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服药误区
生活中常见的服药误区
忽视服药时间
大部分人在患病后,只注重对症选药,认为只要对症下药就能治好病,其实不尽然。要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除了对症用药,按量服药外,适时服药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好适当的服药时间,既可使药物达到预期的效果,减轻疾病的症状,还可减轻因服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睡前服药
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黏膜,导致食道溃疡。情况较轻微者只是吞咽时感到疼痛,严重者可能伤及血管而引起出血。许多患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或是服用了颗粒状的止痛药而造成的;另外有些药物是不宜在睡前服用的,如降压药,止咳药等。
药量过大或偏小
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一方面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另一方面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时断时续或疗程不足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发展。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成为慢性感染。
突然停药或当停不停
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癫痫病、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如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会旧病复发甚至危及生命。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蓄积中毒等。
忽视中药的副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便随心所欲地使用中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再“安全”的药也可能会发生毒副反应。所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药,这一点中药和西药是一样的。
不合理地联合用药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常可增强疗效。但配合不当会产生拮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如羚羊感冒片与复方阿司匹林片合用,因为羚羊感冒片系碱性药,复方阿司匹林片系酸性药,两者合用后疗效降低。
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不少人就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这其实是一个常犯的错误。“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老人过性生活常见的误区
错误观念一:老了,不行了。
身体步入老年,性机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性功能仍然是存在的。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年男性仍然能使自己年轻的妻子怀孕,而老年妇女虽然已经丧失了生育功能,但完全能过性生活。因此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与年龄相应的性生活模式,老年人也可享受性生活的快乐。
错误观念二:老年人过性生活是“老不正经”。
性快乐并非中青年人的“专利”,老年人也有正常的性需求。据国外的调查统计,60~65岁和65~70岁的男性,分别有83%和70%能过正常的性生活。许多老年夫妇只是因为旧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压抑自己的需求,丧失了性乐趣和性能力。
错误观念三:性爱就是性交。
老年人由于性机能的衰退会出现生殖器官的萎缩、勃起困难或阴道干涩等现象,单纯的性交往往不容易完成,但是接吻、拥抱、爱抚、倾诉也属于性爱的范畴,能满足男女双方对性的渴求,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生活中常见的保健养生误区
一、每天梳头一百下
每天梳头一百下有益健康?还是越梳越掉发?经常梳头的确可以加强对头皮的按摩,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从而牢固发根,减少脱发现象。
还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发生;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但是过分的梳头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所以油性发质的人,要少梳头。干性发质的人适合多梳头,选用天然鬃毛制成的梳子,这样不易伤头皮,还能按摩头皮,但是也要适量,不能一味贪多。
你会梳头吗?怎么样梳头最健康
1.要全头梳,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都应该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
2.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梳头时间最好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早晨起来梳头,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神清气爽;晚上睡觉前梳头,能缓解压力和疲劳,易于入眠。
3.要有一定的力度,梳头时适当用力,以使头皮产生微热感为好。
4.要选用适合自己的梳子,以牛角梳、玉梳、木梳为宜。塑料的梳子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对头发有一定的损伤,因此不宜使用。
另外梳齿宜宽大,这样既能确保在梳头时对头皮有一定力度的按摩作用,又不至于拉伤头发。
二、流鼻血时要抬高下巴
突如其来的鼻血总是会让人手忙脚乱,慌乱之际总是会有人让你把下巴抬起来以止住鼻血?
其实抬起下巴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把鼻血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进咽喉里,如果血液被吞咽进入食道以及肠胃,会刺激胃肠粘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严重者甚至可能呛入气管和肺内,堵住呼吸气流造成窒息。
流鼻血时怎么应急处理
1.稳定情绪,切勿慌乱。
2.头部前倾,如果出血量大则直接轻轻地按压鼻翼,出血量少的在出血的鼻孔里放置棉球。
3.用冰敷鼻根或鼻头止血,切勿冰敷额头或脖子,这些位置离出血点太远,只会引起头部不适而止血的效果甚微。
4.如果十分钟后鼻血仍未止住,意味着出血十分严重或有其他的问题,这时必须立即送医做进一步的专业处置。
服用避孕药常见三误区
误解之一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对身体有害,一次服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5年或10年?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无任何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那些无口服避孕药禁忌症(详细请见口服避孕药的说明书)的 妇女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身体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国外很多妇女坚持服用口服避孕药一直到更年期。现代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只有30微克或20微克,使雌激素相关的副作用(恶心,头疼,乳房触痛等)的发生降低到最低。这些副作用,如果发生的话,连续服用口服避孕药3个月后可自行消失。而且,口服避孕药的孕激素品质有了很大地提高。新型的孕激素如妈富隆中的地索高诺酮的选择性特别高,对雄激素受体几乎无亲和力。罕见雄激素样副作用(痤疮,多毛症,发胖脂代谢和糖代谢异常等)。
口服避孕药不但对身体没有害处,许多临床资料表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还可以对身体有一些短期和长期的益处,如:改善月经紊乱的症状(经血过多,经血时间过长,月经疼痛);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良性乳腺增生和某些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宫外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所以,只要定期监控(如每年一次体检),口服避孕药可以长期服用。
误解之二使用任何一种口服避孕药后,需停药3-6个月再计划妊娠?
这种观点只是针对长效口服避孕药。对短效口服避孕药来讲,无任何国内和国外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短效口服避孕药停药后需停药3-6个月再计划妊娠。对现代口服避孕药如荷兰欧加农公司生产的妈富隆的长期大规模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证明,停药后,妈富隆对母亲和婴儿均无妊娠。若考虑妊娠,一般建议停服妈富隆后1个月,等月经来潮恢复后即可(这样有助于计算预产期),无需等3-6个月。所以,妈富隆?特别适合新婚夫妇服用。
误解之三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会影响妇女的生育力,可能导致妇女不育,因此服用口服避孕药一段时间后,应停下来歇一断时间?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无任何临床资料表明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妇女的生育力会受到抑制。专家们认为,口服避孕药对生殖力没有丝毫不利影响,甚至可以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妇女的生殖产生有利影响,因为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盆腔炎、子宫癌和卵巢癌发生的机会,而这些疾病可以降低妇女的生殖力或使妇女的生殖力彻底丧失。总之,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逆性的避孕措施,停药后,妇女的生育力即可恢复。生育力的恢复与口服避孕药服用的时间无关。
白领的三个常见的生活误区
下面带大家去看看白领的三个常见的生活误区!
憋尿人容易引起尿道炎
尿道感染:专家解释说,尿道炎是一种女性高发病,不时会有复发的可能,令人防不胜防。如果女性长期久坐,喜欢憋尿,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她会患上急性尿道炎了。从女性的生理结构上看,长期久坐极易使血液循环变慢,尤其是影响了会阴部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不动等可使尿液积存于尿道内继发尿道感染。
白领久坐卵巢会受到伤害
新生儿出生时卵巢约有15万-50万个卵泡。到了生育期,女性只有300-400个卵泡能发育成熟并经排出,其余卵泡均发育到一定程度即自行退化。随着卵泡数目的减少,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随之出现更年期症状。当卵巢内残余卵泡的数目少于一定数量时,就不再排卵和来月经了。
白领睡前常玩手机竟致不孕
没有报告显示睡前玩手机肯定会影响生育,但从医学角度出发,如果年轻女性长期睡觉前沉迷于玩手机,且时间太长,引起生理周期紊乱,甚至影响到生育能力,这也是有可能的。睡前长时间玩手机还容易使得本原形成的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容易影响到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等。
希望我们通过这样的危害讲诉方式能够引起女白领的重视,大家一定不要忽视生活的一些小细节,工作一段时间起身休息一下活动活动。不要憋尿,不要久坐,注意个人卫生,减少亚健康的发生哦!
盘点小儿感冒用药误区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1:感冒是小病,不用放心上?
感冒对某些人可能是小毛病,但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尚未完善,发生感冒的频率远大于成年人,如果儿童感冒后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在经受各种症状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的同时,因儿童本身发育的特点,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心肌炎等。所以当儿童感冒时应该尽早、及时地对症治疗。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2:抗生素是速效药?
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其实80%-90%的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所以使用抗生素不会缩短病程,滥用抗生素反而造成病情延误、恶化、体内菌群失调等,增加细菌的耐药性。所以使用抗生素需谨慎。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3:无需在意感冒药的成分?
儿童感冒后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因此,针对以上这些症状需要全面、均衡的配方来缓解症状。儿童感冒药物应具有四种成份:解热止痛剂、镇咳药物、鼻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物。很多儿童感冒药因缺少某些成份而影响疗效,而且均衡配方的意义不仅仅是针对各种症状的四种成份简单组合,同时各种成份在疗效方面会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相互消减不良反应。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4:口服药的疗效没有打针好?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后就去医院给孩子打针,认为这样做能尽快治好病。其实打针或静脉输液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口服药相比无显著差异。所以本着安全用药的原则,只要给孩子选用安全的小儿感冒咳嗽产品即可。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5: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更好?
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有许多种类,因此很难确定引起这次感冒的病毒是什么,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哪一类感冒病毒特别有效的含有抗病毒成分的制剂。同时,滥用抗病毒药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相反还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小儿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在感冒药中添加过多成份会加重孩子负担。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6:一样治感冒,无须买贵的?
市场上很多感冒药往往配方相似。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出来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药物中存在过多的微量杂质就可能增加儿童发生不良反应得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为儿童选择专为儿童研制的值得信赖的安全品牌。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7:注射流感疫苗就不会再得感冒?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并不是100%,往往只有60%左右,注射流感疫苗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得流感。而且感冒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上千种,一种流感疫苗只能针对一种流感病毒。推广注射流感疫苗是为了减少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小儿感冒用药误区8: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有人认为中药历史悠久,性情平和,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随意服用。但是,科学证明是药三分毒,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对症下药。中药辨证相对西药复杂,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咳嗽有热咳、寒咳、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之分,用药时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生活比较常见的健康误区
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来预防感冒
具有季节性,使用的人也逐渐增多的预防感冒的口罩。“不是伊达眼镜,而是‘伊达口罩’”这样的口号最近几年倒也是挺流行的。”
“在满员电车上或是偶尔睡觉的时候戴口罩还是没问题的,但长时间戴的话就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正常交流,还是多加注意为好。”
回家后使用杀菌性漱口水进行消毒
“使用杀菌性漱口水虽然可以有效预防流感,但因为其本身是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话容易使粘膜受到强烈刺激而受损。”
飞机上耳朵痛时憋气
“耳朵痛的时候憋气的话,会有引起中耳炎症状的危险,所以建议还是采取咽下唾液,或者是嘴中含糖的方法。”
平日太忙因而睡眠不足,周末多睡用来补觉
“睡眠有它自身的规律,人体生物钟虽然因个人的差异无法与1天24小时完全一致,但通过每天早晨接受日光的照射,便可以与地球的24小时对应。但是在周末等时间过度睡眠的话,生物钟就会紊乱,白天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不好。”
在聚会上喝姜黄预防醉酒
“据说姜黄内蕴含的姜黄素有助于强化肝脏的解毒功能,对治疗宿醉很有效果,是很健康的饮料。但是实际上经研究结果显示,姜黄与酒一起大量饮用会给肝脏带来很大负担,反而容易引起肝脏功能恶化,导致γGTP数值上升,因此应多加注意。”
老年人应走出的用药误区
用药误区一 跟着“经验”走。
一些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凭着自己长期吃药的“老经验”,每当病情复发时,便自己去药店买药来吃。即使到医院也是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点名要药,有时甚至责备医生给开的药“不管用”。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用药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病情复发时,最好是请医生检查后,根据处方用药。
用药误区二 跟着广告走。
有些老年人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往往“慕名”用药。而医药广告多宣传药品的疗效,对于副作用和禁忌症则很少提,如果老人忽视了这些,用药时难保不出现问题。
用药误区三 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有很多的老年人会身上患有很多的疾病,为了能够使身体能够恢复的更快一些,有时候会拜托医生开药的时候能够每个病都兼顾到,认为同时吃的药越多,治疗疾病的效果也就更好,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使用,有时不但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用药误区四 崇拜“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物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物“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的效果是不以价格而定的。无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
用药误区五 滋补药吃不坏身体。
不少老年人以为滋补药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但是如果所患的疾病并非“虚症”,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原则。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鼻衄不止,无异于火上浇油。
用药误区六 认为只有靠药物才能战胜疾病。
其实,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这些都是老年人应该走出的用药误区,所以一定不要自行用药,尽量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使用药物,药不是最贵的就好,适合你的才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