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川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治风湿药酒配方有哪些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关节疼痛麻木
原料:独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风20克、细辛10克、川断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乌15克、当归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减半。
功效:活血祛风,舒筋通络,祛寒除痹。此方主治关节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注释:此方是独活寄生汤减去人参、杜仲,加入川乌而成。独活寄生汤原本就是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再加入川乌,则增强其祛寒逐痹的功效。
②乌头通痹酒――主治寒邪引起的关节痛
原料:制川乌20克、黄芪60克、桂枝30克、芍药46克、穿山龙60克、青风藤60克、钻地风60克、僵蚕60克、乌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制法:把上药切碎后,放入纱布袋中。将装药的纱布袋放于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药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此方适用于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关节疼痛。
注释:方中川乌,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表虚症;桂枝、乌梢蛇、地龙、穿山龙、青风藤等均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实表散邪,滋阴和阳。
主治:
外感风寒,汗出恶风,头痛发热,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杂病、病后、妊娠、产后等见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属营卫不和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川桂枝药用价值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4、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孕妇能吃桂枝吗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桑枝的配伍运用
1.配桑叶,疏通兼备,清热疏风解表,祛风通络止痛益彰。多用于风寒湿热痹证等。
2.配桑寄生,一补一通,相互为用,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降血压益彰。
3.配桂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除痹效佳。多用于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本草撮要》曰:“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
4.配柽柳枝,祛风力强,行气止痒力佳,多煎汤沐浴,治风疹身痒,肌肤瘙痒等症。《本草撮要》曰:“黎枝,得柽柳枝洗遍身痒。”
桂枝功效之温通经脉
桂枝性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可以温通经脉,配合活血化瘀药治疗寒凝血瘀证,也可以配合祛风湿药治疗风寒湿痹证,运用的很是广泛。
对桂枝而言,这个温通经脉的功效或者说温经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的主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用于寒凝血瘀证,寒邪凝滞在血脉当中,在《内经》里面就谈到了血液的一个特征呢,就是遇寒则凝。血脉受寒了最容易凝结而成为瘀血,所以寒凝血瘀是瘀血证当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桂枝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但是它有助于消散血脉当中的寒邪,使血脉流畅,所以它常常配伍活血化瘀药,治疗寒凝血瘀引起的月经失调、痛经或者说癥瘕甚至于跌打损伤,很多瘀血证,如果是属于寒证,桂枝配伍活血化瘀的药。认为它主要是驱逐了血脉当中的寒邪,有助于增强活血化瘀药的活血化瘀效果,所以常常和活血化瘀药组成复方。为什么很多治瘀血证的方当中加桂枝呢?它又不是活血化瘀药?那主要就是取其在这个地方温通血脉(的作用)。
另外就是用于风寒痹证,这个痹证我们后面要讲,就是风寒湿邪凝滞在了人体的关节、经络这些部位。桂枝本身也不是祛风湿药,但是它和祛风湿药同用,也是认为它能够增强祛风湿的效果,所以在治疗风寒痹证的很多方当中也有桂枝。这个功效和它的主治容易理解记忆。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它这个温经通脉又叫温经散寒,它的主治或者说它的应用是两个方面,瘀血证和寒痹证。但它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也不是祛风湿药,所以治疗这两个病证,要分别和活血化瘀以及祛风湿的药同用,就注意这样一点。
桂枝的功效
桂枝的功效
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利水、行癣、补中、散寒等,以下为详解。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
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 “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降血压
桂枝内的桂枝油具有挥发作用,能促使血液向体表流动,并且还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适当的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适当的食用桂枝来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