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肉瘤常见的症状
血管肉瘤常见的症状
头痛:这种症状见于多数血管肉瘤患者,为早期血管肉瘤的症状,随肿瘤发展而加重。血管肉瘤压迫颅内的神经,神经受到刺激所导致的。
呕吐:多由于颅内压增加刺激延髓呕吐中枢、一些神经受到刺激所以其的。头痛重时并发呕吐,常呈喷射状。小儿后颅窝肿瘤出现呕吐较早且频繁,这也是血管肉瘤的症状中比较典型的,但经常易误为肠胃疾患。
视觉障碍:由于颅内压增高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肿瘤直接压迫视神经,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导致视神经萎缩而影响视力,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产生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原因系颅内压增高,使视神经周围淋巴鞘内淋巴回流受限以及眼静脉压增高,静脉瘀血所致。还会出现一些别的症状。
局部症状:局部症状亦称定位症状,由于胶质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产生血管肉瘤的症状也不同。临床可根据其表现,结合其他判断肿瘤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症状,即肿瘤直接压迫刺激或破坏脑组织或颅神经的结果,具有定位价值。但以发病初期出现最有诊断意义。在晚期,由于其他部位的脑组织及颅神经受压迫、水肿及牵扯等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肿瘤的邻近症状和远隔症状。
肝血管肉瘤的原因有哪些
一、病因
肝血管肉瘤是一种间质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多数患者病因不明, Folk等调查168例,其中75%的病例原因不明,近年来国外报道一些与化学物质有关的肝血管肉瘤,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与接触氯乙烯有关,美国一个氯乙烯厂1183名工人中有7例发生肝血管肉瘤,平均潜伏期为17年,少数还可发生于服用合成类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药后,其潜伏期在10年以上。
氯乙烯是聚乙烯制造过程产生的气体,氯乙烯受内质网酶的作用转化为致突变和致癌的代谢产物,然后再与DNA共价结合,实验表明让大鼠或人长期接触氯乙烯能诱发肝血管肉瘤,饮水含无机砷,葡萄园内使用无机砷及硫酸铜等杀虫剂,长期接触可发生肝血管肉瘤,广岛原子弹爆炸及镭锭外照射治疗乳癌分别在36年及3年后各发生血管肉瘤1例,该病也见于长期应用亚砷酸钾治疗牛皮癣的患者,引起肝血管肉瘤的其他物质有镭,无机铜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亦有特发性血色病发生血管肉瘤的报道,人类肝血管肉瘤发病有关的因素。
二、病理生理
1、大体检查:血管肉瘤往往呈多中心性发生,多累及两个肝叶,其肉眼观特征是许多充满血液的囊,直径可达1~15cm,5cm者多见,肿瘤多为单个圆形,实体瘤生长大小不等,表面呈多结节状,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较大的肿块呈海绵状,最大的重达3kg,可伴有血栓形成和继发坏死,切面为灰白或棕黄胶冻状发亮组织与出血,坏死灶交错排列,瘤体内可见充满不凝血液的大腔隙,在接触胶质二氧化钍或氯乙烯的病例中还常见有网织状纤维化,脾脏肿大,但合并肝硬化者少见。
2、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由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恶性内皮细胞构成,其边界不清,细胞质嗜酸性,核深染,形态狭长或不规则,胞核核仁可大可小,同样嗜酸性,亦可见大而异形的细胞核以及多核细胞,核分裂象常见,薄壁静脉散布于肿瘤内,约半数病例见有造血细胞灶,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瘤细胞中存在有Ⅷ因子相关抗原,肿瘤细胞沿着原有血管腔增殖,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亦显示增殖。
肿瘤细胞在肝血窦内增殖可导致进行的肝细胞萎缩,肝板断裂,血管腔增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空腔,腔壁粗糙不平,内壁衬以肿瘤组织细胞,有时为息肉样或乳头状突出物,腔内充满凝血块和肿瘤细 片,肿瘤侵及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可导致这些血管的堵塞,此可解释为何肿瘤常易发生出血,梗死和坏死,有时肿瘤细胞密聚成小结节状实性团块,类似纤维肉瘤。
阴道血管肉瘤
一、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 Gessi等(2002)采用PCR、原位杂交以及电镜下直接观察病毒体发现阴道血管肉瘤中有人类单纯疱疹病毒-8(HHV-8)存在,认为HHV-8的感染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
2.慢性刺激 2例阴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有数年阴道放置子宫托史。
3.放疗 共有4例患者分别因为子宫内膜癌、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宫颈鳞癌接受盆腔放疗,9,14,20,21年后在放疗部位出现血管肉瘤。Morimura等(2001)认为要诊断放疗引起的血管肉瘤需除外慢性淋巴水肿,而且必须数年后发生在原来放疗部位。
二、发病机制
肿瘤呈血疱样或境界不清的斑块。切面呈紫红色,微囊状或海绵状,边界不清,而镜下所见浸润的范围,远超过肉眼所见者。
镜检见明显扩张的血管瘤样腔道,大小、形态不规则,相互吻合形成错综复杂的窦隙状网,腔隙内可见红细胞。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或呈上皮样,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电镜下可见内皮分化,如部分覆盖基底膜,细胞间紧密连接及吞饮小泡,偶见微丝、Weibel-Palade小体、小管结构等。
免疫组化血管内皮标志物F Ⅷ因子、CD31、CD34大部分为阳性,上皮样血管肉瘤部分低分子角蛋白也可呈阳性。
肝血管瘤是什么
1、肝脏良性血管瘤
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一般人群的0.7%~7%。 大多数血管瘤较小,无症状,常在超声波检查、剖腹探查或尸解时发现《1.5cm的血管瘤超声下表现为强回声团,这在肝脏恶性肿瘤少见。 为证实这强回声团的性质,应在6mo内重复超声检查。 较大的血管瘤在超声下很难做出准确诊断,因其可表现为高回声,也可表现为低回声或高低混合回声。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肝脏恶性血管瘤
这些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内皮细胞,因为在这些患者血中可发现一种内皮细胞标记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当然不是在所有患者都能见到。 此外,某些形态学研究提示血管肉瘤来自肝窦状隙的内皮细胞。 有人曾报告,接触氯化乙烯、二氧化钍或砷剂的患者,见到从窦状隙内皮细胞发育不良到血管肉瘤的连续过程。血管肉瘤癌前病变的特点是肝细胞和窦细胞混合增生,合并有肝窦扩张和大量的肝 窦周围胶原沉积,之后是从内皮细胞衍化来的瘤细胞过度生长。 这种小叶内发展最初并不破 坏正常的肝小叶结构,但逐渐发展将导致肝细胞板的破裂,形成类似紫癜肝的充血间隙。 在 更晚期阶段,梭状细胞硬结节形成,并可发生坏死和出血。
3、罕见的肝血管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起源于上皮细胞的特殊肿瘤,首先在肺和软组织中发现。 有人报告一组原发于肝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显微镜下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表现为血管通道内衬以单层丰满的内皮细胞;
第二种酷似成人的血管肉瘤。虽然窦内播散超过主要的肿瘤团块,但常常见不到梭状细胞灶和肝内门脉及中央静脉肿瘤侵犯。血管腔内常见有造血活性,支撑血管成分的基质常常是纤维,含有许多分散于整个肿瘤的小胆管。
子宫肉瘤诊疗指南
子宫肉瘤常见类型有三种,最常见的是子宫平滑肌肉瘤,其来源于子宫肌层或子宫血管的平滑肌细泡,可单独存在或与平滑肌瘤并存。其次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少见的是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亦称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或癌肉瘤,它来源于苗勒管衍生物中分化最差的子宫内膜间质组织,同时含有恶性的上皮成分和恶性的间质成分,即癌和肉瘤成分。
子宫肉瘤的常见症状:(1)阴道不规则流血为最常见的症状(67%)。(2)下腹疼痛、下坠等不适感(25%)。(3)压迫症状 肿物较大时则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急、尿频、尿潴留、便秘等症状。如压迫盆腔则影响下肢静脉和淋巴回流,出现下肢水肿等症状(22%)。(4)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常与肥胖(40%)、糖尿病(15%)、不育(25%)等伴发。(5)其他症状 晚期可出现消瘦、全身乏力、贫血、低热等症状。
子宫肉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血行播散。是平滑肌肉瘤的主要转移途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宫旁血管内瘤栓较为多见。2.直接侵润。可直接蔓延到子宫肌层甚至浆膜层。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局部侵袭性强,常有肌层浸润及破坏性生长。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可发生盆腹腔脏器转移,常侵犯大网膜、腹膜、肠管表面、直肠和膀胱,类似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3.淋巴结转移。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治疗:(1)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初步鉴别诊断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应注意低阻血流。(2)诊断性刮宫:是早期诊断子宫肉瘤的方法之—,刮宫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有较大诊断价值,对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肝血管肉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肝血管肉瘤是一种间质性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多数患者病因不明, Folk等调查168例,其中75%的病例原因不明,近年来国外报道一些与化学物质有关的肝血管肉瘤,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认为与接触氯乙烯有关,美国一个氯乙烯厂1183名工人中有7例发生肝血管肉瘤,平均潜伏期为17年,少数还可发生于服用合成类固醇,雌激素及避孕药后,其潜伏期在10年以上。
氯乙烯是聚乙烯制造过程产生的气体,氯乙烯受内质网酶的作用转化为致突变和致癌的代谢产物,然后再与DNA共价结合,实验表明让大鼠或人长期接触氯乙烯能诱发肝血管肉瘤,饮水含无机砷,葡萄园内使用无机砷及硫酸铜等杀虫剂,长期接触可发生肝血管肉瘤,广岛原子弹爆炸及镭锭外照射治疗乳癌分别在36年及3年后各发生血管肉瘤1例,该病也见于长期应用亚砷酸钾治疗牛皮癣的患者,引起肝血管肉瘤的其他物质有镭,无机铜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亦有特发性血色病发生血管肉瘤的报道,人类肝血管肉瘤发病有关的因素(表1)。
(二)病理生理
1.大体检查
血管肉瘤往往呈多中心性发生,多累及两个肝叶,其肉眼观特征是许多充满血液的囊,直径可达1~15cm,5cm者多见,肿瘤多为单个圆形,实体瘤生长大小不等,表面呈多结节状,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较大的肿块呈海绵状,最大的重达3kg,可伴有血栓形成和继发坏死,切面为灰白或棕黄胶冻状发亮组织与出血,坏死灶交错排列,瘤体内可见充满不凝血液的大腔隙,在接触胶质二氧化钍或氯乙烯的病例中还常见有网织状纤维化,脾脏肿大,但合并肝硬化者少见。
2.病理组织学检查
肿瘤由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恶性内皮细胞构成,其边界不清,细胞质嗜酸性,核深染,形态狭长或不规则,胞核核仁可大可小,同样嗜酸性,亦可见大而异形的细胞核以及多核细胞,核分裂象常见,薄壁静脉散布于肿瘤内,约半数病例见有造血细胞灶,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瘤细胞中存在有Ⅷ因子相关抗原,肿瘤细胞沿着原有血管腔增殖,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亦显示增殖,肿瘤细胞在肝血窦内增殖可导致进行的肝细胞萎缩,肝板断裂,血管腔增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空腔,腔壁粗糙不平,内壁衬以肿瘤组织细胞,有时为息肉样或乳头状突出物,腔内充满凝血块和肿瘤细 片,肿瘤侵及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可导致这些血管的堵塞,此可解释为何肿瘤常易发生出血,梗死和坏死,有时肿瘤细胞密聚成小结节状实性团块,类似纤维肉瘤。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发现肿瘤细胞中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
在大多数病例中肿瘤可侵犯门静脉或中央静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肿瘤结节内,但亦可发生在远处的肝小叶,骨髓外造血灶常见,可因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而继发铁质沉着,在胶质二氧化钍诱发的肝血管肉瘤中,容易见到胶质二氧化钍沉积于网状内皮细胞内或游离于汇管区,Glisson鞘膜或肝终端小静脉壁内,该沉积物无色,可折光,HE染色沉积物通常呈粉红和棕黄色,放射自显影可显示二氧化钍发出的α射线,表现为短的点状轨迹,能量分散X射线微量分析亦可测出钍元素,由二氧化钍,砷或氯乙烯引起的血管肉瘤,在非肿瘤组织中往往有肝硬化和纤维化,约1/3患者有特发性肝硬化,由明确致病因子引起的肿瘤与特发性肿瘤之间无形态学上的差别。
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常见症状
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常见症状:
阴道出血、白带增多、腹胀、肛门坠胀、结节
一、症状
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大多表现为阴道壁突出的结节状物,伴阴道出血,白带增多,也可表现为下腹胀痛,阴道,肛门坠胀,排尿,排便困难,肿块大小3~10cm,可呈息肉状,边界清,质软,无压痛,活动或固定。
二、诊断
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查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
血管肉瘤严重吗
一、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 Gessi等(2002)采用PCR、原位杂交以及电镜下直接观察病毒体发现阴道血管肉瘤中有人类单纯疱疹病毒-8(HHV-8)存在,认为HHV-8的感染与血管肉瘤的发生有关。
2、慢性刺激 2例阴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有数年阴道放置子宫托史。
3、放疗 共有4例患者分别因为子宫内膜癌、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宫颈鳞癌接受盆腔放疗,9,14,20,21年后在放疗部位出现血管肉瘤。Morimura等(2001)认为要诊断放疗引起的血管肉瘤需除外慢性淋巴水肿,而且必须数年后发生在原来放疗部位。
二、发病机制
肿瘤呈血疱样或境界不清的斑块。切面呈紫红色,微囊状或海绵状,边界不清,而镜下所见浸润的范围,远超过肉眼所见者。
镜检见明显扩张的血管瘤样腔道,大小、形态不规则,相互吻合形成错综复杂的窦隙状网,腔隙内可见红细胞。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可贴附于血管内壁,形成结节状突出于管腔。瘤细胞多呈梭形,未分化者呈多边形,类内皮细胞样或呈上皮样,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电镜下可见内皮分化,如部分覆盖基底膜,细胞间紧密连接及吞饮小泡,偶见微丝、Weibel-Palade小体、小管结构等。
免疫组化血管内皮标志物F Ⅷ因子、CD31、CD34大部分为阳性,上皮样血管肉瘤部分低分子角蛋白也可呈阳性
血管肉瘤症状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少数为先天性好发于皮肤皮下肌肉和骨组织,也可发生于口腔纵隔和腹膜后等部位常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其次为躯干头颈部,通常是单发大小不一直径为1~4cm质硬呈结节状或斑块,表面皮肤正常偶见静脉曲张或毛细血管扩张有时表现为良性边界清楚生长缓慢,而恶性者生长快呈侵袭性生长还有一些则形成转移肺,最易受累有些病例在皮肤肿瘤切除后数年还能发生转移其途径可能通过淋巴管或血流。
血管肉瘤占脉管肿瘤的1%~2%。深部组织的血管肉瘤极为罕见,所占比例不足全部肉瘤的1%,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皮肤、乳房、大腿深部肌肉,其次为腹膜后、躯干及四肢皮肤。本瘤恶性程度较高,常在早期即可经血循环转移至肝、肺、骨,经淋巴可转移至引流区淋巴结。易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临床上血管肉瘤大多表现为渐进性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生长较快,易并发出血。1/3的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凝血异常、贫血、持续性血肿和瘀斑。年龄非常小的患者可因动静脉分流甚至大量出血引起高排血量性心衰。
了解肝血管瘤常见症状
肝血管瘤的症状诊断是肝血管瘤治疗的前提,肝脏血管瘤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肝血管瘤预防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专家通过多年的治疗和诊断经验,为你详细解读肝脏血管瘤有哪些症状表现。
肝脏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从大小、数量和位置上还可分为小肝血管瘤和巨大肝血管瘤;单发性肝血管瘤和多发性肝血管瘤;肝左叶血管瘤和肝右叶血管瘤。我们一般所说的肝脏血管瘤就是指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来说,肝脏血管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肝脏血管瘤的症状是什么?肝血管瘤临床分为隐匿型和症状型。隐匿型:绝大多数患者因瘤体小、无症状、多在查体和剖腹探察中偶然发现。尤其近年来,无损伤性检查方法的普及使得检出率日渐增多。症状型:肝血管瘤有各种症状大致包括,上腹隐痛不适、腹胀、肝区疼痛、厌食、恶心、呕吐、乏力;类似慢性肝、胆、胰、胃肠病;也有少部分患者可长期低热、冷战、盗汗,类似肝脓疡、结核,这些症状可能与瘤体内出血、血栓的形成或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