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痛按哪个部位会好点 按揉胃俞,脾俞调理气血

胃痛按哪个部位会好点 按揉胃俞,脾俞调理气血

按摩方法:胃俞胃俞身体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脾俞位于人体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胃俞,脾俞上,适度用力按揉0.5-1分钟。

按摩功效:调理气血,健脾和胃。

中医足疗巧治胃炎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或过食辛辣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精神抑郁气机逆乱也可致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克犯脾胃所致。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中较多见,症状多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在背部膈俞至胃脘部之间出现压痛点,胃脘隐痛可痛及两胁,口苦吐酸,神疲乏力。按摩治疗可选三个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俞。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胃俞穴可调理湿热水气,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治疗方法

先在上腹部,以掌揉或掌根揉、拳揉,采用环形抚摩,力度由轻逐渐加重,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中脘、足三里、胃俞穴,这三个要穴也是先抚摩,然后可用点、按、推、揉的手法,每个穴位2~4分钟即可。若是脾胃气滞者加肝俞、膈俞,搓擦两胁;胃热阴虚者加心俞、内关、三阴交;脾胃虚弱者加关元、气海。最后在背部循足太阳经络按摩4~5分钟,可用推、擦、按揉、gun(扌+衮)揉的手法,以发红透热为度,让患者能忍受住。

俗话说的好,“三分治,七分养”,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比治疗更重要,除了保持精神愉快,还要注意饮食和禁忌药物。戒烟忌酒,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忌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浓茶、浓咖啡和刺激性饮料也不宜饮用。

可见,中医方法对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有一定效果,尽早运用,能早除疾病。

患有慢性胃疼怎么办呢

1、气滞

主证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

治则疏肝、泄热和胃。

选穴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提拿捏背助运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揉压阳阴清热法,加用推揉胸胁疏肝法(见发热)。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别捏拿两侧血海、梁丘、如痛已缓和,肝脾未调,可用双手拇指对揉、对压两侧三焦俞,单拇指按揉中脘,以调理三焦。

2、血瘀

主证痛有定处而拒按,多为刺痛,食后更甚,或见吐血便黑,甚则舌紫,脉涩。

分析久痛入络,络脉损伤,故吐血便黑;瘀血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处而拒按;食与瘀并,故食后痛剧;瘀血阻滞血行不畅故舌紫、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内关、劳宫、梁丘、内庭。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加用远端诱导止痛法(双拇指同取两侧内关、劳宫、梁丘、内庭)。

如呕血便血不止,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施术手法。

有关得了慢性胃疼怎么办的介绍,大家应该清楚了吧。慢性胃疼让人非常难受,但难受之余,要想更好的进行解决,关键还是找到致病的原因,无论什么样的缓解方式,只能达到暂时改善病情的效果,只有从根源上进行解决,才可能完完全全的摆脱慢性胃疼产生的危害。

推拿可以治疗什么病 推拿治病的作用

推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通过手法刺激相应的体表穴位,痛点,并通过经络的连属与传导作用,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按揉脾俞,胃俞穴可调理脾胃,缓解肠胃痉挛,止腹痛。一指禅推法在肺俞穴,肩中俞上操作能调理肺气,止咳平喘。

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可引起局部经络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期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如搓摩胁肋可疏肝理气而使胁肋胀痛缓解;掐按合谷穴可止牙痛;按揉角孙穴可治疗头痛。

推拿通过手法刺激可调节与加强脾胃功能,即健运脾胃,可引起胃运动的增强,促进脾的运化功能,进而增强脾胃的升降,有利于气血的化生;其次疏通经络和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再则推拿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推动气血运行,活血化瘀。手法在体表经穴,部位的直接刺激,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肌肉血管痉挛缓解或消除,经脉通畅,血液循环加快,瘀血消除等。

推拿手法对改善损伤,关节疼痛,促进恢复,均有很好的效果,如肌腱,韧带部分断裂者可使用适当的按,揉,推,擦等手法理筋,将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然后适当加以固定,这样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断端的生长吻合;腰间盘突出患者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从而接触或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或消除疼痛。

贫血怎么按摩

穴位按摩是治疗贫血较为有效的辅助方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帮助调理各脏腑的功能,尤其是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益气补血的目的,能有效缓解包括头晕在内的各种贫血症状。贫血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脾俞穴-贫血特效穴

脾俞穴是脾经在背部的腧穴,“脾主运化”,主管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所吸收的营养的物质增多,造血的原料也就增多;脾又“主血”,主管人体造血功能,造血的原料充足,贫血症状自然可以缓解。

脾俞穴定位:位于人体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左右共2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按揉1-3分钟,也可以用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在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2-3分钟。

贫血按摩常用穴位:

中脘穴:将双手手掌置于中脘穴处,以振动手法操作1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神阙穴: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拢,用指腹揉按神阙穴3分钟,以局部透热为度。

足三里: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揉按足三里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主。

按摩功效:膻中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中脘理气和胃,化湿降逆;神阙回阳固脱,健运脾胃;足三里理脾胃,调气血,补虚损。四穴搭配,可增强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之功,缓解贫血及其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

教你按摩治疗胃痉挛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呕吐等。其本身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

按摩治疗以止痛解痉,和胃降逆为主,手法宜使用泻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施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脘、内关10-15分钟,以患者微热为度;之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按揉胃俞、脾俞、肝俞5-10分钟,稍用力,以患者皮肤潮红为度。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内关、胃俞、脾俞、肝俞时,应向头部方向用力;按摩中脘穴时,用力方向应向足部。

中脘为任脉穴位,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腑会,具有降逆利水、和胃健脾之功用。内关穴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俞穴,又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手少阴与手厥阴之脉循行胸膈,能开胸膈之逆气,具有疏利三焦,清泄包络,宽胸理气,和胃降逆之功。配以督脉胃俞、脾俞、肝俞,使气机调畅,脾胃健而疼痛止。对胃痉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提前闭经怎样治疗好呢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提前出现闭经现象,这说明人体健康出现了隐患,女性朋友们还是需要提高警惕心理的,更要想办法来调理身体,避免危害发生,那么提前闭经怎样治疗呢?导致闭经的原因有很多,还是需要全面掌握的,也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调理及治疗工作,按摩法就很常见。

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居患者右侧,先点按内关、中脘、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穴各半分钟,再用手掌推揉 腹部数次(以少腹部为主),然后提拿带脉。或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在患者腰骶部施常规按摩数次,再点按膈俞、 肾俞穴,然后在腰骶部按摩3-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

①仰卧。手掌轻揉小腹部,拇指并压小腹胃经线,多指分推带脉线;从神阙至曲骨穴,行拇指下行推 搓法。按揉肓俞穴,点气海、中脘、阳池穴。揉、搓大腿内侧,点血海、三阴交穴。

②俯卧。手掌或掌根部反复 揉腰骶部,然后行竖掌揉搓法,以透热为度。掌根上揉督脉线,点膈俞、脾俞、肾俞穴。

③正坐。捏肩,点风池 、曲池穴。

④血虚者养血益肾。仰卧,轻揉小腹,以关元穴为主,使热感透胞中,以添补冲任;点中脘、归来、足 三里、三阴交穴,以调理脾胃,引血下行。俯卧,掌根揉压背部,点膈、脾、胃、肾俞穴,以活血、补脾肝肾三 脏之不足。

⑤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化瘀消滞。仰卧,揉搓小腹,按气海穴,使热感向下直达涌泉穴,以行气活 血,通调冲、任二脉,然后泄间使,点血海、曲泉穴,以补血养肝,益脾清心,宁神。俯卧,推揉背部,点压膈 、肝、三焦、肾俞穴以疏调脏腑气机,化瘀消滞。

小儿腹痛推拿手法图解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按摩法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或过食辛辣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精神抑郁气机逆乱也可致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克犯脾胃所致。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中较多见,症状多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在背部膈俞至胃脘部之间出现压痛点,胃脘隐痛可痛及两胁,口苦吐酸,神疲乏力。

按摩法治疗慢性胃炎

按摩治疗可选三个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俞。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胃俞穴可调理湿热水气,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先在上腹部,以掌揉或掌根揉、拳揉,采用环形抚摩,力度由轻逐渐加重,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中脘、足三里、胃俞穴,这三个要穴也是先抚摩,然后可用点、按、推、揉的手法,每个穴位2~4分钟即可。若是脾胃气滞者加肝俞、膈俞,搓擦两胁;胃热阴虚者加心俞、内关、三阴交;脾胃虚弱者加关元、气海。最后在背部循足太阳经络按摩4~5分钟,可用推、擦、按揉、揉的手法,以发红透热为度,让患者能忍受住。

俗话说的好,“三分治,七分养”,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比治疗更重要,除了保持精神愉快,还要注意饮食和禁忌药物。戒烟忌酒,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忌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浓茶、浓咖啡和刺激性饮料也不宜饮用。

慢性胃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症状之一:上腹疼痛或者经常出现饱胀的症状,这两个症状是慢性胃炎中最为常见的。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在空腹时会感觉舒适些,但是往往都是在进食后发现胃部不适,这是由于胃部出现舒张功能的障碍导致的。

症状之二:消化道出血。根据患者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不一,患者会出现出血程度不一致的情况,有些患者是反复性的小量出血,而有些则是大出血。

症状之三:胃酸过多,由于慢性胃炎导致胃部各方面都无法正常工作,会导致患者出现胃酸过多的症状。

症状之四:食欲较差以及慢性胃痛。由于慢性胃炎会导致患者进食后出现不适,随着次数增多,患者的食欲也就变得越来越差,并且由于炎症导致,患者也常常会出现胃部疼痛的感觉。

本文为各位介绍了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但是,慢性胃炎患者不能自己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应该做了检查后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利用推拿手法可以治疗佝偻病吗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其中6-12个月之内的乳儿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是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其操作方法如下:

1、脾胃虚弱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脾经,运八卦,推三关,运水人土,按摩腹部,揉中脘。取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②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益气补血;运八卦、揉外劳温阳助

运,理气和血;按揉脾俞、胃俞、运水入土健脾助运。

2、随症加减

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安神;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气;大便稀加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鸡胸,脊柱畸形可在局部加按法、拿法,以疏理筋脉。

3、肾气不足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百会。取俯卧位,揉肾俞、脾俞,捏脊。

②方解:补肺经、推三关益气补肺;补脾经、摩腹、按揉脾俞补脾和胃;补脾经、揉肾俞、捏脊补肾培元;揉百会升提阳气以助诸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拿法对治疗佝偻病的操作方法。其实对于这种推拿法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推拿中心进行,因为家中可能掌握的穴位不是很准确。

胃痉挛按摩什么穴位

按揉内关穴和足三里穴等穴位确实对缓解胃痛不适有一定的作用。据古书有记载,内关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心脏、神志系统疾病。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核心穴位,专门治疗与消化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胃痛时,强刺激该穴(比如可用手用力按揉或用小木棍加压按揉),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1、按压梁丘

取穴: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突出处的凹陷;或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压腿部的梁丘3分钟。

功效: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2、点按足三里

取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腿部的足三里约3分钟。

功效:补脾和胃、调理气血。

3、按揉三阴交

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脚踝突出处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腿部的三阴交约3分钟。

功效: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4、点按解溪

取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点按腿部的解溪约3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疏肝理气。

5、按揉内关

取穴:位于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

方法:用拇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手臂的内关约1分钟。

功效:通络散寒、理气止痛。

6、按压手三里

取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方法:用指关节按压臂部的手三里约2分钟。

功效:通经活络、调理肠胃。

7、按压鱼际

取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手部的鱼际约2分钟。

功效:清热止痛、疏肝理气。

8、按压中脘

取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压腹部的中脘约2分钟。

功效: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9、按揉不容

取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腹部的不容约3分钟。

功效:通络止痛、疏肝理气。

10、按压肝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对侧肝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和胃止痛。

11、按压胆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胆俞约1分钟。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12、按压脾俞

取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脾俞1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和胃止痛。

13、按压胃俞

取穴: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压背部的胃俞1分钟。

功效:健脾利湿、和胃止痛。

小儿食欲不振推拿哪里

小儿食欲不振可以采用以下推拿方法:

补脾经,揉脾俞,揉胃俞,捏脊,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

偏于脾气虚者,重补脾土,揉脾俞,加推三关,揉外劳,揉关元。

偏于胃阴虚者,重清胃经,揉胃俞,加揉板门,揉足三里,揉内劳,清天河水。

倘若气阴两虚者,则可交互使用。

胃经,脾俞,胃俞,捏脊等具有健脾胃,促进纳运的作用,其中脾俞,胃俞对调节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平肝木等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以助纳运。

另可加摩腹,揉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可增强疗效。

偏于气虚者应加强补气力量,如补脾土,揉脾俞等,加推三关,揉外劳,关元等温热类穴位以温阳益气。

偏于胃阴虚者,清胃经,揉胃俞宜重宜久,阴虚多热,故揉内劳,清天河水等以滋阴退热。若气阴两虚,则需气阴双补,可二者同用。

相关推荐

按摩哪里能养胃

1、胃俞穴 说到胃痛,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能够影响到胃部的穴位,胃俞穴就是其中一种。胃俞穴在身体的背部, 有人会说背部是前胸的折射区,的确,前胸的健康通过背部是能够看出来的。 在中医看来,按摩胃俞穴对于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反胃等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能够起到较好的和胃 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在按摩的时候,好是趴在床上,全身放松,让家人两只手掌紧紧的按压这个穴位,以画圈的方式进行按 这个穴位,对于增强胃部功能很有效。 同时,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还可以对胃俞穴进行艾灸,对于促进胃部调节也是有非常好的效果。

小儿夜啼的按摩治疗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

乳痈中医推拿 乳痈推拿取穴方解

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故推与按中脘,天枢,胃俞脾俞,足三里诸穴,以清阳明之血热;按肝俞,三阴交,以疏厥阴之气,按乳根等穴位,配合摩与按乳房肿块周围以及抹乳房,取其活血,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实为治疗本病之要法,拿风池,按少泽,合谷疏风清热;拿按肩井调和气血。 辩证加减:邪热壅盛者去气海,足三里,加按大椎,肺俞;肝胃不和者去气海,加掐太冲,按章门,期门。

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 胃不好刮痧方法三:肝气犯胃

肝俞、脾俞胃俞、胃仓、中脘、气海、关元、内关、太冲、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少冲、二间。 取穴方法: (1)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胃仓: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中脘:脐正中直上一掌。 (6)气海:脐正中直下两横指。 (7)关元:脐正中直下四横指。 (8)内关:腕横纹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9)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 (10)二间:握拳

治疗胃疼的小妙招

胃痛的原因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

萎缩胃炎伴肠化的治疗方法

阳明清热法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手、足三里穴为主。 胃痛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 1.按背腰镇痛法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

胃病患者可以被彻底治好吗

一、脾胃虚寒型胃病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治则温脾健胃。 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抖颤导滞法和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治法: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梁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二、胃阴不足型胃病 主证

中医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健脾利湿止泻。寒湿型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湿热型清热利湿,调气止泻;伤食型消食导滞,健脾助运;脾虚型温阳益气,健脾止泻;脾肾阳虚型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清小肠100次,运内八卦50次。 (2)患儿仍取仰卧位:摩腹5分钟,脐及天枢100次。 (3)患儿取俯卧位:龟尾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寒湿泄:补脾土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100次,外劳宫100

宝宝厌食推拿多久见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功效

脾土,胃经,脾俞胃俞,捏脊等具有健脾胃,促进纳运的作用,其中脾俞胃俞对调节脾胃功能有较好的效果;平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课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以助纳运。加摩腹,脐等手法直接作用于脾胃,可增强疗效、。 小儿厌食症推拿注意 偏于脾气虚者应加强补气力量,如补脾土,脾俞等,加推三关,外劳,关元等温热类穴位以温阳益气。 偏于胃阴虚者,清胃经,胃俞宜重宜久,阴虚多热,故内劳,清天河水等以滋阴退热。 若气阴两虚,则气阴双补,可二者同用。

腰痛病人的治疗方法

1.腰痛治疗原则 补肾强身,健腰止痛。 2. 常用穴位及部位 牌俞、胃俞、隔俞、肾俞、气海俞、腰阳关、足三里等穴,及腰背部。 3.常用手法 指法、鱼际法、擦法、捏脊法等。 4.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位于患者左侧。先在背俞穴施以指法(二指,即以食、中二指指端分别指左右侧背俞穴)。自上而下,上下往返约10分钟。继而重点在脾俞胃俞、肾俞、腰阳关作指法或鱼际法各1~2分钟。再按委中、足三里穴各1分钟。按肾俞、腰阳关、委中以壮阳补肾治腰痛,而指脾俞胃俞、足三里以健胃,补益后天之本。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