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申脉的作用 申脉穴保健按摩手法

申脉的作用 申脉穴保健按摩手法

拇指和食指分开,拇指搭在申脉穴上,食指放在脚内踝的对应部位,用拇指用力揉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对头痛,失眠,腰腿酸痛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申脉的定位和主治 申脉保健按摩疗法

1.用拇指指腹按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缓解腰肌劳损,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失眠。

2.取仰卧位,按摩者用大拇指指腹点揉申脉,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申脉穴交替点揉。

保健按摩手法

1, 干洗脸:两手掌心相搓,搓热后像洗脸那样反复摩擦脸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直至脸部发热.

2, 梳抓头:两手五指分开放在头两侧,像梳头那样从前向后,从外向内梳抓头皮.

3, 揉擦眼眶: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内向外,先上后下,反复擦揉眼眶.

4, 揉太阳穴: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反复按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5, 揉擦鼻根:两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两侧上下反复揉擦.

6, 揉风池穴:两手拇指放在枕后风池穴处,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头两侧,反复按揉.

7, 擦颈项:两手掌心搓热后,放在颈后部来回揉擦,直至颈项部皮肤发热.

8, 捏拿肩:一手放在对侧肩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反复揉捏,提拿肩部肌肉.两侧交替进行.

9, 揉捏臂:一手放在对侧臂上,上下反复揉捏,先内侧后外侧,两侧交替进行.

10, 按揉腹部:两手重叠放在腹部,反复按揉,范围由小到大,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11, 捶打腰:两手分别放在同侧腰部,由上而下反复搓揉.然后,变掌为拳,反复捶打腰部.

12, 捏小腿: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两手拇指向内,四肢向外,上下反复揉捏,两侧交替进行.

13, 摇动踝: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复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转动踝关节.两侧交替进行.

14, 揉捏足: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复揉捏足底,两侧交替进行.

申脉的定位和主治 申脉穴的穴位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小隐阴脉,布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申脉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归属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阳跷,阳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本穴故有通经络,祛风寒,利关节之功;再者,膀胱经经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有宁心安神,化痰定志之功。长期坚持刺激申脉穴,可以矫正外八步态,还有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痫,项强等症的作用。

申脉是哪条经络上的

申脉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

“申脉穴”:“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申脉穴”

失眠如何快速入睡呢

1、安眠穴

位置:安眠穴在颈部,风池与翳风连线的中点。在家取穴时可以取坐位,头略低,耳后有两个大筋的凹陷处或枕骨下凹陷处即是。翳风在耳垂的后方。

按揉方法:按揉前可以结合头部的左右侧弯各3次拉伸经络后,用同侧食指按揉同侧安眠穴,由轻到重,至指压处产生酸麻重胀感为佳。左右交换,每天睡前一次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

2、神门穴

位置: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原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按揉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神门穴各50次,以按揉时不感到酸痛为佳。每天睡前按一次神门穴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

3、神庭穴

位置: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按揉方法:拇指指腹按揉50次。每天睡前按揉数次。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眼睑的开合主要由阴阳跷脉负责,阴跷脉起于足踝内侧的照海穴,阳跷脉起于足踝外侧的申脉穴,因此适当按揉这两个穴位对改善失眠有较大的帮助。

4、申脉穴

位置: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脉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失眠。

跟骨痛的刮痧疗法

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

(2)定位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

(4) 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内侧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继续刮拭足部昆仑、解溪、太溪、申脉穴,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为度。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申脉的作用 申脉穴穴名解析

申,指这个穴位在八卦中属金,因为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水汽;脉,脉气的意思。“申脉”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是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

“申脉”又名“鬼路”,“阳跷”,“鬼路”的意思是指穴内的气血为地部经水;“阳跷”是指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

相关推荐

刮痧法助老人摆脱足跟痛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见图3-5-1、图3-5-2、图3-5-3) (2)定位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足

足跟痛的刮痧疗法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 (2)定位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 (4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

居髎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居髎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髋部,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卧位,在髋部,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凹隙口下,按压有酸胀感的位置。 2.正坐屈膝90度或仰卧位,在膝外侧,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与股二头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居髎穴属足少阳胆经,有散风祛湿,舒筋利节,强腰益肾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腰腿痹痛,下腹痛,瘫痪,足痿,疝气等症;每天坚持按摩还可以疏通腰臀部胆经之气血,消除腰臀部侧面肥胖,美化臀部。 居髎穴保健按摩手法 取坐位,用双手大拇指指峰分别用力按揉居髎穴,

中式按摩特点

按 摩,又称按跷、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医疗、保健方法。按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上古时就有记载,魏晋隋唐时期,非常盛 行,在朝庭太医院设立了按摩专科,把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等不同的等级,并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我国的按摩医术随着隋唐时期经 济、交通和文化的兴起,对外交流的发展,先后传入了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唐朝康复编写的《按摩手册》还被译成法文,在欧洲流传。按摩,不仅为中国人民 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技术和文化、推动人类医

肝俞的位置 肝俞穴保健按摩手法

正坐或站立,双手绕到背部,大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泰式按摩和中式按摩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

中式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式按摩的六个部分 1.头部 2.大小臂 3.胸腹 4.腿部{正面} 5.后背 6.臀和后腿部 泰式保健按摩是流行于泰国的一种按摩方式,是由我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来,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手法简练而实用,是保健的较佳手法之一。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无穴位之说,不同于中式按摩。简便易学,难易适中,实用性强。泰式按摩非常注重背部、腰部的舒展,按摩

腹通谷在什么位置 腹通谷的配伍功效

腹通谷穴配申脉穴、照海穴:缓解治疗癫痫、惊悸; 腹通谷穴配上脘穴、足三里穴:缓解治疗纳呆; 腹通谷穴配内关穴、中脘穴:缓解治疗胃气逆。

申脉是哪条经络上的 申脉穴的配伍功效

1.配百会穴、肾俞穴、肝俞穴可以治疗眩晕; 2.配翳风穴、太冲穴治疗内耳性眩晕; 3.配金门穴治疗头风头痛;配后溪穴治疗癫痫。

淋巴排毒按摩手法 淋巴排毒按摩注意事项

利用以上按摩手法,可以在身体各部分进行保健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的时候需要朝着心脏的方向进行,按摩小儿,身体虚弱人群,老年人群时,要采用轻柔的滑动轻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