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柿饼的相关论述

柿饼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2、《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3、《嘉佑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4、《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5、《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6、《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柴胡的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乳腐的相关论述

1、《嘉祐本草》:“微寒。”

2、《本草品汇精要》:“味甘,微寒,无毒。”

3、《四声本草》:“治赤白痢。切如豆大,面拌,酸浆水煮二十沸,顿服。小儿服之弥佳。”

4、《普济方》:“治血痢,不问远近:乳腐一两。切,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之。”

5、孟诜:“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微动气。”

麦芽的相关论述

1、《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3、《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观造饧者用之,可以类推。但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须同白术诸药兼用,则无害。

柴胡的相关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葛根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1]

2、《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3、《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

4、《本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5、《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

芥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2、《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3、《日华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橘红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下气消痰。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猪肺的相关论述

《随息居饮食谱》:猪之脏腑,不过为各病引经之用,平人不必食之。不但肠胃垢秽可憎,而肺多涎沫,心有死血,治净匪易,烹煮亦难。

《本草图经》:猪肺,补肺。

《本草纲目》:疗肺虚咳嗽、嗽血。

《随息居饮食谱》:甘平,补肺,止虚嗽。治肺痿、咳血、上消诸症。

郁金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颠狂蛊毒。

2、《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

3、《本草求真》: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

相关推荐

蘑菇的用法用量

蘑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0-180g。 蘑菇的功效作用 功效:健脾开胃,平肝提神。 主治:用于饮食不消,纳呆,乳汁不足,高血压病,神倦欲眠。 蘑菇的禁忌 气滞者慎服。 蘑菇的配伍 1、治消化不良:(蘑菇)鲜品150g,炒食、煮食均可。(《中国药用真菌》) 2、治高血压病:(蘑菇)鲜品180g,煮食,分两次食用。(《中国药用真菌》) 3、治小儿麻疹透发不快:鲜蘑菇18g,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食用中药与便方》) 蘑菇的相关论述 1.《品汇精要》:“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

莱菔子的相关论述

1、《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1-2] [配伍使用]:饮食停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等。 痰壅喘咳:配紫苏子、白芥子。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保存方法]:通风干燥,阴凉防蛀,避强光。

百会穴的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耳鸣”。[1] 2、《备急千金方》:“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2] 3、《太平圣惠方》:“头目眩痛,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小儿脱肛”。

柿饼怎么吃

柿饼在很多地方都有卖,一般市面上出售的柿饼,外面都裹有一层白色的东西,有些人觉得看起挺脏的,所以会纳闷柿饼该怎么吃。 其实,在柿饼表面,通常覆盖一层薄厚均匀的白霜,那是果肉干燥时随水分蒸发而渗出的葡萄糖和果糖的凝结物,入药称柿霜,并非沾染上去的脏东西。而且,这一层柿霜还有一定的功效,能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咯血等症。药用上用柿霜10克,薄荷5克,冰片0.5克放在一起磨细,涂擦,可治口疮、口角炎。 与柿饼相关的食疗方: 1、治寒泻、水泻:柿饼2个,放饭上蒸熟食。 2、治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

决明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除肝胆风热,淫肤白膜,青盲。”[1] 2、《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 3、《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4、《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

南瓜子的相关配伍和论述

1、血吸虫病:南瓜子,炒黄、碾细末。每日服60g,分二次,加白糖,开水冲服。以十五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2、产后手脚浮肿,糖尿病:南瓜子30g。炒熟,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相关论述 1、《现代实用中药》:驱除绦虫。 2、《安徽药材》:能杀蛔虫。

王不留行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利小便,出竹木刺。 2、《本经》: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 3、《别录》: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乳,妇人难产。

大青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1] 2、《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唐本草》: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 3、《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荔枝核的相关配伍产生的功效

功效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 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1、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2、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3、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4、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

柿饼相关配伍

1、治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丹溪纂要》) 2、治咳嗽吐痰: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滇南本草》) 3、治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纲目》) 4、治小便血淋:白柿、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经验方》) 5、治血淋:干柿,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世医得效方》柿焚散) 6、治肠风下血:棉花核(炒黑,去壳)三两,侧柏叶(炒黑)四两,槐米(炒)一两。柿饼蒸烂捣丸,清晨滚汤下四、五钱。(《绛囊撮要》柿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