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因病毒感染而侵犯心脏,而产生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病变,称为病毒性心肌炎。其实大多数人对病毒性心肌炎是很陌生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小知识,希望这些常见的小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防范使疾病远离我们。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4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减少心肌耗氧量。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之一,为防止细菌感染,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1-2周。

维生素C治疗

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用10%-12.5%溶液,每次100-200mg/kg, 静脉注射,在急性期用于重症病例,每日1次,疗程1/2-1个月;抢救心源性休克时,第一日可用3-4次。

心肌代谢酶活性剂

多年来常用的如极化液、能量合剂及ATP等均因难进入心肌细胞内,故疗效差,近年来多推荐下列药物。

(一)辅酶Q10 :存在于人细胞线粒体内,参与能量转换的多个酶系统,但需特殊的脱辅基酶的存在才能发挥作用,而其生物合成需2-3个月时间。剂量:1mg/kg/d,口服。

(二)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代谢酶活性剂,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心肌所致的组织损伤。剂量为0.7-1.6ml/kg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2.5ml/kg(75mg/ml), 静注速度10ml/min. 每日1次,每10-15日为一疗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促使病毒增殖及病变加剧,故对早期一般病例不主张应用。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一般起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口服泼尼松每日1-1.5mg/kg,用3-4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对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依据近年来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可考虑较长期的激素治疗,疗程不少于半年,对于急重抢救病例可采用大剂量,如地塞米松每日0.3-0.6mg/kg, 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5-20mg/kg, 静脉滴注。 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目前尚无肯定疗效。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

抗病毒治疗

动物试验中联合应用三氮唑核苷和干扰素可提高生存率,目前欧洲正在进行干扰素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试验,其疗效尚待确定。

控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出现中毒而发生心律失常,故应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病例用地高辛口服,饱和量用常规的2/3量,心衰不重,发展不快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量法。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时间

1.一般治疗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尽早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荷:①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的患者,卧床休息l个月,半年内不参加体力活动;②无心脏形态功能改变者,休息半月,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

2.抗病毒治疗

①α一干扰素能够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用法:α一干扰素100万~300万U,每日一次肌内注射,2周为l疗程;②黄芪可能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用法:黄芪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2周,然后改为口服黄芪治疗。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条件因子,在治疗初期应常规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u/d或克林霉素1.2g/d静脉滴注l周。

3.保护心肌疗法

心肌炎时,自由基产生增多,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加重心肌细胞损伤。①维生素C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用法:重症心肌炎患者,维生素C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1~2周;②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用法:辅酶Q10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l个月;③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用法: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l个月。

4.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心肌炎早期患者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扩大伴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存在免疫介导心肌损害,可以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病程后期证实心肌病变是由免疫反应引起时可以试用糖皮质激素。

5.对症治疗

出现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或培哚普利2-4mg或咪达普利5-10mg口服,每天l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使用临时体外起搏器,可短程应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每日1次,3~7天,不能恢复者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根据心律失常情况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但很多呈亚临床型,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

虫媒病毒(20%)

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等。

肝炎病毒(10%)

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δ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之分。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包膜,核酸为双链DNA。对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狂犬病病毒(10%)

为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称“狂犬病相关病毒”,目前仅在非洲和欧洲发现。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中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流感病毒(20%)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狗、马、猪及禽类等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在上述诸多病毒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5型(尤其3型最常见)和柯萨奇A组病毒中的1,4,9,16和23型病毒,柯萨奇病毒的B组为人体心肌炎的首位病原体,按其分型以2,4二组最多见,5,3,1型次之;A组的1,4,9,16,23各型易侵犯婴儿,偶尔侵入成人心肌,埃可病毒中的6,11,12,16,19,22和25型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最常见。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因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防治病毒性心肌炎应该要注意避免病毒性心肌炎的诱因。

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春季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着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为患儿的家长,应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并注意生活上的护理。

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惫、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非凡办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除引之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

1、注意营养搭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2、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预防?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3、注意预防流感: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危害有哪些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很严重的,其死亡率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为一类在中青年人群中较多发生且易危及生命的心脏病。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病情危急且较为严重,不过在治疗上无特殊性,在发病早期可根据个体病情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同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营养支持,发病后期多数需使用对症支持综合治疗。

急性心肌炎患者多为中青年;而且患者都有显著病毒感染是急性心肌炎发病的主要病因,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有较为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类似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急性肺水肿症状、心源性休克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

有关研究表明,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多变,虽然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手段较多,不过某些检查方法实施较为困难或阳性率太低,临床工作中应注重临床资料的收集,重视诊断心肌炎的相关指标,减少误诊、漏诊,是临床医生需注意的事项。

综上所述,心肌炎患者首先要对心肌炎这个病有充分的了解,配合医生的治疗尽早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到院就诊。

中毒性心肌炎治疗

1.卧床休息早期、合理的休息极为重要,可使发生炎性病变的心肌尽快修复,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的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至体温下降后3~4周,有心力衰竭或心脏扩大者应休息0.5~1年,或至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血沉正常之后。

2.防治诱因心肌炎最常见的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因而要预防感冒,防止病毒侵犯机体。因病毒感染往往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或相继发生,且细菌感染常可使病毒活跃,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脏损害加重,故而适当应用抗生素及时控制细菌感染十分必要。对于一些易感染的患者如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必要时可进行扁桃体摘除术以去除诱因/或注射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复发。

3.促进心肌修复心肌炎患者可吸人氧气及应用一些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以促进心肌的修复,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

①大剂量维生素C。心肌炎患者可口服维生素C200~500毫克,每日3次,此外还可以静点每日5~10克,分次应用,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增加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心肌修复。

②能量极化液。能量极化液的成分包括三磷酸腺昔(ATP(、辅酶A、氯化钾、胰岛素及葡萄糖,可为心肌提供能量,并促进心肌代谢,从而加速修复过程。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可反复静脉点滴。

③辅酶Q10、肌苷等。这些药物的作用均为改善心肌代谢,对心肌的修复十分有利,临床上常给心肌炎患者口服,以配合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4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减少心肌耗氧量。

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之一,为防止细菌感染,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1-2周。

维生素C治疗

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用10%-12.5%溶液,每次100-200mg/kg, 静脉注射,在急性期用于重症病例,每日1次,疗程1/2-1个月;抢救心源性休克时,第一日可用3-4次。

心肌代谢酶活性剂

多年来常用的如极化液、能量合剂及ATP等均因难进入心肌细胞内,故疗效差,近年来多推荐下列药物。

(一)辅酶Q10 :存在于人细胞线粒体内,参与能量转换的多个酶系统,但需特殊的脱辅基酶的存在才能发挥作用,而其生物合成需2-3个月时间。剂量:1mg/kg/d,口服。

(二)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代谢酶活性剂,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心肌所致的组织损伤。剂量为0.7-1.6ml/kg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2.5ml/kg(75mg/ml), 静注速度10ml/min. 每日1次,每10-15日为一疗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促使病毒增殖及病变加剧,故对早期一般病例不主张应用。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一般起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口服泼尼松每日1-1.5mg/kg,用3-4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对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依据近年来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可考虑较长期的激素治疗,疗程不少于半年,对于急重抢救病例可采用大剂量,如地塞米松每日0.3-0.6mg/kg, 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5-20mg/kg, 静脉滴注。 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目前尚无肯定疗效。

抗病毒治疗

动物试验中联合应用三氮唑核苷和干扰素可提高生存率,目前欧洲正在进行干扰素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试验,其疗效尚待确定。

控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出现中毒而发生心律失常,故应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病例用地高辛口服,饱和量用常规的2/3量,心衰不重,发展不快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量法。

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一、免疫治疗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实验证明如出现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等严重病情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缓解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是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亦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利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常规用药。

二、药物治疗

1、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宜选用收效迅速及排泄快的制剂如西地兰或地高辛。在急性心衰控制后数日即可停药。

2、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应用偏小量的洋地黄维持量,直到心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适当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清除链球菌和其它敏感细菌。

上面介绍了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患有心肌炎的朋友,生活中如果患病,就要到正规的大医院采取治疗措施,这些地方的设施和医生都要比小医院强得多,我们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保障。

小心感冒腹泻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病史,如发热、咽痛、咳嗽、流涕、鼻塞,可伴有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或表现为腹痛、腹泻等肠道感染的症状。如果按感冒或肠炎治疗后,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则很可能是病毒侵犯局部心肌引起的炎症所致。患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及时请医生详细检查,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学检查等多可明确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初始会有“早搏”表现,若近期正患感冒或曾患感冒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请医生详细检查,明确早搏性质、类型,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再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用药治疗,以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①如果只出现早搏,而心脏并不扩大,称为亚临床型心肌炎,但是这种早搏还必须与原因不明或功能性早搏相鉴别。

②偶有少数患者症状较重,心跳较快、心音低钝,并可出现像马蹄奔跑的声音,医学上称为“奔马律”。同时心脏扩大,心电图检查可示有心肌缺血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弥漫性心肌炎,是一种非常危重的心肌炎,更严重的还会有气急、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心跳特别缓慢,伴有面色苍白、昏厥等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自我调养

病毒性心肌炎如治疗恰当,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心肌炎后遗症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甚或危及生命。因此,在恢复期内,自我调养显得很重要。

1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肉、鸡、鸭、鱼、虾、蛋类、豆制品及奶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鸡毛菜、番茄、橘、菠萝、苹果、葡萄等。

2注意休息

重症弥漫性心肌炎在恢复期内仍应卧床休息,待体温下降至正常后3~4周,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均恢复正常,才可逐步起床活动。活动量亦以不觉疲劳及不出现不适症状为限度。如果早搏频繁出现,且在活动后明显增加者,也应适当休息。如早搏出现时,心率偏慢,且活动后早搏减少或消失,则可适当活动,不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规律

合理安排生活,讲究个人卫生,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在气温变化过大或寒冷季节,应随时加减衣服。室内应经常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以及安静、整洁与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4运动锻炼

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能否参加运动锻炼,一般要视早搏的类型、发作次数而定。如经常出现早搏,但不属于二联律或多源性早搏者,可根据体力,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练气功(以放松功为主,坐式、卧式均可)等,但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如慢跑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Q10口服。

3.抗心力衰竭治疗

必须及时控制心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心源性休克治疗。

心肌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免疫治疗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实验证明如出现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等严重病情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缓解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是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亦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利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常规用药。

二、药物治疗

1、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宜选用收效迅速及排泄快的制剂如西地兰或地高辛。在急性心衰控制后数日即可停药。

2、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应用偏小量的洋地黄维持量,直到心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适当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清除链球菌和其它敏感细菌。

4、大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因为维生素C具有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心肌糖原、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清除自由基,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

5、维生素E是机体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主要分布于线粒体膜、内质网及浆膜上,在清除细胞内外自由基,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和风湿性心肌炎发生混淆,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的异常,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而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过有过链球菌感染史,甚至有扁桃体炎的,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情况比较少,而病毒性心肌炎能够造成患者猝死。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也有不同,也容易发生混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变厚,严重的会发生变性或坏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表现为正常,表现的是心肌收缩无力,少数会有出现心包液的情况。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心肌炎也是不同的,原发性心肌炎主要出现因遗传的原因造成,她多是以扩张型的心肌病为主,而部分的病毒性心肌炎,也可能造成临床的扩张型心肌病,这容易,比较相似的,另外有些原发性心肌病在晚期也有一定的病毒性的心肌炎的表现,这也造成两者难以鉴别。

另外还有川崎病,非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造成一定的混淆,从而给治疗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的一些类似的心肌炎有一定的区别,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一旦发生误诊的话,对于患者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天病因以后才能进行良好的治疗,避免与其他的类似疾病造成混淆,给治疗带来麻烦。

如何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心肌疾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感冒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脏,损害心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给或是病毒在局部产生的毒素,累及中枢神经后,使心肌发生继发性损害。这种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病人为散在发生很少造成流行。近几年才被人们重视的一种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柯萨奇病毒是这种病的重要病源。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可以造成心肌炎的发生。而且这种病还和吸烟、饮酒、营养不良、疲惫、外伤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大多都有感冒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患感冒而耽误了心肌炎的诊治。病毒性心肌炎除了发病前几天有感冒的症状外,还有持续心慌、气短、血压低、易出汗、疲乏无力、胸闷以及心前区压迫感。重者可有呼吸困难以及心脏衰竭表现。检查时可发现患者第一心音减弱和出现第四心音。心电图上可有心跳过缓或过速,T波低平、变尖或倒置。也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目前,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非凡办法,主要是强调早休息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可采用抗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阿糖胞苷和干扰素等。选用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丙等,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除引之外,中药板蓝根、甘草、桂枝、丹参等对病毒性心肌炎都有治疗作用。

1、注意营养搭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2、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预防?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3、注意预防流感: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

为了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应当首先预防感冒、肠道病毒性感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住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感冒发生季节,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场所,注重防止各种病毒感染。一旦发现病毒感染后要注重休息,避免过度疲惫,更不宜吸烟,酗酒。

相关推荐

病毒性心肌炎会传染吗

心肌炎本身是不会传染的,病毒性心肌炎不是传染病,但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则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病毒性心肌炎虽不传染,但要加强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主要是要预防感冒的发生。每个人自身都有抵抗力,不要过于担心。

病毒性心肌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表现的轻重程度是不同的。根据典型的感染病史;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诊断依据,至于确诊呢,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依赖心内膜心肌的活检。有许多患者在适当的治疗后会痊愈,只有极少数的患者在急性期由于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等会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人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治疗: 1.注意自己的休息和饮食 应该尽量早的上床去休息,这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多吃一点容易消化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2.进行抗病毒的治疗 这种方法在疾病的早期应用比较多。 3.服用或者注射各种治剂 静脉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心律失常 毒性心肌炎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70%,严重者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室速、室颤。 2、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常常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有时快速型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者可致死(10%~20%)。 3、心脏性猝死 毒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病因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很多猝死的患者生前并没有明显的心肌炎表现,只是在尸检时发现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存在。国内报道病毒性心肌

年轻女性患心肌炎的几率高吗

心肌炎大体上有传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三类,从目前的临床病例看,病毒性心肌炎最多,并且仍有增加趋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在发病前1-3周多有病毒感染的症状,患者中女青年居多。目前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青年女性的心肌细胞对致病性病毒毒素较敏感, 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对此毒素有一定的亲和力,加之处于20-30岁之间的女青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当身体感染病毒后,病毒的毒素很容易通过血液而侵害心肌细胞,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及心电图改变。 所以青年女性要加强体质锻炼

如何预防小儿心肌病的发生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心肌炎预防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春天要做好小儿心肌病预防: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患上小儿心肌病之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

白喉过敏会引起心肌炎

在小儿中,心肌炎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较高,其危害性也较大,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见的一种是称为“柯萨奇”的肠道病毒,其他还有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也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心脏产生损害: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到达心脏,直接进入心肌细胞,对细胞形成破坏;另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诱使机体自身产生一些伤害心肌细胞的物质,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 当心白喉过敏会引起心肌炎 一些心肌炎的病因如风湿、白喉、梅毒、过敏反应等,一是要防止其产生,如改善

病毒性心肌炎该如何护理

1、纠正病因及诱因 肠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关系已较明确,因此应积极预防,注重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肠道病毒中柯萨奇B组病毒(CVB)与心肌疾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CVB疫苗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意义。灭活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DNA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将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最好的方法,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休息可使心肌炎患者心率、血压等降低,一般常规全休3个月,半休3个月左右。重症心肌炎应严格卧床休息至

心肌炎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营养搭配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要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以粗粮、新鲜蔬菜和瘦肉为主,也可适当多吃些水果。 二、注意劳逸结合 病毒性心肌炎该怎么预防?专家指出,预防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朋友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学习用脑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提倡早锻炼。 三、注意预防流感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还要注意预防感冒,特别是流感。专家表示,注射流感疫苗,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染上病毒性感冒。一般宜在初秋时节进行疫苗注射,可在12个月内有效防止罹患流感。 心肌炎主

心肌炎病发时如何急救

1、心肌炎病发时如何急救 1.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及易消化性食物饮食。 1.2、有心力衰竭时,应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也可轮流结扎肢体,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1.3、有休克时应取平卧位,头稍低,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4、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休克时,应速送医院救治。 2、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生病变,病变可累及心肌、间质、血管、心包或心内膜。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与受损伤心肌的多少及程度有关。在尸检中出现率约为4%

感冒反复发作可引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很少发生猝死,一些慢性发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心肌病。部分患者在心肌疤痕明显形成后,留有后遗症表现: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持续异常。 每到年底,做财会工作的陈菲就异常繁忙,连着加了几天班,身体终于吃不消。起初只是发烧、腹泻,自己在家吃了几天感冒药,体温虽然降了下来,但身体越发觉得虚弱,爬个两层楼都喘不上气。去医院一检查,结果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