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要点是什么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要点是什么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患儿的治疗要点包括:①教育患儿和家长了解什 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和足部护理的重要性;②建议采 用适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③使患儿明确了解有规律的运动和锻炼的重 要性;④使患儿了解饮食、运动和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调整的方法; ⑤使患儿学会血糖和尿糖的检测方法并要了解其意义;⑥向患儿讲明低血糖、应激状态和紧急手术等发生时应付的手段,并随着患儿的年龄和病程逐 步进行强化。

儿童糖尿病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人群既可以是老年人群体,也可以是儿童群体。在当前饮食行为习惯较为随意的时候,儿童糖尿病出现的概率越来愈高。下文我们就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下儿童糖尿病发病原因。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糖尿病治疗需要尽早,避免糖尿并发症的出现。

综合分析,儿童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归为如下几类:

1.自身免疫

(1)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牛乳蛋白:过早、过多的摄入牛乳制品。

(2)自身抗原:有谷氨酸脱羧酶(GAD)、胰岛素、胰岛抗原、胰岛细胞抗原,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如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

2.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分2个亚型。

(1)免疫介导性:有HLA-Ⅱ类易感性基因,自身免疫包括GAD65体,IA-ICA51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样抗体),2A-2β/Phogrin抗体、IAA、ICA69及多株ICA抗体。亦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儿童青少年多为此型,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特发性:指某些特殊人种中的特殊糖尿病。如美国黑人和南亚印度人1型糖尿病始终无自身抗体。

3.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此类病人最多,在分类中的定义最不明确。本病也可能为异质性的疾病。明确病因后则归为特殊类型。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诱因有下面几类:(1)β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2)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3)内分泌疾病引起糖尿病(4)药物或化学物诱导产生糖尿病(5)感染(6)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7)胰岛素受体抗体病(8)伴有糖尿病的综合征。

5.妊娠糖尿病 为在妊娠期间新诊断的IGT和糖尿病。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糖尿病发病病因进行的分类,一般情况下儿童糖尿病多属于2型,但是也有可能存在意外。孩子进行诊治需要到医院接受正规准确的检查治疗。

小孩子的Ⅱ型糖尿病有药物治疗吗

现在能够应用于小孩子的口服降糖药物是二甲双胍,美国FDA在几年 前就已经批准它作为10岁以上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但10岁以 下的儿童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还是胰岛素,所有的口服降糖药物还是不能 应用,胰岛素治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小儿糖尿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儿童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属多基因遗传病,占小儿糖尿病总数8%左右,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见于10岁以上儿童。肥胖、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黑棘皮病)及家族2型糖尿病史是导致儿童发生该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约1/3患儿无临床症状,有时因肥胖就诊,给予糖耐量试验后才发现。一般无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情况下也会发生。血C肽水平正常或增高、各种自身抗体ICA、IAA、GAD均阴性。饮食控制、锻炼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

2.青少年型糖尿病(MODY) 为单基因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特征是发病年龄小于25岁,有三代以上家族糖尿病史,起病后几年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至今发现MODY有5种类型及其相关基因。治疗同2型糖尿病。

3.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 与胰腺β细胞发育不全和酶系统功能不全有关。本症少见,可见于小于胎龄儿,往往母亲有糖尿病史。对胰岛素治疗较敏感。

4.肾性糖尿 患儿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主要由于肾脏排泄葡萄糖功能异常所致。本症可见于范可尼综合征、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等。

吃糖太多小心引起宝宝得糖尿病

根据不同的病因,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主要分为———

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因遗传基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起病,有的属于自身免疫疾病的一部分;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称为从儿童(青少年)期开始的成人糖尿病;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有胰腺纤维钙化或胰岛钙化,并有蛋白质缺乏的病史;

3其他型,包括胰腺疾病、内分泌病、药物或化学物直接引起的糖尿病,某些遗传综合征、胰岛素受体异常等引起的糖尿病;以及葡萄糖耐量损伤等。

“肚子胖”是高危因素

以往1型糖尿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现今随着小胖墩的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肥胖,尤其是肚子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营养和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儿童和青少年中体重超标及肥胖的人数快速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儿童和青少年正成为糖尿病的生力军和“后备人群”。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未来十年在某些种族中,儿童2型糖尿病的比例将超过1型糖尿病。

为啥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高发因素?这还得从糖尿病发病机理说起。我们知道,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是维持机体葡萄糖代谢平衡的重要物质。当体内胰岛素的量和质变得不足和低下后,就会引起糖尿病。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糖尿病呢?人体内胰岛素不是直接把糖消灭掉的,而是通过与脂肪、骨骼肌和肝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这些“士兵”把糖搬进去消耗掉或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这样血液中游走的糖就降低了。但胖子体内的靶细胞上的受体数目减少,或受体结合胰岛素的能力降低,胰岛素就不能充分发挥降糖作用,为了保持血糖正常,胰岛的B细胞就多分泌胰岛素来代偿,长此以往,B细胞会不堪重负,出现功能衰退,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于是发生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如何分类

⑴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期或青春期,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需用胰岛素治疗,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多表现为急性起病,酮症倾向,伴或不伴肥胖,有自身抗体,依赖胰岛素,可见于任何种族。病人可以很小发病,可因很严重的合并症而被发现,也可因查体偶然发现。 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

⑵2型糖尿病本多发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是由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有家族性肥胖史)、高脂饮食、长期久坐的青少年。有些患儿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与1型糖尿病临床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甚至腹痛头晕,但无自身抗体,伴有胰岛素抵抗表现(黑棘皮病或胰岛素/葡萄糖比值>0.2)。在儿童2型糖尿病早期可先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

⑶典型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是很罕见的,临床表现比较轻,一般不需用胰岛素,无酮症倾向,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于美国高加索人,通常胰岛素敏感性正常。

⑷还有一种是不典型糖尿病(adm),多发生于美国非洲裔儿童,急性起病,一般表现为酮症,甚至酸中毒,体重明显下降,在诊断后数个月往往进入不需要胰岛素的临床阶段,无自身抗体,无明显肥胖,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胰岛素敏感性通常是正常的。

今年糖尿病日关注儿童青少年

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2型糖尿病低龄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逐渐增多的2型糖尿病儿童有可能改变我国儿童青少年中以1型糖尿病为主的疾病谱。国际糖尿病联盟呼吁:“关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十八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关注的主题是“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

国际糖尿病联盟日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成千上万的发展中国家儿童糖尿病患者逐渐增多,加强对他们的关注,使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儿童糖尿病患者都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健。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呼吁:不但要挽救糖尿病患者,为他们提供人道主义的救助,而且还要最终找到好的办法使儿童糖尿病患者受益。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糖尿病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患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危害人群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钟历勇教授指出:“防治糖尿病应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主要做好两个预防环节,一是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做好糖尿病知识的普及,二是家长要做好掌控,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指导。”

1型糖尿病是儿童和青少年患病主要类型

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间悄然增多

钟历勇教授说:“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并不少见,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病因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近十几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方面的急剧改变,2型糖尿病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间悄然出现,不断增多,因此早预防,早发现,对糖尿病进行早期治疗极为必要。”

钟历勇教授说,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学分型主要有四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但近十余年来,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居多,发病急,病情严重,呈酮症酸中毒倾向,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虽然2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但与环境因素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2型糖尿病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由此可见,做好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治疗应体现个体化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钟历勇教授说,治疗方法主要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次安排等措施的基础上,配合胰岛素治疗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要按照医嘱按时注射胰岛素。儿童和青少年尤其要注意饮食,饮食上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高嘌呤饮食,每日摄入食盐应限制在6g以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钟历勇教授说,由于进食高热量食物较多,体育锻炼时间较少,电脑前久坐活动较少等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人数呈逐渐增多趋势,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重要的是要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让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让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根治,治疗需持之以恒。如果长期坚持合理治疗,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可以和健康的人一样正常生活。而对于一些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不能有效控制糖代谢的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应在糖尿病或内分泌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和运动治疗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钟历勇教授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一般应由糖尿病专业营养师或内分泌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具个体化的饮食与运动处方,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在治疗过程中作出适当的调整。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千万不要过多食用高糖、高热卡食物如洋快餐、油炸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要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这样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维持最小有效降血糖药物剂量。此外,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用纤维的食品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有利于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这些食物提供了丰富的缮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同时对儿童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利。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另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要注意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每次有效运动后,患者的血糖应该明显降低。如一分钟快步走路120步,持续30分钟至60分钟;另外打太极拳、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均可选择,但要注意每周做有效运动3至5次。

糖尿病发病后带来了哪些症状呢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其显著的病理特征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量显著下降或缺失。1型糖尿病起病迅速,一般发病年龄小于30岁,“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典型,体型多消瘦。由于身体内部胰岛素缺乏,容易出现酮症(胰岛素缺乏时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或酮症酸中毒;同时可能合并其他与免疫紊乱有关的疾病。尽管1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但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

2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通常中年起病,其显著的病理特征为胰岛素调节葡萄糖能力的下降,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与年龄增长、肥胖和某些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起病多隐匿,“三多一少”症状往往不明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也可出现皮肤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受伤后伤口不易愈合,视力模糊;肾脏功能受损;双下肢无力及有踩棉花感等。部分患者有餐前明显的饥饿感,或餐前出现低血糖反应。一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体重有可能轻度增加。

在妊娠期间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状态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在糖尿病诊断之后妊娠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包括:孕妇在围产期的病变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孕妇生产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胎儿在子宫内发育异常;新生儿畸形、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等。特殊类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内分泌疾病、胰腺外分泌疾病等因素所导致,相对少见。

我国儿童肥胖发生形势是怎样的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以每5年翻1倍的速度增长。首都儿科研究所等6家医院曾对 北京市18岁以下人群开展了专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 接近10%,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 47%。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肥胖儿童患高 血压、2型糖尿病的概率分别增加了 5. 4倍和2. 8倍;患脂肪肝的概率增加了 51倍。在城市中男性小学生是肥胖/超重的最高发人群,其中7~9岁和10~ 12岁中,超重加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23. 2%和24. 4%。

青少年糖尿病人增长迅速

从遗传因素角度来说,成人糖尿病患者增多客观上成为青少年患病的高危因素。截至目前,由于投入力度有限,我国并没有关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专项调查数据。但业界保守估计,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我国青少年人口的1%-2%。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综合因素成患者人数逐年递增的重要原因。

专家介绍,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人数增长的同时,还突破传统I型、II型的类型界限,越来越多的患儿呈现出混合型糖尿病特征。一些患者甚至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紧急情况下医生只能“先治疗,后定型”,然后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应对我国糖尿病变化进程,临床上将糖尿病细化成为1.5型糖尿病、1.8型糖尿病等新型称谓。

“事实上糖尿病并非简单的富贵病。”农村儿童因自身免疫功能缺陷或病毒感染等罹患I型糖尿病较多,而城市儿童由于生活条件优越罹患II型糖尿病人数也明显增多,糖尿病防治任务愈发艰巨。

我国应加大对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关注力度

医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应加大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投入力度,通过商业保险、医疗保障等多种方式逐步降低家长自费救治比例;拓宽糖尿病防治知识传播渠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基层地区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水平,积极促进更多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提高医生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诊治方案,不断完善我国糖尿病预防体系等。

“糖尿病无法根治,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匡洪宇说,我国潜在糖尿病患者可能有1.4亿人,约有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治疗。糖尿病可治疗却无法根治,青少年糖尿病危害性尤为严重。有关部门可通过学校、媒体、医务人员义诊等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防治知识,降低糖尿病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

专家认为,我国还应增加对农村及社区等基层地区运动健身设施投入,统一发布糖尿病预防指导手册,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方面对高危人群加以引导,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更好的糖尿病防治效果。

I型糖尿病症状

I型糖尿病3个特点

第一特点: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第二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

第三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如何诊断

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儿童发生糖尿病者,其中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少数为2型糖尿病。随着医疗诊断水平和人们的健康理念的不断提高,儿童时期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只是找到了一些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发病因素如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β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并最终导致血糖升高。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某些位点出现频率增减。1型糖尿病具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则更易患病。某些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也有关系,因为患者在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过病毒感染史(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等,也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武警北京三院糖尿病治疗中心专家介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增加儿童患1型糖尿病危险。患儿越肥胖,1型糖尿病确诊年龄越小。在20世纪90年代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超重者是20世纪80年代诊断患儿的3倍。

随着肥胖,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中的肥胖者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有资料表明:在日本学龄儿童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最近20年内上升了30倍,其增长幅度远高于1型糖尿病。这也就改变了医学界传统认为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的看法。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其Ι级、Ⅱ级亲属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74%~100%。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国外有学者发现:日本自1974年以来,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动物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增加有关。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可造成外周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则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体重指数是与年龄无关的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儿童体重指数是正常体重指数的1.85倍时,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血糖升高作为其诊断依据,儿童、成人诊断标准相同。

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称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诊断标准的介绍,专家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特别在儿童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且体重不超标。

糖尿病常见的几种分类

(一) 按发病年龄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

1. 成年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约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75%以上。起病缓慢,症状较轻,早期多肥胖,一般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常因慢性并发症而确诊。多数病人属轻、中型,不无原则胰岛素治疗,只无原则饮食控制或仅口服降糖药即能控制病情。极少数病人,发病即明显消瘦,病情也较重,需用胰岛素治疗。

2. 幼年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多在15岁以下,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5%以下。发病急,病情重,症状明显,对胰岛素敏感。有的病人开始得病即有酮症酸中毒。典型患者体型消瘦,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病情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反应,病情较难控制。

有的闰人,特别是发病年龄在15~40之间者,可介于上述两型之间。偶然有个别病例于40~50岁发病而表现为幼年型的糖尿闰。也有个别的儿童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同成年型糖尿病相似。

(二) 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

1. 轻型糖尿病

多是老年及中年发病的糖尿病病人,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70%~80%属于此类型。发病前多有肥胖史,临床症状较轻,有口渴、皮肤瘙痒、体征减轻等表现。一般病情稳定,很少发生酮症酸中毒,血糖多在200mg/dl(11.1mmol/l)以下。用单纯的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基本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2. 中型糖尿病

介于轻型糖尿病与重型糖尿病之间,以成年人最为多见,但症状较轻型糖尿病明显。血糖多在200~300mg/dl(11.1~16.6mmol /l)之间。病情尚稳定,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若防治得当,可由中型黑心为轻型,若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则可进一步发展成为彼一时型糖尿病。

3. 重型糖尿病

多于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多见于疾病日久而忽于治疗,或治疗不当,未得到妥善控制,症状加重者。病人身体多消瘦,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血糖多在300mg/dl(16.6mmol/l)以上,病情不稳定,波动性大,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也易发生低血糖,有时血糖一天波动范围在100mg/dl(5.6mmol/l)以上,一般治疗方法较难控制病情。

(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的分型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亦称i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多数在15~20岁起病,典型病例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但有椎少数病人也可于成年40岁以上起病。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明显,体重明显减轻。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必须依赖外来胰岛素治疗为主。血糖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因此,对胰岛素较敏感,若停用胰岛素则病情会迅速恶化,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并威胁生命。此组病人,往往在有遗传基础上加一外来因素(如病毒感染)而发病,遗传为其重要原因。基本病理改变是胰岛β细胞被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地破坏,致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病人血清中可查到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 (ica)。第六对染色体上hla抗原阳性率增加。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亦称ⅱ型糖尿病)

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90%。多为成年40岁以后发病,也有少数儿童或青少年起病的糖尿病属于此型。其临床特征为:起病缓慢,病情较轻,常无或很少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不重,“三多”症状多不典型。疾病有时呈隐匿性渐进,常于不知不觉中逐渐发展至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而以并发症为主要症状就诊。体内尚有一定的内生胰岛素,血浆胰岛素可正常或稍低,也可调于正常而为高胰岛素血症,因此,病人对胰岛素多不敏感,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一般仅用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即可奏效。但在感染或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少数病人,尤其是非肥胖型(体重明显减轻)患者,于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和症状,有时也无原则配合胰岛素治疗,但对胰岛素无依赖性,停用胰岛素也不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此型病人环境因素中最重要者肥胖,常因脂肪组织等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而起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属胰岛素相对不足。hla及ica检查往往为阴性。

3.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mrdm)

此型多起病于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较低的青年。常见于热带发展中国家,非洲及南来国家屡有报告。在临床上常显示与iddm和niddm都不同的一系列症状,一般将此型分为丁型和胰腺型两种。

孩子夜尿增多要小心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并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等问题。在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糖尿病日纪念活动上,专家呼吁要特别关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预防控制。

据预测在未来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还将大大增加。出现这一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郊区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越来越城市化,但健康意识还尚未增强。与此同时,儿童青少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这也与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控制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而预防儿童青少年发展成为糖尿病患者是重中之重。现在孩子课业负担很重,缺乏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即使是休息时也会长时间沉溺于玩游戏之中。另外,饮食不够合理,很多人摄入了过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热量。有调查显示,10年来北京市少年儿童肥胖的发病增加了100%。肥胖的儿童越多,未来的糖尿病患者就越多。要特别关注有高危因素的儿童青少年,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者、平时不注意饮食和缺乏运动者、缺乏睡眠者等。睡眠不好会使人的精神压力增大,导致内分泌紊乱。孩子若出现以下问题,可能就捕捉到了糖尿病的蛛丝马迹,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就医:孩子突然不爱动、没有精神;无缘由体重下降;多尿,特别是夜尿增加,甚至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又反复出现尿床的现象;尿发黏;多饮;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泌尿系统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等。

预防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向儿童青少年灌输合理的健康理念,二是要让他们多运动,三是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四是保证充足的睡眠。

相关推荐

为什么患糖尿病的孩子检测血糖很重要

血糖检测对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血糖检测后可根据血 糖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等,使血糖控制平稳,防止并发 症的出现。另外,1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影 响儿童青少年的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依据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 整饮食、体力活动和药物剂量.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什么人不适合吃雪蛤呢

患有乳腺癌,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严重病症患者 一般情况下,乳腺增生和轻微的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可以服用雪蛤的,虽然雪蛤含有雌激素,但却不能让病情加重,某些报道说雪蛤导致子宫肌瘤完全错误的说法。 儿童青少年不适合用雪蛤 儿童青少年属于长身体的时期,雪蛤含有高蛋白,用多了会导致身体发胖,所以轻易不要给孩子服用。 肾衰竭、严重糖尿病、尿毒症等患者禁忌用雪蛤油 雪蛤油含有转氨酶,肾衰竭和尿毒症患者使用之后会让病情严重,糖尿病患者会导致血糖增高,恶化病情。

糖尿病出现都会有哪些分类

一、1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儿童糖尿病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二、2型糖尿病 胰岛素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

儿童肥胖的危害

对于儿童肥胖症这种疾病,父母们应该要在生活中引起重视,因为这种疾病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伤害比较大的,所以你们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多带他们出去锻炼身体,对于食物的消化有帮助的。 雄性激素过多症,在青少年女孩雄性激素过过多。肥胖的青少年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腹部脂肪高度相关。肥胖和过度肥胖会使青少年女孩处于月经紊乱和早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高风险之中。 心血管疾病,肥胖引起各种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液动力的改变。过多的脂肪堆积导致血量和心脏输出量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和与肥胖有关的肺通气不足可能产生肺动脉高血压。在病

​青春期与糖尿病的关系

青春期从性未成熟到具有潜在性生育力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第二性征开始发育,激素及代谢变化亦随之发生。由Ⅰ型糖尿病引起的明显代谢紊乱,可干扰青春期激素与代谢改变的正常进程,而发生于青春期的急剧代谢变化,也同样可使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难以得到稳定控制,并影响着某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青春期对Ⅰ型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1)青春期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一特定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常见现象,就其青春期间血糖水平较青春期前高且波动较大。与青春期儿童相比,青春期前的儿童其平均塘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青春

预防糖尿病发作

1、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搭配非常重要,在家中一定要选用最有营养的搭配,如果外吃吃饭,要选择一些新鲜的食品以及少油煮食的绿色饭店。尽量不要喝一些汽水以及甜品。 2、选择有机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吃3~5中不同的蔬菜。注重高纤、低饱和脂肪、无转化脂肪、低精炼碳水化合物和全谷物。 3、定期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早期发现青少年人群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进行一些血糖的检测,除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并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

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以下时为1型糖尿病。 空腹胰岛素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空腹血糖超过6.8mmol/l(毫摩尔)以上诊断为1型糖尿病。 (一)免疫介导1型糖尿病 这一类型包含了以前所称的iddm, i型或青少年发病糖尿病。有自身免疫参与,其证据包括: ①hla基因-dqa, dqb, dr位点的某些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或减少出现②体液中存在针对胰岛b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ia-2,ia-2β、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s)和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成人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病情进展多较缓慢,甚至多无明显症状或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儿童糖尿病起病急或突然。儿童糖尿病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而成人糖尿病多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儿童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典型,儿童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缺乏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吃、多尿,孩子一般偏瘦;而2型糖

儿童肥胖的危害

雄性激素过多症,在青少年女孩雄性激素过过多。肥胖的青少年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腹部脂肪高度相关。肥胖和过度肥胖会使青少年女孩处于月经紊乱和早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高风险之中。 心血管疾病,肥胖引起各种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液动力的改变。过多的脂肪堆积导致血量和心脏输出量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和与肥胖有关的肺通气不足可能产生肺动脉高血压。在病态肥胖症,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 在所有年龄上,肥胖者普遍出现高血压。儿童肥胖儿科高血压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在过去的十年中,儿童二型糖尿病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增长,往几乎完全在成年

小孩子也会得Ⅱ型糖尿病

以前提起Ⅱ型糖尿病往往想到的40~50岁的成人,不会想到发生 于儿童青少年,而对于孩子糖尿病往往只联想到1型糖尿病,但现在 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孩的运动量越来越少,而他们的进食,类 似西方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肯德基、麦当劳吃得越来越多,使得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胖。所以随着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Ⅱ型糖尿病的孩子和青少 年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