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如何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粪便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
(2)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不伴发热,偶有呕吐,多数由消化不良引起,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颗粒,粪便检查一般正常。
新生婴儿拉肚子症状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大类。新生儿拉肚子在不同原因下症状不同:
非感染性腹泻症状:
1、生理性稀便引起的拉肚子症状: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排便次数会较多,每天可以排便7—8次,甚至10—12次,而且便便都会比较稀。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量也大,体重增长正常,爸妈就不用担心。
2、喂养不当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大便含泡沫,带有酸味或腐烂,有时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呕吐、哭闹。
3、对奶粉过敏引起的拉肚子症状:给宝宝喂食牛奶或奶粉后,宝宝有难治性、非感染性腹泻超过2周,便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伴随皮肤湿疹、荨麻疹、气喘等症状。
肠道外感染腹泻症状:
4、患感冒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宝宝出现感冒、咳嗽、发烧,并且出现腹泻。
肠道内感染腹泻症状:
5、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宝宝的便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没有脓血,这个时候应考虑是轮状病毒感染。如果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
6、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它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开始时厌食、吐奶、腹胀,继之腹泻呈黄绿色水样大便,有击拍声,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左右,且会伴随脱水症状。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感染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临床有无感染症状容易鉴别,肠内感染性腹泻和肠外感染性腹泻,前者腹泻症状重,后者只是症状性腹泻,有原发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也易鉴别。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病根据流行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1.肠内感染性腹泻
(1)流行病学史:根据病史特点进行鉴别分析,婴儿室有腹泻流行,提示有大肠杆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或病毒性肠炎之可能。母亲有发热、早期破水、产程长或窒息史等,要考虑有感染性腹泻的可能。
(2)临床表现:根据症状体征特点进行鉴别分析,腹泻早期即出现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过低,面色不佳、呕吐、大便含黏液或脓血,镜检有红、白(脓)血球,提示为感染性腹泻,进一步便涂片染色检查、培养或病毒分离,可鉴别肠炎性质(病原)。
2.肠外感染 有感染中毒症状,有原发感染性疾病表现,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
3.非感染性腹泻 如糖类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消化吸收等,无感染表现。
喝完酒拉肚子该怎么办
治疗拉肚子,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
其次要注意病机不同,用药有别。如果是肠蠕动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应首选肠蠕动抑制剂,以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利于水分吸收而止泻,如果是由肠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以选择收敛剂和吸附剂,通过抑制肠粘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泻作用。如果是由于粘膜炎症及溃疡导致渗出增加引起的腹泻,可选择粘膜保护剂,以保护粘膜,清除细菌、病毒及毒素。因肠道内菌群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该首选微生态制剂,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起到调整胃肠道功能及止泻之功效。有些腹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则宜酌情联合用药。
夏季腹泻用药要三防
防滥用抗菌药
急性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抗菌药只是针对细菌感染,所以对非感染性腹泻根本不必使用抗菌药,多数患者可在一至两天内自愈。即使是感染性腹泻,也有一部分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非细菌感染,抗菌药当然也不会有效。对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也不是普通抗菌药就能治疗,必须经医生根据化验结果选择正确药物对症施治。
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指出,90%的腹泻无需抗菌药。滥用抗菌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延长病期,甚至还会增加细菌耐药性,为今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小儿、老人以及有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等疾病的特殊人群一旦发生腹泻,更需谨慎用药。
防乱用止泻药和止痛药
感染性腹泻实际上是人体将部分病菌、毒素及坏死细胞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果一出现腹泻,便乱用止泻药,将可能使这些毒素、病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不利,甚至会加重病情。此外,止泻、止痛也只是暂时改善症状,并没有去除病因,因而也易掩盖真实病情,给诊治带来困难。对青光眼患者,乱用止痛药甚至会加重病情,带来较严重后果。
防稍好转就减药停药
有的腹泻患者根据症状服药,病情稍见好转就减药、停药。这很容易造成病情复发,或使腹泻由急性转为慢性,大大增加治疗难度。即使腹泻症状全部消失,一般也应继续用药两至三天,有条件者还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全部正常后方可停药。
?老年人经常腹泻啥原因
腹泻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如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感染性腹泻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对人体有益,如果盲目止泻,对病情转归反而不利。原则上讲,止泻药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而感染性腹泻一般不用,尤其是在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状(如高烧)较明显、脓血便较多时,应视为止泻剂的绝对禁忌;到了恢复期,病情明显好转,大便不带脓血,仅是水分较多时,也可短时服用止泻剂。
其次要注意病机不同,用药有别。如果是肠蠕动增快所致,如甲亢、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应首选肠蠕动抑制剂,以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利于水分吸收而止泻,如果是由肠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泻,如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可以选择收敛剂和吸附剂,通过抑制肠粘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泻作用。如果是由于粘膜炎症及溃疡导致渗出增加引起的腹泻,可选择粘膜保护剂,以保护粘膜,清除细菌、病毒及毒素。因肠道内菌群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应该首选微生态制剂,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起到调整胃肠道功能及止泻之功效。有些腹泻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则宜酌情联合用药。
第三,止泻只是一种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才是根本。因此,止泻补液的同时,切勿忽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应从调理饮食入手;如果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可选择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及镇静剂等等。
止泻剂服用过量,可引起腹胀.便秘.假性肠梗阻。感染性腹泻服用止泻剂,可掩盖病情,影响医生诊断。菌痢病人服用止泻剂常影响肠道对细菌及毒素的排泄,使毒血症状加重,病程延长。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用止泻剂,可诱发中毒性巨结肠及肠穿孔。此外,复方苯乙哌啶.可待因等含有麻醉成分,长期服用可以成瘾,故须慎用。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通过做化验来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最直接的办法是做便常规、便培养、便轮状病毒检测,必要时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或降 钙素原等化验进行区分。
一直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长期的腹泻可能的因素有哪些
长期的腹泻也就是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也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腹泻,如果是感染性慢性感染,有细菌感染,有比较特殊的像结核杆菌的感染,也可能造成慢性腹泻,当然其他的慢性感染也可以。
还有一些是非感染一类的,对于慢性腹泻来讲,跟急性腹泻比较起来非感染的更多见,非感染一大类叫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另外还有经常服某种药物引起的慢性腹泻,另外还有老年人的缺血性腹泻,一般是急性的,也有慢性缺血性质的,少见一些。
还有肿瘤,有些肿瘤也可以引起。再有一个是吸收不良,还有一类是肠易激综合症,有些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也属于功能性的。还有全身疾病也可以引起慢性腹泻,尿毒症等等,慢性腹泻很复杂,病因很多,一旦有慢性腹泻的症状最好不要掉以轻心,到医院来看看,首先查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