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红斑和过敏的区别 发病部位不同
蝶形红斑和过敏的区别 发病部位不同
蝶形红斑:蝶形红斑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两侧面颊对称性的面部红斑,通过鼻梁相连,颜色有淡红色或是鲜红色,如一只蝴蝶覆之。
过敏: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红斑狼疮早期症状 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
红斑狼疮早期会出现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遍及颈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肤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盘状红斑,隆起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损害。
蝶形红斑狼疮严重吗 什么是蝶形红斑狼疮
蝶形红斑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两侧面颊对称性的面部红斑,通过鼻梁相连,颜色有淡红色或是鲜红色,如一只蝴蝶覆之,故称为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特异性较高的一种皮损。
蝶形红斑是什么病
蝶形红斑有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由于在患者的面部两侧会出现对称性的红斑,并且颜色可分为淡红色或鲜红色,形状如同一只蝴蝶,故名蝶形红斑,这种红斑是属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皮损。
蝶形红斑狼疮严重吗
蝶形红斑狼疮好治吗
不好治
蝶形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这个病根治起来比较困难,只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蝶形红斑与过敏的区别
蝶形红斑一般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激素或环境条件有关,并且患有蝶形红斑的患者在患病初期的患病部位为鲜红色或紫红色,继而逐渐变为暗红色,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有水疱出现,偶尔会伴有瘙痒的症状。
过敏是一种先天性的免疫功能失常,并且一般都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的,在患者接触过敏原发病时,会出现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休克等现象。
红斑与红斑狼疮的区别
红斑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红包狼疮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专用药如湿康,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中医推荐纯中药的皮肤老偏方治疗湿疹。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人有皮肤损害,红斑、红斑狼疮呈现多样型。颧面部蝴蝶状红斑和甲周,指端水肿性红斑为红斑狼疮特征表现特征表现。蝶形红斑不超过鼻唇沟,而鼻梁、额、耳廓亦可有不规则形红斑。在上臂肘背、掌背、指节、趾节背面、手掌、足底部等部位亦可有不同形状的红斑。形状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
红斑是很少有骚痒的现象出现。红斑狼疮患者一定要专业医生治疗这种疾病。
蝶形红斑与过敏的区别 发作机制不同
蝶形红斑:蝶形红斑是体内免疫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是人体对过敏原的一种超敏反应,只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过敏源时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
如何正确诊断多形性红斑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1、急性突发,病因不明,有时可能与药物过敏反应有关。
2、局部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口腔粘膜充血(或有水疱)、糜烂、渗液、渗血(自发或激发性),以致唇红部常有紫色血痂,当病情未得到控制时,血痂层层加厚,状如紫茧;口内粘膜的病损可注意到涎液中含血迹现象;皮肤为靶样红斑;若系重型病例,除口腔、皮肤表现外尚合并有眼或阴部等处的损害。
【鉴别】
本病有自限性;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起病急骤,病前多有头痛不适、口干咽痛、倦怠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关节酸痛及体温升高。一般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1、多形红斑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皮肤血管内皮的攻击形为,导致皮肤血管炎症的发生,出现血管内红细胞外渗,组织水肿,从而在皮肤粘膜上出现红斑。多形红斑的病因并不明确,目前怀疑与感染,过敏性药物的刺激有关,因此治疗时主要是去除病因,如防止感染,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等,如与冻疮相混淆而采用冻疮的治疗方法达不到治疗效果。
2、药疹(多形红斑型)有服药史,停药经适当处理即可消退。与季节无关,也无一定好发部位。
3、红斑狼疮常出现多形红斑皮损,且好发青年女性,易误诊。但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为颜面蝶形红斑,有明显关节疼痛及全身症状,白细胞减少,血液发现红斑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狼疮带试验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等。
4、冻疮多见冬季,入春消退,好发四肢末端暴露部位,不见于黏膜。无靶形红斑,自觉瘙痒,退热加重。
皮肤上出现异样斑点要小心什么疾病
面部蝶形红斑要警惕狼疮
整个面部出现蝶形红斑,这很可能是红斑狼疮的最初迹象,但是我们还不能妄下结论,这也很可能是酒渣鼻,也就是接触性皮炎。
所以我们就要警惕了,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如果真的是蝶形红斑,那么我们就要马上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测试,看看到底是否真的是狼疮在作怪。
狼疮的危害
首先,红斑狼疮患者,双手双足会出现大片的瘀点,包括指端、脚趾尖凹陷,会出现溃疡以及坏死等情况,极少数能引起足背动脉闭塞性脉管炎,并且还会伴随着剧痛,双腿还会出现网状青斑和片状青紫斑等。
除此之外,红斑狼疮还会出现高热,长期发热或者是不规则热等交替出现,黏膜溃疡与脱发、黏膜损害等,还会出现无痛性粘膜溃疡,头发也会失去光泽,变的干燥易断。
最重要的是红斑狼疮患者还会伴随着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偶有心衰,还会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情况。
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
系统性的红斑狼疮会有家族聚集的倾向,主要还是因为遗传因素占据大多数,其次就是性激素的原因,多见于育龄期的女性。
最后就是环境因素了,紫外线的照射会加重损害角质形成细胞,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从而就能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的出现。
某些病毒感染也是会引起红斑狼疮的发生的,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对于病毒的抗体滴度增高,所以说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是很多样的。
蝶形红斑与过敏的区别 发病年龄不同
蝶形红斑:蝶形红斑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并,多见于15-40岁女性。
过敏: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
什么是狼疮红斑
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红斑狼疮可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红斑狼疮两大类。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是一种介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之间的皮肤病变。红斑狼疮的发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以局部皮肤为主,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70%~85%有皮肤表现,因此红斑狼疮历来是皮肤病学研究的重点。
红斑狼疮起病稳匿或急骤,发作比较凶险,且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出没无常,就跟狼一样狡猾。而狼疮病人的皮肤损害除盘状红斑狼疮出现典型的盘状红斑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出现蝶形红斑,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大疱性红斑,有的也出现盘状红斑,所以用红斑狼疮一词命名该病,既形象逼真,又内涵丰富。
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或呈片红斑,或面部红斑呈暗红色,双手红斑及甲下红斑,皮疹或皮肤光过敏,低热或自觉发热,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目赤心烦,牙龈出血,或有皮下紫斑,或皮下网状青斑,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蝶形红斑与过敏的区别 病因不同
蝶形红斑:
蝶形红斑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感染、激素水平、环境因素、药物等。
过敏:
内在因素就是本身具有过敏体质,这在皮肤过敏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及早彻底脱敏是治疗皮肤过敏防止复发的关键。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海鲜、蛋白质,辛辣食品、酒、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皮肤过敏最常见的诱因。
蝶形红斑和过敏的区别 发病特点不同
蝶形红斑:蝶形红斑是一种水肿性红斑,高于皮肤,边缘或清楚或模糊,起初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后可变为暗红色,表面多光滑,严重者可伴有水疱、结痂,继之出现鳞屑、毛囊角质栓和毛细血管扩张。
过敏:过敏的特点主要包括,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损失组织细胞,也不引起组织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哪些明显症状
脑损害: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有多种多样表现。精神病变表现为精神分裂症反应,各种精神障碍如烦躁、失眠、幻觉、猜疑、妄想、强迫观念等。脑损害常见于慢性SLE终末期或红斑狼疮急性发作的重症病例,有少数慢生轻症脑损害病例,经常头痛头晕,脑电图有异常改变,在极少烽病例中是急发期首发症状。一般情况下,及时治疗后,脑损害是可逆的,脑电图、脑CT扫描的异常改变也是可逆的。颅内严重出血,脑疝可导致死亡。
红斑皮疹:80%以上的红斑狼疮病人有皮肤损害,红斑、皮疹呈现多样型。颧面部蝴蝶状红斑和甲周,指端水肿性红斑为红斑狼疮特征表现特征表现。蝶形红斑不超过鼻唇沟,而鼻梁、额、耳廓亦可有不规则形红斑。在上臂肘背、掌背、指节、趾节背面、手掌、足底部等部位亦可有不同形状的红斑。形状有盘状红斑、环形红斑、水肿性红斑、多形红斑等。点状红斑的形状呈现片状,边界清楚,稍隆起中司平坦,上有角质屑粘附,拭之不去,与下面毛囊相连,为一毛囊角栓,以后可留有萎缩性疤痕,略有凹陷。红斑狼疮患者皮疹有红色丘疹、斑丘疹,一般不痒或稍痒,在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发生,以面部、颈部、四肢为多见。少数人有水泡、血泡。红斑、水泡消退后,可出现表皮萎缩,色素沉着和角化。
关节疼痛:有90%以上的红斑狼疮病人有关节痛,各个病期都可能发生。关节痛有的于发病前数年已经出现,有的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触痛和积液,呈急性关节炎表现。受累部位多见的有近端指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趾节等,常有对称性。部分红斑狼疮病人有晨僵。有些病人关节病程较长,也有病人只有短时出现,甚至为一过性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