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老年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使血糖得到合理控制,尽量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防止高血糖产生的急性并发症,阻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程。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①确定或估计患者剩余的平均寿命。②血糖平稳控制与防治并发症之间的矛盾统一。③经济状况、社会支持与保障的有效性。④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⑤糖尿病的并发症等。
在选择降糖药时,应考虑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肾脏与肝脏功能,药物的代谢与排泄减慢;其次给老年患者使用多种降糖药物,有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改变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影响药物的作用;老年患者常有一种或者多种伴随疾病,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可能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血糖升高不明显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初期可仅给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治疗,2~3个月后如果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能达到预定目标,或者刚诊断时血糖比较高,空腹血糖在11.1mmol/lL以上或餐后2h血糖在13.9mmol/lL以上,应开始运用药物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酰脲药物对非肥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选用。主要作用机制是刺激胰腺的胰岛素释放,还有胰外作用如强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的作用。老年,尤其是高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大,一般不宜选用强效,长半衰期的磺酰脲类药物。应注意对磺酰脲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者禁用;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在应急状态下,如外伤、大手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症时应禁用;费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那格列奈、瑞格列奈)半衰期段,主要控制餐后血糖,对于肾功能的要求相对较低,同时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服用相对安全方便,在老年患者应用相对安全。
磺脲类的最严重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在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其中尤以优降糖的发生率高且副作用持久。因此,老年人在应用磺脲类时应注意密切观察。
双胍类药物
对老年患者应严格掌握使用二甲双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二甲双胍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较苯乙双胍低,相对安全。双胍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肝糖原输出及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同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一般不出现低血糖。老年患者应用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慢性缺氧性疾病患者禁用。②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③肝功能不全者禁用。④高龄老年患者一般不宜应用。⑤患有消化道疾病、慢性贫血、消瘦的老年患者不考虑应用。⑥老年患者应适量减少剂量。⑦应用造影剂检查的患者,当天应停用双胍类。⑧既往有乳酸酸中毒病史者、酗酒者、有血液系统疾患者禁忌使用。二甲双胍可与其他类型的降糖药联合应用,也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应用双胍类的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乳酸、血象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竞争性抑制小肠绒毛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降解,延缓其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老年患者应用时应注意:①有慢性或急性肠胀气患者禁用。②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肠胃功能混乱的患者禁用。③腹部手术后患者禁用。有疝气,腹部切口疝等患者不宜应用。④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⑤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及其他应急状态的患者不宜应用。⑥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禁用。⑦恶性肿瘤及酗酒者不宜应用。⑧正在应用泻药或止泻药者,或服用助消化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时不宜合用本品。特点是可起到药物分餐的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波动,单独应用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与其它药物合用应注意低血糖发生。
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作用机制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加强胰岛素的作用而降低血糖,新近研究尚有降糖以外的作用,如改善血脂,降低血压及抗动脉硬化等作用。老年患者应用时尤其应注意:①急慢性肝损害患者禁用。②该类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加重潜在的心功能不全,应用前应了解患者呼吸与循环功能。③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适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心功能、外周血象。
胰岛素
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合理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均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应及时加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此外,在发生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进行性视网膜病变、活动性肺结核、严重感染、手术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各种严重并发症者均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在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坚持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治疗。②小剂量开始,尤其是对体重指数偏低或从未应用过胰岛素的患者,应当高度个体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同一个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可能有很大差异。③老年患者有可能合并使用多种药物,很多药物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或胰岛素的作用,应用或停止使用此类药物可导致血糖有较大波动,应予注意。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抗凝血药、水杨酸盐、磺胺类、甲氨蝶呤以及口服降血糖药、蛋白同化激素、氯霉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盐酸衍生物、β受体阻滞剂等。④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时,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应注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高龄老年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者、精神异常、药物依赖或已有晚期严重并发症又无法自我监测血糖的老年患者,不宜采取强化胰岛素治疗。
其他药物
如肠促胰岛素激动剂、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胰淀素类似物等药物,在国外已经应用,在国内尚未上市,由于应用时间短,缺乏老年人应用的资料。
儿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法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控制病情,再结合饮食和运动调理。Ⅰ型糖尿病只有终身选择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则可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儿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人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口服降糖药物却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做全面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因此,许多口服降糖药物说明书中都不推荐或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口服药首选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临床使用多年,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公认,是治疗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着。
二甲双胍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中是按剂量计算使用的,这和通常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用量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使用的合适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开始的剂量是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服用,持续一周,观察病情,若没有好转,可加大剂量,至500-850毫克/次;对于体重50kg以上的儿童患者,刚开始的剂量也可使用成人推荐剂量500毫克/次,每日2次。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伴有高血糖(血糖值>13.9mmol/l)或有酮症,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急性糖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患儿糖尿病分型有困难时,宜选用胰岛素,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并非治疗儿童糖尿病的首选。磺脲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低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着的影响,目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在6.5%-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这个标准可适当放宽,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对糖尿病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而且服用后此类药物不会对儿童肠胃道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但这类药物使用较少,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可以放心使用。
老年人糖尿病如何治疗
一、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老年糖尿病人中约有30%的患者只需要单纯的饮食疗法即可控制。饮食疗法的原则是:
(1)既要饮食控制,又要营养充足,以保持理想体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总热量卡可按每公斤体重30卡左右估计。蛋白质 每公斤体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 每天200—300克(主食4-6两)。脂肪要适量控制含饱和脂肪 酸的摄人。 (2)肥胖者每日总热量卡要低一些,以利于逐渐减少体重, 达到理想体重后糖耐量往往会显著改善。降低总热卡逐渐减少体 重可按下述公式:总热量卡—250卡+30分钟活动=逐渐降体重。
(3)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饮食治疗应按病情、生活习惯、体力消耗及经济条件个别制定。应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饮食 控制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自己掌握。
(4)对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据血脂情况掌握,如胆固醇增高者应予低胆固醇饮食;对高甘油二脂者,应以严格限制碳水化合 物为主。
(5)对应用降糖药物者,饮食要适应于药物治疗,特别是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二、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状况,降低血压、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状态。但运动疗法不能操之过急,应以轻度活动开 始,根据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超过心肺及关节的耐 受能力。
三、口服药物疗法
目前口服降糖药有两类:
一类为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可增加肝糖原的储备和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 摄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类代表药物为D860,此类药 物几乎完全由肾脏排出,老年人不适用,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的 老人禁用;近年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已相继问世,如优降糖、达 美康、美吡哒、克糖利、糖肾平等。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作用 强,剂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有一 定防止微血管病变等作用。
③糖肾平95%由胆道排出,应用于 老年人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最适用。但优降糖50%由肾脏 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另一类为双胍类降糖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肠道回收葡萄糖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 化道反应,其代表药物为降糖灵、降糖片、二甲双胍等。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明显,有些国家已不生产。但根据国内经验,合理 地应用疗效还是不错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于降糖灵,作用也比降糖灵弱。
四、胰岛素疗法
(1)应用胰岛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说来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是临床约 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及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控制,而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指征如下:
①胰岛素依赖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并感染、创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应激情况时,即使原来口服降糖药有良好效果,也要暂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⑤饮食疗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应用口服降糖药的Ⅱ型糖尿病人。
(2)应用胰岛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个单位胰 岛素,故胰岛素的应用剂量要低于此标准为宜,因为糖尿病人的 胰岛素分泌只是相对或绝对不足。在严格饮食控制的条件下,一 般尿糖(+)加用胰岛素4单位,血糖每高于正常50mg/dL (2.98mmol/L)增加胰岛素2-3个单位。如饮食控制的不好或未 控制饮食,则胰岛素剂量应根据情况增加,短效与长效胰岛素之 比为2:1,每日三次剂量分配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当 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时,胰岛素剂量应偏小(按上述标准减去1/2 -1/3),这样会安全些。若餐后血糖高,选用短效胰岛素每日3 次或中效胰岛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 用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在餐前15-30分钟,老年患者应 注意夜间低血糖症。
(3)病情监测及控制标准: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监测项目主 要有尿酮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状 及低血糖症。
应用胰岛素时的病情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规定。 1994年亚太地区规定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 时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状。应当注意的是对老年糖 尿病的控制标准松一些为宜,我们多年来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糖尿 病人血糖控制标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2mmol/L为宜。因为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能耐受低血糖。
(4)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
①饮食。当胰岛素B细胞功能极差时,即基本上已无胰岛 素分泌,一旦饮食有了变化,血糖也随之明显变化。进食多,血 糖就高;进食少,则发生低血糖。所以病人应做到定时、定量进 餐。如发生饮食变化时,胰岛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药)用量,用 时应灵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发生低血糖。
②活动。活动应定时、定量,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和进餐情 况选择活动量和时间。如个别病人餐后1—2小时的血糖高,稍 加胰岛素又在3—4小时发生低血糖。此时可在胰岛素不变的情 况下,餐后1—2小时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绝大多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大多自身有一 定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此时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稍大,则 易发生低血糖。另外,因为老年人常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从肾 脏排出和分解减少,胰岛素作用增强易发生低血糖。
怎么选择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应用口服降糖药,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单纯的餐后血糖增高,应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果餐前、餐后血糖均高,但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应首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空腹血糖升高明显者应考虑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形偏胖应首选双胍类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同时考虑到肥胖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选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既改善胰岛素抵抗,又不会增加体重。老年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低血糖,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而应选择降糖效果吻合的降糖药。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只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批准使用。选择降糖药时应考虑患者其他慢性病,防止降糖药的副作用加重其他疾病。
慎防老年人低血糖偏瘫
由于低血糖偏瘫多发生于老年人,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老年人低血糖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很容易造成降糖药蓄积,再加上老年人体内升糖激素(如胰升糖素等)分泌不足,因此,很容易发生低血糖。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尽量不要服用强力、长效降糖药物(如优降糖),并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增加随诊次数,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偏瘫、意识改变时,应及时化验血糖,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糖尿病用药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不同、病程不同,并发症的情况也不一致;同时由于年龄差异,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都会有所区别。因此临床中,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平衡治疗方案的获益与风险,而具体到平衡风险方面,可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考量。
年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多年患糖尿病,同时也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疾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同时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
在此类人群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降糖效果好且低血糖风险更小的药物,同时要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患者更好地从降糖治疗中获益。维格列汀作为新一代DPP-4抑制剂的代表,在老年人群的疗效确切,同时低血糖风险低,药物间相互作用少。
低血糖风险:我们常把糖尿病的治疗形象地比喻为“走钢丝”,因为既要控制高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二者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这个过程就像在 走钢丝,稍有不注意,就会失衡。而对于一些本身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特定职业(如司机)患者,低血糖导致的危害并不止于头晕或晕厥本身,一旦发生严重低血 糖,将导致心梗、脑梗、车祸等危及生命的情形。
DPP-4抑制剂作为一种全新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能够双向调节血糖,有效降糖的同时,低血糖发生少,而代表 之一维格列汀更是可以保护胰岛,24小时全面控糖,减少血糖波动,是所有低血糖高危患者的一大福音。
体重: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大约80%都是超重或肥胖人群。这样的体型特点,不仅不利于胰岛功能的正常发挥,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 病发作的风险。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重每增加1千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升高3%—6%;而体重每降低1千克,2型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则平均可延长3—4个月。体重过重还会增加患上骨关节病变,甚至肿瘤等风险。因而在临床药物选择中更应该根据患者的体形特征,选择不会造成体重影响的药物。
肾功能不全: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肾病患者当中,至少有48%是由于糖尿病造成的;其中60%以上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肾病。临床上对合并有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比较困难,降糖治疗用药受限,而且易发生低血糖风险。因此针对这类情况的人群我们也需要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不会影响肾功能,或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温馨提醒:糖尿病症状极多,药品也是多种多类,医生需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年龄、病情等相关因素来决定用什么药才能最大程度达到治疗作用。
糖尿病老人应该选哪些降糖药
老年糖友新陈代谢缓慢,体力活动减少,身体肥胖,摄食增多及常用多种药物等因素存在,糖尿病症状常不典型,并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而老年糖尿病的治疗目标被专家确定为合理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同时强调指出良好控制标准是将血糖控制高限,以适应老年患者耐受低血糖能力较差之特点。以下简介常用几种降糖药在老年患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阿卡波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阻止肠道中的多糖分解,使单糖产生减少,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且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于轻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症状明显需要对症处理。
2、二甲双胍:是唯一的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药物,能抑制食欲,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反应,是老年糖尿病治疗的适宜药物,尤其适于肥胖老人。
3、磺脲类药物: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释放,但第一代如D806、优降糖易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第二代如达美康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低血糖反应,可作为磺脲类药物中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首选,糖适平适用于伴有肾病或肾功不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变化以确定适宜剂量。
4、胰岛素:用于较重或伴合并症如急性感染、坏疽、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口服降糖药无效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单一品种或预混胰岛素,开始要用小剂量,逐步加量,并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以避免剂量过大而诱发低血糖反应。
老年人糖尿病如何治疗
原则一、避免首选作用强的降糖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属2型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若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不到要求,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以避免低血糖。
原则二、口服降糖药疗效低 改用胰岛素
对疗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出现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宜尽早改用胰岛素。
原则三、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选择降糖药时,要考虑老年人是否患有肝、肾方面的疾病,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原则四、小心低血糖
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后果严重,血糖控制标准较一般人宽松一些,空腹血糖<140mg∕d1(7.8mmo1∕L),负荷后2小时血糖<200mg∕d1(11.1mmo1∕L)即可。
原则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和调脂治疗
睡前血糖低了要加餐,以防低血糖
糖尿病治疗就像走钢丝,血糖降少了不行,降多了就会有低血糖的危险。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不仅会使之前的降糖治疗前功尽弃,更可怕的是,持续的低血糖还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凝集作用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引起缺血性偏瘫,造成意识障碍,进而引起摔倒、外伤、骨折等严重损害,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低血糖的危害会更大,这是因为他们的机体功能退化了,感觉不敏锐,往往等到低血糖引起昏迷、晕厥时才被发现,而此时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由于夜里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老年人在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测一测血糖,如果此时血糖小于6毫摩尔/升,就要加餐了,比如喝点牛奶、吃两三块饼干,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平时,特别是活动量较大的时候,老年人要随身带点饼干、糖果、点心等,一旦出现头晕、心悸、饥饿、反应迟钝等不适,要赶快吃点糖果、饼干等,同时注意坐卧休息,谨防低血糖发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反应是指血中葡萄糖低于正常时引起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综合症。老年人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常缓慢发生,自觉症状少甚至无,患者易在夜间发生,常从生理睡眠逐渐转化为病理睡眠即血糖昏迷,应引起护士高度重视。
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人对降糖药物特别是磺脲类降糖药物耐受性差,当合并感染、发热、进食不足情况下更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反应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可加重其内科病症的情况。与非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一般说来,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药物性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首先要考虑降血糖药物过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 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廊清率低,帮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时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岛素引起的,磺脲类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复持久,难以纠正 [1] 。
二、碳水化合物过分限制或摄入不足
药物性低血糖最常见诱因是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进食过少,其中2例伴有腹泻,仍继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三、剧烈活动
因活动量增加,消耗葡萄糖过多糖类不足易致低血糖反应,有1例患者洗澡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之不应,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即查血糖2.1mmol/L。确定为低血糖反应。
内分泌科医生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脑循环降低加之长期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易出现缺乏植物神经症状的慢性低血糖反应,常因有动脉硬化或已有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压增高,因而使心脏、脑、视网膜,肾及末梢血管代偿机能减退,使这此器官病变重,故低血糖发作时易误诊为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漏服降糖药怎么办 如何防止漏服药
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尽量避免漏服降糖药。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降糖药放在餐桌上、水杯旁等容易看到的地方。
2.在衣服的兜里或随身带的包里装上日常使用的降糖药,以免在外出吃饭时身边没有药。
3.将记有用药时间的纸条放在药盒里和兜里,以免在用药的时间上出现差错。
4.记忆力减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格列吡嗪缓释片、达美康缓释片、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缓释片等长效降糖药。此类药物每日只需服用一次,患者不容易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