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属于青年的一部分。他们同样具有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和青年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期个体所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可归结为两点,即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在青年期,一方面,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体与社会不断发生冲撞,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如学习、工作与恋爱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实现人格的良好发展。

另一方面,性成熟需要的日益强烈使青年期个体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青年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中间世界,所以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时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时又由于失意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个特征。”能否调控这种具有两极性的情绪也是个体能否顺利度过青年期的条件之一。

几乎每位自杀者都有程度不等的人格障碍和情绪失调,这两个因素在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中起着首要的作用。要指出的是,与一般个体青年相比,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未来。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包括实现自身价值、受人尊重、爱情和审美等等。

除生理上的发育成熟与文化知识技能的提高以外,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是个体角色的定位以及独立性的形成。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角色协调起来。同时,当今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期望也不时地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使得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因而更易于形成自杀机制。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新的矛盾、新的思想、新的社会问题触及着每一个人的头脑,对外开放使得东西方各种文化涌现在我们面前,对新事物、新思想极为敏感的大学生必然会受到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

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们看到别人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而自己一无所有,加上当前社会上奢侈糜化,攀比之风盛行,造成人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同时又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而他们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找不到释放的途径,长期积累,极有可能引起心理的严重失衡。另外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学生的自我调适的时间太少,闲暇时间不能很好地调节,造成空虚无聊感,容易使学生失去明确的目标,造成自身定位不准,从而引起失望和无助感,从而造成自杀的现象。

大学生抑郁现象不容忽视

面对这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的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显示抑郁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29%的大学生存在抑郁情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近来上海高校陆续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而多数大学生的自杀源于抑郁症。上海体育学院师生对上海市10所高校千余名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分别为985工程院校三所;211工程院校三所;地方性(公立)院校两所;民办院校两所。检测出存在抑郁情况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9%。

负责此次调研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专家表示,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生活上,从依赖到相对独立;学业上,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经历着巨大的身心调整和变化。同时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群体因此成为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也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的隐形杀手。

女大学生更易抑郁。调查结果显示,71%的高校大学生情绪处于正常状态,2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其中20%为轻度抑郁,7%为中度抑郁,2%的大学生存在重度抑郁。

有31%的女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比男大学生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16%的男大学生和23%的女大学生表现出轻度抑郁,8%的男大学生和6%的女大学生表现出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男女大学生均占2%。女大学生更易产生抑郁情绪,但从抑郁程度的构成比分析,男生出现抑郁情绪后相对于女生更易恶化。原因可能是女生较为敏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但同时女生又比较擅于沟通,抑郁情绪比较容易得到缓解。男大学生则不愿意表达和寻求支持,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恶化的现象。

调查显示,58%的地方性院校学生、72%的985院校学生、77%的211院校学生以及74%的民办高校学生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这一结果表明,地方性院校大学生较其他类别院校的学生更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而以往调查显示重点大学抑郁发病率高于一般大学。专家指出,由于近些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毕业院校,所以地方性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更为担心,更易产生抑郁情绪。

抑郁源:考试就业压力大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学业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就业压力,达到了48。1%,学业和就业仍是大学生压力的两大来源。此外,情感方面、自信心以及人际关系也占有30%左右的比重,社会适应、健康问题等约占20%。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抑郁源,非独生子女在经济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因素要较独生子女大些。

抑郁者不愿向家长倾诉在选择倾诉对象时,有75。6%的大学生在心情抑郁时会选择朋友;家人交流也是大学生们较常见的排解方式;此外,依次为较陌生的网友、其他、老师、宗教以及心理咨询。抑郁者与正常大学生倾诉对象的最大差异在于家人。只有28%的抑郁大学生在有不良情绪困扰时寻求家人的倾诉和理解,而41%的正常大学生会选择对家人倾诉。差异显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听音乐K歌、睡觉、自我心理调节和旅游散心作为日常的抑郁排解方式。在这之中,听音乐K歌的比例达到了69。2%,可见音乐在排解抑郁情绪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非抑郁大学生对于运动的选择率明显高于抑郁大学生,其中以球类和跑步最为突出。在其它日常各类活动的分析比较中,是否选择旅游或外出散心是抑郁和非抑郁大学生最大的活动差异,近50%的非抑郁大学生会选择该种方式排解情绪放松自我。调查同时发现,选择抽烟喝酒、停滞放弃、暴饮暴食作为排解方式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但是其中有抑郁状态的大学生明显占了多数。而不恰当的压力排解方式,会使抑郁大学生的状况更加严重。

大学生抑郁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大学生有抑郁情绪的需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以防造成更大的悲剧。如果您有关于大学生抑郁的的问题,可以随时免费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大学生抑郁症病因

现阶段,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什么是抑郁症?不开心,无助、焦虑、失望、悲观、自卑。引发抑郁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目前,大学生患上的抑郁症的几率很高。

一、就业压力:大学生患抑郁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现在招聘信息是千奇百怪,600块钱的工作都大学生排队去。

二、经济压力:贫穷会打败精神,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也不一定是贫困大学生,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感情压力: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这是大学爱情的真实写照,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情况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不好预知结果。最后有的走的洒脱,有的却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的大学生就钻了死胡同,患上了抑郁症。

四、精神压力过大:精神压力过大是由于就业压力引起的,现在工作不好找,有人选择继续读书,读完本科,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读博士等等,这些压力让一些人喘不过气来,而患上抑郁症。

五、不良的校园文化:从电视到广告,我们看到描写的校园生活都是浪漫的、珠光宝气的,讲究吃,讲究穿,与相实相比,这些会导致学生内心空虚,漠视生命,爱慕虚荣,都这都是抑郁症的催化剂。

六、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也许是扩招的原因,学校都做到了教书,育人好像没有学校做到,让大学生的思想一片空白。

七、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在学校只学会了学习,只知道书本上的内容,不能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遇到点儿小事儿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抑郁症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大多数是由于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没有得到缓解造成的心理阻碍。那么长时间的抑郁会导致哪些并发症呢?

(1)性欲明显减退。

(2)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即记忆力减退,大脑反应慢,常个人独处等。

(3)多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

(4)伴有焦虑、内疚感(担心给家庭增加负担)。

(5)睡眠障碍,以早醒为其典型表现。

(6)自暴自弃,厌世或自杀心理。

出轨心理分析

一、补偿心理

有的人因为夫妻分居(妻子怀孕),寂寞难耐,或者因为夫妻一方有生理缺陷,生理上得不到满足,或者夫妻关系不和,或者丈夫性需求太过旺盛,光一个女人满足不了他,因而主动寻找第三者或乐意接受第三者予以补偿,从而形成婚外恋。

二、欠情心理

有些情人最终未能成眷属,双方各自成家,或一方成家后另一方不愿成家依然暗恋着对方,当一方生活困难或夫妻感情不和时,另一方觉得还欠着对方的情因而主动投入旧情人怀抱,旧情复萌,从而产生婚外恋。

三、贪财心理

有的人因为贪图对方的钱财,不顾自己的人格,主动委身于对方,以换取几个铜板,从而形成婚外恋。

四、图貌心理

有人因为贪图女方的美貌或男方健美的身躯,主动示爱,从而产生婚外恋。

五、报恩心理

有的人因为生活有困难而得到对方帮助,或者因妻子、丈夫长期在外,家庭长期得到对方照顾,自己无以为报,只好献上身体,从而产生婚外恋。

六、报复心理

有的夫妻因为一方有外遇,又不听规劝,另一方为了报复对方,主动寻求第三者,从而产生婚外恋。

七、好奇心理

有的夫妻生活平平常常,觉得平淡无味,而影视男女主人公却与情人爱意缠绵,浪花迭起,过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在,自己也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于是,在这种好奇心里的驱动下,产生婚外恋。

八、享乐心理

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就该及时行乐,因而滥交异性,从而产生婚外恋。

九、相悦心理

有的男女因为工作上相互帮助,支持,久而久之,双方均有好感,两情相悦,从而产生婚外恋。

十、互利心理

有的人因为工作上的制约关系,互相利用互利互惠,而产生婚外恋。

当心心理疾病侵袭大学生

大学生沉迷网络出现心理障碍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公布的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高校里那些试读、留级或被退学处理的“问题生”中,超过8成与平时沉湎电脑游戏或上网娱乐不能自拔有关。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长时间“泡”网的现象,超过8成的调查对象不仅经常通宵上网,平时还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或是网上看碟片而经常逃课,导致成绩滑坡。而且造成了生理和心理异常,严重的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专家建议,高校可以采取系列措施对大学生上网进行引导和管理,但主要还是靠大学生加强认识和自我约束,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

心理疾病袭向高智商高学历人群

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到医院求治心理疾病的患者中竟然以青少年居多,而且多为高智商人群,其中也不乏名牌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据介绍,出现精神分裂症的青壮年中,很多是要强、好拔尖、智商相对高的人群,工作节奏加快使他们所受的压力更大,生活中又找不到可以舒缓的方式,精神疾病就很容易上身。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在初期与正常人非常相像,就是看起来不合群、有点发闷,有的出现妄想,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提早发现、治疗将病情减到最低点。

教育部门专题调研大学生心理危机

去年湖北高校发生20余起大学生自杀或出走的事件,此事引起该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一项对此进行的专题调查于本月启动。湖北省教育厅将集中开展全省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对2000年以来全省高校学生自杀(含出走失踪 )个案展开调查,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分析,把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行政政策和措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青少年自杀心理分析治疗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心理形成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一方面,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阶段,对挫折和压力的耐受能力比较差,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差,应付压力的技巧不妥当。在遇到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刺激时,很容易选择自我毁灭行为。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系统存在很多不足,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无法管理子女的家庭等都不能给孩子们很好的心理支持,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需求,缺少心理支持的青少年容易选择自杀来处理压力或心理刺激。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少年的自杀行为中有比较多的模仿成分。他们通过影视剧、媒体宣传、追星模仿等途径了解了自杀行为,然后因为要挟别人或一时冲动而突然实施自杀行为。

国人心理素质现状令人担忧

这几年,有关心理健康、抑郁症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话题一次次地被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有关专家在谈及这一问题时,都深有忧虑地指出,中国学生的心理素质令人堪忧。其实,不用专家说话,很多人的心理素质不好,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科院院士、心理学专家王极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有36.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使他们难以承受。他在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32%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不仅中学生如此,大学生也同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北京市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依据心理量表调查结果,北京市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比例为16.51%,11%的学生自我评价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与国内正常人群调查结果相比,大学生各种心理症状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说明大学生群体相对于正常人群而言,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与国内大学生群体比较,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尚属较轻,可见全国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更为严重。

相关调查显示:在普通人群中,患严重抑郁症的比例高达3‰,情节较轻的一般占10%至15%。

不可忽视的青少年自杀念头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这是因为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极为关键的阶段,在这期间,所谓的三观逐渐形成,而且这时,人的心理波动较大,一旦产生不好的念头,青少年更容易作出不可挽回的决定,比如自杀。

在一项对青少年进行的研究中,结果显示约有16%的学生考虑过自杀,这一数据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只是有此自杀的念头,但也千万别忽视了自杀意念。所谓自杀意念是指“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的伤害自己的行动”,它是被自杀行为这露出海面的一角冰山所掩盖着的巨大基座。

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为何会产生这种念头。

研究者数据显示,在应对策略方面研究者发现,善于寻求外部帮助和指导,问题解决能力强,并会在目标无法达成时寻求替代方法的学生,自杀意念更低;而缺乏主见,忧愁时经常靠发泄情绪来保持心理平衡,逻辑性太强的人,则容易把自己绕进解不开的困境里,导致自杀风险增加。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懂得发泄情绪不是能减缓压力吗?这么说没错,但这里的发泄情绪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策略,它并没有迎面解决问题。从短期看,发泄一通后心理上确实舒服了一些;但就长期来说,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累积了下来,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另外,社交和应对策略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它们还会通过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作用。比如近期社会关系恶化,可能会让人产生社交恐惧,同时增加了他们焦虑感和对他人的敌意性。当心理健康恶化到一定程度时,自杀意念也就萌生了。

从以上的症结,我们也许可是对症下药了。从学校方面来说,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既能交朋友,又能学习应对策略的活动,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定期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或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开展团体辅导。这些工作需要由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承担起来。从大学生中一员来说,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也要关注身边的同学,有时一旦陷入自杀念头,自己是很难靠自己走出来的,也会屏蔽掉向外求助的欲望,所以,同学间的友爱这时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关推荐

大学生心理问题有哪些

在当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面对生活他们焦躁不安、内心忧郁,影响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只有摆脱心理上的问题,才会更好的来面对社会。 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心理素质,是确保他们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待大学生心理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既要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还要加强心理上的教育,这样才可以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 研究发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女人出轨的心理分析

婚姻幸福者出轨后,在心理上有三种显著变化,一是内疚感加重,感觉对不起老公,对不起双方父母,对不起家庭,在日常行为方面表现的更为善待家人。有的女人一反常态对丈夫温柔体贴,对父母更加孝敬,对孩子更为关爱,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更加懂事了。如果丈夫心知肚明,而且能够坚持不说破,或者假装不知道,那么他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到最为柔情的关爱,说不定,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二是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表,这些女人突然变得热爱打扮,爱化妆,爱长时间在镜子面前观察自己。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女人脸色潮红,手心发潮,个别情况下,

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1.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主要表现为易怒、焦虑、沮丧,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厌学甚至弃学;沉默寡言、孤僻古怪;因无法承受压力而发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受到暴力欺负,极易产生挫折情境,丧失安全感,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缺乏自尊和自信;经常处于被欺凌的恐慌中,伴随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 2.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破坏教学秩序,干扰他人学习生活,危害师生安全而且使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产生不信任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对施暴者本人也会造成很大伤害。使其道德缺失,诚

解析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一是因为恋爱可以结果的原因是很多条件组成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 二是因为在刚进校园的天之骄子心目中,爱情的看不透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 三是关于过早

睡眠不足易忧郁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17—24岁的年轻人每晚睡眠平均不足5小时,其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比每晚睡8—9小时的同龄人高3倍。因此,年轻人应该保持充足睡眠,积极改善睡眠质量,既有益身体健康也可降低心理疾病危险。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17—24岁的年轻人每晚睡眠平均不足5小时,其罹患心理疾病的危险比每晚睡8—9小时的同龄人高3倍。这项新研究由悉尼大学大脑与心理研究所和乔治环球健康研究所合作完成。这项为期18个月的新研究涉及来自新南威尔士的20822名17—24岁的年轻参试者。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缺少睡眠与心

焦虑烦躁的病因

一、就业压力: 大学生患焦虑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现在招聘信息是千奇百怪,600块钱的工作都大学生排队去。 二、经济压力: 贫穷会打败精神,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也不一定是贫困大学生,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感情原因: 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这是大学爱情的真实写照,在校时恋爱,毕业

儿童应警惕心理营养不良

“今天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一代儿童要承受各方面压力,可他们往往心理上‘营养不良’。” 外来务工者、农村的孩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难免欠缺,父母生存压力大,很少交流沟通,心理上极易“营养不良”;城里的孩子,学习压力很重,家里往往过分溺爱、精神层面却缺乏交流,心理上也会造成“营养不良”。 对这个身无分文离家出的平湖男孩,朱晓华分析,八、九岁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纪,而且容易自卑。当得不到父母认可,或是恶语、批评后,他可能会想“你们不爱我,我就走呗”,好像“脾气”很大。 另外,“问题小孩”往往性格方面存在偏差

咬指甲的心理分析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我们在不经意间咬指甲,如果有意识的注意一下,就会知道,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法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民意测试以检查什么人爱咬指甲和咬指甲是在什么情境下。研究显示,法国人爱咬指甲大都与他们的工作有关。26%以上的人称,在考虑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事情时爱咬指甲。奇怪的是,购物是咬指甲的第二个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择的

女人出轨的心理分析

情人型 这种女人一般都看重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大多是因为本身感情丰富、细腻,或者夫妻之间没感情或感情出现了裂痕。她们渴望感情的呵护,渴望心灵的慰籍。这种类型的出轨,对于性要求并不是太强烈,只是感情交流或升华的一个环节。 但这种出轨因为搀杂的感情太深,彼此在物质上、精神上交错的太多,往往很投入、也很累。虽然在某段时间内彼此的身心得到巨大满足,但最终的结果大多会受到伤害。 一夜情型 这种类型的女人,往往是以前在感情或肉体上出过轨,或者在感情上受到过刺激,或肉体上得到过极大快乐。对于感情已经不太看重,她们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