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怎么应对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怎么应对

一、老年糖尿病患者怎么应对血糖不稳定?

1、空腹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

原因: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不高说明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除外感冒、发烧、创伤等引发机体应激反应,以及饮食、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影响外,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也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对策: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检查胰岛功能——明确目前胰岛功能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延迟还是胰岛素抵抗,明确病情后再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不高

原因:1)当前用药方案与胰岛素分泌模式不匹配,即药物发挥药效的时间点与餐后血糖高峰错开,从而导致餐后高血糖,进而又发生低血糖。2)吃的太多,运动量过小。3)情绪刺激等因素也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对策:针对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的现状,患者需要监测七个点的血糖变化,并调整饮食和运动,控制情绪,如果调整后餐后血糖依然高,则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检测肝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等。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后,再制定治疗方案,降低餐后血糖。

3、一吃药,血糖就低

原因:吃药后,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如不好好吃饭、药照吃,药物使用不当,随意补服药物,运动量增加(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情况的患者,均会引发低血糖。

对策:做胰岛功能检查,明确目前胰岛功能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延迟还是胰岛素抵抗,我们根据胰岛功能情况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及饮食、运动方案等。而当患者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首先要与医生商议改变药物治疗方案,拔除低血糖这枚不定时炸弹,决不能对低血糖视而不见。

4、吃了药,血糖还高

原因:服药后血糖依然高,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药物类型、剂量、用药方法有误;一类是没有采取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存在吃的多,动的少的问题。经详细问诊得知,张女士虽然吃药,但没有控制饮食,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才导致血糖升高。

对策:如果是饮食不当导致血糖升高,需要控制一天总能量的摄入,合理选择食物种类。如不能明确血糖高的原因,需要做胰岛功能检查,明确患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延迟还是胰岛素抵抗,根据胰岛功能情况、患者意愿、依从性以及患者的家庭承受能力,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及饮食、运动方案等。长期血糖高,需要做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如有并发症,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5、用了胰岛素,血糖还高

原因:其实决定患者血糖水平的并不只是胰岛素剂量本身,胰岛素如何注射,注射在什么地方,注射后吸收如何等诸多因素都对血糖控制达标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胰岛素保存不当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对策:首先学会正确的注射技术,其次用了胰岛素血糖血糖长期高的患者,需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做动态血糖监测,并进行并发症相关检查明确糖尿病并发症情况。根据实时血糖监测结果,了解血糖变化谱,了解哪些时段血糖高,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寻找对策,调整胰岛素种类、剂量,或联合口服降糖药,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并教会患者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相关并发症。

6、血糖忽高忽低,不稳定

原因:血糖忽高忽低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自身胰岛素分泌量几乎丧失殆尽,只能依靠药物及外源性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而且自身对胰岛素量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极易发生血糖忽高忽低的变化。

对策:到糖尿病专科医院,做胰岛功能检查。在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情况下,调整用药方案。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治疗并发症。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降糖过度,血糖控制标准可放宽:

专家表示,血糖波动比高血糖危害更大。严格控制血糖,可显着降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但也会增加患低血糖的风险。血糖控制越严格,相伴而来的低血糖风险也越高,血糖波动的幅度也相应增加,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衰退,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同时老年人感觉减退,缺乏饥饿感、心慌、出汗、头晕等低血糖的预警症状,常常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容易诱发脑中风、心肌梗塞甚至心源性猝死。

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即空腹血糖<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0.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在7%~8%。对于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频发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长期卧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尺度。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危害大,要尽量避免。

老年人糖尿病特点及治疗原则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老年糖尿病患者定义为年龄>60岁(西方>65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60岁前及60岁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者。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应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预防,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测血糖,必要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诊断。

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

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 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 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常伴多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

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或经济条件受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升血糖激素代偿机制缺陷,营养不良或进食不规律,认知功能障碍,饮酒,肝糖原储备不足,常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降糖药物代谢),伴肝肾功能衰退等。上述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

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发生低血糖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治疗共识指出,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治疗须个体化,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更好地控制血糖。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即可。

总体原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如果患者频发低血糖、病情不稳定或长期卧床,还应修改标准,放宽尺度。

饮食治疗考虑老年人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同,但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须注意:①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及热量消耗相对减少,尤其对于肥胖患者,更应限制热量摄入。②消化吸收能力差,选择食物应清淡易消化,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③通常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须同时兼顾上述疾病的饮食要求。④部分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应适当增加热量摄入,纠正营养不良。

运动干预也是治疗的基础

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携带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帮助;外出活动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饮料,同时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夏天运动要注意多饮水,预防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在运动时易造成损伤,因此,在开始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疗法有快步走、慢跑和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运动方法。每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开始散步,持续30分钟,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良方,尤其适合老年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老年人以3公里/小时的速度散步1.5~2小时,物质代谢率可提高50%,糖代谢也随之改善。同时切记,一定量力而行。

如患者存在下列情况,即较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出血或视网膜剥离风险等),严重或未控制的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期,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血糖波动较大、病情不稳定,应避免剧烈运动,宜选择一些以锻炼柔韧性和较舒缓的运动项目,保证运动安全。

慎重选择降糖药

老年人糖尿病多属2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使患者血糖达标时,可应用口服降糖药,但须注意以下几点。

考虑药物安全性 避免首选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免发生低血糖。小规模研究证实,新一代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或原有药物的改良剂型(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亦较安全,由于药物半衰期较长,可1次/日服药,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有心脏病或心脏病风险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而使用速效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或长效甘精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发生率低,更适合老年人。LAPTOP(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研究)老年亚组研究结果显示,与重组人预混胰岛素组相比,甘精胰岛素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较显著,严重夜间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 如患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应首选不经肝或肾脏代谢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基于考科兰(Cochrane)等多项权威荟萃分析结果,美国糖尿病学会/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ADA/EASD)糖尿病治疗专家共识并未提出老年人为应用二甲双胍的禁忌人群。若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受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使用时应定期检测血乳酸水平。

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进行降压和调脂治疗,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栓,同时治疗合并的心脑血管、神经、肾脏和视网膜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不要盲目的降血糖

血糖高对于老年人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就有许多的老年人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降血糖,其实血糖太低也是不好的,那么正常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呢?一起了解一些血糖的健康指标吧!

糖尿病患者都要把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糖尿病这个疾病本身而言,血糖控制得越好,意味着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越佳。例如,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 糖控制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就能下降21%,心肌梗死发生率则下降14%。

然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不是越低越好。据美国“健康日”网站4月18日报道,芝加哥大学医学副教授阿尔伯特·黄博士带领其团队历时4年,追踪调查了7万余名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后发现,那些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值区的人死亡风险反而会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低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由于他们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变差,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从而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约一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即便是偶尔出现出汗、面色苍白、心悸、感觉饥饿难耐等低血糖症 状,可能也需要做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来“侦察”一下是否被低血糖困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出了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修订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指标,从6.5%上调到 7%。对于这个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分较真,非降到7%不可。另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指标也可以适当地放宽些,一般来说,前者不超过8.1毫摩 尔/升,后者控制在11.1毫摩尔/升以下即可。

正确的控制血糖浓度,不应盲目的降血糖物极必反,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浓度,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合理调节血糖。

​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被认为是引起肾脏病变的始因,严格控制血糖在临床前期具有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如果患者可以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可使肾功能稳定,血糖浓度与尿蛋白量有正相关性,需仔细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血糖变化,糖化血清蛋白指数,尿糖以及尿酮体,肾功能的改变等。指导老年患者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下。

二,需注意保护血管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血管弹性差、血管细、脆、硬为特点,进行静脉穿刺要动作轻柔,一针见血,选择血管应遵循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原则,前臂的动、静脉要尽量保护好,以留到血液透析用,这一关尤其重要。

三,严格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对其肾脏病变的进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应每日常规监控患者血压,血压≥150/90mmhg者都有使用降压药的指征,肾功能正常时以转换酶抑制剂为首选,肾功能减退时以波依定等钙离子拮抗剂为首选,认真观察使用降压药患者血压情况,随时向医生报告,以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应用。

甘油三酯高做什么运动 步行

选择在空气清新的公园、花园、林间小道中的平坦路段。

1.慢步:每分钟60-70步,适合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及血糖不稳定者。每次30-50分钟,每日2次,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以后或晚上7点以后。慢步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可稳定情绪,消除疲劳。

2.快步:每分钟120步,适合于6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走快步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可带一些糖果,出现不良反应时含服。

3.疾步:每分钟150步以上,适合体质较好、血糖稳定者,尤其适合于轻型单纯饮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4.散步:随意行走,可快可慢,随走随停,与其他步行方式相结合。

5.腹部按摩散步: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适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者。

6.摆臂散步:散步时双臂用力前后摆动,可以增进肩部和胸廓的活动,适用于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

步行是最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的运动,是常用又易于实行的锻炼方式。步行对于老年人是最好的降脂锻炼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甘油三酯,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方面问题。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肾病护理应注意的细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根据医嘱良好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被认为是引起肾脏病变的始因,严格控制血糖在临床前期具有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可使肾功能稳定,我们观察到血糖浓度与尿蛋白量有正相关性,需仔细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如:血糖变化,糖化血清蛋白指数,尿糖以及尿酮体,肾功能的改变等。

指导老年患者严格执行饮食计划,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在6.5mmol/L以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对其肾脏病变的进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严格控制血压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应每日常规监控患者血压,血压≥150/90mmHg者都有使用降压药的指征,肾功能正常时以转换酶抑制剂为首选,肾功能减退时以波依定等钙离子拮抗剂为首选,认真观察使用降压药患者血压情况,随时向医生报告,以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应用。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注意保护血管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细、脆、硬为特点,进行静脉穿刺要动作轻柔,一针见血,选择血管应遵循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的原则,前臂的动、静脉要尽量保护好,以留到血液透析用,这一关尤其重要。看了以上介绍,相信您已经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护理应注意的细节有所了解了吧,在生活中,我们积极做好该疾病的预防措施。毕竟老年人的认知性有些差,所以在护理时要有耐心。

糖尿病步行多少合适

每分钟走60-70步,每小时步行2.5-3千米,坚持每日步行30到50分钟,每日走两次,这种锻炼方式适合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慢步行走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有利于血糖稳定。

快步走的频率为每分钟120步左右,坚持步行20到30分钟后,血液中的糖分会大量消耗,降糖作用变得明显,但如果超过40分钟,运动量变大,身体就会开始消耗脂肪,虽然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最佳状态。快步走的步行方式更适合6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在步行时要注意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在感到不适时含服,以防止低血糖发生。快步走不要一开始就快步,要先慢后快。

冬天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部位的保暖 适当锻炼

冬季也要注意适度锻炼。严寒迫人,人们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如果不活动,热量得不到消耗,不利于血糖稳定,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选择较好的天气外出活动或晒晒太阳。运动也要量力而行,在室内也要积极想办法活动,如拍打长寿穴位、做手指操、转健身球等。

经常捶捶背可提高免疫力。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也能使身体回暖。因背部脊柱两旁有许多联络脏腑的穴位,捶打可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防治疾病。

​老年人血糖正常范围

老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下。

由于身体状况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中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受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未觉察的低血糖”,即当血糖降低到一般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悸、饥饿感等症状时,老年人却毫无感觉。直到血糖降低到影响大脑功能时,才会发生神志不清或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就更危险,抢救不及时易危及生命。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这都是很危险的。

内分泌专家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应适当放宽,这从总体上来说是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至于放宽到什么程度,可以因年龄及病情有所调整。一般来说,老年人可较中青年人放宽2毫摩尔/升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可分别要求老年人空腹血糖在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中年人是“严格控制”在6.5%以下,“一般控制”在7%以下,老年人最好控制在7.5%以下。

老年糖尿病昼夜血糖应稳定

一般来说,昼夜血糖波动期分为5期: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直到睡前,这3期可简称为三餐后的高血糖时间段。

血糖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昼夜血糖波动期分为5期: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直到睡前,这3期可简称为三餐后的高血糖时间段。睡眠至凌晨3时,这一时期称为前半夜(或黎明期的前期),此期缺少足够的肝糖输出,又无肠道糖的摄入,易发生低血糖。凌晨3~8时为黎明期,此期胰岛素拮抗激素出现昼夜周期的高峰,此时出现高血糖,来源于肝糖原输出。

正常人在清晨5~8时胰岛素分泌量可增加50%,即使上午血糖升高,也可将血糖保持稳定。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尿糖昼夜有一定的规律,即使无胰岛素分泌低下,也可由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肝脏对升血糖激素敏感性增加,致使清晨血糖浓度增加;若同时存在胰岛素分泌低下者,则黎明现象更明显。用胰岛素降糖,药效上午的作用较下午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上午10时给药,降血糖作用最强。早晨需要的胰岛素的量相对要更多一些,糖尿病人的尿钾排泄较多,昼夜节律的峰值时较正常人大约延迟2小时,有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患者还要再延迟2小时。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每天应监测血糖4~7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有的还要加测午夜 12 点、凌晨 3 点的血糖等,直到血糖稳定、控制良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饮食规律时,可每周监测 1~2 天,每天 5 次。

血糖高时不要运动

过量运动危害糖尿病人:

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运动,血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是不适宜进行运动的。运动要适度,不要过量运动,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老年患者,运动量过大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造成脑供血不足、昏迷等严重后果,反复的低血糖可能诱发心梗等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方案应该个性化,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体质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过长的运动。

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老年糖尿病发病率高且多为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年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国外报告,在65岁以上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者占10%~20%。1996年国内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2002年全国大城市调查显示,北京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5%。

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总体趋势为: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老年糖尿病起病缓慢,诊断时多无症状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无典型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测血糖或尿糖时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较年轻人低,不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一般认为,老年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才会出现多尿,故尿糖检查仅供参考。

老年人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成年人,单纯测定空腹血糖可使部分糖尿病患者漏诊,故建议同时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和OGTT试验。

老年糖尿病症状为非特异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阳痿等非特异性症状,若临床上出现2种以上症状,应检测血糖以尽早了解糖代谢情况。

偶有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时伴有特殊表现,如肩关节疼痛、肌痛、精神心理改变、足部皮肤大疱、肾乳头坏死或恶性外耳炎,少数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多汗、恶液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事件等)为首发表现,病程隐匿。在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居第6位,8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糖尿病高渗状态甚至昏迷,死亡率高达15%~20%。

老年糖尿病常伴多代谢异常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由此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耐受性差

由于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行动不便、体力不支或经济条件受限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老年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升血糖激素代偿机制缺陷,营养不良或进食不规律,认知功能障碍,饮酒,肝糖原储备不足,常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降糖药物代谢),伴肝肾功能衰退等。上述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更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反应是指血中葡萄糖低于正常时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综合症。老年人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常缓慢发生,自觉症状少甚至无,患者易在夜间发生,常从生理睡眠逐渐转化为病理睡眠即血糖昏迷,应引起护士高度重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人对降糖药物特别是磺脲类降糖药物耐受性差,当合并感染、发热、进食不足情况下更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反应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可加重其内科病症的情况。与非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一般说来,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药物性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首先要考虑降血糖药物过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 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廊清率低,帮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时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岛素引起的,磺脲类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复持久,难以纠正 [1] 。

二、碳水化合物过分限制或摄入不足

药物性低血糖最常见诱因是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进食过少,其中2例伴有腹泻,仍继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三、剧烈活动

因活动量增加,消耗葡萄糖过多糖类不足易致低血糖反应,有1例患者洗澡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之不应,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即查血糖2.1mmol/L。确定为低血糖反应。

内分泌科医生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脑循环降低加之长期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易出现缺乏植物神经症状的慢性低血糖反应,常因有动脉硬化或已有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因而使心脏、脑、视网膜,肾及末梢血管代偿机能减退,使这此器官病变重,故低血糖发作时易误诊为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相关推荐

老年糖尿病降糖药

1、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2、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

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一、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糖尿病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可以肯定地说,只要糖尿病病人的病情获得满意控制,阻断、避免糖尿病并发症,或至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其不继续发展,糖尿病病人对获得长寿和高质量的生活应有足够的信心。 老人糖尿病并发症能活多久 如今,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更深入,治疗更规范,手段更高,技术更先进,糖尿病病人长寿和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应该比过去更容易做到了。经英国、美国对十万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统计,证明如经科学的医学管理(即病人能遵守医嘱并和医生很好的配合)有40%以上

老年糖尿病的症状

1.临床表现 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占全人口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众所周知,由于传染病的逐渐减少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增多,使后一类疾病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这后一类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肾脏疾病和糖尿病,它们危害的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因为这些疾病病程长,大多在成年发病,逐渐累积到中→老年,患病率愈来愈高,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寿命已明显延长,再加上中老年本身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老化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述疾病,其结果自然是老年人群形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正确选药

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

糖尿病老人应该选哪些降糖药

老年糖友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

人参果糖分高吗 人参果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吗

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可少量吃人参果。 人参果含有的糖分以果糖为主,其糖类易于吸收消化,容易造成血糖升高,而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下,应适当控制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高糖型的人参果更不能吃。 建议等到血糖稳定在餐后2小时在8-10毫摩尔/升以下,再吃少量的低糖型人参果为好,而且不要在餐后马上食用,吃人参果的热量应计入全天的总热量中,同时应减少相应量的主食,一般200克水果可替代25克主食来换算。

糖尿病引发的眼病有哪些

糖尿病引发的眼病有哪些?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它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糖尿病眼病的眼底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和患者血糖关系密切,糖尿病引发的眼病有哪些? 糖尿病性青光眼。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微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糖尿病的保健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以上的知识可以帮助到各位患者,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糖尿病性白内障眼球内的晶状体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混浊,从而造成视力不清甚至失明,这就是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包括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此病发生后,

老年人低血糖的原因

3.1、老年人内分泌调糖激素的调节功能降低,所以发生低血糖时,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及皮质醇等不能及时分泌,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各系统器官老化和退行性变,对胰岛素及各种降糖药物的降解、廓清率降低,引致降糖药物在体内积蓄,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 3.2、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症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方面,类似急性脑血管病,而往往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很轻,故初期容易忽视而误诊。

吃洋姜后肚胀放屁多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人吃洋姜的好处和坏处

在洋姜中可提取菊糖,具有治疗糖尿病的益处。 因为这种成分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它与人类胰腺里内生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当尿中出现尿糖时,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说明有降低血糖作用,当人出现低血糖时,食用洋姜后同样能够得到缓解。 但糖尿病人不可以过多食用洋姜,否则其中的淀粉摄入过多会转化为葡萄糖,反而影响血糖稳定,不利于病情好转。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驾驶汽车

当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而驾驶技术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门基本技能,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安全正常驾驶。但是,糖尿病患者在驾驶时,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为:低血糖糖尿病并发症以及高血糖症。而低血糖时无明显感觉,这是对驾驶时更大的威胁。据美国高速交通安全局的一项涉及68770人的调查显示,患有糖尿病(或者其他代谢病)且其驾驶证未被限制者,其事故发生率是因过失而发生事故者的1.44倍。 因素有:1.糖尿病眼病会导致视力下降,而激光凝固治疗手段也会降低外周视力。2.周围神经病变也会影响驾驶。3.认知失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