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的耐受力较强
埃博拉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的耐受力较强
埃博拉在血液样品或尸体中可存活数周,在4度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以上的感染性不变,如果在-70度可长期保存。但是其热耐受力较弱,60度就可将其杀灭,紫外线照射2分钟也会使其完全失活。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埃博拉病毒的抵抗
知道了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过程,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治疗。埃博拉在侵入人体细胞的时候会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来破开自身的蛋白质外壳,我们就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自然也就避免了埃博拉病毒的侵扰了。
用广泛的酶抑制剂处理哺乳动物,可以明显降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如果着重抑制组织蛋白酶B,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将会接近零。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名称由来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也曾译作伊波拉病毒,因为在非洲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最早发现它的存在,由此得名。最近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严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博拉病毒并非一种新型病毒,早在1976年就已被发现。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我国疫情
今年的7月底,一名中国女子从肯尼亚返回香港,出现疑似埃博拉病毒的病症,引发香港民众恐慌,该女子目前仍在进行隔离治疗,尚未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例。
中国大陆地区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任何疑似病例,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丝毫不敢松懈。我国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埃博拉病毒测试剂,对及早发现埃博拉病毒患者有重要意义。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严重吗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2月02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美国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与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 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一万,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正在减缓。数个援助机构及国际组织,包括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正投入人力试图减缓疫情,另有无国界医生、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善普施等人道机构。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2014年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西班牙的埃博拉疫情于2日宣告结束,世卫组织对该国为防控埃博拉病毒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
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方法
人一辈子生病的地方可能有很多,都不希望自己得埃博拉病毒病,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致命的。那么,要想保持健康,我们该怎么做呢?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据WHO 最新公布的数字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 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 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同时加以一些辅助性治疗,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 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很多时候,面对埃博拉病毒病,我们要认真了解相关知识,否则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引发器官的病变,严重会危及生命。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发生在刚果(前扎伊尔)、苏丹和科特迪瓦的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毒力强,人感染病死率高, Ebola-Sudan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对黑猩猩有致死性,对人的毒力较弱, Ebola-Reston在非人灵长类中有致死性,人感染不发病。
EBV形态多样:杆状、丝状、“L”形,毒粒长度平均1000 nm ,直径70-90 nm。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病毒在60℃1小时大部分灭活,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消毒剂和脂溶剂均可灭活病毒。EBV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小时出现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涵体。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传染源和宿主。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
在三种非洲果蝠的血清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IgG抗体,在肝和脾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核酸。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和带病毒的亚临床感染者通过接触(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2.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在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MPS)。一些感染的MPS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当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肝脏、脾脏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从MPS细胞释放的病毒可以感染相邻的细胞,包括肝细胞、肾上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感染的MPS细胞同时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些细胞活性物质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表达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释放组织因子等,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感染晚期可发生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等大量淋巴细胞凋亡。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患者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
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
在病程第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二)血清学检查。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病毒相关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三)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
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病人。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
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
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
保肝抗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
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
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一)控制传染源。
严格隔离疑诊病例和病人,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严格规范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
2.严格标本采集程序。
3.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应在P4级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三)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防护装备。
资料来源:北京佑安医院2014版
埃博拉病毒的由来 发病症状
埃博拉病毒是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面多种病毒的总称,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肤色产生变化,全身酸痛、体外出血、体内出血、发烧等症状。
埃博拉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埃博拉是空气传播吗
一般人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群或牲畜接触后,就会感染疾病。现在尚没有通过空气传播埃博拉的先例,其主要是靠体液传播,只要健康的人群身上有破损的皮肤与感染人群的血液或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相接触,就会感染埃博拉。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武侠小说的七窍流血 埃博拉比非典要恐怖10倍
埃博拉的死亡率可达到90%,也就是说,只要你感染了埃博拉,那么基本上康复的希望为零。我们都知道非典在中国起到多大的影响力,但是,非典的死亡率只有7%-15%,足以想象埃博拉的恐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