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斑增多或与痴呆关系
老年斑增多或与痴呆关系
人到老年,皮肤上往往长出点点褐色斑点,大小不一,多少不等,斑点界线分明,没有痛痒感觉。这就是老人斑或老年斑,医学上则叫做老年性色素斑。
一般来说,皮肤上的老年斑对人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有时类似的老年斑还会生长到诸如肝、心脏、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等人体内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就要引起人们关注了。
研究证实,老年性色素斑最容易在脑细胞中积累,而以延伸于脑下部的海马部位尤为密集。海马有两个作用:一是近因记忆,即仅仅记录最近曾经做过或发生过的事件,但并不长久保存下去;二是对两个事件之间的先后顺序及其联系的记忆,由此可以进行预料、推测等思维活动。老年人往往近事健忘、远事清楚,或者说话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老年性色素斑沉淀使海马功能受到损伤。
老人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
应注意本病与“老年期痴呆”概念的区别。老年期痴呆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疾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不是特指一种疾病或神经病理过程。老年期痴呆按不同病因可以分为:(1)变性病所致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痴呆、额颞叶痴呆等);(2)血管性疾病所致痴呆(如:血管性痴呆);(3)代谢障碍性痴呆;(4)感染相关性疾病所致痴呆(如神经梅毒、艾滋病、朊蛋白病等);(5)物质中毒所致痴呆等。
老年痴呆与肾虚的关系
老年痴呆症会对中老年朋友造成很大的伤害,其临床表现为:丧失意识功能、形体功能,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医学研究初步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中长期铝含量过高、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素,其发病还往往与受教育程度低、不爱动脑、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接触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关。此外妇女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可能导致病变。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怯,神不足。”中医所说的髓,指的是髓质,可以说是脑实体的组成部分,髓体的形成依靠心、肝、脾、肺、肾五脏协调工作,体内阴、阳平衡,使我们进食的五谷杂粮,鱼肉、蛋、奶、菜蔬果品化为生命的支撑物质血和髓。建议有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差等情况的朋友,在秋冬季可用补肾益寿胶囊,每天吃三个生核桃仁,十二粒枸杞子,六个干红枣。每半个生核桃仁加两粒枸杞子,一个红枣仔细咀嚼至糊状再咽下。生核桃仁外层略带苦味的表皮具有补脑健脑的功效,枸杞滋阴养肾,红枣补血安神。
老年斑与老年痴呆
老年斑与老年痴呆
我国现有老年人已达1.34亿,65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发病率为5%左右,全国有500万人,占世界病例的1/4。老年痴呆发病的原因至今尚不清楚,但老年痴呆与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神经元纤维缠结在55~64岁时,发生率达43%,90岁时90%的人都有缠结形成。
老年斑积存于脑细胞时,会影响脑功能,加速衰老过程,引起记忆力减低、智能障碍而发展成老年痴呆。我诊治过两名74岁及85岁的妇女,均有记忆明显受损,对个人的经历及重大事件不能回忆,朝夕相处的老伴或子女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吃饭穿衣都需要人照顾。经过1~2年之后,突然面部、手背部增多了大块的老年斑,不久痴呆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其中1名因褥疮、泌尿系感染、尿毒症而死亡,另一名患流感合并肺炎死亡。
老年斑增多与痴呆
1根据研究,皮肤上的老年斑对人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老年斑长到肝脏或者神经细胞内部时,会在脑部下的海马位置集中,而海马有近期记忆和多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的逻辑记忆能力,所以老年人健忘,说话胡言乱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海马功能受损。
2那么,老年斑是照成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又该如何防治呢?第一,做好防护工作,如日照强的地方,涂防晒霜或打太阳伞;第二,做好皮肤清洗护理,有条件定期去美容院做皮肤护理;第三,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日常饮食中吃些粗纤维或粗粮食品,保证大便通畅;第四,多吃含有微生素E的食物,有条件的可吃些微生素E保健药品;
3对于已经犯了老年痴呆症的患者,不仅要预防老年斑,还要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加重,老年人应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参加脑力劳动,可以防病抗衰老,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对于食物,应常食核桃、黑芝麻、花生、豆制品、玉米、蜂蜜、海藻类、鱼虾、牛奶等有益大脑健康的食品。
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规检查诊断方法
测定Apo E表型,ApoE多态性是Alzheimer病(老年痴呆)危险性的重要决定因子,老年痴呆与ε4的关系,他们运用IEF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ε4频率比对照组高2倍,此后,Rose研究组等相继报道迟发性家族性老年痴呆(F老年痴呆)病人ε4频率增高,这些研究都描述,证实和讨论了ε4与老年痴呆的关系,Schachter等(1994)率先报道百岁老人普遍携带ε2等位基因,高龄老人携带ε2数量是年轻人的2倍,因此,ε2基因似乎不仅可保护人们免患老年痴呆,而且还与长寿有关。
某些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尤其疾病后期,如肌张力改变,肌阵挛或步态失调等;疾病后期可能有抽搐发作;CT检查脑为正常范围。
引起老年痴呆的病因
(1)遗传因素:据统计,老年痴呆者近亲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倍多。在一个家系中有数代人均发生老年痴呆的报道,故有家属性阿尔茨海默病之称。其中一些病人可发现染色体缺陷,故老年痴呆与遗传有关;目前认为第21号、19号、14号染色体存在基因异常,近几年又发现第19号染色体apo-e基因异常,可能与老年痴呆发病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对apo-e已有测定方法,对可疑病人及家族均可进行测定。
老年痴呆者在脑内出现的老年斑及脑血管沉积中均有大量的难溶性蛋白,即p-淀粉样蛋白(p-ap)存在,它与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有关,且对成熟的神经细胞能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神经细胞退化、变性、坏死而发生老年痴呆。
此外,在老年痴呆异常的神经纤维中可见到t(tau)蛋白。它与老年痴呆关系尚未明确。
(2)神经递质的改变:乙酰胆碱是与记忆有关的物质,中枢神经的胆碱能系统在合成乙酰胆碱时需要酶参与,胆碱乙酰转化酶是合成乙酰胆碱必需的酶。在老年痴呆时胆碱乙酰转化酶水平降低,乙酰胆碱的合成、释放减少,从而影响正常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但有人发现老年痴呆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也降低。
P物质与老年痴呆
现在,仅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就已超过10%,已进入了老龄社会。在老年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2%~18%,而老年性痴呆则是中年以上人群痴呆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占总发病原因的70%~80%。事实上,老年性痴呆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人们对于老年性痴呆的研究,从最初发现脑中所含的β-淀粉样蛋白,至今已进展至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介质——p物质,并由于它在中枢神经系统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认为它是一种老龄化物质。
尽管研究者对老年性痴呆这种中枢神经退行症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过程至今还不十分清楚,但在老年性痴呆神经化学研究中,他们对p物质是否与老年性痴呆存在相关性,特别是与目前发现的老年性痴呆主要神经毒物质β-淀粉样蛋白是否存在相关性产生了浓厚兴趣。
p物质是人们发现最早的神经肽之一,它在1931年被发现,并在1971年被确定了结构组成。p物质与人们已知的速激肽有相关结构,因此一般认为它是这个家族的成员。最初,人们发现,当初级传入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广泛分布于这些神经纤维内的p物质,就在中枢和外周末梢被释放。因此,它被认为仅是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在神经中枢和外周起作用。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人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大量的p物质,尤其是在黑质、下丘脑和松果体等部位。更重要的是,人们新近发现,p物质还是调节机体免疫和内分泌的重要因子,特别是在神经系统内,它是神经源性炎症和免疫调节活动的主要神经递质。因此,p物质作为一种能被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识别的信号物质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注意。
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理所见是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老年斑,其斑内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研究已证实,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能损伤和杀死神经元。同时,研究者们也注意到,在老年性痴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老年斑内存在p物质,并随老年性痴呆的病理进程发生变化。例如,国内有研究者报告了一项实验研究。他们以兴奋性毒素鹅膏蕈氨酸定位损伤老化大鼠脑右侧端脑基底核,建立在行为学改变、神经递质变化和脑病理改变等方面均类似于老年性痴呆病人表现的模型动物,然后用y型迷宫法观察模型动物学习能力改变,并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模型动物p物质等的表达情况。其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动物组经用鹅膏蕈氨酸和β-淀粉样蛋白共同损伤鼠脑时,老化大鼠的学习能力及脑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显示鼠脑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且脑皮质区p物质过表达,而单独用鹅膏蕈氨酸注射则无此损伤作用。
最近,研究者在明确了p物质与老年性痴呆及β-淀粉样蛋白存在密切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p物质对老年性痴呆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包括它对β-淀粉样蛋白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实验已证明,把p物质与β-淀粉样蛋白同时注入动物的脑皮质,可防止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所产生的神经元缺失和某些蛋白基因的表达。最近,国内研究者向公众介绍了两项国外著名的实验,从一个重要角度阐述了p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及其途径。一项是,在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中,p物质可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白介素-6和某些前列腺素的表达,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p物质能明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和神经营养功能。另一项实验结果也证实,在人星形胶质瘤细胞中,p物质、某些白介素β因子和组织胺均能诱导白介素-6的合成。
至今,已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了p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向人们提示了p物质对老年性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潜在的防治价值。
尽管现阶段p物质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药物或手段还仅仅是人们的假设和期望,但研究者又发现了p物质在广义的老年性痴呆诊断范畴中所显示的作用。最近,国外研究者在一份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中报告了一项研究,即应用敏感、特异的酶免疫测定方法对已确诊的老年性痴呆病人、非老年性痴呆的痴呆病人、没有认知损害的中枢神经系统病人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对照者,分别进行了腰穿脑脊液样本中的p物质、白介素-6、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和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虽然上述各组脑脊液样本中的p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的老年性痴呆病人之间却显示出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晚期发病即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性痴呆病人腰穿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早期发病即年龄小于65岁的老年性痴呆病人和对照组。同时,在老年性痴呆病人组腰穿脑脊液样本中白介素-6、载脂蛋白e、总蛋白的含量均较其他病人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不久,这些研究者在另一份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中,对上述实验结果以及进一步实验研究进行了更详细的报告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是人们首次应用酶免疫测定方法对脑脊液中浓缩p物质进仔细观察研究。他们在进一步实验观察中,重点关注了已确诊的老年性痴呆病人、非老年性痴呆的痴呆病人和没有认知损害的中枢神经系统病人腰穿脑脊液样本与死后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他们得到了6个方面的实验结果:第一,所有死后脑室脑脊液样本中的p物质含量均低于腰穿脑脊液样本,不同疾病组及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第二,老年性痴呆组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其他疾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第三,在对照组中,年轻者的腰穿和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年老者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第四,在老年性痴呆组内,晚期发病者腰穿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早期发病者;第五,在相同疾病组中,伴有疼痛者的腰穿和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不伴有疼痛者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第六,精神失常病人的腰穿和脑室脑脊液样本中p物质含量与其疾病无关联。据此,他们认为: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水平不是人体自身老化的指标之一;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检测不适用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但晚期发病者的显著变化反映了其中枢神经系统免疫调节及神经保护的活动。为此,上述研究提示了一个令科学界关注的可能性:即脑脊液中p物质含量检测,很有可能成为诊断晚期发病老年性痴呆以及观察其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与手段。
老年痴呆缘何青睐女性
这是为什么呢?
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或许女性的大脑年龄比男性大。
南加州大学药理和制药科学教授Roberta Diaz Brinton说:“我们研究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患病的风险后发现,男性在65岁左右时患病的风险增加,而女性在70岁左右患病风险将增加。”
人们对于女性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认为女性比男性活的久,所以她们就有更多的机会患病。
但Brinton说老年痴呆真正的原因却比女性寿命长要复杂得多。可能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下降
女性在停经前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了某些生理变化。Brinton还补充到,这也使得大脑神经发生转变,改变了大脑的功能使其能够收集充足的能量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转。
女性老年痴呆的研究显示一:女性老年痴呆与脑雌激素少有关。研究人员针对女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进行研究后发现,与未患此疾病且其他情况相近的妇女相比,患者大脑中的雌激素含量较低。研究说,这一现象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老年痴呆症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动物实验也表明,大脑缺少雌激素能加速大脑淀粉状蛋白沉积斑块的形成。研究人员认为,大脑雌激素水平低意味着大脑不能产生雌激素,这是老年痴呆症发病的一个关键。为探究大脑雌激素水平与痴呆症的发作及严重程度的关联,研究人员让本身缺乏雌激素合成酶的实验鼠和本身携带斑块淀粉状蛋白的实验鼠一起生育后代,结果发现,后代鼠的大脑雌激素水平极大下降,同时淀粉状蛋白斑块出现的时间提前。
Brinton说:“大部分的妇女都能很顺利的完成停经或更年期这个转变,但有一部分的女性会经历一种看似与这种变化无关的神经系统的症状。这种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认知能力的下降,尤其是短期记忆功能。”
雌性激素的下降和一种称为ApoE4的基因之间似乎也存在着一种联系。男性和女性都拥有ApoE4,但199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携带一组ApoE4基因副本的女性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增加4倍,而同样携带一组ApoE4副本的男性并不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ApoE4基因也与所谓的β-淀粉样蛋白假说有关。β-淀粉样蛋白是一个叫做淀粉样前体蛋白质的一个片段,这一蛋白质存在于我们整个身体中。聚集在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被认为是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Brinton说,ApoE4参与清除堆积在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但它的并没有很好的完成工作。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β-淀粉样蛋白凝结,干扰大脑中突触的正常工作,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2.不饱和脂肪酸缺乏
女性老年痴呆的研究显示二:女性老年痴呆与缺少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过去有研究人员认为,大豆异黄酮可能对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他们在切除了卵巢的老年雌猴身上,分别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真正雌激素对大脑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食用大豆异黄酮的雌猴脑中,与老年痴呆症有关的淀粉状蛋白斑块变化很少;而食用雌激素的雌猴脑中,淀粉状蛋白斑块未见变化。这说明大豆异黄酮能延缓脑老化的过程。论是男性或女性老年痴呆症患者,共同缺乏的营养成分是DHA和EPA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人员认为,鱼类和蔬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因此多吃鱼和青菜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女性老年痴呆的研究还显示:女性老年痴呆与饮食习惯有关,中老年人若能够在饮食方面保持营养平衡,就可能预防疾病。研究人员对51名老年痴呆症患者与同龄的健康者的饮食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男性痴呆症患者摄取的热量要比健康者多了约30%,其中谷物、肉类和植物油的摄取量尤为突出。女性患者虽然没有摄取过多的热量,但是她们摄取的海藻及青黄蔬菜等食物明显不足。
3.脑血管病之后
诱发老年痴呆症的三大主观因素之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一系列,多次的轻微,脑缺血发作。多次积累,造成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此外,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之后,迅速发展成老年痴呆。少数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血管性痴呆包括脑缺血性痴呆、脑出血性痴呆和皮质下白质脑病。因为长期的脑缺血导致脑细胞营养不良,从而产生脑功能下降,脑萎缩;缺血严重者出现多发性脑梗死,不仅有智能障碍还有可能存在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皮质下白质脑病则是长期脑缺血的严重阶段。脑出血性痴呆是因为出血灶破坏了智能的高级中枢或其联系结构。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对愈后较好,只要做好这些基础疾病的预防,这些痴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女性脑中风之后,发生血管性痴呆者,比较多见。
4.‘用进废退’
最后,到了老年时期,脑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大脑功能遵循‘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基本原则。经常用脑,脑功能奇偶能保持活跃,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脑功能便会明显减退,脑中风之后,若不坚持用脑,脑功能衰退得更快,甚很容易发生痴呆。所以,专家针对女性老年痴呆建议:我们必须合理的使用大脑,让大脑可以在无压力但是有动力的调节下,健康使用下去,这样女性老年痴呆就会不出现,或者晚出现。
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规检查诊断方法
老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方法,老年痴呆患者的脑电地形图中,delta及theta功率弥漫性对称性增强,alpha功率在大部分区域下降。
测定Apo E表型,ApoE多态性是Alzheimer病(老年痴呆)危险性的重要决定因子,老年痴呆与ε4的关系,他们运用IEF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ε4频率比对照组高2倍,此后,Rose研究组等相继报道迟发性家族性老年痴呆(F老年痴呆)病人ε4频率增高,这些研究都描述,证实和讨论了ε4与老年痴呆的关系,Schachter等(1994)率先报道百岁老人普遍携带ε2等位基因,高龄老人携带ε2数量是年轻人的2倍,因此,ε2基因似乎不仅可保护人们免患老年痴呆,而且还与长寿有关。
某些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尤其疾病后期,如肌张力改变,肌阵挛或步态失调等;疾病后期可能有抽搐发作;CT检查脑为正常范围。
雌激素可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绝经后接受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老年痴呆的危险降低30—67%。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65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约5%左右。此后,年龄每增大5岁,患病率就增加1倍。85岁以上的老人,半数以上罹患老年性痴呆症。随着世界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性痴呆的患者也激增。老年人痴呆后,不仅生活难以自理,也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在老年女性中,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明显比男性要高,约为男性的1.5—3倍。体型瘦削或曾有心肌梗塞者,患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而体型肥胖、月经初潮早的女性,患老年性痴呆的危险相对稍低。科学家近年来对女性特有的雌激素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产生了极大兴趣。
研究发现,绝经后接受口服激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老年痴呆的危险降低30—67%,且可使发病年龄推迟。这就意味着及时、适量地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相当一部分女性免患或晚患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自此大为提高。研究认为,激素替代治疗应用时间越长,剂量越充分,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效果也越明显。但如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反可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得不偿失。因此,具体用药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老年性痴呆是大脑皮层弥漫性病变的结果,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细胞内外沉积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即老年斑)。雌激素可以作用于血管壁,或通过其它途径扩张血管,使脑供血得以改善;此外,雌激素还可直接营养神经,减少老年斑的形成,还可以改善神经信息传导物质———神经递质的代谢,
故雌激素可以预防和减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更年期妇女抑郁、焦虑、烦躁等症状明显改善,使她们处于一种平和、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以积极的态度和充沛的精力安度晚年,这也有利于减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老年痴呆的病理病因
1、遗传因素
老年痴呆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约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其一级亲属有很大的患病危险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第21、19、14和1号染色体上有异常基因位点,这些受累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分别为:β淀粉样蛋白(β-AP)、载脂蛋白E(ApoE)、早酪蛋白-1(PS-1)和早老蛋白-2(PS-2)。这些基因的突变和多肽性改变与AD发病有关。β-AP是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异常裂解而生成的,是老年斑形成的主要成分。Apo E基因是影响老化途径最重要的遗传学因素之一,迟发性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发生的危险性均与Apo E4等位基因的量有依赖关系。
2、环境因素
文化程度低、吸烟、脑外伤、重金属接触史等可增加老年痴呆症的患病风险。据报道老年痴呆症发病前35年内脑外伤史占15~20%;饮水铝含量与痴呆死亡率显着正相关,且老年痴呆症患者脑组织中铝水平较高,并发现铝可导致脑组织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形成。而长期用雌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