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药物的组成
小柴胡汤药物的组成
小柴胡汤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生姜,大枣,炙甘草。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肝、胆经。它有三大功能:一是解热作用,主要靠它的辛散之性,所以多被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尤其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时;二是解郁作用,柴胡辛散,又入肝胆经,肝胆主管疏通人体的气机,所以柴胡自然能治肝胆气郁之证;三是升阳作用,柴胡为伞形科植物,伞形科植物大多具有轻清上升的特性,能够升提人的阳气,所以小量的柴胡可以治疗阳气的不足或下陷的病症,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等。黄芩味苦性寒,主要入胆与肺经,所以善于清胆热和肺热,性质下沉入里。柴胡与黄芩是小柴胡汤的灵魂药,二者一个性升,一个性降;一个喜外散,一个喜内入;一个喜动,一个喜静。所以二者相配,升降相因,出入相济,动静相合,从而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外邪入侵少阳的寒热往来。
剩下的五味药物,是作用于脾胃系统的,其中半夏、生姜主降,可以和胃止呕;人参、甘草、大枣,主升,可以补益脾气,也是有升有降,合在一起,就可以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那么,肝胆病为什么要调理脾胃呢?这是由肝胆与脾胃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肝胆在五行属于木,脾胃在五行属于土,木容易克土,所以肝胆病就容易导致脾胃病,有时肝胆病最先出现的却是脾胃消化系统的症状,往往因脾胃症状的出现而确诊为肝胆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肝癌等就是如此。所以治疗肝胆病,无论有无消化系统的症状,都要加调理脾胃的药物,从而斩断病邪传变的通道,防患于未然,张仲景对此总结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小柴胡汤被大量使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所在。
婴儿感冒能吃小柴胡颗粒吗
小柴胡颗粒是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药物组成有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辅料为蔗糖。小柴胡颗粒可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患儿父母使用中成药前应辩证清楚,不可盲目用药。
小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使用药更趋合理,争取早日痊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小儿身体抵抗力,给予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并给予良好的护理,使疾病彻底痊愈。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解酒别依赖小柴胡
人们在聚会时会听到一句顺口溜:“有了小柴胡,酒局谁不服。”意思是说喝酒喝高了,可以用小柴胡来解酒。天津市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介绍,依赖小柴胡解酒不可取。
小柴胡汤是经典的中药方剂。从它疏肝和胃、和解平衡的功能来看,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饮酒后出现的口苦咽干、头晕头痛等醉酒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解酒,并不能使肝脏不受损害。现在很多用来解酒的方法,本身并没有真正的解酒功效,只是针对酒后出现的部分症状,让人使用后感觉舒服一些;实际上酒精依然存在于体内,需要经过一系列生化代谢排出体外,还是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小柴胡颗粒保护肝脏的作用是有适应症的。乱用药、盲目用药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安全的。频繁奔赴各种酒局的人,如果长期依赖药来解酒,都是治标不治本。即使是中药,也应在服用前向专业中医师咨询,有效避免副作用发生。
切勿滥用小柴胡汤
中草药有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的双重性,甚至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所以并非所有中草药都是十分安全的。
特别是一些“保肝药”,即使有一些中草药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如解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人们对其毒性认识远远不够。患者应遵医嘱服用中草药制剂。
避免滥用和长期服用。对民间偏方应采取慎重态度,谨防中毒。尤其是避免应用已报道过的可能损害肝脏的中草药。如:
1.小柴胡汤
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小柴胡汤的汤药自公元100年就开始被用来治疗发热、疲劳和消化不良,目前在日本常用于慢性肝炎患者。
它包括7种中药成分:柴胡、半夏、甘草、大枣、人参、黄芪和生姜,肝损者平均在服药2个月以后。可出现急性肝炎样发作,有些是再次服用而起病。
2.大白屈菜
在欧州用于治疗胆石症和消化不良。已有报道至少10例以上急性肝炎样肝损害,其含有20多种活性生物碱,其中毒性复合物尚未被分离证实。
3.薄荷
薄荷与其他中草药一样应用广泛,胡薄荷酮是主要成分,其可迅速耗竭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薄荷呋喃是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也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
中草药也有毒薄荷影响肝脏
人们普遍存在“中草药无毒”和“植物无毒”的错误观念。应用中草药。植物性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国内外相当普遍。此外,服用中草药保健品和秘方的习惯日趋广泛,秘方中未标成分和所谓“独一味”常可能有潜在的肝损害危险性。中草药为非处方药。取得容易,多数没有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更增加了其危害性。
中草药薄荷
某些中草药有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的双重性,甚至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所以并非所有中草药都是十分安全的。特别是一些“保肝药”,即使有一些中草药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如解毒、抗纤维化、免疫调节等作用,但人们对其毒性认识远远不够。患者应遵医嘱服用中草药制剂。避免滥用和长期服用。对民间偏方应采取慎重态度,谨防中毒。尤其是避免应用已报道过的可能损害肝脏的中草药。如:
小柴胡汤
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小柴胡汤的汤药自公元100年就开始被用来治疗发热、疲劳和消化不良,目前在日本常用于慢性肝炎患者。它包括7种中药成分:柴胡、半夏、甘草、大枣、人参、黄芪和生姜,肝损者平均在服药2个月以后。可出现急性肝炎样发作,有些是再次服用而起病。
大白屈菜
在欧州用于治疗胆石症和消化不良。已有报道至少10例以上急性肝炎样肝损害,其含有20多种活性生物碱,其中毒性复合物尚未被分离证实。
薄荷
薄荷与其他中草药一样应用广泛,胡薄荷酮是主要成分,其可迅速耗竭肝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薄荷呋喃是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也有直接的肝细胞毒性。
斑秃的治疗方法要正确
中医对秃发早有认识,有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主骨,其荣原因与肾虚,血虚有关,近年来并有血瘀学说,故大凡秃法治疗以补肾、养血、活血为主,其中医分行大致有心脾气虚型,肝肾不足型,肝郁血瘀型,气血两虚型,患者可由医生辩证以养血补血,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养阴凉血、疏肝理气、固涩通络等方论治。
(1)养血补血方:如神应养真丹加减,由地熟、当归、女贞子、菟丝子、羌活等养血,补肾,去风药物组成,少数服药后如觉咽口干等反应者,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胆草泻肝丸。
(2)滋补肝肾方:熟地、当归、巴戟肉、肉苁蓉、熟女贞、桑椹子、羌活、赤勺、白勺、丹参各12克,川芎、荆芥各10克,对青少年病程短,脱发区少者效果尤佳。
(3)健脾益气方:
1、以异功散为主,同时配以黄芪30-60克,党参12-15克,白术,茯苓9-12克,陈皮6克,甘草12克。
2、红参20克、黄芪50克、白勺30克、白术45克、灸甘草20克、肉桂30克、大枣20枚、加减共研细末、蜜蜂500克、炼蜜丸、每丸10克,含生药3.8克,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3、养阴凉血方:生地、女贞子、泽泻、山楂、黄岑、白芷、桑叶各9克,首乌、旱莲草各24克,龙胆草、黄柏各6克、丹皮12克。
4、疏肝理气方:方如小柴胡汤治疗斑秃,日本亦有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本病的报道,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与神经因素有关的斑秃患者效尤佳。
5、固饰通络方:如桂枝、龙骨、牡蛎、赤勺、甘草、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等。
小柴胡汤治疗斑秃吗
小柴胡汤,中医方剂学。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斑秃,多数具有精神受郁的病史,故肝郁气滞,郁而化火,以致气机失调,造成本病。小柴胡汤虽是《伤寒论》中的和解少阳代表方,但周老却运用本方柴胡疏肝理气,佐黄等以清疏肝经郁热,合生姜、半夏、党参、大枣、廿草降逆益气和胃以助脾胃生化气血精微之功,诸药相配,疏肝扶脾,气机畅通,此为古方新用之意,故临床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小柴胡汤治疗斑秃,主要是从患者的心理或是精神状态进行调理,是一种中药理念的现实应用,在有了斑秃的情况后,我们通过中药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调理好自己的心情,另外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视网膜脱离辨证治疗七法
1.疏肝解郁法
主症:眼前黑花,或如垂黑幕,视衣脱落。伴头晕目眩,胸胁闷痛,嗳气太息,口苦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数。此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阻滞,上犯于目。治法:疏肝解郁。方剂:舒肝明目汤(经验方)。药物组成: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0g,白术10g,牡丹皮10g,栀子10g,桑椹10g,女贞子10g,决明子10g,桑寄生10g,首乌藤10g,甘草5g。或用加味小柴胡汤(经验方)。药物组成: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当归10g,茯苓10g,桃仁10g,红花5g,黄连5g,瓜蒌10g,甘草3g,生姜10g,大枣10g。
2.清热利湿法
主症:眼前云雾动荡,或如垂黑幕,视物变形,视衣脱落。伴头重体倦,胸闷泛恶,溺短而赤,大便或秘或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缓。此为湿热蕴脾,清气不升,浊气上泛,清窍闭塞。治法:清热利湿。方剂:加味猪苓散(经验方)。药物组成:猪苓10g,栀子10g,木通10g,萹蓄10g,滑石10g(包煎),车前子10g(包煎),狗脊10g,菊花10g,桑椹10g,生地黄15g,苍术10g,女贞子10g,甘草3g。大便溏,减生地黄;大便秘结加炒大黄10g。或加味清热渗湿汤(经验方)。药物组成:黄柏10g,黄连5g,茯苓10g,泽泻10g,苍术10g,白术10g,猪苓10g,车前子(包煎)10g,甘草3g。
3.益气健脾法
主症:视直如曲,或神光自现,视衣脱落。伴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此为脾肺气虚,水湿潴留,上犯于目。治法:益气固肺,健脾渗湿。方剂:保元六君子汤(《寿世保元》)。药物组成: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5g,半夏10g,肉桂粉2g(冲服),甘草3g。或生脉散(《医学启源》)合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5g,茯苓10g,白术10g,扁豆10g,陈皮5g,山药10g,莲子10g,薏苡仁10g,砂仁5g,桔梗10g,炙甘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