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茵陈去黄疸好还是栀子去黄疸好 栀子去黄疸一次用多少个

茵陈去黄疸好还是栀子去黄疸好 栀子去黄疸一次用多少个

6-9克左右。

因为每个栀子的大小都不一样,因此一般都是以克数来规定栀子的使用量的,一般建议每次使用6-9克左右的栀子就可以了,建议可以将适量的栀子研末调敷于患处。

但是栀子对于去黄疸来说效果也是比较有限的,如果使用后症状无改善或者有加重的情况时,建议最好是及时去医院就诊。

婴儿黄疸的偏方

新生儿黄疸

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阳黄

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热黄

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寒黄

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阴黄

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宝宝喝茵栀黄注意事项

茵栀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一种比较常见的,一般使用比较多的一种中成药。茵栀黄一般适用于湿热熏蒸的婴儿的黄疸的治疗。茵栀黄一般就是促进大便的排泄,然后缓解黄疸的程度。一般吃茵栀黄,我们建议就是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孩子情况辩证分析,属于湿热熏蒸型的黄疸型的才建议吃茵栀黄。如果小孩子不是这种类型的,属于偏寒向的吃茵栀黄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它的一个胃肠损伤比较严重,像如果小孩子出现了明显的腹泻,拉肚子比较多,这种情况,茵栀黄最好是不要吃了。所以茵栀黄,是对小孩子治疗黄疸是需要辩证分析的,不能够随随便便给宝宝宝吃茵栀黄。

去黄疸的用量 茵陈去黄疸的用量

1、小孩用茵陈去黄疸的用量一般在5克茵陈煮1000毫升的清水。

2、一次饮用30毫升左右茵陈水,一天两次。

3、若是宝宝体质不明确,可以将中药材茵陈换成专用小孩去黄疸的茵陈制品,并且按照说明书的剂量要求给宝宝服用。

4、用茵陈去小孩黄疸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茵陈药效过强,不适合小孩使用。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偏方

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水煎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

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适用于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适用于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4、一枝黄花45g,水丁香15g。水煎,一次服。

5、丁葵草(干)15g,生鱼1条。煎水服,每日1次。此方用于阳黄。

6、过路黄3叶,白荷包草9g,平地木9g,茵陈9g。水煎,早、中、晚分服。此方用于黄疸初起,也可用于脱力虚黄。

7、取冬瓜皮、玉米叶各3克,用水煎服,滤汁后分多次缓缓给宝宝喂下。冬瓜皮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水、消肿之功效;而玉米叶煎服成汁有利尿消肿、退黄等功效,且两种材料经济易取,对消退治疗黄疸有很好的疗效。

8、取蝉蜕0.5克,绿豆5克,用水煎服,对新生儿黄疸也有不错的消退功效。

黄疸的酒疗方法有哪些

1、栀子茵陈酒

[药物组成] 栀子 茵陈各一束

[功能主治] 治黄疸。

[用法用量] 三更时分服饮之。

[制备方法] 上药用无灰酒二大碗、蒸至八分。

[注意事项] 忌油腻、湿面、豆腐、生冷等物。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按:本方栀子、茵陈均有清热利胆的作用,尤其茵陈为退黄要药。《本草纲目》中也有用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花齐放白酒—大盏,冲汁饮之,治疗男子酒疸。此类方剂在应用时尤要注意,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煎煮。这种方法使药物中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而乙醇却大量挥发,保证了服用的安全。至于疗效的提高方面,需再作进—步研究。

2、艾豆二黄酒

[药物组成] 生艾叶一把 麻黄(去节)—二两 大黄六分 大豆一升

[功能主治] 酒疸

[用法用量] 分三次服。

[制备方法] 上药切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3、麻草酒

[药物组成] 麻草

[功能主治] 治黄疸。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以麻草一把,去节,以美酒五升煮取牛升,去渣。

[注意事项] 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

茵陈熬水需要多长时间 茵陈熬水洗澡去黄疸吗

茵陈去黄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熬水来喝,如果只是洗澡的话吸收的药物有效成分很少,是起不到很好的去黄疸作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来说,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对于生理性黄疸来说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只要多喝奶、多喝水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就可以了,一般在7-10天左右就能够恢复正常。

婴儿怎样去黄疸快

1、婴儿怎样去黄疸

1.1、晒太阳治疗黄疸

利用太阳中的蓝光和绿光来治疗减轻宝宝的黄疸,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刚出生的宝宝比较娇嫩,在晒太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

1.2、蓝光治疗黄疸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就是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症状就能逐步改善,最终全部消退。

1.3、药物治疗

口服茵栀黄:对于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但是吃完后有的孩子会腹泻,如果黄疸不见好,孩子又腹泻严重,就停止使用。

2、婴儿黄疸的食疗方

2.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水煎服。

2.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2.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3、婴儿黄疸如何护理

3.1、婴儿全身症状的观察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3.2、保护婴儿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3.3、观察婴儿的变化

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4、怀孕期间饮食要注意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3.5、留意婴儿黄疸情况

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3.6、及早做好准备

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茵陈的功效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

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3]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为什么母乳性黄疸吃茵栀黄效果不好

1、茵栀黄功效是清热解毒

首先茵栀黄是由中药茵陈、桅子、黄芩等药物制成的,其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桅子泻火除烦,通利三焦,与黄芩合用清热散结,荡涤热毒;金银花质轻疏散,既能疏散在表之风热,更长于清解在里之热毒,其功效都是清热解毒,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并非是宝宝体内有热毒引起,因此药不对症,治疗效果不好。

2、母乳性黄疸消退要结合母乳喂养来进行

其次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因素是因为母乳喂养不及时或母乳喂养不足以及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影响而引起的黄疸,因此需要结合母乳喂养的方式,对症治疗母乳性黄疸才能达到效果明显的目的。

3、吃了茵栀黄影响母乳喂养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宝宝可能因为吃了茵栀黄而影响母乳喂养,导致喝的母乳量变少,体内的胆红素没有及时排出体外,而间接的延缓母乳性黄疸的恢复。

黄疸型肝炎怎么办

茵陈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茵陈30~60克 粳米50~100克 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用法」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栀子仁3~5克 粳米50~100克「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佛手柑饮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原料」佛手柑15克 白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蒲公英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

「来源」《粥谱》 「原料」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 粳米50~100克 「制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 「用法」每日2~3次,稍温服。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肝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腺炎、胆囊炎及急性乳腺炎和尿路感染等。

相关推荐

宝宝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症状,一般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药物的干预治疗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的程度增得快,然后他程度会比较重的时候,这时候要干预治疗,一般最有效的退黄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这种主要是针对于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的黄疸为主,如果是黄疸偏高一些,一般精神状态都还可以,可以先吃退黄药物看一下,一般常见的退黄药物就是茵栀黄的中成药物,还有活菌,活菌有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肝肠循环,有助于胆红素代谢的作,但是一般吃退黄的药-茵栀黄,一般适于湿热

新生儿得了黄疸还能吃茵栀黄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因为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导致胆红素升高,但是一般黄疸的程度不会很重,然后升到一定程度会自行消退,这时候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如果黄疸升得比较高,有可能会进展成病理性黄疸,一般可能是需要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茵栀黄是新生儿黄疸治疗最常见的中成药之一,茵栀黄它主要是对于湿热证型的热象的黄疸的治疗效果是可以的,如果是有黄疸偏高,需要吃茵栀黄,一般需要对小孩子进行评估,需要进行辨证分析,分型的评估,如果是属于

母乳性黄疸吃茵栀黄有效果吗 为什么母乳性黄疸吃茵栀黄效果不好

首先茵栀黄是由中药茵陈、桅子、黄芩等药物制成的,其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桅子泻火除烦,通利三焦,与黄芩合清热散结,荡涤热毒;金银花质轻疏散,既能疏散在表之风热,更长于清解在里之热毒,其功效都是清热解毒,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并非是宝宝体内有热毒引起,因此药不对症,治疗效果不好。 其次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因素是因为母乳喂养不及时或母乳喂养不足以及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影响而引起的黄疸,因此需要结合母乳喂养的方式,对症治疗母乳性黄疸才能达到效果明显的目的。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宝宝

茵陈的临床应

为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 1、治湿热黄疸于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取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黄疸初期时,热重于湿,有发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腹微胀满、脉弦数者,则配栀子、大黄以加强清热泻火作,放入茵陈蒿汤。如果湿重于热,有胸脘满闷,头重身困,大便并不秘结,而小便不利的证候较显著,脉濡缓,则须配五苓散,方如茵陈五苓散。 2、治寒湿黄疸于阴黄(黄色暗晦如烟熏,多见于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变等病),有全身虚寒而夹湿的证候,此时须配温里祛寒药如附子、干姜

新生儿黄疸会发烧吗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外在症状,一般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药物的干预治疗,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的程度增得快,然后程度会比较重的时候,这时候要干预治疗,一般最有效的退黄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这种主要是针对于血中间接胆红素升高的黄疸为主,如果是黄疸偏高一些,精神状态都还可以,可以先吃退黄药物看一下,常见的退黄药物就是茵栀黄的中成药物,还有活菌,活菌有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肝肠循环,有助于胆红素代谢的作,但是退黄的药-茵栀黄,一般适于湿热郁蒸型的,就是宝宝的黄疸是偏热象的,如果小孩子的

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类型

1,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母乳性黄疸一定要断奶吗 母乳性黄疸可以吃茵栀黄吗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及溶血的表现,母乳性黄疸是属于黄疸的一种,如果是黄疸明显地升高了,如果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他的黄疸超过十五毫克每分升,可以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看一下黄疸下降的情况,一般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停母乳黄疸可以下降比较明显,停两到三天可以下降50%左右,如果是超过二十毫克每分升,就需

茵陈泡脚有什么好处

祛湿利胆。 茵陈具有清湿热、退黄疸的作,对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来说,平时适当地一些茵陈来泡泡脚,或者也可以配合大黄、栀子等共同使,而对于小便不利显著者,也可以搭配泽泻、猪苓等一起使茵陈的退黄疸是比较好的,除了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体质阳虚所发生的阴黄病症来说也可以使

茵陈可以直接泡水喝吗 茵陈配什么对肝脏好

大黄、栀子等。 茵陈本身具有清肝利胆的作,在使的时候可以搭配大黄、栀子等一起使,可以起到清湿热、退黄疸的作,对于湿热熏蒸所引起的黄疸等症来说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作。 除此之外,茵陈还可以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中药材一起使,可以起到除阴寒、退黄疸的作,常常被于治疗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

黄疸能不能治好

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