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角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熄风
山羊角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熄风
山羊角减寒,入肝、心、肺经。主泻肝火,清心肺。肝主风,开窍于目而藏血,所以为平肝熄风之要药。可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病痛。
老人青光眼能治好吗
第一个药方是要准备羚羊角粉,玄参、车前子和茯苓,黄芩,知母,大黄,桔梗,细辛,防风等,然后一起用水煎煮,再趁热服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如果是热盛的患者,则可以在药方内增加龙胆草和钩藤,可以有效的清肝熄风。
第二个药方是将军定痛丸加减,是要准备大黄、黄芩、白僵蚕、半夏和陈皮,天麻、桔梗、白芷,薄荷,青礞石,如果患者痰火盛的话也可以加入一些芦荟、桔络和制胆甫星,再加适量的水进行煎煮。
第三个药方是要准备羚羊角粉,钩藤、茯神,菊花,桑叶,生熟地,白芍,川贝母,竹茹,怀牛膝,生石决明等药材,再放入锅内煎煮,具有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作用。
第四个药方是要准备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生姜、黄连和白术,还有甘草,薄荷,丹皮,桅子,吴茱萸,然后再煎煮,具有疏肝清热,降逆和胃的功效。
第五个药方是要准备车前草,大枣,然后一起煎服,具有健脾胃,清热利尿泻火的作用。
羚羊角粉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熄风
羚羊是一种性寒食物,可以入肝经、心经、肺经,有泻火、清肺的作用,开窍于目而藏血,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常常用于头晕眼花、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惊痫抽搐等病痛。
中医是怎样治疗脑中风的
痰热腑实证脑中风
脑中风患者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本方功能通腑泄热,顺降气血,治疗腑热内结脑中风,腹胀便秘等症,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之证。
常用药: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气血下行。
头痛,眩晕严重的脑中风患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痰火瘀闭证脑中风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脑中风患者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本方功能凉肝熄风脑中风,清热化痰,养阴舒筋,用于风阳上扰,
蒙蔽清窍而见眩晕,痉厥和抽搐等症者,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治疗脑中风常用药: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平肝熄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清热化痰;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若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以豁痰镇惊;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劲有力,宜酌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镇摄之品能够有效的治疗脑中风;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宜加生大黄、元明粉、枳实;痰热伤津,舌质干红,苔黄糙者,宜加沙参,麦冬、石斛、生地。
抽动症吃什么中药呢
其实治疗抽动症的中药也不少,下面就有一些是用来治疗抽动症的中药。
1、用白芍、炙鳖甲养阴平肝;龙齿、茯神、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镇静祛痰;天麻、钩藤、蝉蜕、地龙平肝熄风;石菖蒲开心通窍;益智仁温脾暖肾;秦艽、防风祛外风。
2、用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并指出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均有抑制作用;天麻具有熄风止惊、平肝潜阳之功效,其主要成分天麻素能影响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含量的作用,两者共为君药,以达平肝潜阳、熄风止动之功效。珍珠母具有平肝潜阳之功能;钩藤具有平肝、镇痉熄风之功效,有效成分钩藤碱,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动物自发活动的增强,降低大鼠脑皮层的兴奋性,并对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有协同作用,可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动,具有抗惊厥作用。
3、选桑叶、菊花以平肝疏风;柴胡疏肝;白芍养血柔肝;配伍郁金行气活血;石菖蒲开窍化湿;胆南星祛风解痉、燥湿化痰;同时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配伍滋阴养血之品。
4、重用石决明、牡蛎、珍珠母三味平肝熄风药,以潜阳定抽;配僵蚕、钩藤、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之功,同时配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药,共奏平肝熄风、涤痰宁神之功。
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的中医典籍中都有队抽动症的记载,同时也有其治疗方法的记载。不过中医治疗讲究对症治疗,所以家长也不能盲目的采用中药为孩子进行治疗。想要采用中药治疗抽动症,家长最好还是让大夫看过后对症开药比较好!
哪些中医中药可以有效治疗青光眼
痰火动风型青光眼:青光眼患者泻火逐痰,平肝熄风。将军定痛丸加减。大黄、黄芩、白僵蚕、陈皮、天麻、桔梗、青礞石、白芷、薄荷、半夏。痰火盛者加芦荟、桔络、制胆甫星,以增强降火逐痰之功。胸脘满甚者去桔梗、白芷,加泽泻、炒莱菔子、白芥子。
饮邪上犯型青光眼:青光眼患者温化寒饮,降逆止痛。吴茱萸汤加减。姜制吴茱萸、人参、炙甘草、川芎、茯苓、白蓝、广陈皮。呕逆较甚者,加半夏、细辛以增强化饮降逆之力。头痛甚者,应用川芎、吴茱萸。胸闷纳差者,加苍术、白蔻仁。四肢逆冷者,加熟附片、桂枝。
肝经实热型青光眼:青光眼患者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绿风羚羊饮加减。羚羊角粉、玄参、黄芩、知母、车前子、茯苓、大黄、桔梗、细辛、防风。若热盛者,加龙胆草、钩藤,以增强清肝熄风之力。呕吐甚者,加竹茄、法半夏、天竺黄,以降逆止呕。
肝郁气滞型青光眼:青光眼患者疏肝清热,降逆和胃。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丹皮、桅子、黄连、吴茱萸。着郁滞较甚,加香附、青皮、金铃子。目痛甚且红赤较剧者,加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呕逆较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强降逆止呕之力。
肝阳上亢型青光眼:青光眼患者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钩藤、桑叶、菊花、生熟地各、白芍、川贝母、茯神、竹茹、怀牛膝、生石决明。若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火盛者,加知母、黄柏、夏枯草,心烦不寐者,加栀子。生牡蛎、炒枣仁。
中医治疗青光眼
1.肝经实热
治法: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医宗金鉴》)加减。羚羊角粉0.5~1g(冲服),玄参15g,黄芩9g,知母9g,车前子15g,茯苓15g,大黄10g,桔梗10g,细辛3g,防风3g。若热盛者,加龙胆草、钩藤,以增强清肝熄风之力;呕吐甚者,加竹茄、法半夏、天竺黄,以降逆止呕。
2.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清热,降逆和胃。
方药:丹桅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9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薄荷6g,生姜10g,丹皮9g,桅子9g,黄连10g,吴茱萸3g。着郁滞较甚,加香附、青皮、金铃子;目痛甚且红赤较剧者,加石决明、草决明、夏枯草;呕逆较剧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强降逆止呕之力。
3.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羚羊角粉1.5g(冲),钩藤12g,桑叶9g,菊花12g,生熟地各24g,白芍30g,川贝母6g,茯神12g,竹茹15g,怀牛膝25g,生石决明20g。若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五味子、山茱萸;火盛者,加知母、黄柏、夏枯草:心烦不寐者,加栀子;生牡蛎、炒枣仁。
4.痰火动风
治法:泻火逐痰,平肝熄风。
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大黄10g,黄芩10g,白僵蚕10g,陈皮10g,天麻6g,桔梗6g,青礞石20g,白芷6g,薄荷6g,半夏10g。痰火盛者加芦荟、桔络、制胆甫星,以增强降火逐痰之功;胸脘满甚者去桔梗、白芷,加泽泻、炒莱菔子、白芥子。
羚羊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平肝熄风
羚羊角性寒,入肝、心、肺经。主治泻怒气,清心肺。肝主风,开窍于目而藏血,所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被常用予肝阳上亢,头眼花晕,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病痛。
2、凉血解毒
本症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热盛动血,主要症状有,身材壮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舌质深绛。如果患有以上症状你可适当的服用一点儿羚羊角,它可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本草再新》中记载到:羚羊角鲫鱼“去瘀疮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等多种功效。
3、散血解毒
羚羊角多用于痈肿疮毒血热毒盛者,可因为外感六淫,或过食膏梁美味,内郁湿热火毒,引起毒邪壅聚,络气血呆滞不通所致。常见症状有身寒热,痈疮处部分红肿痛,口渴饮冷、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溃后脓血稠黄,舌质红苔黄。这时可选用羚羊角食用,它可以清热凉血解毒。
4、清热镇惊
该症多见于温热病后,邪热炽盛所致。高热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5、辨别利用
羚羊角与石决明均为介类药物,它们均能平肝潜阳,明目,镇惊熄风,石决明泻怒火不如羚羊角,但是它能补肝阴,清肺热,可治骨蒸劳热。羚羊角主泻怒气,兼清心肺,散血解毒,可治热毒血瘀发斑,痈肿疮毒。
6、对中枢的作用
实验证明,腹腔打针羚羊角醇提取液及打针液,均能够使小鼠的自觉运动淘汰。其外皮浸出液能够下降小鼠朝向性活动反映,并可使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引诱期缩短。明显下降对电休克的敏理性,但是不会导致肌肉松驰,煎剂能下降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惊厥率,并增高恢复率。
羚羊角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多,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羚羊角制剂降温迅速,但是属于治标之品,只可作为小儿高热时救急时使用,为避免由于高热导致痉挛抽搐等后遗症,因此不可长期使用羚羊角。如果小孩子高热还是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才好,以避免发生其他以外事情。最后小编提示大家,如果你对羚羊角的功效及食用方法不是特别的清楚,请咨询相关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高热惊厥的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持续3-5分钟后一般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小儿高热惊厥缓解后,发热渐退,病情平稳之后,中医应根据患儿所患疾病,临床主要证候特点,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牡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