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危险事件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危险事件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承受的压力较大,处于痉挛状态,以致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如果此时由于某种原因促成血压骤然增高,就易造成脑血管破裂、发生脑溢血,这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血压骤升,下列情况更应小心谨慎。
情绪激动时情绪变化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人们都知道生气、着急、惊恐可使血压突然升高,但往往忽视过分高兴也同样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心理医学研究表明,生活中的“坏事”和“好事”都会引起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也要防止过分高兴。
屏气排便时大便时,由于体位改变和用力,腹压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随之上升。如遇大便干燥,患者屏气排便时全身肌肉收缩,血管也收缩,胸腔和腹腔压力增大,致使较多的血液充盈颅内血管。为此,老年人应多吃蔬菜和粗粮、多饮水,定时排便,经常按摩腹部。
气温骤变时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而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然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应做好避寒保暖工作。
烟酒过量时每逢佳节或喜庆之日,以酒待客、以烟会友是人之常情,但过量吸烟饮酒可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这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因此,中老年人均应控制吸烟饮酒量,以防不测。
使用某些药物时进行外伤缝合、拔牙时所用的麻醉药可使血压升高,关节炎患者服用的消炎痛也可使血压明显上升,很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故而高血压患者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应向医生说明病情,防止因用药而导致血压骤升。
突然停用降压药时有实验,每天服用可乐宁(中枢性降压药)超过1.2毫克的14名高血压患者中,在突然停药后,有7人出现了出汗、头痛、失眠、脸部潮红和血压回升的症状,有的人血压比治疗前还高很多。这是“停药反跳”现象。所以高血压患者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以防“功亏一篑”。
性生活时由于性生活时情绪高涨、心跳加快,血压也会有明显的升高,故当收缩压超过170mmhg时,应尽量避免性生活。
高血压临床诊治的盲区与对策
区一:仅凭诊室血压判断血压水平
临床医生在诊室中测量到的只是患者的即刻血压,但即刻血压往往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血压状态。因为对患者其他重要时间段(尤其是夜间和凌晨)的血压,医生并不了解,所以存在对血压认识上的“盲区”。据观察,不少患者在清晨服药的情况下,上午血压正常,但下午、晚上、夜间、凌晨血压仍显著高于正常,因此高血压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与稳定控制。显而易见,仅根据上午诊室血压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价是极其武断、片面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常有患者的诊室血压高于正常,而返家后的血压恢复正常,即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部分医生因此诊断为高血压,甚至要求患者长期服药治疗,这是极其错误的,同时也给患者背上了沉重的精神与经济包袱。目前认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或消除精神、情绪刺激因素后,血压一般可很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动态血压监测可以鉴别高血压与此种一过性血压升高,避免过度医疗。而隐匿性高血压又被称为“反白大衣高血压”,即诊室偶侧血压正常,但24小时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高于正常的临床现象,这也是高血压诊治中的常见“盲区”。研究显示,隐匿性高血压与持续性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程度相似。如果临床医生没有认识到这一临床情况的重要性,就可能出现漏诊漏治现象,产生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应对策略
医生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全天候血压情况与变化规律。目前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已成为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动态血压监测能更为准确、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真实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特征,能有效地鉴别白大衣高血压,检出隐匿性高血压。以此为基础指导降压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全天候血压达标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临床医生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一“武器”,才能变“盲区”为“明区”,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
盲区二:对夜间高血压和血压晨峰重视不够
许多医生不关注血压“勺型”和“非勺型”曲线:正常血压呈勺型,夜间血压比白天降低10%-20%;非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10%)、深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20%)和反勺型血压 (夜间血压不降反增)等为异常血压节律模式。非勺型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与多种临床事件相关,如慢性肾功能不全、顽固性高血压、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与勺型高血压相比,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肾脏和血管靶器官损害更重,预后更差。MAPEC研究对3000例受试者随访4年,证实非勺型和反勺型血压较其他类型血压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因此,高血压治疗不仅需关注日间血压下降,更应该重视平稳控制夜间血压,确保全天血压达标与正常节律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危害。
清晨6-10点是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儿茶酚胺分泌活跃的关键时段。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浆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清晨血压急剧升高易发心脑血管事件,即所谓“清晨危险”。ACAMPA研究(采用ABPM评价)和J-MORE研究(采用HBPM 评价)均证实:约60%诊室血压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率在清晨时段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即清晨高血压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清晨危险不仅发生在勺型高血压患者,在非勺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应对策略
临床医生必须重视患者的清晨血压情况,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发现清晨高血压,医生可依据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原理调整降压药物应用,将24小时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恢复正常勺型模式,使患者安度清晨危险,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盲区三:对整体心血管病风险关注不足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明确指出: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心血管综合征”。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也将血压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包括高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高脂血症、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上述建议均提示临床医生,高血压的治疗不仅应针对血压本身,同时应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病风险。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调查对象中仅15%医生做到这一点。
应对策略
高血压诊治前,临床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症情况对其进行危险分层,评估高、中、低危。中低危患者(1级或2级高血压合并2 种以下危险因素)经数周生活方式改变,血压仍未正常者,应启动药物治疗;高危患者(1、2级高血压合并2种以上危险因素,3级高血压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初始即予药物治疗。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致推荐,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应接受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而且,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适宜药物、配伍及剂量。通常推荐使用偱证医学证据充分证实有效的长效降压药物,因为其不仅稳定降压,而且具有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保护作用。同时,临床医生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使血压控制逐步达标(至少4周),简单地说即病程长、血管硬者达标时间长;病程短、血管软者达标时间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降压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的获益基本相似,降压治疗的主要获益其实来自降低血压本身,即“血压达标才是硬指标”。但除降压以外,纠正其他危险因素也同样重要。因为高血压患者并存这些危险因素时,血压异常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常常互相促进,对心血管病风险产生叠加作用,即整体心血管病危险大于单个危险因素的总和。因此,只有综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严格实现血压达标,才能达到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最终目标。
结语
笔者开展有关临床医生高血压认知度的调查结果提示,目前部分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一些盲区,成为国人高血压控制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三大盲区,临床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要充分掌握并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这两个重要“武器”。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两大最重要的目标是控制24小时血压和维持昼夜血压正常节律。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血压特点调整用药,同时根据其他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实现个体化综合治疗,以降低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病风险,达到高质量降压的现代目的!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也要经常测血压
近年来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几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的比例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在糖尿病患者中,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显着增加了心、脑、肾和其他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还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紊乱、白蛋白尿、高凝状态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衰的危险性要增高5-6倍。
有资料显示,在新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中,如果合并高血压,那么,微量白蛋白尿、左心室肥大和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征兆,及明显的心血管事件病史等情况将增加一倍。目前接受透析和肾移植的人群中超过40%为糖尿病患者,而在这些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合并高血压。
这样看来,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展,减少上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英国一项为期20年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压得到严格控制血压144/80mmhg以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非严格控制血压血压154/78mmhg以下的患者相比,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降低24%,脑卒中减少44%,微血管并发症降低37%。高血压最佳治疗试验表明,当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时,可以防止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过早患心血管病而死亡。
可以说,严格控制血压与强化控制血糖,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同等重要。但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不太注意其血压情况;而高血压患者也常常忽略对血糖的检测。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禁忌
1、忌激动、愤怒、恐惧、悲伤等情绪,这些情绪均能使血压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忌寒冷:寒冷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中老年一年四季都要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3、忌服消炎痛:消炎痛能抑制前列腺素在体内的合成,使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减少,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又降低了肾血流量及水钠的排泄,血压更易升高。
4、忌烟:烟草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使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影响机体器官供血供氧。
5、忌食高胆固醇食物:长期大量摄入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油、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鱼子、鱿鱼、松花蛋等,可引起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6、忌高盐饮食:长期大量摄入钠盐,会导致血压升高。
7、忌体位突变:多数高血压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脑供血供氧不足,体位突变,特别是夜间起床时,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而昏倒,造成脑外伤和脑岀血。
8、忌大便干燥:排便时过度用力,腹压突然升高,超过了心脑血管的承受能力,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有哪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备药物
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危险因素很容易出现波动,引发危险事件。为避免这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在家中常备一些心脑血管急救药物和知晓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服用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常备哪些急救药物呢?广州华侨医院心内科主任李自成教授表示,应该常备: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镇静药、心痛定和阿司匹林等应急急救药物,当发生心血管事件时,应给与患者及时并按量服用。
硝酸甘油片:舌下含硝酸甘油片0.5~1mg,相隔5~10分钟可重复。
速效救心丸:15~30粒吞服。
镇静药:安定片,2.5~5mg口服。
心痛定:心绞痛发作伴高血压(BP≥160~180/100~110mmHg),5~10mg舌下含服或嚼碎服用。
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300mg嚼服。
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给予负荷量300mg嚼服。
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时,一般25~50mg/次。
阿托伐他汀钙片:急性心梗时40mg口服。
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有哪些?
高血压病可以说是一种高危疾病,很多患者朋友就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失去生命的,所以这类患者不管是从情绪方面还是生活起居方面都需要有人照顾。那么,高血压病的最新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这方面的详细信息。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的最新策略为重视心血管病总危险的控制,同时控制升高的血压以达到靶目标值,并按危险分层确定患者血压的靶目标值。属于高危、极高危的患者,其靶目标值与普通高血压人群不同。达到靶目标值可大幅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危险。
“高血压患者需警惕伴随的危险因素,及时严格控制血压。”在今天举行的“2008国际高血压学会(ISH)中国行”学术研讨会北京站活动中,与会专家一致呼吁要重视降压达标,同时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联合用药趋势并强调和巩固了ACEI在联合用药以及靶器官保护方面的重要地位。
据悉,“2008ISH中国行”学术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国际医学论坛》联合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开展,该会议得到了来自全国1200位心、脑、肾专家的参与,北京是此次研讨会的第三站。
降压达标日趋严格
研究表明,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即增高一倍[2],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为最大程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关键之一在于降压达标。目前国际降压标准也在越来越严格,以前,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标准为140/90mmHg,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至少降至140/90mmHg以下,如果患者可以耐受,还应降至更低,对于糖尿病(专题访谈咨询)、慢性肾脏疾病以及曾经发生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危或极高危患者,目标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然而,我国的降压达标情况却不容乐观。2000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降压不达标的患者占到约94%。
联合用药成为必然趋势
要想达到降压目的,通常一个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越来越多的医生推荐强化降压治疗方案,即高血压患者应从起始阶段就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这将有利于及早控制血压,从而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率的治疗目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随机临床试验证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为控制血压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
优化治疗方案:降压之外,关注危险因素
高血压不是一个单纯的血压升高,有高血压的病人往往伴有多个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约80%以上伴有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脂、代谢综合征、肥胖、吸烟等,而这些危险因素将会大大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因此不能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的看成是降压问题,还要同时对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一项覆盖全国282家医院、2万6千多病人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大约80.5%的高血压病人有至少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45.9%的高血压病人存在2项危险因素,还有17.2%的病人甚至有3项或者更多危险因素。
2007年欧洲指南推荐了多种降压药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联合ACEI就是其中优选的降压方案之一。
ACEI,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缩写,是目前常用的五大类高血压治疗药物中的一类。以蒙诺为代表的新一代膦酸基类ACEI,三十年来积累的大量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CEI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达标,还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长期风险。
ACEI全面干预心血管疾病进程的各个环节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著名内科教授Braunwalde及Dzauvictor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了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及理论,它强调了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直至左室重构,心力衰竭这一连续的心血管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全面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已日益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策略。
ACEI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初始和持续用药,也是唯一被推荐用于治疗心衰各阶段的药物。不断更新的循证证据证实了ACEI对冠心病人、心梗病人、心衰病人均带来益处,可以全面提升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达25.3%,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是极高危人群,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ACEI也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药物选择之一。
除全面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以外,ACEI还能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病患者,均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合并慢性肾病(CKD)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更快,预后更差。因此,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无论其有无高血压,ACEI均是治疗的优选药物之一,因为ACEI能有效降低血压、降蛋白尿以及延缓肾病进展。
其次,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肾脏对经肾脏代谢的药物排泄不佳,可导致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的增加,因此明确患者肾功能状况对药物的选择十分重要。而新一代ACEI-蒙诺,其肝肾双通道代偿排泄,极少会引起药物的蓄积。
广告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最近国际上所发表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如ONTARGET,ACCOMPLISH,ADVANCE,HYVET也再次夯实了ACEI在心血管领域的领先地位,也都是以ACEI为联合药物治疗的核心药物。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应该优先考虑和积极使用的主要药物之一。
高血压的质量误区
高血压实际上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现有高血压患者1.3亿,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分别为28.2%和2.9%。 通过多种方式综合预防和控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0%血压病的并发症。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治,对健康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所有高血压患者必须改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食盐、多食绿叶蔬果和脱脂牛奶、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应走出不愿意服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的误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
高血压患者服药“三不”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不愿意服药或使用医疗器械产品;
二是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一味地根据广告和别人的用药经验服药;
三是不管血压升高程度,自己凭感觉服药,感觉不难受不吃药。
他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到医院查找病因,检查有无糖尿病、心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并按规律服药和使用正规医疗器械,平稳降压。特别重要的是,高血压“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因此,必须最大程度地对高血压本身和相关的、能够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而言,降低血压是“硬道理”。
所有高血压患者血压均应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糖尿病以及“高危和很高危”的其他患者,包括脑卒中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是血压计也应不离身。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并使用它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当然医疗器械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为重要的。
癫痫生活中的“危险事件”
1.饮食方面刺激神经的饮食要禁止,如酒类、咖啡、巧克力、浓茶、可乐饮品等,这类饮品会提高神经兴奋度,诱发癫痫发作。
2.生活方面生活规律、睡眠充分。过于劳累、紊乱的生活也会引起癫痫,还会使有癫痫史的患者发作更频繁。
3.癫痫患者平时可以适当运动,但运动量一定要控制好,不宜过大运动量过大会使人换气过度,这是引发癫痫常见的诱因之一,也是确诊癫痫所要做的检测之一。
4.娱乐方面癫痫患者应少去声音嘈杂或是光线过炫的场所,如KTV、酒吧、迪厅。处在这些场所中,由于声音和光线过度刺激,外加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导致癫痫发作。
5.工作学习方面一般来讲,青少年癫痫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学习不好,来自家长、亲戚、老师等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家长朋友要注意,不管您孩子的癫痫是否能控制,都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6.生育方面已婚癫痫患者,在过夫妻生活时切不可过度兴奋,要减少性生活次数和时间。另外,如果想要孩子,最好找专业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因为很多治疗癫痫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会引起胎儿畸形,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副作用小的药物或是减少药品使用种类。
高血压饭后多久运动好
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往往是一天中最高,一些老年人不吃饭不吃药去锻炼,回来后买菜、收拾屋子再吃早点,然后才吃降压药,已经过了血压最高的时段,这是很危险的,其间血压高加运动量增大,极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解神经等等,可谓是治疗高血压的良药,但是高血压患者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运动的,尤其是注意不可空腹或过饱时运动。
高血压患者运动不可空腹或过饱,为什么?这是因为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往往是一天中最高,一些老年人不吃饭不吃药去锻炼,回来后买菜、收拾屋子再吃早 点,然后才吃降压药,已经过了血压最高的时段,这是很危险的,其间血压高加运动量增大,极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应改变这种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运动,该怎么做?高血压患者不要做节奏强烈、使人心情激动的运动,避免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运动后适当饮水,如出汗过多也 需适度补盐,但不宜过多,以免使血压升高,如有血压波动、心绞痛明显,或有头晕现象,各方面情况不太稳定时,应停止运动锻炼,待病情稳定后再开始运动疗法。
最好能够每日测量血压,按照医生的嘱托坚持按时服用药物,适当进行运动,并注意合理膳食及心情愉快,只有这样才会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危险事件
情绪激动时情绪变化是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的最常见原因。人们都知道生气、着急、惊恐可使血压突然升高,但往往忽视过分高兴也同样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心理医学研究表明,生活中的“坏事”和“好事”都会引起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但要避免生气、着急,也要防止过分高兴。
屏气排便时大便时,由于体位改变和用力,腹压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随之上升。如遇大便干燥,患者屏气排便时全身肌肉收缩,血管也收缩,胸腔和腹腔压力增大,致使较多的血液充盈颅内血管。为此,老年人应多吃蔬菜和粗粮、多饮水,定时排便,经常按摩腹部。
气温骤变时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而老年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当遇到寒冷刺激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然而,肾上腺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明显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应做好避寒保暖工作。
烟酒过量时每逢佳节或喜庆之日,以酒待客、以烟会友是人之常情,但过量吸烟饮酒可直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这对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非常危险。因此,中老年人均应控制吸烟饮酒量,以防不测。
使用某些药物时进行外伤缝合、拔牙时所用的麻醉药可使血压升高,关节炎患者服用的消炎痛也可使血压明显上升,很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故而高血压患者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应向医生说明病情,防止因用药而导致血压骤升。
突然停用降压药时有实验,每天服用可乐宁(中枢性降压药)超过1.2毫克的14名高血压患者中,在突然停药后,有7人出现了出汗、头痛、失眠、脸部潮红和血压回升的症状,有的人血压比治疗前还高很多。这是“停药反跳”现象。所以高血压患者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以防“功亏一篑”。
性生活时由于性生活时情绪高涨、心跳加快,血压也会有明显的升高,故当收缩压超过170mmhg时,应尽量避免性生活。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方法
(一)治疗
1.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将血压调整在适宜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究竟降到什么水平最有益?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与血压相关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最低阈值,因此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仅是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在青年,中年或糖尿病患者,强调将血压降至<130/85mmHg的理想或正常范围以内,对老年患者,至少也要降到<140/90mmHg的正常高值范围。
过去曾有文献显示,随着血压的降低卒中发生率是降低的,但也有文献报道DBP降得过低,影响舒张期冠脉血流而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即J曲线现象,最近,多国家参加的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Study)即HOT试验,对1.8万多名高血压患者,历时3年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有效的降低血压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随机的3个目标舒张压组(即<90,85,80mmHg)的资料分析,其心血管疾病的降低程度并无显著差别;另一方面,最低血压组(<80mmHg)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并没有增加,提示进一步降低血压仍是安全的,所谓J曲线现象,可能多发生在先有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与那些脉压差超过8kPa(60mmHg)的患者有更多的相关性。
2.治疗对策
伤情况,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综合临床评价出患者是属低危或中危,高对任何年龄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者,在决定治疗之前,首先要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危,极高危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对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应立即对高血压及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对中危组患者在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允许对这组患者进行数周时间观察血压,先接受非药物治疗;对于低危组者在决定药物治疗前更可有较长一段时间的观察。
(1)非药物治疗:抗高血压治疗的好处主要是由于血压降低本身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但是非药物治疗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降低总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有利于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剂量,最大限度发挥抗高血压效果。
①限制钠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率密切相关,不同人群对饮食中钠盐量的改变反应差异很大,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对饮食中的盐比其他人群更敏感,最近研究报道,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减少40mmol/L没有不良影响,而18个月后抗高血压药物的需要量显著减少;限盐的效应还表现在可以降低利尿剂所致的丢钾,逆转左心室肥厚及通过降低尿钙以预防骨质疏松及肾结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等度限盐,每天摄入6g以下是必要的。
②适量的体力活动:老年高血压患者,除有心脏病及其他严重健康问题外,应坚持有规律地适量的轻-中等度体力活动,提倡每天20~30min的慢步至速走,大多数人可以安全的增加体力活动,可减轻体重,有利于降低血压。
③饮食结构调整: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一项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的随机分组研究,8周后单纯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组的血压下降为3~1mmHg,而同时减少脂肪摄入量组血压下降6~3mmHg,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并减少脂肪摄入,蔬菜和新鲜水果中含丰富钾盐,钾盐可阻止血压发展,有利于对血压的控制,据此提示,利尿过程中出现低钾,应予以补钾。
④戒烟,节制饮酒,适量饮茶:戒烟是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生活方式改良措施,尽管有证据提示,少量饮酒,即每天饮啤酒少于720ml,白酒不超过60ml,或葡萄酒不超过300ml,此量饮酒不升高血压,并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但在人群中,乙醇消耗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线性关系,过度饮酒会增加卒中的危险,大量饮酒者,可能在突然戒酒后出现血压升高,故戒酒不宜突然停止,以缓慢减量为宜,适量清淡饮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益无害。
(2)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数月,如仍未达到目标血压,应予药物治疗,一些随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老年人,甚至80岁高龄病人,无论是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的或单纯收缩压增高的老年人,治疗都是有益的,特别是对伴有糖尿病,肾病或心衰等危险因素者更应严格控制血压,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更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①选药原则及联合用药:无论首选哪一种药物,当代选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原则是:
A.从低剂量开始,可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某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
B.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在第1种小剂量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第2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第1种药物的剂量,目的是使两种药物都使用小剂量,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C.如果某种药物疗效差,或者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药物,而不是加大第1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2个药物。
D.使用1天1次具有24h降压疗效的长效制剂,其优点是提高依从性,更平衡地控制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有可能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
E.对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在确定血压值后,尽快给药治疗,对于中危和低危患者可综合考虑控制其他危险因素以及改变生活方式所能降低的血压值,并且应征求患者对于治疗策略的要求,做到医患配合,以便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②抗高血压药物:目前世界范围用于降压治疗的主要药物有6大类和中药制剂。
A.利尿剂:利尿剂是价格最低和最有价值的抗高血压药物之一,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于老年人,肥胖及有早期肾功能损伤,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的许多不良反应,如低钾,糖耐量降低,室性期前收缩等多见于大剂量,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利尿剂治疗特别需要小剂量,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12.5mg/d或更低为宜;目前临床上还有与噻嗪类利尿剂化学结构相似的利尿剂(吲哒帕胺imdapamide),商品名Natrilix(钠催离)2.5mg/片,由于其兼有扩血管作用的独特机制而且不干扰总胆固醇及糖代谢,可减轻微蛋白尿及左心室肥厚,是较理想的利尿降压药。
B.β受体阻滞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是一类安全,价廉,有效的降压药,适用于循环动力功能亢进伴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国人特别是老年人对β阻滞剂多较敏感,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目前临床多用中效脂溶性β阻滞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及长效水溶性比索洛尔(bisoprolol)等,对于有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者应避免使用。
C.ACE抑制剂:ACE抑制剂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尤其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糖尿病,高尿酸或心衰的患者,临床常用有培哚普利(雅施达)4mg/片,依那普利(悦宁定,renitec)10mg/片,以及具有双通道排泄的贝那普利(苯那普利,洛汀新)10mg/片和福辛普利(蒙诺)10mg/片等,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为罕见的是致死的血管性水肿。
D.钙离子拮抗剂:所有钙拮抗剂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且耐受性好,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冠心病,糖尿病,痛风或有代谢紊乱的患者,特别是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有预防卒中的效益,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避免使用短效制剂,常用钙拮抗剂有氨氯地平(络活喜)5mg/片,硝苯地平(拜心同控释片) 30mg/片,非洛地平(波依定)2.5mg/片,以及缓释维拉帕米(verapamil)240mg/片等,不良反应包括潮红,踝部水肿和便秘,对于无糖尿病的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廉价的第二代短效制剂尼群地平(nitrendipine)10mg/片,往往亦可收到较好效果。
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最近推出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它有与ACE抑制剂共同的特点,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特殊价值,该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延缓血管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消退左心室肥厚,而且几乎没有不良反应,最大优点是没有咳嗽的不良反应,代表药芦沙坦(芦沙坦)50mg/片,缬沙坦(代文)80mg/片,此类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型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F.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由于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体位性低血压,故多不适宜老年患者。
一些国产中药复方抗高血压制剂“脉君安”,“罗布麻”等在一些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③老年高血压伴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A.脑血管疾病:脑血管事件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与血压水平有关,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TIA)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脑血管并发症,卒中则是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危险,在高血压性脑卒中生存者的一些试验中证实了降压治疗使卒中危险性降低29%,甚至血压最轻微的降低,也常可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绝对危险性得以降低,对于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给予及时的相关治疗,尽快稳定病情。
B.冠心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大多伴有冠心病,业已证明有冠心病史的病人,有非常高的冠心病事件复发率,当代研究提示,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性死亡发生率降低约1/4,近代研究还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衰病人心血管致残危险性降低,而以前则认为此组病人为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钙拮抗剂的试验研究未能提供对心力衰竭病人有益的证据,特别是对老年人。
C.肾脏疾病: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其一种结局,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肾功能本身退化的基础上,高血压是加重肾功能损害,导致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将可延缓肾衰竭的进程,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ACE抑制剂除降压外,是否阻止肾病发展进程,还有待研究确定,早期肾功能不全使用ACE抑制剂,特别是具有双通道排泄功能的ACE抑制剂更为适宜。
D.糖尿病:老年高血压患者许多合并有Ⅱ型糖尿病,两者并存的结果使得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并升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初步有证明ACE抑制剂可减缓肾功能减退的速率,伴有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血压降至最低目标水平[<17.3/11.3kPa(<130/85mmHg)]可明显减少微血管病事件及大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④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完整规范的治疗计划后,仍不能使经典原发性高血压,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的血压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以下,或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血压下降至18.7kPa(140mmHg)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必须考虑寻找治疗失败的可能原因:A.是否有继发的因素没被发现,特别是60岁以后发生的高血压,可有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狭窄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注意听诊腹部血管杂音不难发现;B.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合并某种疾病,是否服用了升高血压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止痛药;C.是否有假性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如“白大衣高血压”;D.老年人是否有进行性肾功能不全所致;E.不坚持治疗,医生和患者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给老年患者一些有帮助的信息,告知患者服药时间和方式,以及应该注意的不良反应。
总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坚持规范的治疗,坚持调整合理治疗方案,是高血压治疗成功不可缺少的和关键所在。
⑤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是指那些需要立即将危险的血压降至安全水平,以预防或减少靶器官损伤,如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颅内出血,夹层动脉瘤等,对老年患者的这些急症处理与非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特殊,故在此不赘述。
(二)预后
血压是一周期性现象,可分为2种成分:稳定成分即平均动脉压(MAP),搏动成分即脉压差,代表围绕MBP的上下波动程度,对于同一MAP水平,脉压差可以不同,脉压差随年龄而增大,通常对于高血压病人仅仅考虑MAP,研究证明,SBP的增高因而也是脉压差的增大,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老年人的脉压差增大通常是SBP的增高和DBP的降低所致,SBP增高可导致心肌肥厚,DBP的降低可引起心肌缺血,二者相结合更增加了心脏病的危险,研究表明,SBP的升高不是伴随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无害因素,SBP升高是老年人的主要危险因素,更甚于DBP升高,它可能是比DBP更为准确的危险性预测因素。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卒中和充血性心衰,年老本身就是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合并高血压更使患者处于较高的危险状态,Shekelle前瞻性随访了2500例65~7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组发生心衰的比正常血压组高出2倍,Frette发现,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者比对照组高3倍以上,美国Framingham地区对5000多人随访26年,发现在65~74岁年龄组,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意外的危险比对照组高8倍,影响老年人高血压的预后因素除年龄,血压外,还有心肌受累程度,心脏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状态等因素。
测量血压最好白加黑
自我测量血压,也称自测血压,是受测量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诊室偶测血压是指在一天之内的任何时间,在门诊所测到的血压。由于有10~15%的人在医院测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家里的自测血压值,所以应鼓励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可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评价降压效果,改善治疗依从性及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诊治主动性、参与性。自测血压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上已成为诊所偶测血压的重要补充。家庭自我测量血压目前已在国外广为应用,目前国内的高血压专家建议和提倡自测血压。
中风这个名词让人“闻之色变”,而人一旦中风之后所引发的问题更是可怕的,瘫痪,大脑意识不清醒等等都是中风的危害,而中风的最多因素竟与血压有关,长时间血压太高容易引发中风。现在正值季节转换时期,昼夜温差加大,血压也会随温度变化而波动。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少人都有经常测量血压的习惯,并且现在很多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大都免费为市民测量血压,但绝大多数人往往是在白天测量血压,因而忽略了夜间血压的高低。殊不知,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更易患脑中风,为此专家特别建议,高血压患者朋友不妨经常晚上测一测自己的血压是多少,因为夜间测量的数值可能透露出更多重要的信息来。
高血压患者朋友或许都知道,血压过高可以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血压的高低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地,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也越高。不过现代研究显示,对于已经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朋友而言,与白天测得的血压值相比,晚上测出的血压值往往更能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但对尚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朋友而言,白天与晚上两种血压值的预测价值则十分相似。夜间血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该时段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夜间血压可独立于日间血压来预测一些死亡危险事件:一般情况下,夜间血压越高,心血管与非心血管死亡的危险越大。日间血压也可独立于夜间血压来预测一些非心血管死亡危险事件:一般情况下,日间血压越低,非心血管死亡的危险越大。这很可能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白天活动量较小,血压水平较低,其危险增大的原因并非来自于较低的血压本身。但不论日间血压还是夜间血压均与脑卒中显著相关。
老人如何预防高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的诊断 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DBP)≥90毫米汞柱为老年性高血压,SBP≥140毫米汞柱,DBP<90毫米汞柱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约占老年性高血压的一半,这种高血压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更大。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血压调整至适当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最新的指南推荐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小于140/90毫米汞柱。如果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应将血压降至小于130/85毫米汞柱。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鉴于舒张压过低有害,治疗目标是收缩压200/110毫米汞柱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发生心血管事件(CVD)的危险性很高,需谨慎降压,将初始收缩压降低20~30毫米汞柱,有时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重视非药物治疗老年人在科学合理地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和年轻人高血压的治疗一样,首先应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包括减体重、合理膳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保持心理平衡、戒烟等。各种非药物措施干预试验的结果提示,减轻体重和限制钠盐摄入是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措施。限制钠盐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减少膳食脂肪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补钾、补钙,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持适量体力活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可使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有氧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保持乐观心态良好的心态对血压的控制极为重要。戒烟限酒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25克,可使收缩压下降2~4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