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如何引起的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如何引起的

肝炎病毒依其流行病学特征,可分为两型:即传染型和血清型。由传染型病毒引起的肝炎为A型肝炎,血清型肝炎称为B型肝炎。B型肝炎表面抗原系Prince(1968)在澳大利亚发现,亦称澳大利亚抗原。而由Dane(1970)在HBsAg阳性的病人中发现的球形颗粒抗原则称为核抗原。故现知B型肝炎存在两种抗原系统。

临床实践中A型肝炎已为大家所熟知,而B型肝炎多为亚临床型或隐匿型多被遗误,但其危害性较大,应引起重视。B型肝炎抗原和抗体必须依血清学检查确定,并以此检出隐性或慢性抗原携带者,即潜在传染源。但迄今为止,B型肝炎病毒尚未能培养成功,而A型肝炎病毒颗粒,则已分离成功。且知该病毒直径为27nm的RNA肠病毒。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饮食要注意什么

(1)供给充足维生素

这是妊娠期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也是满足胎儿健康发育和避免畸形的需要。胎儿生常发育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当患肝炎时,母体的维生素C更易发生不足,故妊肝患者每日维生素C的供给量标准应为80~100毫克。

(2) 注意饮食中钙、磷的供给

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对胎儿生常发育至关重要,母体血钙降低时,可发生肢体抽搐,严重者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每日应供给钙1.5克,可多吃含钙量高的牛奶与奶类食品,如不足时应增服钙剂。为使钙吸收好,需注意钙、磷比例(一般为1∶1),同时还应供给维生素D及多晒太阳。

(3)注意饮食中铁、钙等的供给

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高,孕妇除需要补充自身消耗外,尚需储留相当数量的铁,以补偿分娩时的损失,同时胎儿也要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内的消耗。因此,妊娠期每日饮食中铁的供给量应以18毫克为宜。

饮食中的铁,以动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较高,一般为10%~20%左右,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则较低,如大米仅1%,大豆为7%。可见应多食动物肝脏、血、瘦肉、蛋黄等富含铁质的食物;至于豆类及各种绿叶菜等也是含铁较多的食物,宜多吃。

(4) 注意补充叶酸

叶酸参与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由于妊娠期雌激素、孕酮分泌增加,加之肝炎病毒的破坏,造成叶酸的代谢紊乱,易使患者产生巨红细胞性贫血。此外,有报道指出:妊肝患者如果缺少叶酸,胎儿发生神经系统缺陷的危险性增高,如无脑儿、脊柱裂等神经管畸型。因此,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较成年女子约增加1倍,应多进食动物肝、肾及含叶酸多的蔬菜。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1、加强围生期保健 重视孕期监护,将肝功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列为产前检测常规,并定期复查。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严格施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伤及新生儿损伤、羊水吸入等,以减少垂直传播。

2、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 有效办法是注射HBIG或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我国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进行免疫接种。

(1)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μ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μg。新生儿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良好,体内产生HBsAb,可有效保护肝脏不受HBV的感染,免疫率达75%。

(2)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HBIG0.5m1,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肌内注射0.16ml/kg,可减少或阻止HBV进入肝脏,免疫率达71%。

(3)联合免疫:乙型肝炎疫苗按上述方法进行,HBIG改为出生后48小时肌注0.5m1一次。在主动免疫建立之前,先获得被动免疫。使有效保护率达94%。

3、丙型肝炎的预防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尚无特异的免疫方法。丙型肝炎以医源性传播为主。在日本经输血感染的急性肝炎中95%为丙型肝炎。减少医源性感染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保护易感人群可用丙种球蛋白对人群进行被动免疫。对抗HCV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岁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对婴儿起保护作用。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诊断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其症状与非孕妇者相同,发病较急,除有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外,血清学检查中抗hav-igm阳性则可确诊。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1)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学检测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标。在感染潜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阳性;当hbsag为高滴度时,则e抗原(hbeag)也同时为阳性。临床只以单项hbsag作为感染指标是不够的,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结合判断之。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为有保护性的抗体。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抗hbs提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3)乙肝e抗原(hbeag):是hbcag的降解产物,急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稍晚于hbsag。e抗原的亚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性。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诊断4)乙肝e抗体(抗hbe):一般当hbeag在血中消失,而后出现抗hbe,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情多渐趋稳定。

5)核心抗体(抗hbc):在急性感染时,hbsag出现后2~4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所以抗hbc-igm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动期。

6)乙肝病毒dna(hbv-dna):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及传染性指标。hbv-dna与hbeag和dna-多聚酶呈平衡关系。凡是hbeag阳性的血中,86%~100%可检测到hbv-dna。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测定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对妊娠合并乙肝的诊断可很快明确。

应用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胎内感染应注意以下3项依据:

(1)新生儿脐血清hbsag阳性可为参考指标。

(2)新生儿脐血清hbcab-igm阳性即可确定宫内感染。

(3)如有条件测脐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更可确诊,但此项指标在国内尚不能推广应用。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

诊断标准:起病急剧,中毒症状明显,黄疸严重。

(1)1周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或每日升高≥17.1μmol/l(1mg/dl)。

(2)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正常值延长0.5~1倍甚或更长。

(3)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严重者可出现肝臭。

(4)可有腹水出现甚或肝浊音界缩小。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怎么办

一、妊娠合并甲型肝炎

目前对甲肝尚无特效药,一般多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1、休息、保肝支持疗法。

常用茵陈冲剂、垂盆草冲剂以及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等。

2、由于甲肝病毒不通过胎盘屏障,不传给胎儿,故不必进行人工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

由于肝功能受损可影响母体代谢、产生缺氧等,以致较易发生早产,所以在孕晚期必须加强胎动计数等自我监护。有早产先兆者需及早住院治疗,并行无激惹试验(NST)及B超等生物物理指标监护,临产过程中注意缩短第二产程、预防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

3、关于哺乳。

分娩后甲肝已痊愈者可以哺乳,如在急性期则应禁止哺乳,不仅可防止母婴垂直传播,而且有利于母体的康复。

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

1、一般治疗

除应在肝炎急性期予以隔离和卧床休息外,并予以清淡及低脂肪饮食,每日应供给足够热能,如消化道症状较剧,则应予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2、保肝药物的应用

每天需给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K1及维生素B1、B6、B12等。因维生素C为机体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重要物质,有增加抗感染能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维生素K1可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因子Ⅶ、Ⅹ)合成作用。一般采用维生纱C3g、维生素K14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如25%葡萄糖液250~500ml加辅酶A100u及维生素C3g。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E50mg,对防止肝细胞坏死有益。对ALT高者可用强力宁8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如有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可予适量输鲜血、人体白蛋白或血浆。

3、中草药治疗

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茵陈汤加减。方剂:茵陈30g,山?12~15g,生黄芪15~20g,黄芩12g,川连6g,茯苓15g,当归12g,败酱草12~15g,柴胡9g,陈皮9g。每日一贴煎服,对退黄疸、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有益。

4、产科处理妊娠早期

如HBsAg滴定度高且HBeAg阳性伴有临床表现者应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可行人工流产术。因为妊娠和乙肝之间互有不良影响。但妊娠中晚期的患者当以保肝治疗而不宜贸然行引产术,以免由于引产而引起不良后果。

5、分娩与产褥期

必须注意以下3个方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感染:应在产后应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的抗生素预防感染;③密切注意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检测结果,防止病情发展。

从产科角度观察胎儿有无头盆不称,产程虽然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而行产钳助产,有利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及减少新生儿窒息。产后应常规留脐血检测肝功能和肝炎血清学指标。

6、新生儿的处理

近年来主张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及6个月各皮内注射乙肝疫苗30μg,一般可阻断90%的母婴传播率。如有条件可于出生后再肌注一支人类HBs免疫球蛋白(HBIG)则更有利于防止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的乙肝疫苗作用能保持5年左右,故在进入小学之前应再作一次加强免疫注射。

三、妊娠合并重症肝炎

1、一般处理:①需专人护理,正确记录血压、呼吸、脉搏及出入水量;②予以低脂肪、低蛋白、高糖类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保证热能为6276kJ/d(1500kcal/d),并予以大量维生素。

2、输温鲜血600~800ml,以增加凝血因子,并需输人体白蛋白或冻干血浆,有利防止肝细胞坏死和降低脑水肿的发生。

3、胰高糖素1mg加正规胰岛素8u,10%氯化钾10~20ml加10%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

4、可用干扰素每日300万u,连续7~14天,肌内注射,也可每次100万u,每日3次肌内注射。

5、胎肝细胞悬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可用3~5次,能收到极好效果。此亦可称为胎肝细胞移植。

6、14-氨基酸-800250ml或复方支链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促进肝脏情况好转。

7、10%门冬氨酸钾镁40ml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缓滴。

8、无论有无感染征象,均应予以对肝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广谱抗生素。

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处理:

(1)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并发DIC的诊断标准:①血小板≤50×109/L(50000/mm3);②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1倍以上;③纤维蛋白原≤1.25g/L(125mg/dl);④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或乙醇胶试验阳性。

(2)并发DIC之处理:根据产科特点,在无产兆而发生DIC时,可用肝素,首次剂量为25mg(3125IU)加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一般在30分钟左右滴完),之后再用25mg加5%葡萄液200ml,静脉缓滴。以后再根据化验结果决定肝素的应用剂量。如已临产或在产后24小时之内发生DIC者,应以输温鲜血、冻干血浆等为主,而不宜贸然使用肝素。因为此时已有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加之产后子宫血窦开放本身即易出敌国,所以如肝素使用不当,可更加重出血。

(3)产科处理:入院后必须按急症处理,首先予以输温鲜血、人体白蛋白及冻干血浆,有肝昏迷者积极治疗24小时后,应尽快结束分娩。根据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1990年资料,在2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中,9例经输鲜血、白蛋白、血浆,并适时、适量应用肝素后适时行剖宫产甚或切除子宫者,8例存活;1例剖宫产术后因DIC而死亡。而保守治疗等待阴道分娩者13例,其中2例未产死亡;另11例分娩后,仅4例存活,存活的4例中其中有3例为经产妇早产,1例为初产妇,产后肝昏迷加重,最后使用胎肝细胞移植得救。

由以上的数据说明此等患者的产科处理原则如下:

a、经产妇早产者可在上述积极治疗情况下,经阴道分娩。

b、凡初产妇且已足月或近足月者,应在上述积极治疗1~2天采取局麻行剖宫产术,但术后禁用哌替定(度冷丁)等镇痛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加剧,甚或死亡。

c、术后行继续支持疗法和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1)有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及乏力,黄疸等,起病急,血清ALT升高。

(2)血清学检测指标:

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为最常用的乙肝感染指标,在感染潜伏期,血清ALT升高之前HBsAg即可阳性;当HBsAg为高滴度时,则e抗原(HBeAg)也同时为阳性,临床只以单项HBsAg作为感染指标是不够的,应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指标结合判断之。

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为有保护性的抗体,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经过一段时间,出现抗HBs提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

③乙肝e抗原(HBeAg):

是HBcAg的降解产物,急性感染时HBeAg的出现稍晚于HBsAg,e抗原的亚型e1,e2更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性。

④乙肝e抗体(抗HBe):

一般当HBeAg在血中消失,而后出现抗HBe,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病情多渐趋稳定。

⑤核心抗体(抗HBc):

在急性感染时,HBsAg出现后2~4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即可检出,所以抗HBC-IgM多见于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的活动期。

⑥乙肝病毒DNA(HBV-DNA):

HBV-DNA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及传染性指标,HBV-DNA与HBeAg和DNA-多聚酶呈平衡关系,凡是HBeAg阳性的血中,86%~100%可检测到HBV-DNA。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测定和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对妊娠合并乙肝的诊断可很快明确。

应用血清学诊断乙肝病毒胎内感染应注意以下3项依据:

(1)新生儿脐血清HBsAg阳性可为参考指标。

(2)新生儿脐血清HBcAb-IgM阳性即可确定宫内感染。

(3)如有条件测脐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更可确诊,但此项指标在国内尚不能推广应用。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一)首要症状

腹胀、肝区疼痛: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肝大可达肋缘下1~3cm,可有不同程度腹胀、肝区疼痛。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和黄疸期、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淤胆型病毒性肝炎常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变白等。

(二)次要症状

1.乏力、畏寒、发热: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黄疸期伞身乏力可进一步加重。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仅有轻微乏力,一般不伴有畏寒和发热。

(3)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病程短,患者常有高热、畏寒,极度乏力。

(4)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乏力、厌食。

2.全身水肿:水肿首先见于下肢,然后波及全身,重症也可以腹水为主,如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等。

3.皮肤瘙痒:因血清和皮肤中胆盐浓度升高,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肝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于一般的皮肤病。

(三)体征

1.肝大、肝区叩击痛:妊娠合并肝炎时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引起肝细胞增大。慢性肝炎时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是引起肝大的次要原因。多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和黄疸期、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2.肝脏进行性缩小:由于大量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导致肝脏体积缩小。急性重型肝炎(急性坏死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起病后可迅速出现肝脏缩小。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件病毒性肝炎起病在10日以上,可出现肝脏缩小,出现腹腔积液及皮肤瘀点、瘀斑。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也可出现肝脏缩小等。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1)加强围生期保健

重视孕期监护,将肝功及肝炎病毒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测列为产前检测常规,并定期复查。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分娩时,应严格施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产伤及新生儿损伤、羊水吸入等,以减少垂直传播。

2)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

有效办法是注射HBIG或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我国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进行免疫接种。

(1)主动免疫: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μ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注射10μg。新生儿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良好,体内产生HBsAb,可有效保护肝脏不受HBV的感染,免疫率达75%。

(2)被动免疫: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HBIG0.5m1,生后1个月、3个月再各肌内注射0.16ml/kg,可减少或阻止HBV进入肝脏,免疫率达71%。

(3)联合免疫:

乙型肝炎疫苗按上述方法进行,HBIG改为出生后48小时肌注0.5m1一次。在主动免疫建立之前,先获得被动免疫。使有效保护率达94%。

3).丙型肝炎的预防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尚无特异的免疫方法。丙型肝炎以医源性传播为主。在日本经输血感染的急性肝炎中95%为丙型肝炎。减少医源性感染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保护易感人群可用丙种球蛋白对人群进行被动免疫。对抗HCV阳性母亲的婴儿,在1岁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对婴儿起保护作用。

妊娠合并肝炎的原因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以妊娠合并甲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不能通过胎盘传播,孕期不用人工流产或引产,但是妊娠晚期患病,在分娩过程母体血液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忽视乙肝病毒,导致随着病毒的增加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化为乙肝;长期过度劳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乙肝病毒。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宫内传播,产时可通过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血进入胎儿体内感染,接触母乳及母体唾液感染。

妊娠合并肝炎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深入,从而使该病对母婴的影响,如母婴垂直传播、母婴死亡以及母乳喂养等方面更受到关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

妊娠合并肝炎的主要特点:

1、主要证状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特别是妊娠是期的消化道症状更为明显。

2、妊娠晚期合并肝炎的患者,腹胀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发生重症肝炎的比例高。

3、出现黄疸多,约占4/5以上,多数患者为深度黄疸伴有皮肤瘙痒等。

4、其体征特点是,肝肿大,有轻度压痛,但随病情的改善而很快消失。

孕妈妈春季喝点红枣汤养肝又补血

孕妈妈由于生理及病理的多种原因容易导致肝脏功能不良,如妊高症、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剧吐以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等问题,因此孕妈妈也要注意养肝。

春季养肝正当时,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简单的养肝汤——红枣汤。

养肝汤原料:枣、水

养肝汤做法:49颗红枣,两边剪七个口子,放8-9碗水煮开,静置8个小时,再大火煮开,转小火炖一个小时即可,这是一周的量。

养肝汤喝法:去枣只喝汤,每天早起刷牙前喝一碗。

孕妈妈每天喝点红枣汤,不仅能养肝,还能补血,对健康很有好处。

妊娠中毒鉴别诊断

妊娠中毒症并发的肝脏损害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在临床症状上极易混淆。妊娠中毒症所致肝损害的特点是:

(1)有妊娠毒血症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体征为基础。

(2)肝实质损害主要表现在白蛋白明显降低、血氨升高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絮状试验的变化不大,与临床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3)甲肝、乙肝、戊肝抗体免疫球蛋白M等肝炎病毒的标记常为阴性。

(4)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

(5)肝脏活检可见门静脉周围有局灶性出血及坏死,甚至有大片梗塞,肝包膜下出血、水肿,有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及血栓形成。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如何鉴别诊断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本病的特点:①以全身瘙痒、黄疸为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不明显;②妊娠20周以后发病,多发生在妊娠晚期,分娩后1周内症状消失;③胆酸升高明显,转氨酶可有轻度升高,很少超过300U;胆红素正常或升高,但很少超过30μmol/L;④血清学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均阴性;⑤肝活检主要为胆汁淤积。

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常发生于妊娠晚期,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起病时常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进一步发展为急性肝功能障碍,表现为凝血因子缺乏,出血倾向,低血糖,深度黄疸,肝性脑病等。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但尿胆红素阴性。可出现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肝肾综合征。超声检查肝区呈弥散性的回声强弱不均,呈雪花状。肝脏活检示严重脂肪变性,而无明显的肝细胞坏死。

3.HELLP综合征 在重度妊高征的基础上发生以肝酶升高、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病常有妊高症的表现,如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可伴有上腹部疼痛,黄疸较轻。妊娠结束后病情迅速缓解。

4.妊娠反应 早孕反应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肝功能轻度异常,酮症酸中毒,但很少出现黄疸。妊娠早期的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误诊为妊娠反应。对于恶心呕吐严重的早孕反应,一定要提高警惕,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及早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查。

5.药物性肝损 妊娠期常应用的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有氯丙嗪、异丙嗪、甲巯咪唑(他巴唑)、异烟肼、利福平、磺胺类、四环素等。常有转氨酶轻度升高,不伴脾大。停药后肝功能恢复。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妊娠的任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在妊娠的这一特殊时期,病毒性肝炎不仅使病情复杂化,重症肝炎也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胎儿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增高;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畸形发病率增高;而且胎儿可通过垂直传播而感染肝炎病毒,尤以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率为高,围生期感染的婴儿容易成为慢性携带状态,以后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

孕期肝脏未见明显增大,胎盘循环的出现使肝脏血流量相对减少,肝细胞大小和形态略有改变,但无特异性;肝功能无明显改变,由于血液稀释所致,血清总蛋白降低,60~65g/L,主要以白蛋白降低为主;凝血因子有所改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增加。

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妊娠并不增加对肝炎病毒的易感性,但由于其生理变化及代谢特点,肝脏负担加重,同时肝脏抗病能力下降,使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使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以致造成妊娠期重症肝炎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达到非孕期的37-65倍。

病毒性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妊娠与肝炎互为不利因素, 即肝炎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对母儿可产生不良后果,如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胎儿畸形、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死胎、死产等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可引起小血管痉挛, 使肝脏、肾脏血流减少, 而肾功能损害,代谢产物排泄受阻, 又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易致肝细胞大块坏死,易诱发成为重型肝炎。

相关推荐

什么会引起肝炎

肝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性改变,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性肝炎,比方说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可引起一个病毒性肝炎,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出现一个酒精性的肝炎,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可以出现药物性肝炎,比方说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 EB病毒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肝炎; 还有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中毒性肝炎。

肝硬化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症其实都一种发生在了妊娠期期间的疾病,在发病的时候,患者身体上的总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也明显增加,心脏此时最为高峰在三十二到三十四周,心率此时也会加快,而且子宫增大,横膈上升,心向上向左移位,都机械地增加心脏负担。 分娩期宫缩使心脏排血量阵发性增加 ,尤其第二产程,产妇屏气,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内脏血涌向心脏,心脏负担最重,原来心功能不全的孕妇,易发生心力衰竭。产后24~48小时,子宫逐渐缩小,多量血液进入体循环,且组织内液体也开始回到血循环,加重心脏负担,也易发生心力衰竭。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

心肌炎怎么引起

心肌炎怎么引起的?病菌,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都可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怎么引起的?病毒,病因学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心肌炎也不少见。 心肌炎怎么引起的?当然少不了致病条件的因素,如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过度运动和妊娠也可能诱发心肌炎;病菌

肝硬化什么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乙肝、丙肝患者数量庞大,病毒性肝炎尤其慢性乙型肝炎,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肝炎病毒检查哪些项 肝炎传染人吗

肝炎肝脏炎症的统称,否有传染性需要根据病因来判断,其包括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感染中毒性肝病等。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 丙肝、戊肝引起的肝炎有传染性的,能够传染给人。而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则不会传染给人。

妊娠期并发症如何处理

①正确估计孕妇能否继续妊娠。心功能Ⅲ~Ⅳ级,有过心衰史、活动风湿、肺动脉高压等均不宜妊娠,应在妊娠12周内行人工流产。②可以妊娠者应从妊娠早期开始产前保健检查,除查产科情况如胎位、胎心外,根据心脏情况,安排孕妇的工作与生活,避免感冒,纠正贫血,预防和治疗早期心力衰竭,并提前入院待产。③分娩期。心功能Ⅰ~Ⅱ级可选择阴道分娩,而心功能Ⅲ~Ⅳ级以择期剖宫产为宜,临产后保证供氧,安静,减少屏气,必要时阴道手术助产,产后抗生素预防感染。心功能Ⅱ级以上不宜哺育婴儿。凡属不宜妊娠者,产后严格避孕或行绝育术。 妊娠合并急

导致人们患上肝硬化的具体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其中主要病毒性肝炎所致,如乙肝、丙肝等。同时还有酒精肝、脂肪肝、胆汁淤积、药物、营养等方面的因素长期损害所致。 一、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慢性乙型肝炎,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二、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目前认为酒精对肝脏似有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死的表现。 三、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动

导致肝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另外酒精、药物、寄生虫、营养等因素也可引起肝硬化。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慢性乙型肝炎,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目前认为酒精对肝脏似有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死的表现。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动物实验证明,喂饲缺乏胆碱或蛋氨酸食物

肝硬化的原因

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