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是什么意思 中庭的配伍疗法
中庭是什么意思 中庭的配伍疗法
1、中庭穴配中府穴:主治噎嗝,停食,食反,胸闷,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
2、中庭穴配俞府穴、意舍穴:主治呕吐,食不化有降气化食的作用。
中庭是什么意思
1、中庭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
2、穴位含义: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层次。
3、“中庭穴”,“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
4、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中庭穴”。
5、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
6、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任脉传于膻中穴。
中庭是哪个位置 中庭的作用
中庭为任脉经穴,喻穴居心位,心居中而处尊,犹如至中之殿庭,故名中庭。本穴内应心,膈膜,具有舒调心气,宽胸快膈,理气止痛,降逆止呕之功,以降气为主,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胸闷,噎膈,呕吐,心痛,梅核气,咽炎,扁桃体炎,小儿吐乳等症。
中都是什么意思 中都的配伍疗法
1、中都穴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
2、中都穴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3、中都穴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
4、中都穴配太冲穴:治疝气;
5、中都穴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
6、中都穴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中庭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中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光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联合部。
中庭属任脉,位于胸部,内应心脏食道,接近贲门,故可宽胸理气,治疗上焦气机阻滞的胸胁胀满,心痛;并可降逆止呕,治疗胃气上逆的犯胃呕吐,食不下,及食道气机不利(食管痉挛,食道炎)所致的噎膈。
中庭的作用 中庭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缘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北侧吗直刺,与腹前臂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胸部两侧。
功能主治:宽胸理气,降逆止呕,主治胸胁胀满,饮食不化,呕吐反胃,小儿吐乳。
中庭是什么部位 中庭的作用和功效
1、缓解治疗胸腹胀满、食管炎、噎嗝、心痛、小儿吐乳、呕吐、食管狭窄等。
2、按摩中庭穴的功效:宽胸理气、疏膈利气、和胃降逆。
中庭是哪个位置 中庭配伍对症治疗
中庭穴在胸骨正中之下端,可宽胸快膈,舒调心气,降逆止呕;中府为肺经腧穴,位于前胸外上方,内应肺脏,有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下气平喘,祛痰止咳之力,中庭以降气为主,中府以宣散为要。二穴配伍,一宣一降,宣降合法,宽胸利膈,止咳平喘,温中散寒,增进食欲之功益彰。
主治:
1.寒邪为患,内袭膈膜,以降升降功能失调,表现为胸脘痞满,下食不易,甚则呕吐,反胃等症。
2.咳嗽,气喘诸症。
中庭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中庭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巨阙,膻中,阴郄,心俞,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治疗瘀血阻滞,心脉痹阻之胸痹,心痛。
2.配天突,膻中,内关,上脘,丰隆,足三里,宽胸利膈,化痰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噎膈,停食,食反等。
3.配太冲,膻中,丰隆,天鼎,神门,鱼际,理气化痰,治疗痰气交阻之梅核气。
4.配章门,公孙,中脘,意舍,降气化食,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食不化。
5.配肝郁,期门,行间,侠溪,疏肝理气,治疗肝郁胸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