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这些身高增长误区孩子会矮一辈子
忽视这些身高增长误区孩子会矮一辈子
误区一:身高绝对遗传论!
有些家长笃信“基因决定论”,认为长高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实际上,这种想法十分片面。简单来说,对于孩子的身高增长,先天遗传因素占70%左右,后天干预因素占30%左右。孩子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因素和后天干预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的身高基因会遗传给孩子,但并不是在孩子身上100%复制,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控因素。因此,宝宝的身高遗传具有偶然性。相对地,后天干预对于身高的影响则是必然的,关键营养素的摄入、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甚至地理、气候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身高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看到,父母均身材矮小的家庭,所生子女只有部分身材矮小,而非全部。
误区二:能吃就能长大个!
有些妈妈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天换着花样给宝宝大鱼大肉的进补,体重见长身高却不见长呢?这其实是走进了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些看似营养丰富的背后,实则是“关键营养素”的缺乏,盲目填塞的后果就是让宝宝横向发育,变成“胖宝宝”,而非纵向长高。而儿童肥胖的弊病多多,其中一项就是可能导致骨龄发育提前,骨垢线提前闭合,身高发育提前停止。此外,现在的油炸类快餐和垃圾食品横行,导致宝宝的饮食受到一定影响,致使部分孩子性发育提早,尽管现阶段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小孩之上,但实际骨龄会超过实际年龄很多,则就意味着孩子的身高增长有效期大大缩短,导致孩子会提前停止长高。因此,妈妈们要给宝宝补对关键营养,而不是一味的进补。
误区三:眼里永远只有钙!
一说起长高,很多妈妈第一反应就是补钙!稍微知识量丰富的妈妈,会知道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以增加骨骼强度和骨量。这表面看起来是一套完美的身高增长方案。但是,家长却忽略了对于身高增长的关键密码--维生素A!维生素D虽然能够促进钙吸收,但其仅仅是保证了基础骨量的充足,想要宝宝长得高,重点在于长骨的发育和生长。而维生素A就是长骨发育中的关键一环,能够增强长骨骨骺软骨中的细胞活性,促进长骨增长。同时,维生素A还可影响与长高密切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即妈妈们十分熟悉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如果体内一旦出现维生素A缺乏,这两种促进长高的重要激素的分泌量都会下降!医学研究发现,身材矮小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夜间生长激素分泌是减少的。
因此,对于宝宝的身高发育,“维生素A+D+钙”才是最完美的组合,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为何对于0-3岁的宝宝,医生都会建议每天1粒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的原因,两者不仅能协同促进骨骼发育,而且能增强宝宝的免疫系统,助力宝宝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0-3岁是宝宝身高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期,重要营养素的补充当然必不可少。
误区四:不定期做生长监测!
生长监测是指对一个宝宝在特定年龄段反复测量身高和体重。每一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值反映的是当时宝宝所处年龄的生长水平。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定期给宝宝做生长监测的习惯,如果宝宝个子没有长高,很多父母都会把原因归咎于生长发育未成熟等因素。但是,生长速度是判断宝宝是否有生长障碍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不同时期内连续地监测身高,则能够辨别出宝宝身高生长的速度是否正常,进而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3-13岁是治疗身材矮小的黄金时段,父母最好从宝宝一出生就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和比较,建议也可以进行骨龄监测,并且持之以恒,宝宝拥有大长腿才有更大的希望。
此外,铁和锌摄入不足也会影响身高发育,当宝宝体检发现缺乏这两种营养素时,应积极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和锌剂。当然,正确的运动对于促进身高增长也很重要,例如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适度跑跳、单杠等。而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都是对身高增长十分不利的。
锌缺乏的孩子会有什么症状
锌缺乏的孩子会有以下症状:锌缺乏会导致孩子厌食、多汗、脱发、睡眠不安、身高增长迟缓、反复生病、口腔溃疡、咬指甲、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孩子长高别陷入以下4误区
误区一:孩子还小,现在不长以后总要长的。
解读:如不及时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万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停长。
误区二:父母身高都不矮,孩子身高肯定没问题。
解读:遗传虽然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但也只占70%左右,后天因素也要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误区三:我们都这么矮,孩子肯定长不高了。
解读:有的父母身高不理想,就认为孩子也会是矮个子,这是非常错误的。
误区四: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解读:盲目相信各种广告,随意给孩子服用或者使用各种增高保健品和增高器械等,不仅会严重耽误孩子宝贵的治疗时间,也容易造成性早熟等副作用。
性早熟不治疗会好吗
性早熟有可能导致孩子的骨龄超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积极加以治疗,如果是女孩子则容易使得月经提前到来,并且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性早熟都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另外孩子性早熟现象出现之后最好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检查,及早的查出导致性早熟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很好地采用医学干预进行治疗。
性早熟或发育过快(骨龄超过实际年龄)会导致成人后最终身高偏矮,一般不影响生育。所以您应该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门诊,让医生做评估。女孩在8岁之前出现性发育迹象,或10岁前出现初潮,才可下性早熟的诊断。当然女孩10岁前出现发育,预测成年身高较低时,可下青春发育前提的诊断,可考虑进行医学干预。
用一些药物来治疗儿童性早熟的话,往往会导致其他的一些后果,比如说孕激素衍生物,能够反复抑制垂体产生性激素,这个可以推迟月经的来临,但是它对于骨骼生长发育延迟作用不大。现在很多人采取生长激素治疗儿童性早熟,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拟议剂治疗的孩子,骨骼融合延迟,无疑对孩子身高增长争取宝贵时间,有利于改善最终身高,但是这些药物应用同时又会使身高增长的高峰速度减慢。可以把你的身高增长时间拉长,但是这个速率可能减慢,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配合生长激素治疗,及时时间拉长,速率又不降下来,把整个身高遗传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有的家长可能一惊一乍的,孩子在生长发育期,本来身体生长都很迅速,有时候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有性早熟现象,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每隔3到6个月左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这样可以排除性早熟的问题。当然检查的同时也可能发现性早熟现象,这个时候可以及时治疗。
早熟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呢
很多研究表明,性早熟的孩子的身高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一般女孩子在成年之后的身高都不会达到150公分,男孩子则超不过160公分,由于身高的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升学、就业以及婚姻方面的问题都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我们认为身体越早成熟就意味着身高停止增长的现象会到来的越早。研究发现,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厘米左右的身高,而女孩月经来潮1~2年或男孩遗精后基本上就丧失了增高的机会。不少家长误以为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其实医学认为,月经来潮往往意味着青春期发育已接近尾声,此时再不治疗就晚了。
其实青春期的性早熟伴随的是孩子身高的增长加速,可能这一部分的孩子开始的时候看起来会比同龄人更高,但是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在性激素的提前催发下,致骨骺闭合也将大大提前,生长期则相应缩短,也就是长骨骨干与骨骺提前融合而停止生长。一般情况下,女孩在初潮后、男孩在首次遗精后3年内平均只能长约5厘米左右。所以,性早熟儿童的最终身高反而会矮于同龄人。
过度进补会引起性早熟
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儿童性早熟的报道,孩子性早熟的疾病还是很多的,对于儿童性早熟来说有的时候是因为过度的进补引起的,尤其是针对这样的性早熟患者来说呢,饮食保健是很重要的,关于性早熟的孩子饮食上面一定要注意了。
专家介绍说,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均属于性早熟,女孩表现为乳房发育,男孩表现为睾丸增大。性早熟会促使骨骺提前闭合,孩子最终的身高将比正常孩子矮十几厘米,所以要引起家长注意。
在日常接诊中,专家发现很多家长对长高问题有误区,以为给孩子补充的营养越充足孩子的个头就越高,便给孩子吃大量的补品。而日常所接触的保健“补品”,多含有激素类物质。电视、报纸、网络信息的愈发普及,造成孩子经常会接触有关性的画面,也会让孩子出现性早熟。
“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每年的生长速度,这是防止儿童身材矮小发生的关键。”这位专家告诉记者,儿童正常生长速度为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25厘米,第二年增高10厘米,第三年增高8厘米,4岁至10岁时每年增高4厘米至7厘米。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可视为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相反,如果孩子长得太快,或是出现第二性征,家长就应警惕孩子是否是性早熟。
专家提醒说,矮小儿童的诊断和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我诊断后,轻信所谓“增高药”等增高产品,这样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对孩子的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发现孩子身材矮小要尽早就医,及早医治效果更好。
我们都知道虽然饮食能够保证一个人的健康,但是过度进补也是不好的行为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呢如果是过度进补对身体肯定是不好的,性早熟的发生会让孩子的健康有一些危害的,因此性早熟的孩子呢要注意饮食健康。
孩子两大生长发育期决定成年身高
据相关资料显示,3-10岁是身高干预的黄金时间,而人体身高增长80%-85%都是在青春期前达到的,这个时间骨龄小,身高的潜力和调整空间大,因此,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孩子最关键的生长发育期是什么时候?补充哪些营养素能够促进孩子长高?有哪些事情阻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身高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
父母会通过给孩子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充剂、保健品,陪着孩子做运动等等一些方式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乎很多父母就会认为是遗传决定了孩子的身高,考虑是因为父母矮才导致孩子长不高。反之,很多父母也就会想当然的认为父母个子高,孩子肯定不会矮。
但医生表示:“父母们受这种观念的误导,对孩子的生长问题粗心大意,即使小时候个子矮也想当然的认为肯定会晚长,结果等到不长了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医已晚,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造成遗憾。”对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儿童,遗传确实起主要作用,但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疾病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也对身高有一定影响。
可以用父母身高预测孩子成年的靶身高,计算公式为: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男孩为+13,女孩-13),在此数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6.5cm都是正常的。如果外部条件创造的好是有利于促进身高增长的环境,可能是上浮6.5cm,反之下浮6.5cm。
但父母的身高不会完全决定孩子的身高。因此,在骨骺闭合之前,做些后天的努力是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
除此之外,父母们还要清楚的认识一点,早长的孩子最终身高不一定高,而晚长的孩子最终身高也未必矮。早长或晚长与最终身高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只能说晚长型的孩子生长期相对更长,身高增长潜能相对更大些。
早长或晚长取决于骨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男孩在骨龄16岁,女孩在骨龄14岁长骨的生长基本停止,但要注意的是骨龄和实际年龄如果相差两岁以上需要除外存在内分泌疾病的可能性。
医生提醒广大父母,很多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长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肯定晚长,一等再等错过最佳干预时期,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做好监测管理,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出现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阶段生长速率的减慢,都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最科学的。
孩子长高要重视2个生长发育期它们决定成年身高
哪个阶段是孩子最关键的生长发育期?
医生说:“有两个时期是身高快速增长期,一个是婴幼儿期0-3岁,一个是青春期。这两个时期如果把握好,外部环境营造的好,可以让身高增长达到遗传水平最大化。身高增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生长停止之前任何一个阶段受影响对成年身高都是损失。”
身高增长虽然连续但并不匀速,第一个婴幼儿时期,即出生至3岁,这期间身高增长相当迅速,出生第一年平均增长25厘米,有的孩子可以长到30厘米,这个速度是以后任何一年都不可能达到的。第二年约12厘米,第三年平均8-10厘米,4岁以后每年大约增高5-7厘米,直至进入青春期再次出现身高突增,每年长高8-10厘米。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生长情况对成年身高至关重要。
孩子长高离不开肉、蛋、奶的摄入,贡献最大的是蛋白类食物
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正需要能量地补充,如何吃才能实现促进身高增长与营养物质吸收?
医生认为:“对身高增长贡献值最大的食物要数蛋白类含量高的食物,因为长高主要是骨骼长骨的生长,而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始终在更新代谢,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方能维持组织更新对骨骼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与身高密切相关的一些激素都是由蛋白质或蛋白质衍生物构成,所以蛋白质对于身高的增长至关重要。其次是含钙、锌丰富的食物,还有维生素D和A,对于钙质的吸收和转运,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也很关键。”
所以,医生强调:饮食中肉、蛋、奶不可或缺。她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从身高促进的角度来说,每天喝奶400-500ml,肉类50-100g,鸡蛋每日一个。
想让孩子长得高这些误区你避开了吗
误区一:“发烧”能长高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孩子发烧一次长高一次,没有不发烧就长大的孩子。也有很多家长在微博上说孩子发烧完之后长高了不少。其实这是个误会。很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孩子正打算长高,结果因为发烧给耽误了,等到病好了之后孩子又蹭蹭长高了,这就造成了家长以为发烧能长高的错觉。所以发烧能长高并没有科学依据。
误区二:奶喝得越多越高
孩子长高要补钙,喝牛奶是最好的补钙方式,这是所有家长的共识。这当然是没有错的。只是有些家长看孩子长得太慢了有些着急,就想着多给孩子补充钙,就让孩子喝过量的牛奶。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的成长不只是需要钙,还需要其他各种营养元素,比如铁。牛奶喝多了孩子体内含有大量的钙会降低身体对铁的吸收,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铁性贫血等问题。
误区三:拉一拉能长高
市面上有“拉伸器”、“拉伸床”等东西说能帮助孩子长高。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有效果是因为它确实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增高不少,但过些时候孩子的身高就又恢复到原身高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种东西的原理就是暂时增加孩子关节腔间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高,所以别以为拉一拉能长高,孩子又不是面条,你说是吧?
误区四:二十三蹿一蹿
民间传说:二十三蹿一蹿。意思是等到孩子长到23岁的时候还能长高。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孩子长高与孩子的骨骼相关,孩子的骨骺线如果还没有闭合孩子就还能长高。如果孩子的骨骺线闭合了,孩子就彻底不长高了。所以家长们千万别寄希望于孩子23岁还能再长高而错过了孩子长高的黄金时期。
误区五:孩子不长高是发育晚
有些孩子比较早熟,有些孩子比较晚熟,于是家长就会以为自己孩子没长高只是因为还没发育。殊不知身高的差距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越来越大的。孩子的两个黄金长高期分别是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如果你家孩子在这两个时期的身高比同龄人矮的话可得引起重视了。假如过了黄金长高器,孩子的骨骺线还没有闭合,孩子有可能还会再长高一些,可是也不会突飞猛长了。所以不要以为孩子矮只是发育晚了,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利用春天万物复苏的好时机,一起努力,帮助孩子长高高吧!让孩子长大以后不会为身高而烦恼。
警惕宝宝长得太快也是“病”
家有小宝宝,父母都会很关心其身高、体重的增长,妈妈们也都会互相比较同龄小宝宝的身高,发现孩子长得比别人快,父母总会很高兴。“你看我家宝宝长得多快,才两三个月个头就增加了这么多!”还有妈妈难耐兴奋将宝宝的长势在微博上与人分享。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专家提醒,0~6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有一定的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不是好事。长得过快可能会导致青春期提前到来,到了成年时身高反而不理想。
让宝宝长得好,合理喂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必不可少。世界保健日刚刚过去,针对目前父母们在儿童保健上容易陷入的误区,儿童保健专家给出了指引。
生长:
长得太慢或太快都不好
家长误区:
过分追求宝宝长得快
宝宝长得怎么样,身高和体重是两大硬指标。现在绝大部分家长都很注意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但又很容易陷入“数字焦虑”中。带孩子到楼下玩耍时,妈妈们总忍不住互相比较小宝宝的长势,而且老爱用长得比较高和比较快的那个小宝宝作为比较对象,相形之下老觉得自家宝贝长得慢,压力很大。而那些看到宝宝体重和身高增长很快的父母,总觉得这是大好事,代表着宝宝发育情况好。
医生的话:
长得太快并非好事
“孩子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过慢和过快都不好,正常才是好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林穗方说,在孩子发育上太追求数字是不对的,身高和体重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少家长错误地选择小区里那些长得比较高和比较快的宝宝作为参考对象,一比较之下自家孩子就矮了一截。”林穗方提醒,自己家孩子长得比邻居家小孩慢不一定是坏事,只要身高体重在正常的增长范围,都是没问题的。
与此同时,看到孩子身高体重增加很快,家长也不应该过于乐观,因为长得太快也是过犹不及。林穗方说,在体重上如果增长过快,就容易长成“小胖墩”,长大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大。
而如果是身高增长过快,同样也会有隐患。林穗方提出,有些孩子在早期个头长得太快,可能代表着营养过剩,会加快骨龄的增长,导致骨龄大于实际年龄,这样很可能匀速生长期会减少,青春期发育提前到来。“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孩子可能在9~10岁就来月经,月经来了后身高发育就会明显放缓。”林穗方说,青春期提前到来的孩子到成年后身高反而会比同龄人矮。
林穗方建议,在孩子0~6岁时,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做健康检查。一般来说,在宝宝1岁前要进行四次健康评估,1~3岁半年一次,3~6岁每年一次。评估的标准要找准,应该结合身高体重指数加上骨龄来评估。
喂养:
要培养孩子的“饥饿感”
家长误区:
只关心吃什么,不关心怎么喂
不少家长只关注宝宝应该吃哪些有营养的食物,却往往忽略了应该怎么喂。林穗方介绍,家长们在喂养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喂养习惯不好,让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顿饭要吃一两个小时;早期添加辅食的种类太局限,宝宝食物不均衡,易致日后偏食;不注意餐桌氛围,把吃饭当成任务,不管孩子爱不爱吃都硬塞,孩子不吃饭就训斥。
医生的话:
喂养孩子不该过度包办
林穗方指出,正确的喂养方式是让孩子吃饭时专心致志,吃完后才玩,而不该让其一边玩一边吃。家长更不应该犯的错误是,为怕孩子饿着,不断地给孩子吃东西,孩子饱也喂,不饱也喂。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饥饿感了,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吃饭,不知道饿了的话一次该吃多少,对食物的控制度变差,以后吃东西会没有度,容易不是吃得太多就是没有吃够。
“家长在喂养孩子时,不该过度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林穗方提醒,孩子不爱吃了无需追着喂,饿一两顿完全没问题,等孩子实在太饿了自然会主动找东西吃。她还建议,在喂养孩子上要注意良好的氛围,不要把进食当成硬性任务总是“逼迫”孩子完成,更不应因孩子不肯吃饭而打骂。
睡眠:
绝对不能日夜颠倒
家长误区:
不忍心让宝宝独自睡
孩子吃得好个头才能长得好,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有关注,但他们却可能忽略了孩子长高的另一关键——睡眠。一些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睡眠绝对不能日夜颠倒,夜间和白天的睡眠总数加起来足够,不代表睡够了。另外,在哄小宝宝入睡时,不少父母都是将宝宝抱在怀里,哄到其入睡了才将宝宝放到床上睡。夜间宝宝一哭醒,父母就焦急地抱起哄一番。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医生的话:
应培养宝宝的睡眠规律
生长激素的分泌在夜间的深睡眠时才进入高峰,所以夜间有足够的深睡眠才能保证良好生长。“有些家长说,孩子晚上睡不够没关系啊,白天补睡回来就行了,这是不对的。”林穗方介绍,生长激素分泌有三个高峰:晚上11时~凌晨2时;晚上入睡后5小时左右;晚上入睡后7~8小时。在这三个高峰,必须保证孩子处于睡眠状态。为此,应该在孩子满月后就训练其形成睡眠规律,最好晚上9时后就睡觉,保持足够的持续睡眠。
怎么样哄孩子入睡和孩子睡眠质量也很有关系。林穗方建议,要尽量让孩子养成自我入睡的习惯。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由父母拍抚和哼唱到孩子睡着。这样做的坏处是,孩子是在这样的睡眠条件下入睡的,等半夜自动转醒时,也一样要同样的条件才能入睡,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哭闹。但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去干预,会导致孩子持续睡眠的时间减少。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躺在床上,家长可在一旁安抚一下助其入睡。在孩子睡着前,父母最好离场。孩子在夜间可能会醒来,此时父母不能一听到孩子醒来就马上过去哄,尽量静待宝宝自己安静下来自然睡去。
温馨提示:
孩子是否缺钙 不能只查微量元素钙
孩子缺钙就长不好,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但该不该给小宝宝补钙呢?林穗方认为,正常情况下,婴儿期的宝宝只要保证足够的奶量和每天两小时户外暴露四肢的活动即可,不需要额外补钙。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缺钙,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林穗方提出,如果只检查血清里的微量元素钙,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钙不够的话,身体会自动调节,将其他的钙调动过来补充。所以微量元素钙不缺,并不说明身体不缺钙。
如何才能准确检查出孩子是否缺钙?林穗方说,可以抽血做骨碱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碱性钙血磷、血活性维生素D、血钙、血磷的检测,再结合临床症状来确诊。
矮小症诊治认识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莫把矮小当晚长。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诊断的常见的问题是家长或患儿常常不能及时察觉患儿生长速度减慢,往往要等到其身高明显落后时才引起重视。此外在临床上还发现许多家长往往把“矮小”当作“晚长”,想象着孩子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青春期猛长时期,结果却错过了矮小最佳诊断治疗时机。
误区二:高迷心窍要不得。一个人的身材长多高是有客观规律的。如父母亲本身不高,却偏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到一米八,或者明明骨骺已经关闭了,无法再长个了,仍不死心。比如,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断骨增高术,引发骨髓炎甚至残疾;又或者滥用生长激素,导致肢端肥大症或者继发性糖尿病等。
在这里,郑重提醒那些迫切期望达到完美身高的人们:一定要谨慎,健康健全的身体远远比摆脱稍许不如人意的身高来得重要。
误区三:生长激素并非万能。研究显示,约1/3的矮小儿童是属于病理性矮小,如生长激素缺乏、性早熟、骨发育障碍、染色体异常、宫内发育迟缓、特纳综合症等。因此,在矮小的诊断中,首先要明确病因,滥用生长激素治疗,不但造成极大的经济浪费,且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误区四:盲目服用增高产品。市面上增高产品目琳琅满目、鱼龙混杂,不经科学检测找出矮小原因,而盲目服用增高产品,胡乱补钙、补营养,反而大大地影响骨骼发育机制,即耽误宝贵时间的同时、丧失科学长高信心。
长高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我的孩子还小,现在不长,以后总要长的!
其实家长的这种等待心理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万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停长,等到骨骺线闭合,孩子就再也长不高。
误区二:我和他爸都不矮,孩子身高肯定没问题!
遗传虽然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但也只占70%左右,后天因素也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当发现孩子停长、缓长时,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切不可疏忽大意而影响了孩子的身高。
误区三:我们都这么矮,孩子肯定长不高了。
有的父母自己身高不理想,也认为孩子天生也是个矮个子,即使孩子有长高的机会也不去帮助孩子争取。
孩子长高注意四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还小,现在不长以后总要长的
解读:如不及时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万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停长。
误区二:父母身高都不矮,孩子身高肯定没问题
解读:遗传虽然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但也只占70%左右,后天因素也要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误区三:我们都这么矮,孩子肯定长不高了
解读:有的父母身高不理想,就认为孩子也会是矮个子,这是非常错误的。
误区四:盲目相信广告宣传
解读:盲目相信各种广告,随意给孩子服用或者使用各种增高保健品和增高器械等,不仅会严重耽误孩子宝贵的治疗时间,也容易造成性早熟等副作用。
孩子两大生长发育期决定成年身高
孩子身高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
父母会通过给孩子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充剂、保健品,陪着孩子做运动等等一些方式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乎很多父母就会认为是遗传决定了孩子的身高,考虑是因为父母矮才导致孩子长不高。反之,很多父母也就会想当然的认为父母个子高,孩子肯定不会矮。
但医生表示:“父母们受这种观念的误导,对孩子的生长问题粗心大意,即使小时候个子矮也想当然的认为肯定会晚长,结果等到不长了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医已晚,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造成遗憾。”对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儿童,遗传确实起主要作用,但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疾病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也对身高有一定影响。
可以用父母身高预测孩子成年的靶身高,计算公式为: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男孩为+13,女孩-13),在此数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6.5cm都是正常的。如果外部条件创造的好是有利于促进身高增长的环境,可能是上浮6.5cm,反之下浮6.5cm。
但父母的身高不会完全决定孩子的身高。因此,在骨骺闭合之前,做些后天的努力是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
除此之外,父母们还要清楚的认识一点,早长的孩子最终身高不一定高,而晚长的孩子最终身高也未必矮。早长或晚长与最终身高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只能说晚长型的孩子生长期相对更长,身高增长潜能相对更大些。
早长或晚长取决于骨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男孩在骨龄16岁,女孩在骨龄14岁长骨的生长基本停止,但要注意的是骨龄和实际年龄如果相差两岁以上需要除外存在内分泌疾病的可能性。
医生提醒广大父母,很多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长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肯定晚长,一等再等错过最佳干预时期,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做好监测管理,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出现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阶段生长速率的减慢,都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最科学的。
孩子长高要重视2个生长发育期它们决定成年身高
哪个阶段是孩子最关键的生长发育期?
医生说:“有两个时期是身高快速增长期,一个是婴幼儿期0-3岁,一个是青春期。这两个时期如果把握好,外部环境营造的好,可以让身高增长达到遗传水平最大化。身高增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生长停止之前任何一个阶段受影响对成年身高都是损失。”
身高增长虽然连续但并不匀速,第一个婴幼儿时期,即出生至3岁,这期间身高增长相当迅速,出生第一年平均增长25厘米,有的孩子可以长到30厘米,这个速度是以后任何一年都不可能达到的。第二年约12厘米,第三年平均8-10厘米,4岁以后每年大约增高5-7厘米,直至进入青春期再次出现身高突增,每年长高8-10厘米。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生长情况对成年身高至关重要。
孩子长高离不开肉、蛋、奶的摄入,贡献最大的是蛋白类食物
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正需要能量地补充,如何吃才能实现促进身高增长与营养物质吸收?
医生认为:“对身高增长贡献值最大的食物要数蛋白类含量高的食物,因为长高主要是骨骼长骨的生长,而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始终在更新代谢,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方能维持组织更新对骨骼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与身高密切相关的一些激素都是由蛋白质或蛋白质衍生物构成,所以蛋白质对于身高的增长至关重要。其次是含钙、锌丰富的食物,还有维生素D和A,对于钙质的吸收和转运,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也很关键。”
所以,医生强调:饮食中肉、蛋、奶不可或缺。她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从身高促进的角度来说,每天喝奶400-500ml,肉类50-100g,鸡蛋每日一个。
学龄前孩子长高的误区
误区1:孩子在同龄人中偏矮就算个矮。
孩子是不是个矮,一般要看多个因素:1、数据准确。量身高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用标准尺子测量,否则观察增长速度时会出现早上高一点,晚上矮一点,容易出现误差;2、观察3个月至半年以上。在半年内完全不长可视为异常;3、参照标准。人一生有三个快速生长期,一岁内从50cm长到75cm,6-8岁每年长6-8cm,最快可长10多cm,青春期(男性长胡须、变声,女性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再长10-20cm。此外每年应长6-8cm,若小于5cm为异常。4、胚胎发育。足月出生时体重低于2.5kg视为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对后天长高也有影响。
“家长最重要了解身高是有范围的,只要孩子不低于同年龄性别标准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以下,都可以算正常。而且,身高跟遗传也有关系,如果整个家族都是小个子,极少会生出一个很高的孩子来。要想彻底增高,必须和高个子婚配才能有所改变。”
误区2:3岁前是追赶身高的最佳时期。
有家长认为,3岁前是小孩长得最快的一段时间,若生长发育落后,今后再怎么追也追不上了。对此,刘丽表示,如果孩子在宫内生长发育不足,生下来就个子小,要追赶这个差距确实在3岁前。但是,这不代表3岁后个矮就没得追了。实际上,生长发育的每个时期都很重要,只是不同时期长不高的原因不相同,应对的方法也相异。
儿童增高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身高是由遗传决定的
“孩子的身高不完全取决于遗传,父母矮的孩子也可以长的很高;父母高的孩子并不见得能长高。在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中,有300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身材矮小,通过后天干预,女孩可以多长14—20厘米,男孩可以多长6—24厘米。”
误区二、个子不长是还没到时候,是发育晚
很多人都说23蹿一蹿,但这只是传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人的身高发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发育期间有很多种病可以导致身材矮小,如果家长粗心大意,不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及早干预,一直坚持观望态度以为孩子年龄小还会再长个子,不着急,这样就会错过最佳的长高的时间,使孩子个子长不高,造成终身遗憾,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的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高,“23蹿一蹿这个传统的错误观念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一定要放弃,要相信科学,一旦发现孩子的身高长时间没有长高要及时到专业医院看医生,查明病因及时治疗,让孩子有一个标准的身高。”
误区三、矮小不是病,不影响健康不用治疗
矮小不是侏儒症,但它是病。以前医学界只把侏儒症称为病,而体态、四肢、智力正常的不明原因的矮小则不列为疾病的范畴。80年代初美国率先将矮小症作为病来加以诊治,我国则到1997年才有治疗矮小症的专家群体,此项工作在北京开展的较好,在其他省市才刚起步。
侏儒症是由于脑垂体本身的病变、生长激素缺乏所致,在体态和身高上有临床症状。但矮小症无明显临床表现,因而不能引起家长、老师的注意。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矮小症,一般把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身高5厘米以上或青春期生长速度每年低于4厘米的称为矮小症,应到医院及时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方能达到纠正障碍与增高得目的。
误区四、盲目听信增高产品的广告宣传
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增高药物、助长食品中多含性激素等,在对孩子短期“拔苗助长”的同时,也使骨龄提前发育导致生长时间缩短,造成身高矮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来没有批准过任何任何保健品具有增高功能。也就是说,市场上宣传的增高药都是假的。
家长们在帮助孩子长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些误区,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孩子长高,切不可拔苗助长,以免导致孩子性早熟,反而无法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