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脾胃病之中医大法

治脾胃病之中医大法

(1)重视脾胃———治病以健脾为先

《素问》言:脾胃者,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胃主司纳,脾主消导,脾主生化,其用在于无形,胃主收纳,其贵下行,一升一降,则养生有道。”

所以,中医治病,注重脾胃,“治病以健脾为先”。 余老称,健脾是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是治疗脾虚的方法。主要用于面色萎黄 、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药如党参、莲子、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在临床上,余老运用健脾养胃之道,重视调以甘味之药调其脾气。

(2)清热利湿———岭南地域特色疗法

广东地理气候炎热潮湿,人们往往贪凉饮冷,或过食生冷瓜果,都会导致寒湿停于中焦;或因冒雨涉水,居住潮湿,使寒湿内侵;或内湿素盛,中阳被困,以致寒湿内生。这三种情况在广东都十分常见。

“水湿困脾”的患者常表现为脘腹胀闷,不思纳食,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溏泄,身重或肿,面色黄晦,舌胖苔白腻,治疗时多以健脾祛湿为主。

而对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或者脾胃湿困日久,郁而化热,造成慢性胃炎湿热证 的,比如胃痛,呈灼痛,伴有舌红苔黄腻,则以清热化湿 、理气和胃为主,多用清中汤、藿朴夏苓汤。用药则多可用蒲公英、黄连、黄芩等药清热,同时,用藿香、法半夏、芦根、苡仁、蔻仁(少量3-6克)化湿。

(3)补益脾胃———阴阳兼顾

“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湿为阴邪易伤脾阳,燥为阳邪易伤胃阴。所以在治法上,温脾与养胃、燥湿与清热要阴阳兼顾。而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亦为脾胃病的治则。

在治病时不仅不可克伐胃气,而且要时时顾其胃气。因此,有损胃气的方药,除非必要,不宜多用。此外,在治疗各种慢性脾胃病时,不论攻泻还是补益,如果要较长时间服用中药,必须加入和胃之品,以保护胃气。

虽有“脾得温则健,胃得凉则安”的说法,但治脾亦不宜大温大热。若热之太过,势必损伤脾阴;治胃亦不宜大凉大寒,如寒之太过,势必损及胃阳,应做到寒温相适,治脾兼顾胃,疗胃不伤脾。

余老说,补益脾胃法包含补脾益胃、温中散寒,甘味、辛温药同用以补益脾胃。所以,补脾时强调补脾气,同时兼顾脾阴。党参、黄芪、白术、扁豆、茯苓等补脾气,北沙参、玉竹、石斛、淮山等养脾阴。

中医调理肠胃的方法

1.山药百合大枣粥: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肠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少腹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2.砂仁羊肉汤: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每周3次。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肠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小肠与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3.木耳炒肉片: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特别适合因为情志不畅所致的胃病,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胸胁、嗳气反酸,老放屁,大便稀得多、大便花了、滑利糖,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苔薄白、脉弦。

养胃食谱推荐

一、山药百合大枣粥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

做法: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

服用方法:每日2次服食。

健康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适应人群: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辩证属胃阴不足者,病人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二、砂仁羊肉汤

材料: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羊肉少许

做法: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

服用方法:每周3次。

健康功效: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

适应人群: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辩证属脾胃虚寒者,病人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惫力、舌淡苔白、脉细。

三、木耳炒肉片

材料:黑木耳15克,猪瘦肉60克

做法: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

服用方法:每周3次。

健康功效: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适应人群:特别适合因为情志不畅导致的胃病,中医辩证属肝气犯胃者,病人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胸胁、嗳气反酸,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苔薄白、脉弦。

中医如何治疗脾胃不和

脸色发黄

对于不同的疾病情况,进行中医的调理也是有不同的方法的,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合理的治疗选择。

如果一个人的脸色没有关泽还发黄的话,可能是因为脾胃不和导致的,会有吃饭不香,吃完饭后肚子胀,同时还会出现腹泻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鼻头暗淡

进行中医的护理也是需要不同问题不同分析的,在生活中传统的中医也会帮助您进行有效地缓解。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中医方法:脾胃有热者可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配合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更佳。

下面几款药膳对胃病患者有防治的作用

下面几款药膳对胃病患者有防治的作用。

山药百合大枣粥:

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砂仁羊肉汤:

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每周3次。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木耳炒肉片:

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特别适合因为情志不畅所致的胃病,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胸胁、嗳气反酸,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苔薄白、脉弦。

除了合理选择药膳外,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第二,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

第三,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因夜间进食影响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香砂六君子汤的注意事项 行气止痛

砂仁入脾、胃、肾经,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在《景岳全书》记载了与木香、枳实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者能有良好的理气止痛效果,本方是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的经典方剂,现代疾病中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中医论脾胃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过于精细、工作压力大、烟酒过度、环境恶化等,导致消化道疾病逐年上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以及生命的存亡。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脾胃不足,元气虚弱是内伤疾病的主要成因,且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则阳气不能固护体表,故易感受外邪,不任风寒,说明不论外感内伤,皆以脾胃元气的充盛与否有关,“脾胃乃伤,百病由生”由此而来。

因为中医的出发点是整体观,这里讲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与胃,就生理和病理上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范畴。 在五行中,脾属土,而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长以滋养万物。胃与脾,一阳一阴,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再来看看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是怎样说的,里面讲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为本,而脾胃又是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没有出生之前,是由先天之肾精为胎儿生长发育供应营养物质,出生后,所有的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 养生问题 母婴保健 养生小常识

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所供给。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那就会多病减寿。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脾主运化,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胃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程序,必须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在病理上,脾恶湿故多湿证,胃恶燥故多燥证,所以在治疗上,健脾祛湿,益胃养阴等方法是常用的。

胃病食疗方

1、砂仁羊肉汤: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每周3次。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2、山药百合大枣粥: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脾脏肿大的中医治疗方法

乙肝系湿热疫毒所致,久病伤及正气,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则气血两虚,阴阳同损,气虚、气滞血瘀,湿聚成痰,痰瘀互结,则肝脾肿大,其属中医“痞块”范畴,肝病痞块与一般痞块有共同特点,都是积块有形,固定不移,病有定处,病在血份,而肝病痞块,其病因病理,辩证论治,与一般痞块不同,对肝病痞块,宜据肝病的主症,结合湿热,痰瘀和热毒入血的特点,进行辩证施治。对肝脾肿大的论治要点,概括为以下六点。

1、一般痞块,用破瘀攻坚消积之品,而肝病痞块则不宜过于攻伐,应以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2、湿热未尽者,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泽兰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3、湿热已清,正气虚者,宜扶正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白芍、郁金、王不留行,丹参等以消痞块。

4、痞块坚硬因久不化者、在据证用药的基础上,常选用鳖甲、龟板、牡蛎、鸡内金、山楂、夏枯草,穿山甲等软坚消痞。

5、湿热毒邪蕴于血分者,在清热利湿解毒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生地、藕节、郁金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6、湿痰瘀互结者,宜利湿化痰与活血软坚并用,党选用佩兰、茯苓、苡仁、苍术、半夏、泽兰、丹参、佛手、瓦楞子等。

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而言,对肝病痞块,虽体质尚好,也忌用三桂、莪术、水蛭、虻虫等破瘀攻伐之品,使用桃仁亦慎重,以免伤正,不利痞块消除,反而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及消化道出血,应当引起重视。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脾肿大的中医治疗了。由于引发脾肿大的原因很多,患者一定要及早治疗对症下药。在平时要做好脾肿大的防治工作,要多吃一些蛋白质不仅能提高血浆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肝脏的脂肪浸润。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忌烟酒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养成少盐的饮食习惯等。

脾胃虚弱中医调理方法

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中医治脾胃虚寒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几款药膳可以帮你防治胃病

山药百合大枣粥:

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

砂仁羊肉汤:

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每周3次。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木耳炒肉片:

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特别适合因为情志不畅所致的胃病,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连及胸胁、嗳气反酸,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苔薄白、脉弦。

除了合理选择药膳外,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第二,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

第三,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因夜间进食影响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相关推荐

中医疗胃的5种方法

寒邪客胃型 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 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饮食停滞型 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 在中医里,针对这一原因引起的胃主要还是采取助消化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

保养脾胃中医按摩手法

保养脾胃中医按摩手法有哪些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中医教你补脾胃

“在所有儿童疾当中,脾胃紧随呼吸系统疾高居第二位,包括厌食、食积、腹泻、腹痛、呕吐等。脾胃的高发年龄阶段,主要是在幼儿。”杨祥正介绍,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而脾胃功能相对来说较弱,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超过脾胃代谢能力,中医称之脾肠不足。 那么,宝宝们脾胃虚弱有哪些症状?杨祥正表示,如宝宝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经常发作性地脐周疼痛。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宝宝,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食欲很好,但是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宝宝则

中医怎么疗脾脏肿大

中药处方 【方名】脾脏肿大方。 【组成】鳖甲。 【用法】焙黄研末,一日三次,每次3-6克。调红糖服用。 【备注】此方虽然仅仅一味中药,但药效却十分显著。 甲鱼 【出处】养生秘方集 脾脏肿大 脾脏肿大,其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肿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肿大。引起脾脏肿大的因众多,每种疾引起脾肿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因而引起脾肿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 因分类 一、感染性 (一)急性感染 见于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二)慢性感染 见于慢性

小儿推拿脾胃

1、补脾经500-800次 脾经所在位置为:小儿拇指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者将患儿拇指屈曲,从拇指桡侧(拇指方向)边缘向掌跟方向直推为补。 2、顺时针摩腹5分钟 摩腹: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神阙(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擦,不宜过重,速度宜快,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中医脾胃养生保健按摩法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每天顺时针按摩脚趾肚40~80次,重点是第二个脚趾,对缓解胃痛、养胃都很好。 每天上床后,双手搓热,将热掌心(劳宫穴)贴在胃和肚脐上,待热度稍减,再顺时针按摩30~40次。 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床上(天气冷时可在被窝内进行),双手掌重叠,置于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或至腹部觉热为止。结束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膝关

几款药膳可以帮你防

砂仁羊肉汤: 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每周3次。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的作用,特别适合胃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木耳炒肉片: 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

什么原因导致胃溃疡反复发作

气候转冷,往往是胃高发季节。中医认为,寒性凝滞,易致胃阳受伤,气血失于温通而气滞血瘀。胃部着冷或常吃冰冷寒性食物,可引起胃及其血管的收缩而引发胃痛,胃的蠕动和分泌也会发生紊乱,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胃的发生,日久造成脾胃虚衰而成痼疾。 在众多胃中,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息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恶变前期的疾,因此,有这些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有很多人往往开始不重视,认为十人九胃,自己买点药止止痛,直到出现胃溃疡、胃出血甚至更严重的时候,才想到就医,情容易被延误。 临床

关于胃中医疗方法

中医疗 (1)肠胃湿热: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法: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木香、茯苓、车前子、白扁豆、薏苡仁、荷叶、生甘草。 (2)寒湿阻滞:呕吐清水。恶心,腹泻如水,腹痛肠鸣并伴有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灞。 法: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方药: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清半夏、白术、陈皮、厚朴、生姜、甘草。 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3)食滞胃肠

中医如何脾胃虚寒症

中医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小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这四个方症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同症状。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视的小异。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閟,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症,乃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痛比前症为重。痛甚于胀是辨症要点。 小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