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老人如何防暖气燥
冬季老人如何防暖气燥
1、调节暖气,保持低流量,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花卉勤洒水,暖气片上放盆水,让水慢慢蒸发,或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3、多饮水。研究发现,缺水阻碍新陈代谢,加速衰老,老年人比青年人排尿多,因此,老年人更需要饮水,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
4、到河边、公园、湖旁去锻炼,那里蒸发出大量水分,可使空气湿润度提高10%。
5、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这些水果水分充足,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而且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功效,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让老年人健康过冬。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专家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 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经常通风及时加湿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当然也得从家居环境着手,从根源上解决“暖气病”。
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对此,专家提醒,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也很关键。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市民家中除了温度计外还应备有湿度计,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补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盐分,其实为身体补水没那么简单。相比之下,最简单方便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电解质饮料,其成分与人体汗液相近,能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且其吸收速度比水更快,在体内贮留时间比水更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补水效果,非常适合在空调暖气房,或感冒发烧等易流失水分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女性在秋冬季如何保健养生
秋冬季保健养生之道在于“调”,调理好了,身体自然会健康,皮肤自然会好!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预防旧病复发,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复发与发生、发展。
体质虚弱的人也就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秋冬保健成为当务之急。有人说秋冬保健在于“调”,具体怎么“调”呢?
锻炼身体
秋冬季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其中有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如冷水浴、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厚,应稍有“冻”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尤其老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运动者在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南方李锦记即将上市的润和津露,以养阴益气、维护和巩固肺功能,达到清肺热、利咽喉的目的。
调养起居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2、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迟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4、皮肤保养: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怡生坊商城有很多补水保湿的产品,可以试试。
5个方法让你在供暖后远离“暖气病”
1、一定要多喝水
无论家里有没有开暖气,冬季是一定要多喝水的。喝水可以弥补因为燥热而流失的水分,建议人们每天要少量多次喝水,这样补水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朋友也可以泡点蜂蜜水,或者喝点鲜榨果汁,这样做也能起到补水的功效。
2、养点绿色植物
有些朋友会在家里养几盆绿色植物,看起来比较舒服,但其实这些绿色植物还能缓解空气干燥。绿萝、吊兰等常见盆栽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它们还有吸附空气里的有害物质的作用,建议开暖气的家庭可在客厅、卧室摆放这些盆栽。
3、注意暖气的温度
供暖模式开启以后,有很多人会把室温调到26度,认为这个温度比较暖和,但其实冬季房间内的温度最好维持在18度-22度,此时室内湿度大概为50%-60%,这种情况下人们能有更好的舒适感,也不会因为干燥而感到呼吸难受。
4、每天开窗通风换气
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无论你是否开了暖气都建议你每天开窗给室内通通风,这样做可以把室内不新鲜的空气排出,堆积了一段时间的细菌、病毒也会随着空气流动也不见。开窗通风换气不仅有预防暖气病的功效,还可以预防流感等其他常见病。
5、多到室外运动
有人觉得冬季室外空气较差,不适合老人、小孩外出运动,于是很多老年人跟小朋友都有过“猫冬”的习惯,但其实多到室外运动锻炼反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有效预防暖气病。
暖气病怎么办
◆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要想预防"暖气病",首先就是要多喝水。根据一些研究表明,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受阻,会加速衰老。老年人因排尿次数多,更需要饮水,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老人健康 老人冬季养生护心小常识
冬季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气候是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冬节天气转凉,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很多心脑血管意外也最容易发生在冬季。因为,天气变冷,导致血管的收缩,老年人血管大都已经出现一些硬化,导致官腔狭窄,血管再一收缩,使得血管的官腔更加的狭窄,就非常容易出现栓塞。造成脑血栓。还有很多老年人在冬季,呼吸道很容易出问题,冷空气的刺激会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甚至肺炎,这些都是要足够的重视。
冬季老人护心6大禁忌
1、忌着凉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2、忌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3、忌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
4、忌洗澡时间过长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
5、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6、忌活动过剧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冬季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冬季老人养生小常识
1.饮食有节
冬季天气冷,老人可多吃一些肉类和高热能食品,以适当补充热量,但也要适可而止,若过食肥腻,则痰湿顿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害无益。冬季可选择食用苦瓜、白果等苦味食物,而少食过咸之物,对于养生保健,防患未然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如老人体质较好,就没必要大量进补营养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调节即可。
2.起居有常
入冬后,昼短夜长,老人要适应变化,适时增添衣服,调节作息时间。在冬季,老人应睡眠充足且要定时,要“早睡晚起”。一般认为,老人冬天睡眠时间7至9小时为宜。起居有常还包括定时解大便。“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冬天由于上厕所不方便,加上活动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长时间不解大便,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展。
3.适当运动
冬季老人户外活动少,但还是要坚持锻炼。冬季晨练不能过早,应在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活动要掌握“度”,“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量力而行,贵在坚持。老人最适宜的运动是散步,走路可刺激足部穴位,从而起到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
4.调摄情志
要心境平静,也要注意控制情绪,特别是高血压的老人,更应注意对情绪的调节。老人要保持青春之心,以积极的、善意的态度看待周围人事,遇到不顺心事,要一笑了之,情绪的乐观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
5.避免外邪
外邪泛指外界可能引起疾病的因素。老人正气相对较虚,随着脏腑组织的老化,其功能日益衰退,如再感受外邪,发病后病情就会较重。如在传染病流行时,老人不但感染率高,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也高。尤其在冬季,老年人极易感冒,且常诱发肺炎等。所以,冬天老人不仅要做好御寒保暖,还要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要戴口罩等。
当心暖气病伤害宝宝五大系统
气温骤降,寒冷来袭,集中供暖已经开始。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走进暖意融融的屋内,暖气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惬意。
暖气既是“朋友”又是“敌人”,冬季人们往往把门窗长期紧闭,再加上暖气供暖会造成室内温度升高,空气流通不畅,十分干燥,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导致人们烦躁不安、鼻咽干燥、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暖气病”。
“暖气病”伤害宝宝五大系统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在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来暖气后,室内干燥,丢失的水分就更多,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血管、泌尿系统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跟着“遭殃”。
呼吸系统
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通常,如果及时补水,这些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如果持续时间太长,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灰尘、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有了暖气后,干燥温暖的室内无异于一个病菌的“温床”。研究表明,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泌尿系统
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要小心,尿量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它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皮肤
冬季,人的皮肤本身就容易干燥、瘙痒,来了暖气后,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眼睛
冬季户外风干物燥,如果回到室内又因为温度高造成机体缺水,会影响泪液的循环,造成干眼症。另外,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科学抗击“暖气病”
◆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要想预防“暖气病”,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最关键。通常,室温18℃至24℃之间最适宜,湿度50%至60%为宜。多开窗通风,最好早晚各开一次窗,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空气相对干燥,各种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
除了用加湿器、在床前摆盆水来加湿外,在室内多养些绿色植物,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室内摆放植物时,最好选绿萝、吊兰,这些植物叶面蒸腾的水分比较多,既可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同时还有吸附空气当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以动治“冻”
所谓以动治“冻”,就是要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减少“暖气病”的发生。冬季体育锻炼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专家认为,老年人和孩子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
◆多摄入湿润、温热的食物
要想预防“暖气病”,首先就是要多喝水。根据一些研究表明,体内缺失水分,新陈代谢受阻,会加速衰老。老年人因排尿次数多,更需要饮水,每天需饮2000毫升的水。多吃水果,如苹果、梨、香蕉、橘子等。为了预防“暖气病”,可以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萝卜、番茄、豆腐、银耳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不饮或少饮酒。供暖季还会引起皮肤干燥,导致瘙痒症,因此洗澡时水温应在32摄氏度左右,不宜过多使用香皂。
老人冬季养生 要预防哪些疾病
第一防胃病
胃病在冬季最容易旧病复发。这是因为人体受寒以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会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痛、胃出血、胃穿孔等病变。 因此,老年人冬季尤其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多餐,忌酸辣和生冷刺激,还要戒烟酒,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尽量避免胃病复发。
二防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症也是冬季多发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致使老年人的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引起皮肤瘙痒。老年人预防皮肤瘙痒症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和煎烤、燥热等食品。
三防心梗
冬季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季节,主要是人体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预防心梗,老年人需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鞋帽等,以防寒邪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冬季老年人养生知识有哪些呢
老年人秋冬养生要学会调节饮食。因为老人的五脏衰弱,肠胃差。如果不注重饮食规律,贪恋生冷食物、常常一顿饱一顿饥的话一定会损伤你的胃。少吃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食物是老年人秋冬季养生要掌握的常识之一。
老年朋友选择食物的时候,尽量以甘平润燥、养肺生津食物为主,而这类食物有百合和麦冬、荸荠和山药,还有猪肺、莲子等。秋冬季老年人养生小常识还有积极防治疾病,秋季气候特殊,身体素质差的老年朋友易患上感冒、支气管炎、风湿病疾病,还有哮喘等,老年朋友进入秋冬季时,要根据自己体质,重点防治这些易发病症。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也是秋冬季老年人要注意的养生小常识。秋风萧瑟难免会让人悲观伤感。老人不可忽略了精神保健。而晚辈可鼓励父母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或者在家中养花赏鸟等、还可以外出旅行,这些都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当然,子女也该多抽时间陪父母聊天。
秋冬季温差大,老年人要预防感冒。老年人抵抗寒冷的能力比较差,易患感冒或肺炎,甚至会出现心衰,这是非常危险的。秋冬季,老人一定要懂得防寒保暖。秋冬季老年人养生小常识有冷水洗脸或擦鼻,身体允许的话可以用冷水洗澡,增强身体的耐寒力,更好地抵御感冒。综上所述,秋冬季老年人养生不仅要适当调理饮食,更要积极防治感冒等易发疾病。
老人冬季需要预防的三大疾病
防胃病
胃病在冬季最容易旧病复发。这是因为人体受寒以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会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痛、胃出血、胃穿孔等病变。因此,老年人冬季尤其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多餐,忌酸辣和生冷刺激,还要戒烟酒,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尽量避免胃病复发。
防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症也是冬季多发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致使老年人的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引起皮肤瘙痒。老年人预防皮肤瘙痒症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和煎烤、燥热等食品。
防心梗
冬季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季节,主要是人体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预防心梗,老年人需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鞋帽等,以防寒邪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冬季如何预防暖气病
感冒居暖气病之首
郭兮恒告诉记者,在供暖季,最高发的“暖气病”就是呼吸道疾病了,长期呆在暖气房里的人可能会出现口干、头晕、嗓子疼、咳嗽、烦躁、皮肤发紧等症状,究其原因只有两个: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郭兮恒指出,冬季房间里温度最好在23—25度,湿度在60%左右,否则呼吸道就会感觉不舒服。
据介绍,鼻腔、上呼吸道直至肺的黏膜上面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的纤毛,是抵御病毒侵入的第一道屏障。人体水分充盈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活跃,可以抵御病菌侵入人体。而在体内缺水时,纤毛运动会变弱,抵御病毒的能力下降,就很容易感冒。
补水还需补充电解质
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至于解决之道,很多人觉得再简单不过了:不就是多喝水。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喝水不少却依然很渴?专家表示,远离暖气病,“补对水”很重要。
郭兮恒指出,人体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为缓解高温,皮肤就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而出汗除了丢失水分外,还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一旦感冒后,伴随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则会再次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短时间内人体可自我调节,但长此以往则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失衡。
很多年轻白领会发现平时水没少喝,但仍觉得口渴,这是因为只补了水,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却没有得到补充。据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 1000毫升水分,其中经皮肤600~700毫升,经呼吸道300~400毫升。供暖后,室内干燥,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的水 分。大量饮用纯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引起自发性的脱水,这就是越喝水越渴的原因。
因此要想预防“暖气病”,除了给外部环境加湿外,更重要的是给身体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对于健康成人而言,最简单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
经常通风及时加湿
外部环境相对封闭且干燥,加上体内环境干燥,是患上暖气病的重要因素。要想远离暖气病,当然也得从家居环境着手,从根源上解决“暖气病”。
雾霾天空气污染严重,很多家庭不再开窗通风,使暖气房内空气急速干燥,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对此,郭兮恒提醒,采暖时应及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里空气的正常流通。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家中应保证每天两次的开窗通风,上午8:00到10:00,下午4:00到5:00各一次,每次要超过半小时。
控制好居室温度、空气湿度也很关键。通常,室温在18℃至24℃之间、湿度50%至60%为宜。现在采取分户供暖,如果室内温度居高不下,可以关闭一组暖气的阀门。同时要定期清洁暖气片,保持室内卫生。
市民家中除了温度计外还应备有湿度计,室内湿度最好保持在60%左右。可以在暖气片上搭一条湿毛巾、在家中放几盆水增加室内湿度,还可以在家中养几盆绿萝、吊兰等植物,或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补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盐分,其实为身体补水没那么简单。相比之下,最简单方便补充电解质的方法是直接饮用电解质饮料,其成分与人体汗液相近,能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而且其吸收速度比水更快,在体内贮留时间比水更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补水效果,非常适合在空调暖气房,或感冒发烧等易流失水分的日常生活中使用。
供暖季易招来五类暖气病
泌尿系疾病
“女性在冬天最应防范泌尿系统疾病。”蒋医生表示,冬季是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季节。供暖后,室内外温差大,人免疫力下降,不少女性一着凉就容易感染或复发泌尿疾病。此外,长时间呆在干燥的室内,体内水分流失多,导致尿量减少,对膀胱和尿道细菌的冲刷作用降低,也会增加患泌尿系统疾病的风险。再次,冬天天气寒冷,人们洗澡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机体增加感染病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心脑血管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李医师表示,冬季心绞痛、急慢性心衰患者较秋季要高出30%到50%。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外出时,容易导致血压骤升及血管痉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病史的患者易增加脑出血、脑卒中、心梗发作的风险。此外,室内温度过高会消耗人体水分,导致体内体液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还易导致肺循环不畅,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眼睛干燥症
“冬季最常见的眼病就是干眼症。”郑医生秋介绍,供暖期后,长时间处于干热的室内,眼睛泪液不足,容易出现干涩、疲倦、眼痒等症状;较严重者眼睛还会红肿、充血。特别是经常对着电脑的白领、配戴隐形眼镜者、学生等在冬季更易患上干眼症。此外,眼镜干涩时,人们往往会无意识地用手揉眼镜,很容易感染细菌而诱发结膜炎。
呼吸道疾病
“供暖初期最多发的就是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是易感人群。”孙医生表示,供暖期后很多市民家中门窗紧闭,空气不流动,细菌极易滋生。此外,很多家庭没有清洁暖气片的习惯,供暖开始后,暖气散热片上积攒的灰尘就随着热气飘散到空气中,并附着在干燥的鼻咽粘膜上,从而增加了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
皮肤瘙痒症
“供暖期里,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防治皮肤瘙痒症。”彭医师解释,冬季人的皮肤本来就容易干燥、瘙痒,老年人由于皮肤分泌油脂的能力较差,供暖期后长时间呆在干燥高热的室内,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及皮肤瘙痒症状。此外,供暖期后,不少年轻女性会出现青春痘爆发的情况。彭彭医师解释,冬季人们运动较少,进食却相对较多,盲目进补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痤疮。
冬天防治手脚开裂的方法
燥胜则干,又每遇严冬风寒冬燥,以至血脉阻滞,肌肤失去濡养,燥枯而成皲裂,有明显虚者应配合养血润肤内治,一般外用濡润之药涂之。冬天防治手脚开裂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益哦!
冬天防治手脚开裂的方法
1、当手脚皮肤干燥,纹路明显,就应该担心是否手足皲裂了。
2、天凉后应做好手脚的保暖防护,减少凉水洗手洗脸的次数,以避免皮肤受凉而减少对皮脂的分泌。
3、有手足皲裂症病史的人,冬季应常用热水浸泡手足,用刀修去增厚的角质,然后外涂润肤性油脂如蛤蜊油、硅霜等,加强保暖,少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手足。
4、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老年人出汗较少皮肤易干裂起皱因此应特别注意手和足部的防寒保暖经常用温热水泡洗外搽一些油脂性的护肤品以免发生冻疮而加剧手足皲裂。
5、手足皲裂是老年人冬季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干燥寒冷的季节宜多吃油脂。
6、手足皲裂症病程较长或年老患者应该增加营养适当多吃一些猪肝猪皮羊肉阿胶鱼肝油丸之类食品。
7、若因职业劳动引起的皲裂,应加强劳动防护,劳动时穿戴好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足直接接触有害的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
老年人冬天常见的5种病
1、伤风感冒
冬天老年伤风感冒病人增多。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力下降。
①要适时更衣,尽量穿的暖和点,手套、帽子等,只要觉得有必要,就请戴着吧。
②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只有增强抵抗力,才能阻止风寒的侵袭。
③冷水浴是预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如果老人觉得受不了,可用冷水擦身,再不行,就洗冷水脸。
2、干燥综合
冬季气候非常干燥,会比其它季节代谢掉人体内更多水分,因此容易患干燥综合症。其主要症状为干咳少痰、口渴心烦、舌边光红、苔少而干。
对策:用加湿器给室内加湿,多喝水。冬季老人一天的补水量应达到2000至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先喝700毫升水,这杯水可起到稀释血液、清洗肠道的作用。
3、支气管炎
冬季早晚温差变化大,是老人哮喘、支气管炎的多发季节。
①适时适当增添衣物,注意后背不要受凉,因为人的后背是人体中最薄的部位。
②进行必要的耐寒煅炼,不要天气稍转冷一点就立刻添衣。
③要注意远离花草、油漆等过敏源,少吃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4、皮肤瘙痒
因为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致使老年人的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引起皮肤瘙痒。
对策: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和煎烤、燥热等食品。
5、心肌梗塞
冬季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季节,主要是人体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
①需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鞋帽等,以防寒邪侵袭。
老人冬季需要预防的三大疾病
第一要防胃病
原来患有胃病的老年人,在冬季最容易旧病复发。因为人体受寒以后,胃酸分泌增多,胃肠会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痛、胃出血、胃穿孔等病变。 因此,冬季老年人要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多餐,忌酸、辣和生冷,还要戒烟禁酒,并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尽量避免胃病复发。
第二是防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冬季的常见病。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再加上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致使老年人的皮肤更加干燥,对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引起皮肤瘙痒。
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禁食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和煎烤、燥热等食品。
第三要防心梗
冬季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高峰季节,主要是人体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老年人需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鞋帽等,以防寒邪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室温最好控制在18摄氏度-2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