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肩袖损伤
如何预防肩袖损伤
(1)遵守体育锻炼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一般原则。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无论伤病与否都要区别对待,如果不加区别的给以同样的运动量与强度,学习同样难度的动作,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就会受伤。训练课中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法。
(2)注重拉伸练习。拉伸练习是有目的的将肌肉和软组织在运动前、中、后进行拉伸,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软组织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有利于肌肉的疲劳恢复,防止肌肉的拉伤,保持肌肉的弹性,避免造成运动技术的僵硬和变形。准备活动时的拉伸练习是把肌肉和软组织的内部粘性减轻,增加弹性,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中的肌肉拉伤,主要采用主动性的拉伸训练;训练后的拉伸练习则是放松僵硬疲劳的肌肉,加速肌肉内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减少肌肉的酸痛,尽快的恢复体能,主要采用被动拉伸。。
(3)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为避免可能发生的损伤,最好掌握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自高处或摔下或落下必须双腿并拢,相互保护以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学会各种滚翻动作以缓冲与地面的撞击;各种支持带的正确使用等等。
(4)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腰部损伤,应加强腰腹肌的训练,提高腰腹肌的力量,并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5)重视小肌群训练。人体的肌肉分为大小肌群,小肌群一般起固定关节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练习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视小肌群的练习,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运动时受伤的几率。小肌群的练习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哑铃或橡胶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练习往往有害无益。另外,小肌群练习时应结合多种方向的运动,并且动作要求精确无误。
(6)注重身体中枢稳定性练习。中枢稳定性,是指包括有骨盆和躯干的力量和稳定性。中枢力量和稳定性对于完成各种复杂运动动作是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中枢训练多在固定平面上进行,如常练习的仰卧起坐等,功能性不强。中枢的力量练习应同时包括腹部的屈和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7)加强自我监督,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一些特殊的自我监督方法。如:易患髌骨劳损的项目,可以做单腿半蹲试验,出现膝痛或膝软即使阳性;易伤肩袖的项目,应经常做肩的反弓试验(肩上举170度时,再用力后伸),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易患胫腓骨疲劳性骨折、足屈肌腱腱鞘炎者应将常做“足尖后蹬地试验”,伤处疼痛者即为阳性。
(8)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体育器具、设备、场地等在锻炼前都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例如,参加网球锻炼时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细、网拍绳子的弹力应该适合锻炼者个人的情况;女性的项链、耳环等锐利物品在锻炼时应暂时不佩戴;锻炼者应根据运动的项目、脚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选择一双弹性好的鞋子。
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
很多中老年人出现肩膀疼痛、活动受限,就自认为是肩周炎,然后就开始进行拉吊环、爬墙等针对肩周炎的锻炼,却发现效果并不好。
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肩膀痛的原因中,肩周炎只占肩膀疼痛患者的10%~20%,更常见的原因是肩袖损伤。
肩袖:肩膀外侧包绕肩关节的四块肌肉,因形似袖口而得名,这四块肌肉收缩,能够使肩关节内旋、外展、外旋等。当各种原因引起肩袖肌腱损伤,就会出现肩膀疼痛无力,活动受限。
损伤原因:肩袖本身退化、特殊职业(教师、乒乓球运动员、油漆工人等)使得肩袖组织过度使用、平时手抓公交车扶手等。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疼痛、外旋活动受限,不能梳头;肩袖损伤主要是肩关节外展上举无力。
肩袖损伤的锻炼则以练习肩关节外旋、内旋为主,并要尽量避免做过顶及过肩运动,防止肩袖进一步损伤,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如何保护肩部健康
人老了感觉好多关节就像锈住了一样,很不好使还经常会出现一些酸痛等症状。许多不明原因的肩痛往往被患者自己武断地认为是肩周炎,盲目地在家里进行功能锻炼、自我康复。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时。撕裂的肩袖会往两边越扩越大,不会自愈。因此一旦肩部有了第一次脱位,就应该及时寻找专业的关节科医生就诊。慢性劳损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比较常见。如果颈肩部夜间疼痛,上举手臂疼痛,不敢患侧睡,肩关节外展、上举或后伸时无力就要注意。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袖损伤症状
1.临床表现
(1)外伤史:急性损伤史,以及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2)疼痛与压痛:常见部位是肩前方痛,位于三角肌前方及外侧,急性期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慢性期呈自发性钝痛,在肩部活动后或增加负荷后症状加重,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使疼痛加重,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
(3)功能障碍:肩袖大型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及外展功能均受限,外展与前举范围均小于45°,但被动活动范围无明显受限。
(4)肌肉萎缩:病史超过3周以上者,肩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
(5)关节继发性挛缩:病程超过3个月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2.特殊体征
(1)肩坠落试验(arm drop sign):被动抬高患臂至上举90°~120°范围,撤除支持,患臂不能自主支撑而发生臂坠落和疼痛即为阳性。
(2)撞击试验(impingement test):向下压迫肩峰,同时被动上举患臂,如在肩峰下间隙出现疼痛或伴有上举不能时为阳性。
(3)疼痛弧征(pain arc syndrome):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肩前方或肩峰下区疼痛时即为阳性,对肩袖挫伤和部分撕裂有一定诊断意义。
(4)盂肱关节内摩擦音:即盂肱关节在主动运动或被动活动中出现摩擦声或轧砾音,常由肩袖断端的瘢痕组织引起。
肩膀酸又疼不一定是肩周炎
肩袖损伤常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一些都市女白领单肩包里总会有很多杂物,让一侧肩膀担负着这样的重量,这种非正常状态下的受力持续时间太长,关节之间会逐渐产生炎症,有的就会出现肩袖损伤;一些长期进行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过肩运动的人,也是高发人群;很多长期跳广场舞、经常玩微信“摇一摇”的市民也可能会造成肩袖损伤。
“一些疾病,如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颈椎病等,都会造成肩关节疼痛,很容易让人与肩周炎混淆。”王智明说,50-60岁人群中有一半曾有过肩痛的情况,以往这些常常被认为是肩周炎,然而,随着肩关节研究的不断深入,真正的肩周炎患者只占肩痛人群的1/4,大量的肩痛患者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他认为,二者区别其实很明显:肩周炎可自愈,大部分肩周炎1年左右会自行缓解,一般不会超过1年半。相反,肩袖损伤者则无法自愈,且越动疼痛会越明显。最佳治疗时间为3个月以内。肩周炎患者一般会出现患肢各个方向都受限,还会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进入冰冻期,手臂抬不高转不动;肩袖损伤者活动受限程度不及肩周炎,主要表现为,上举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此外,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为夜间疼痛。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治疗不尽相同。“肩周炎”越是痛越要动,医生会建议患者适当进行爬墙、伸展运动等锻炼,也可在专业医院做理疗。而“肩袖损伤”则截然相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如休息和限制过顶运动。如果将肩袖损伤误认为是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失去手术机会。
确诊“肩周炎”或“肩袖损伤”,一般需要通过专科的体格检查及磁共振等检查。如经非手术治疗4—6周后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应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肩袖撕裂会逐渐增大,肌腱回缩固定,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丧失最佳的治疗机会,引起长期慢性疼痛及关节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如何避免老年人肩膀疼痛
许多的老年朋友对于自身的状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盲目的在家中自行的锻炼而造成“隐形伤害”,例如肩膀疼痛等等不良影响。专家呼吁老年人需要具更多的健康知识才能正确的锻炼达到健康目的。
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时。撕裂的肩袖会往两边越扩越大,不会自愈。因此一旦肩部有了第一次脱位,就应该及时寻找专业的关节科医生就诊。慢性劳损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比较常见。如果颈肩部夜间疼痛,上举手臂疼痛,不敢患侧睡,肩关节外展、上举或后伸时无力就要注意。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痛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保护肩部免于“受伤”。
1.避免露肩睡觉。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要保护肩部免于受凉;
2.减轻手提包的重量。当包太沉重时,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减少单肩背包。单肩包让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
4.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
肩关节疼痛要警惕的误区
正确认识肩关节疾病
肩袖损伤发病率排名首位的肩袖损伤占肩关节疾病的30%-40%。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肩关节退行性病变,其发生与年龄成正相关。典型症状是颈肩部夜间疼痛,上举手臂疼痛;有时不敢向疼痛的一侧睡,甚至被痛醒;肩关节可在外展、上举或后伸时无力,有时连生活自理也存在困难。
肩峰撞击症肩峰撞击症是肩峰和肩峰下滑囊组织在肩关节外展、上举过程中与肩袖组织发生撞击和挤压,造成肩关节疼痛和上举功能障碍。一般而言,年纪较大者和投掷运动员,发生撞击及肩袖病变的较多。若耽误治疗,病人可能会出现肌肉严重萎缩,且夜不能寐;如任其发展,后期则可能导致肩关节重要肌腱断裂,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
肩关节不稳肩关节疾病中发病率第三的是肩关节不稳。由于外伤或关节结构退变,以及肩关节本身活动度大,稳定性相对较差,肩关节易发生脱位或半脱位。若不及时治疗,会发生骨头缺损,关节表面破坏,给后期治疗带来困难,有的甚至会变得非常棘手。
除此之外,肩关节疾病还存在许多病种,如肩锁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和钙化性岗上肌肌腱炎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要采取相应的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皮质类固醇关节内注射;超声波协同药物治疗的效果,且有热效应,具有辅助疗效;肩关节功能锻炼。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肩袖损伤可采用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或者联合肩关节镜和小切口的微创手术治疗;严重的肩袖损伤需要进行开放性手术重建或者肩关节人工关节置换。
肩袖和肩周炎它们有什么区别
肩袖损伤可以是急性创伤造成,也可由于反复的劳损引起,而中老年人常由于肩袖退行性改变、质地变脆引起,因此一般发生于惯用肩。此外,肩袖损伤也有其特殊的症状表现:反复发作或持续的肩关节疼痛;夜间疼痛加重,特别是不能向患侧侧睡;肌肉力量减退,特别是试图举起上臂时;关节活动度可能受限。其治疗需要专业的运动医学或肩关节外科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
肩周炎是发生于不同解剖部位,有各种不同病理特点的一组疾病,其中包括:钙化性肌腱炎、粘连性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撕裂等等。
目前文献上所出现的肩周炎常特指粘连性关节囊炎,其病因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因而又被称为"冻结肩"。
肩袖损伤治疗时,需要病人保持肩部绝对休息,不能活动,注意养护,恢复肌肉的损伤程度。
而肩周炎的治疗则截然相反,它需要通过活动加强肩部关节活动来加速血液的供应,以改善炎症症状。
"肩袖损伤"有什么 症状呢
肩袖损伤将导致其正常功 能减弱甚至丧失,严重影响上 肢外展功能。本病常发生在需要肩关节极度外展的 反复运动中(如棒球、自由泳、仰泳和蝶泳、举重、 球拍运动)。肩袖损伤时可出现受损侧肩关节畸形、 活动障碍及局部肩关节的疼痛。
肩关节病误诊多
眼下,肩周炎似乎成了肩关节疼痛的代名词。对此,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提醒,肩关节疼痛未必都是肩周炎惹的祸。
肩关节病误诊多
肩周炎是人们最为熟知的肩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或肩关节僵硬。其实,肩周炎较为准确的专业名称应该是“冻结肩”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由于多发于50岁上下的中老年人,又俗称为“五十肩”。
在普通骨科或伤科门诊,不明原因的肩痛患者绝大多数都被诊断为肩周炎或所谓的“五十肩”,服用止痛药、按摩推拿和功能锻炼成为治疗肩痛的基本手段。而事实上,肩关节疾病多种多样,除了肩周炎之外,还包括冻结肩、肩部撞击症、肩袖损伤、盂唇损伤等等,非专业的肩关节外科医生常难以准确鉴别。
陈世益教授告诉记者,在上海某大型社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真正的冻结肩,也就是肩周炎患者,在中老年肩痛人群中仅占20%,而导致肩痛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肩部撞击症和肩袖损伤等。
肩袖损伤更多见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肩关节疼痛或僵硬,当肩关节活动到某一角度时会觉得疼痛或无力,胳臂抬不起来,夜间睡觉经常会痛醒,不能侧卧,疼痛往往持续一年以上。推拿、理疗、中药、针灸、封闭都尝试过,还遵照医嘱每天坚持锻炼,爬墙、拉吊环、棍棒操、绳操,一一尝试却不见好转,每次运动后疼痛还会加重。经仔细的专业检查后,他们都被告知患了同一种病——肩袖损伤。
陈世益教授指出,肩袖损伤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前来就诊的老年人中非常多见,甚至远远多于肩周炎。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且并不局限于中老年人。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等,比如公共汽车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突然遇到急刹车时身体失去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伤。慢性劳损伤常见于曾经摔伤并用上肢撑地或用力提拉重物、过度使用上肢后引起。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也比较多见。
肩关节疼痛和僵硬的治疗关键在于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的疼痛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功能锻炼无助于肩袖损伤的止痛,不合理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病变的加重,因此,患者应该尽快去专业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袖损伤病因
1.退变学说
Yamanaka通过尸检标本研究所描述的肌腱退变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肩袖内细胞变形,坏死,钙盐沉积,纤维蛋白样增厚,玻璃样变性,部分肌纤维断裂,有原纤维形成和胶原波浪状形态消失,小动脉增殖,肌腱内软骨样细胞出现,肩袖止点(enthesis)退化的表现为潮线的复制和不规则,正常的四层结构(固有肌腱,潮线,矿化的纤维软骨和骨)不规则或消失,或出现肉芽样变,这些变化在40岁以下的成人中很少见,但随年龄增长呈加重的趋势。
Uhtoff等的研究表明了肌腱止点病变(enthesopcethy)的病理特点:肌纤维在止点处排列紊乱,断裂以及有骨赘形成,肱骨头软骨边缘与冈上肌腱止点间的距离——袖沟(sulcus)的退变程度与袖沟宽度成正比,肌腱止点变性降低了肌腱的张力,成为肩袖断裂的重要原因。
肌腱的退化变性,肌腱的部分断裂以及至完全性断裂在老年患者中是常见病因。
2.血运学说
Codman最早描述的“危险区”位于冈上肌腱远端1cm内,这一无血管区域是肩袖撕裂最常发生的部位,尸体标本的灌注研究都证实了危险区的存在,即滑囊面血供比关节面侧好,与关节面撕裂高于滑囊面侧相一致,Brooks发现,冈下肌腱远端1.5cm内也存在乏血管区,但冈上肌的撕裂发生率远高于冈下肌腱,因此除了血供因素外,应当还存在其他因素。
3.撞击学说
肩撞击征(impingement syndrome of the shoulder)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于1972年提出,他认为肩袖损伤是由于肩峰下发生撞击所致,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喙肩穹下方,NeerⅡ依据撞击征发生的解剖部位而将其分为冈上肌腱出口撞击征(outlet impingement syndrome)和非出口部撞击征(non-outlet impingement syndrome),他认为95%的肩袖断裂是由于撞击征引起,冈上肌腱在肩峰与大结节之间通过,肱二头肌长头腱位于冈上肌深面,越过肱骨头上方止于顶部或肩盂上粗隆,肩关节运动时,这两个肌腱在喙肩穹下往复移动,肩峰及肩峰下结构的退变或发育异常,或者因动力原因引起的盂肱关节不稳定,均可导致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肩峰下肌腱的撞击性损伤,早期为滑囊病变,中晚期出现肌腱的退化和断裂。
但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肩袖撕裂的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与肩峰下的撞击无关,而是单纯由于损伤或肌腱退化所致,此外,存在肩峰下撞击的解剖异常的病例也并非都会发生肩袖破裂,因此,肩峰下撞击征是肩袖损伤的一个重要病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4.创伤
(1)概况:创伤作为肩袖损伤的重要病因已被广泛接受,劳动作业损伤,运动损伤及交通事故都是肩袖创伤的常见原因,Neviaser等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现,凡发生盂肱关节前脱位者,若在复位之后患肩仍不能外展,则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为100%,而腋神经损伤仅占7.8%,在老年人中,未引起骨折或脱位的外伤也可以引起肩袖撕裂,任何移位的大结节骨折都存在肩袖撕脱性骨折,创伤可根据致伤暴力大小而分为重度暴力创伤与反复的微小创伤,后者在肩袖损伤中比前者更重要,日常生活活动或运动中的反复微小损伤造成肌腱内肌纤维的微断裂(microtear),这种微断裂若无足够的时间修复,将进一步发展为部分或全层肌腱撕裂,这种病理过程在从事投掷运动的职业运动员中较为常见。
(2)暴力作用形式:急性损伤常见的暴力作用形式有:
①上臂受暴力直接牵拉,致冈上肌腱损伤。
②上臂受外力作用突然极度内收,使冈上肌腱受到过度牵拉。
③腋部在关节盂下方受到自下向上的对冲性损伤,使冈上肌腱受到相对牵拉,并在喙肩穹下受到冲击而致伤。
④来自肩部外上方的直接暴力对肱骨上端产生向下的冲击力,使肩袖受到牵拉而发生损伤。
此外,较少见的损伤有锐器刺伤及火器伤等。
(3)退变因素。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的内在因素是肩袖肌腱随增龄而出现的组织退化,以及其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乏血管区的固有弱点,而创伤与撞击则加速了肩袖退化和促成了断裂的发生,正如Neviaser强调指出的,4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肩袖的退变过程,没有一种因素能单独导致肩袖的损伤,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应依据具体情况分析得出。
肩袖损伤的治疗
肩袖撕裂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依据下列五个方面选择治疗方式:①撕裂的原因(撞击和不稳);②撕裂的程度;③关节内其它损伤;④骨性异常;⑤病人的运动水平。
非手术治疗
包括休息、冰敷、理疗、口服消炎止痛药物、肩袖肌力训练、肩峰下间隙封闭等,成功率62%~83%。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肩袖撕裂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
手术目的包括:①关闭肩袖缺损;②消除撞击;③保护三角肌止点;④以不损害肌腱愈合为前提,通过细致的康复,防止粘连。
1. 传统切开手术
早期手术方式为肩峰外端甚至全肩峰切除及肩袖修复术,尽管缓解疼痛效果明显,但术后三角肌力量明显减弱,影响正常功能。
后来前肩峰成形+肩袖修复术成为了治疗肩袖撕裂的标准技术。
切开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无法发现和处理关节内病变等缺点。
2. 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ASD)
80年代报道了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并逐渐取代了切开肩峰成形术。有
些作者认为对于一些高龄肩袖撕裂患者可以单纯应用ASD而不缝合肩袖,近期效果令人满意,疼痛明显减轻,但远期效果不佳。
3. 小切口修复技术
90年代报道了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复技术(mini-open技术)。
与传统切开手术比较,小切口技术采用顺行分开三角肌纤维暴露肩袖,保留三角肌在肩峰的止点,成功率在80%至94%。
4.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
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提高和关节镜器械的发展,特别是锚钉(Anchor)技术的出现,肩袖撕裂的修复已逐渐向全镜下技术发展。
一些文献将全镜下技术与小切口修复技术进行比较,认为两者效果相当,而全镜下技术具有切口小,三角肌损伤轻微,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5. 双排固定技术(double row technique)
近年来,根据肩袖止点的解剖学研究,人们开始尝试肩袖止点双排固定技术。该技术更符合正常的解剖结构,增加了肌腱与骨的接触面积,分散了修复的张力,增加了肌腱与骨愈合的机会。
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
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虽然少见,但却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的定义是:由于撕裂巨大,回缩严重,通过常规肌腱松解无法修复的撕裂。Goutallier等则提出通过研究肌肉的萎缩程度和脂肪浸润的程度来判断肩袖能否修复。
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有两种解剖类型:①肩袖后上部撕裂:指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撕裂;②肩袖前上部撕裂:指冈上肌和肩胛下肌撕裂。
尽管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或任何运动水平人群,但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常见于两类人群:①最常见于老年人,运动水平不高,常常由于小的外伤而出现症状。②另一类人群年龄较小,爱好运动,多在急性损伤后出现症状;
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运动水平,以决定治疗方法。同时应注意喙肩弓的完整性和关节的退变程度。
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理疗、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封闭治疗等。一旦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就开始肌力训练。一般应持续至少3个月才能见效。
手术治疗方式包括:肩峰下间隙清理;肌腱转移;关节置换术。
1. 肩峰下间隙清理
适用于年龄较大,运动要求不高的人群。术中行有限肩峰成形,保留喙肩
韧带。
2. 肌腱转移手术
适用于年龄较轻,运动要求较高的人群,患者力弱症状明显,但应具有正常三角肌功能。文献报道了多种肌腱转移修复后上部肩袖,包括肩胛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前部、大圆肌、斜方肌等。但目前最受推崇的是背阔肌腱转移。
肌腱转移手术操作比较复杂,术后康复周期较长,因此,那些不愿意经历长时间康复训练的患者不要采取这种术式。
3、 关节置换手术
适用于合并骨关节病或前上不稳的患者。对于合并骨关节病但喙肩弓完整的患者,可采用半关节置换或同时应用肱骨头表面置换。对于合并前上不稳的患者,可采用反向假体。
肩膀痛未必都是肩周炎
遭遇肩部疼痛时,人们常常会联想到患了肩周炎,尤其是中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得肩周炎很正常。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肩关节疼痛都是由肩周炎引起的,相反,肩周炎只占一小部分。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肩肘外科峰会”上,专家指出,虽然人们对肩周炎这一疾病耳熟能详,但其发病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随着磁共振检查手段的普及以及对肩关节疾病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引发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困难的主要“元凶”是:肩袖损伤、肩峰撞击征、肩关节不稳等。据统计,这三者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病的70%左右,远高于人们熟知的肩周炎,其严重性也远远超过肩周炎。
在排名前三位的肩关节疾病中,肩袖损伤位列第一。年龄的增长、劳累过度、外伤以及肩部外展活动频繁等原因,都容易引起肩袖损伤。其主要表现是:肩部疼痛、压痛,活动时加重、弹响,肩关节功能明显受限,时间久了甚至会出现肩袖肌肉萎缩,并会引起肘关节疼痛等。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且往往是在没有明显的外伤下发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肩袖损伤患者并没有听说过这一名词,因而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把肩袖损伤错当做肩周炎来治疗,不仅对症状的缓解于事无补,还有可能越治越严重,甚至会造成肩关节功能的严重损伤。
老人肩膀疼痛怎么办
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时。撕裂的肩袖会往两边越扩越大,不会自愈。因此一旦肩部有了第一次脱位,就应该及时寻找专业的关节科医生就诊。慢性劳损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比较常见。如果颈肩部夜间疼痛,上举手臂疼痛,不敢患侧睡,肩关节外展、上举或后伸时无力就要注意。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痛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保护肩部免于“受伤”。
1.避免露肩睡觉。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要保护肩部免于受凉;
2.减轻手提包的重量。当包太沉重时,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减少单肩背包。单肩包让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
4.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