重复注射。但这种方法可使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颈部无力和注射部位疼痛等副作用。此外,此法还可能使患者出现耳鸣、口干、发音困难、全身乏力、嗜睡,以及类似流感的症状。
2.其它药物辅助治疗:当患者大剂量或反复地注射肉毒素时,其体内会产生一种抗体。为增强肉毒素的治疗效果,患者可运用一些药物,以防止体内出现抗体。这些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药、巴克诺芬、替格力托以及苯海拉明等。其中抗胆碱能药、苯二氮卓类药和巴克诺芬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3.手术治疗:持续肌张力障碍、对大量药物和肉毒素注射无效,以及伴有明显的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多采用肌切开术、神经切除术、脊神经根切除术,以及丘脑切开术等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欠佳。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微血管减压术和选择性神经切断术结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颈部活动功能的影响,又可有效地解除患者颈部痉挛的症状。在手术中,医生可先用神经生理检测仪确定患者颈部肌肉受累的范围,然后在显微镜下查找支配病变肌群的神经和责任根动脉。对副神经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颈1~3神经可行根动脉减压术,也可行神经根小支和颈4~5 神经后根小支选择性切断术。通过这种方法,所有的患者均会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疗中应注意对患者实施椎管成形术和椎板复位术,以恢复其颈椎的正常结构,避免患者在颈椎手术后出现的颈椎稳定性和颈肌萎缩的问题。
痉挛性斜颈是怎么回事
(一)、遗传因素
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
(二)、外伤
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三)、前庭功能异常
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四)、其他因素
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痉挛性斜颈病因
遗传因素(30%):
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其影响下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中,颈肌张力障碍见于约10%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伴外显率降低,有对三位患痉挛性斜颈的患者家族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家族的发病与染色体18P相关,而后两个家族中基因缺乏DYT1位点的参与,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前庭功能异常(12%):
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外伤(15%):
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发病机制
痉挛性斜颈是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只累及区域性肌肉,而且是成年起病的肌张力障碍,病理改变至今不明,仅有少数痉挛性斜颈可在其基底节区发现有一明确的痫灶,Tarlov报道1例后仰型斜颈,出现双侧壳核及未定带有腔隙形成;1例痉挛性斜颈和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病人出现双侧尾状核和苍白球区域内的神经节细胞丢失,也有一些学者报道痉挛性斜颈没有结构性改变。
痉挛性斜颈治疗方法
痉挛性斜颈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冲动导致的颈部肌群阵发性不自主收缩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转,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式异常。该病发病率约为 15/30万,多见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 30-4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发病后呈缓慢进展,晨起轻,运动、情感变化或感官受到刺激后加重,入睡停止,患肌肥大疼痛,神经科查体阴性。少数病人可自愈。该病本身不会致死。
手术治疗
( 1 )颈神经前根、副神经根切断术:又称 foester-dandy 手术。在显微镜下切断上侧颈 1-3 神经前根,并在椎动脉平面切断副神经根。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可进一步在颈部切除病侧副神经支。据报告, 70% 左右的患者术后有改善,但 1/3 患者丧失头的自主旋转能力; 1/3 的患者有咽下困难。
( 2 )立体定向手术:肌痉挛范围超过颈段,或应用其他疗法效果不显著者,可使用此手术破坏丘脑腹外侧核的内侧。 hassler 等对水平旋转型做中断 forel h 丘脑束手术;对旋转或倾斜型则破坏其丘脑腹前核( va )及其苍白球和黑质 - 丘脑传入纤维,疗效可达 36%~73% 。但手术可导致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并发症,目前已较少应用。
( 3 )选择型颈肌及神经切断术:陈信康 (1981 年 ) 提出,不同类型痉挛性斜颈的头部姿势是各相关肌肉收缩构成的,而不是颈部全部肌肉参与的结果。手术治疗只需针对这些主要肌肉,没有必要切断双侧颈神经根和副神经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并提出,对旋转型斜颈可仅切除同侧的头夹肌和对侧的副神经;对后仰型斜颈,用手术切除左右部分斜方肌、头夹肌、头及颈半棘肌;对前屈型斜颈,可切断双侧副神经;对侧弯型斜颈,则做头弯向侧的头夹肌、肩胛提肌,个别病人如有同侧胸锁乳突肌的痉挛,也可加做副神经切断术。
( 4 )选择型周围神经切断术:此法主要切断颈神经根后支,切断的范围依据痉挛肌群多寡选择。其理由是所有颈后肌群全由颈 1-7 的神经后支支配。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一直切到颈 7 。该手术方法对旋转型斜颈有一定疗效。
( 5 ) 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打开枕大孔及上颈段椎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双侧副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对其压迫,通常压迫神经的血管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脊髓后动脉,确认后切断该处齿状韧带,在神经与压迫血管之间垫入 tefleon 绵,使之隔开。手术近期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最新治疗方法
目前,我们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电生理检查来确定痉挛形式及受累肌群,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在受到小儿脑瘫手术启发后,通过改良 foerster-dandy 手术方式,取得明显效果,通过 56 例手术治疗,显效率为 100 %。 这种在国际上率先采用的改良 foerster-dandy 手术由于炎冰教授于2004 年 4 月在首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作专题发言报告。
中日友好医院具体手术方法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56 例痉挛性斜颈病人,全部采用改良 foerster-dandy 手术,平均随访 21 个月。 100% 病人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 100% 。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 100% 。术后所有病例发生转颈无力、耸肩无力,随访期间均有所好转。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
痉挛性斜颈的症状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锥体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起病缓慢,以颈部肌肉扭转或者阵挛性斜颈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受控制的头部向一侧旋转,而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本病的病情进展缓慢,可能因情绪激动而加重,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高于男性,高峰年龄为50到60岁。部分年轻发病的病情较轻的患者发病5年内会出现自发性痊愈的情况。
1痉挛性斜颈的病因尚不明确,对其致病原因,有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种说法,本病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少数患者在发生脑炎或多发性硬化或一氧化碳后会出现痉挛性斜颈,但大多数患者还是找不到发病原因的。
2痉挛性斜颈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者没有肌肉疼痛,仅为单侧颈部肌肉发作;中度者会出现肌肉疼痛,双侧颈部肌肉均会发作;重度者会出现严重的肌肉疼痛,除双侧颈部肌肉受累外,还会向邻近的肌肉蔓延。
3痉挛性斜颈的主要表现有四种类型,旋转型(头部绕着身体的垂直线向身体一侧痉挛性旋转),后仰型(头部痉挛性后仰,呈仰头状态),前驱型(头部痉挛性前驱,呈低头状态)和侧挛型(头部偏离身体垂直线向左或向右歪,伴有同侧肩往上抬)。
注意事项: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多巴类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制剂等,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根治。手术治疗可以采取切断相应神经、破坏丘脑幅外侧核的内核以及分离开神经与压迫血管等对症治疗。
引发痉挛性斜颈的因素
首先,在医学上面,痉挛性斜颈的医学定义就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它的症状一般都是颈部向着一边弯曲,而且有时候会因为心情的原因导致病情加重。我们要格外的注意。
其次,在医学上导致痉挛性斜颈的病因还是不太明确,但是有一些因素可以导致痉挛性斜颈。其中,我们发现痉挛性斜颈患者有家族史,而且少数的人还是会在脑炎、一氧化碳中毒等病情后出现痉挛性斜颈。
最后,在医学上面痉挛性斜颈的致病因素有中枢性及外周性两种推测,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递质也是跟痉挛性斜颈有一些的关系,而导致痉挛性斜颈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一些对于神经的压迫,所以我们要记住。
注意事项:今天我们知道了关于痉挛性斜颈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记住这些知识,因为记住这些知识了,我们才能更好的预防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一)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其影响下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中,颈肌张力障碍见于约10%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伴外显率降低。有对三位患痉挛性斜颈的患者家族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一个家族的发病与染色体18P相关。而后两个家族中基因缺乏DYT1位点的参与。说明在颈肌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中存着基因异常。
(2)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3)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前庭异常并非属于原发异常,其他类型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睑痉挛)也可与痉挛性斜颈伴发。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姿势异常。
(4)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二)发病机制
痉挛性斜颈是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只累及区域性肌肉,而且是成年起病的肌张力障碍,病理改变至今不明。仅有少数痉挛性斜颈可在其基底节区发现有一明确的痫灶。Tarlov报道1例后仰型斜颈,出现双侧壳核及未定带有腔隙形成;1例痉挛性斜颈和舞蹈样手足徐动症病人出现双侧尾状核和苍白球区域内的神经节细胞丢失。也有一些学者报道痉挛性斜颈没有结构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