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发烧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发烧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检查高热患儿皮肤有没有出疹、有没有瘀斑,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口腔粘膜有没有斑点和溃疡,心肺听诊有无异常,腹部有无压痛,肝脾是否肿大。如发现皮疹,应考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检查发现疱疹应考虑水痘,如发现皮肤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如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如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应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3)检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应注意麻疹,如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4)在夏天高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有关,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甚至乙型脑炎等有关。不过这些病除发热外还会有另一些表现,应仔细鉴别。

小儿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流感鉴别 流感有明显流行病史,多有全身症状如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等,可有衰竭状态,一般鼻、咽症状如鼻分泌物多和咳嗽等,则较全身中毒症状为轻。

2、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婴幼儿时期的上呼吸感染,往往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等,可误诊为原发性胃肠病。

3、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有些“感冒”患儿的全身症状不重,常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苍白水肿,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在鼻拭涂片检查时,如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可助诊断。此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

4、从血象鉴别 发热较高。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及患儿接触史,排除流感、麻疹、疟疾、伤寒、结核病等。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一般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高达15×109L左右,但中性粒细胞则很少超过75%。白细胞特别高时,则须排除细菌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百日咳等。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及肝脾肿大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小儿癫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

(1)梦恐症或夜间惊悸(night-terrors):夜间惊醒常发生在睡眠中的第2小时内。患者常为噩梦惊起。惊醒后伴有出汗、瞳孔散大、气促、心悸和肢体不协调的运动。梦恐症常见于3~7岁的儿童,可能在发热时出现,但除此外尚无其他病理改变。该症每月发生1次,也可能每月数次。梦恐症中梦游也是常见的症状。梦游在儿童期属良性病症,但若在成人期仍有此症,则可能表示有精神异常。成人的梦恐症是指可能会在梦中有诸如剧痛、无助、绝望、恐怖等感受。梦魇(nightmare)易与梦恐相混,但二者的确不同。梦魇发生在快眼动期,一般对梦境不能回忆,即使有也残缺不全。儿童若经常梦魇或许不愿睡觉,但梦恐则无此现象。

(2)梦游症(somnambulism):梦游症和梦恐症相似,是一种较常见的现象,发生在非快眼动期,多见于整个睡眠期1/3段内。估计在5~12岁的儿童中有15%的人有此现象,一般在5~7岁多见。梦游具有戏剧性,梦游时患儿常常呈迷睡状态,睁眼缓慢地游走,有部分意识行为,无主动交流,但能够被叫回床上或自己返回床上睡觉。如果受到限制,梦游者会不情愿,但不会有攻击行为。梦游者常常有梦话,梦游应与夜间发作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的自动症相鉴别。

(3)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常见于10~20岁的青少年,以白天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幻觉为特征。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发作性睡病和癫痫均可引起意识丧失和猝倒,因而易被误诊为癫痫。发作性睡病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睡眠为发生在白天的发作,且有强迫性,患者也有阵发性意识丧失,这样的情况和癫痫发作的症状确易混淆。觉醒状态下的微睡眠常是由于发作睡眠或睡眠窒息所致,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在睡眠Ⅰ期或简短地爆发出现于快眼动期。频繁出现可导致麻醉状态,此时可见自动行为而且患者也不记得发作时的情形。上述临床征象对区别是否由癫痫所致自动行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猝倒发作(cataplexy seizure)是患者在大笑、突然愤怒或其他明显情绪影响时,突然出现部分或全部肌张力丧失。患者常诉有颈或膝部肌张力突然丧失。由于骨骼肌麻痹,患者会有呼吸困难、闭眼且讲话困难。如果猝倒综合征的患者有突然跌倒和不能活动时,极易和癫痫的症状相混淆,但是猝倒综合征仅伴发在突然的情绪激动之后,猝倒后部分保留意识,也没有癫痫发作后的意识混乱现象。多数的猝倒症者有一种或数种症状,常见为睡眠麻痹或梦幻样状态,睡眠麻痹是正常人群也偶尔发生的症状,睡眠瘫痪多发生在初醒时,常伴有噩梦或梦中有很想运动的愿望。梦幻样状态是在梦境中出现的生动而富有戏剧色彩的举动,有时发作者自己也认为所发生的情景是真正的事实。虽然健康人群也可能偶有梦幻样状态和睡眠麻痹经历,但猝倒发作患者可在1个月中发作2~3次。

本病需要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全面的管理,以控制白天的过度睡眠。药物主要用去氧麻黄碱、D-苯丙胺、哌甲酯(利他林)及匹莫林等。美国睡眠疾病协会主张先用小剂量,应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至满意的剂量,如7岁以上儿童患者,匹莫林每天 75~150mg、哌甲酯每天30~60mg即可得到满意的效果。本病的预后:白天过度嗜睡症在发病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发展,以后保持稳定,1/3的猝倒、睡眠瘫痪及幻觉随年龄增大而改善。但本病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定和易怒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最为突出。儿童可表现为抑郁及攻击行为。

(4)夜间拍头(nocturnal pat head):这是一种少见现象,有的患儿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有规律地移动身体和头,一般来说这不是一种疾病,但是如果患儿用手击头且伴有损伤时,则应全面检查以排除诸如癫痫之类的疾患。

(5)磨牙(molar teeth):大约15%的人在3~17岁有睡眠磨牙现象,大多数人的夜间磨牙是暂时的和良性的。但出现这种情况时应与癫痫发作时自动症中的咀嚼症相区别。

(6)夜间肌阵挛(nocturnal myoclonus):夜间肌阵挛多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腿部迅速单次抽动,也可持续15~45s,每20秒可有1次抽动,特别在睡眠Ⅱ期多见。抽动一般不致使患者苏醒,目睹患者的抽动情况有助于与癫痫相区别。

2.晕厥(syncope) 一般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诱因有站立、剧痛、情绪激动、过分寒冷、急剧的胸内压力增加,如过度咳嗽、抽泣、大笑、用猛力、憋气等。

晕厥发生前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头晕、无力、震颤或黑暗等症状。患者在站立或坐着时可能会倒下,但倒下时不会像癫痫发作时那样突然倒地,而是比较缓慢。晕厥时脉搏会变得不规则,如果意识丧失时间短,不一定会面色苍白。偶尔晕厥者也可能伴有抽动、遗尿甚至咬破舌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确应与癫痫发作相鉴别。晕厥时的抽搐情况与强直-阵挛发作是有差别的。晕厥时的强直症状相当于去脑强直,有过度伸展,阵挛期也较短。晕厥的惊厥也绝不会有强直-阵挛癫痫发作那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当然,想把一个复杂的晕厥与癫痫区别开,光靠临床症状还不够,脑电图和心电图的长期监测有助鉴别。癫痫主要应注意与心源性晕厥鉴别。

严重的心律不齐有时可致脑缺血而引起意识丧失。常见的症状有眩晕、短暂的脑缺血发作、智力减退和精神行为失常等,除此之外,任何原因所致脑缺氧均可引起癫痫发作。Schott等人报道,心律不齐致癫痫发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在他们的门诊中,10个患者有2人在半年的心律失常后伴发了癫痫症状。有一个家族有晕厥史,家中母亲和3个孩子曾被诊断为癫痫,症状多在体育运动中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心电监护下见有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得出正确诊断之前有3人死亡,另1个在正确的治疗下,晕厥和心律不齐得到控制,故而认为他们患的是家族性心律不齐和长期多变的QT综合征。

3. 偏头痛(migraine) 偏头痛也可反复发作,往往伴有视觉症状,有时也有神经系统的异常体征。偏头痛在儿童中特别是4岁到青春期间常见。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发红、瞳孔散大、光敏感等也常见到。不少癫痫患者发作后出现头痛,如枕叶癫痫患者发作后约1/4出现明显的偏头痛,故要注意鉴别。偏头痛与癫痫的鉴别重点在于:

(1)癫痫患者的头痛程度较轻且多在发作前后出现,常伴有其他癫痫发作的明显症状;偏头痛则以偏侧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

(2)癫痫脑电图异常多为阵发性,常有棘波或棘-慢综合波;偏头痛仅少数患者可出现局灶性慢波,即使伴有尖波也常局限于头痛同侧的颞区。

(3)枕叶癫痫者可有视幻觉,偏头痛也常有此症状,但二者视幻觉的性质有区别,癫痫的视幻觉复杂,形象模糊无一定的轮廓和图形;偏头痛者则以闪光、暗点、视物模糊为主要特征。

(4)癫痫发作多有意识障碍,且以突然、短时为特点,偏头痛者多无意识障碍,基底动脉偏头痛虽有意识障碍,但发生缓慢,意识障碍的程度也较轻,意识丧失前常有梦样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曾出现大量“头痛性癫痫”的诊断。实际上头痛作为惟一表现的癫痫发作非常罕见,较常见的是癫痫合并头痛,而癫痫症状被患儿或家长忽视,特别是在年幼儿,短暂的意识障碍、视觉症状等症状常被忽视。我们曾对20例原诊断为“头痛性癫痫”的患儿进行长时间脑电图监测,有3例诊断为癫痫,但均属这种情况。

4.假性癫痫发作(pseudoseizure) 假性发作又称精神性发作(包括癔病),在临床上与癫痫发作应区别开来。假性发作也可出现运动、感觉、自动症、意识模糊等类似癫痫发作的症状。但假性发作多在情绪波动后发生且症状有戏剧性。自伤行为和尿失禁一般不会在假性发作中表现出来,但有些癫痫患者在发作中并不出现尿失禁和伤害行为,而有些假性发作者则可有尿失禁。发作后有无精神紊乱也不能作为假性发作的鉴别点,但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精神刺激史、发作中的哭叫、出汗、闭眼等仍为假性发作的特点。如假性发作者经常见到癫痫发作,发作中可有睁眼和极似癫痫发作的症状。鉴于上述,有时即使有经验的神经科医师单凭临床症状也难以区别癫痫与假性发作。1982年Desai等人提出假性发作的4点诊断标准可供参考:①发作形式不符合癫痫发作的分类标准;②无癫痫样脑电图出现;③缺乏癫痫发作后的脑电图变化;④发作频率与抗癫痫药物血清药物浓度不呈相关性。上述标准应综合考虑,单一标准并不能有效鉴别假性发作。录像脑电图监测系统对鉴别假性发作很有意义。93%的癫痫发作可在长期脑电图监测下表现异常,仅3%的部分性癫痫发作时脑电图正常。发作后立即查脑电图,强直-阵挛性发作全部异常。部分性发作有半数异常。

临床上假性发作与癫痫发作同时存在的情况不少见,儿童中更应注意鉴别。1983年Lesser等人报道:假性发作中可能有10%左右患有癫痫,癫痫伴有假性发作为10%~20%,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可能是假性发作被控制。

5.呼吸暂停症或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 青紫型呼吸暂停症起病于婴儿期,在精神刺激时发生,如疼痛、不如意、需求未能满足等皆可为诱因。开始发作时小儿大哭一声或几声,然后呼吸停止于呼气相,逐渐出现青紫,20~25s以后意识丧失、角弓反射,甚至抽搐,可有尿失禁。 1~3min以后呼吸恢复、青紫消失、全身肌肉放松,意识恢复。这类发作在4~5岁后自然消失。苍白型呼吸暂停症较少见,婴儿和儿童都可发生,诱因多为疼痛与惊恐,发作短暂,先大哭一声,面色苍白发灰,数秒钟以后意识丧失,呈角弓反张体位,然后很快恢复正常,此类发作是由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搏暂停所致。呼吸暂停症病儿的脑电图正常。

6.交叉擦腿发作(crossed rub leg seizure) 常于1岁以后发病,可以持续至年长儿,女孩多见。多在卧床准备入睡或在醒后不久时发作。卧位多见,也可于立位时发生。发作时两下肢交叉内收,上下移擦,会阴部肌肉收缩,有时面色发红、出汗、呼吸粗大、眼发直。本病与癫痫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意识不丧失,对周围环境反应正常。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更长,可由意志支配。本病属于儿童神经症一类,没有神经系统异常。

7.惊跳病(startle disease) 本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对声、视觉及触觉呈现出过度的惊吓反应,少数可因情绪而诱发。发作时突然躯体肌张力丧失、阵挛样发作和跌倒。在年长儿可表现为反射亢进、共济失调和节律性阵挛。婴儿则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甚至呼吸暂停。

小儿癫痫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癔症

患儿性格内向,神志不丧失,瞳孔无变化,不出现咬伤、跌伤或大小便失禁,暗示治疗有效,脑电图检查无异常。

2.晕厥

多发于较大儿童,有家族史。晕厥常无先兆,少见咬伤和尿失禁,无明显后遗症,脑电图检查正常。有的患儿心电图检查异常,直立试验阳性。

3.屏气发作

多发6~18个月的小婴儿,青紫型屏气发作是因患儿发脾气、恐惧,大声哭闹后出现青紫、憋气;苍白型又称迷走血管型,由于愤怒及恐惧后表现苍白、无力,少数有肌肉抽动。两种类型均在数分钟后缓解。没有意识丧失。

4.抽动障碍

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意志可控制暂时不出现。脑电图无癫痫样放电可鉴别。

小儿风湿热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发热方面 应注意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感染相鉴别。在风湿性心瓣膜病患儿有不规则发热应注意鉴别是风湿热复发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与不典型风湿热易于混淆。前者是在扁桃体炎或上感后出现低热、关节痛、ASO滴度升高、血沉中等度增快,心电图可有一时过早搏动或轻度ST段及T波改变,但无明显杂音,在应用青霉素或加用小剂量强的松后很快恢复正常,以后也不再复发,与风湿热不同。

2.心脏方面 首先应注意排除心脏功能性杂音。此处杂音多见于学龄儿童,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内侧,一般为Ⅱ级,个别可达Ⅲ组。特点为音调较调,偶可呈乐响性,只限于收缩早中期,传导不广泛。其次应注意与先天性心脏畸形相区分,如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房室通道等。后者一般都在婴幼儿时期即发现杂音,鉴别并不十分困难。由于病毒性心包心肌炎在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使不典型风湿性心脏炎诊断上更复杂。前者常有一明显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史,很快即发现心脏方面的异常,但无明显杂音,而且心律异常较为多见。风湿性心包炎尚须与结核性心包炎相鉴别。另外,左房粘液瘤可出现与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相类似的临床表现,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探得左房异常回声团可资鉴别。乳头肌、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脱垂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后者超声心动图可以鉴别。

3.关节方面 须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性风湿病(Poncet病)、白血病、血友病关节腔出血、波状热、血清病、感染后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鉴别。

与幼年类风湿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应注意下列情况多见于类风湿病:①不规则高热常呈弛张热型,临床一般情况尚可,与体温不相称;②侵犯小关节较多,很少呈游走性,经过一定时间可引起关节畸形,手指受累常呈梭状变形;③很少侵犯心脏,心瓣膜病更为少见。

结核性风湿病有以下特点:①有结核病灶,常为原发综合征或支气管淋巴结结核;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③皮肤改变以结节性红斑多见,④可伴有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鉴别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可参阅有关部分。

关节痛应与生长痛及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鉴别 生长痛常见轻征久暂不等、原因不明的下肢疼痛,多见于3~5岁幼儿,疼痛位于双膝及其附近的肌肉,偶或位于大腿或双踝部,于晚间或入睡后发生,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经按摩可减轻,可迁延数年自行缓解。

关节过度活动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关节肌肉疼痛多在下肢,双膝痛多见,运动后明显。患儿有关节松弛表现:肘、膝、关节过度伸展,手指过度背屈或掌屈及伸膝向前弯腰手掌可触地面。幼年时常有习惯性肩关节脱臼。大部分患者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好转。

4.舞蹈病的鉴别 须与惯性痉挛区别,后者是单一动作的重复,分散患儿注意力时可使痉挛消失。手足徐动症的动作较慢,一般仅限于四肢。家族性舞蹈病病程是进行性加重,易于区别。

5.皮下小结的鉴别 在小儿时期偶见良性非风湿性皮下小结,可见于头皮、肘部、前胫部及手足等处,其病理变化包括中心的纤维样坏死和四周的组织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这种小结自然消失,也可复发,一般经过数月甚至数年之后不再发生。患者除小结之外没有任何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其血清的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试验都是阴性。不需任何治疗。

小儿哮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①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冬春两季多发,可呈流行性,其呼吸困难发生比较缓慢,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差。反复多次患毛细支气管炎,且家属中有过敏病史的,应注意婴幼儿哮喘。②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支气管炎伴喘息,喘息随炎症控制而消失;虽有喘鸣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作缓慢,而非骤然发作或突然停止,病程持续1周左右;随年龄增长,喘息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但仍有10%左右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日后转变为支气管哮喘。③气道异物:可出现持久的哮喘样呼吸困难,但因异物阻塞多在气管或大支气管,主要表现以吸气困难为主,而哮喘主要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异物如在一侧气管内,喘鸣音及其他体征仅限于患侧。④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可引起顽固性咳嗽及哮喘样呼吸困难,但无显著的阵发性发作现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胸片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烧心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脾痹(心痛):以胸闷短气或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常于劳累后发作,多无胸骨:后烧灼感及吞咽困难。心电图示ST-T呈缺血性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

2.食管癌、食管痹:以噎膈为主症,食管镜检及X线吞钡检查可作鉴别。

3.胃疡:疼痛多位于胃脘部,常呈慢性、节律性、季节性与周期性发作,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可见溃疡病变。

4.心绞痛:食管炎的肌性疼痛与心绞痛可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均可用硝酸甘油等缓解,鉴别很困难。心源性疼痛常横向胸部放射,而食管性疼痛垂直放射。两种类型的疼痛均能被运动突然引起,但改变体位用力时可发生反流,而持续不用力的运动可造成心绞痛。

5.癔症球:是指病人主诉喉部有异物感,不能起始吞咽,有堵塞感,临床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认为是胃部高位反流造成食管上部刺激所致。有时为少数病人的仅有的症状而导致误诊。

小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 新生儿惊跳

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二)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此发作于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

(三)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小儿感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下面几种类似感冒的疾病,父母要更加注意:

(1)麻疹在发病的头1至2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呈感冒症状,伴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发红、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内粘膜上出现麻疹斑,其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皮肤,继之出现于头部、面部、躯干、四肢。随出疹增多,发热也加重。

(2)风疹在发病的头24小时,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1至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丘疹,先从面部开始出现,在发病1至2天内遍布全身,并在2至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时有耳后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水痘起病时有微热,全身不适,2天后在躯干和头面部皮肤上出现红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较多。丘疹出现1至2天后变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等,疱内含透明液体,有痒感,5天左右泡疹干缩结痂,3周后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4)猩红热起病急,发热高,发热3天后,先在头部、胸上部皮肤上出现呈猩红色的皮疹,然后扩展蔓延至全身。皮疹针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鸡皮一样,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伴随出疹时有咽痛、扁桃体红肿,口唇周围苍白,舌面呈杨梅状。

(5)百日咳发病时有感冒样的鼻塞、流涕、干咳、低热等,但咳嗽越来越重,呈阵发性和痉挛性咳嗽,咳得很费劲,面红耳赤,咳嗽终末出现似鸡叫的吸气回声,接着又出现一阵相同的 咳嗽,反复如此出现,一般持续2至6周。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本病简称“流脑”。起病时有发热、鼻塞及轻微咳嗽,很快转为寒颤高热,剧烈头痛,有喷射性呕吐,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现抽搐。多数人的皮肤上出现瘀点或瘀斑,婴幼儿出现前额膨出,头部强直等脑膜炎症状。

(7)其他还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症状开始,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现,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密切注意观察,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淋巴结是人体的“防御屏障”,担负着阻挡细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细菌扩散到全身。

小儿糖尿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儿童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属多基因遗传病,占小儿糖尿病总数8%左右,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见于10岁以上儿童。肥胖、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黑棘皮病)及家族2型糖尿病史是导致儿童发生该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约1/3患儿无临床症状,有时因肥胖就诊,给予糖耐量试验后才发现。一般无酮症酸中毒,但在应激情况下也会发生。血C肽水平正常或增高、各种自身抗体ICA、IAA、GAD均阴性。饮食控制、锻炼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

2.青少年型糖尿病(MODY) 为单基因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特征是发病年龄小于25岁,有三代以上家族糖尿病史,起病后几年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至今发现MODY有5种类型及其相关基因。治疗同2型糖尿病。

3.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 与胰腺β细胞发育不全和酶系统功能不全有关。本症少见,可见于小于胎龄儿,往往母亲有糖尿病史。对胰岛素治疗较敏感。

4.肾性糖尿 患儿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主要由于肾脏排泄葡萄糖功能异常所致。本症可见于范可尼综合征、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良性家族性肾性糖尿等。

小儿癫常与哪些疾病容易混淆

1、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多发生于6~18个月婴儿。典型表现是当任何不愉快引起啼哭时,立即出现呼吸停止,青紫和全身肌张力低下。可有短暂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1分钟,再现自主呼吸后即恢复正常。与癫痫的区别在于本病明显以啼哭为诱因,意识丧失前先有呼吸暂停及青紫,脑电图(eeg)无异,随年龄增大发作逐渐减少,5岁后不再发作。

2、婴儿擦腿综合症

婴儿擦腿综合症发作时婴儿双腿用劲内收,或相互摩擦,神情贯注,目不转睛,有时两上肢同时用劲,伴出汗。但本病发作中神志始终清楚,面红而无苍白青紫,可随时被人为中断,发作期和发作间期eeg正常,可与癫痫区别。

3、抽动症

该病需与癫痫肌阵挛发作鉴别。抽动症常为单侧肌群抽动,动作幅度较小,并可能伴语声性抽动。患者能有意识地暂时控制其发作,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又导致发作加重。该病的eeg不会有癫痫样放电,也不会出现全部性慢波背景异常。

4、婴儿期常见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该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生,且均在清醒时发作,时间短暂,表现形式多样,如凝视、瞪眼、咬牙、咧嘴、伸颈或缩颈、头左右摇动、两臂屈曲、握拳、用力。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的状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多在一岁左右停止发生。该病不需治疗,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正常,可与癫痫鉴别。

小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决定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是否惊厥有时很难。任何奇异的一过性现象或细微的抽动反复性、周期性出现,尤其伴有眼球上翻或活动异常又有惊厥的原因时,应考虑是惊厥发作。惊厥应与下列现象鉴别。

(一) 新生儿惊跳

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二) 非惊厥性呼吸暂停

此发作于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l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脑电图改变。

(三) 快速眼运动睡眠相

有眼部颤动、短暂呼吸暂停、有节奏咀动.面部怪相、微笑、身体扭动等。但清醒后即消失。

小儿腹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杆菌痢疾 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2.婴儿出血性肠炎 起病与大肠杆菌肠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迷、惊厥。

3.“生理性腹泻” 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但不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辅食后,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反复发烧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支气管炎 全身症状较轻,一般无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及中粗湿罗音,不固定,常随咳嗽或体位的改变而消失。

2、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患儿发病急骤者常伴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气促、发绀等全身中毒症状,酷似支气管炎,但肺部往往无明显体征,或有细湿罗音,散布于两肺,多在吸气末发现。X线表现也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根据结核接触史,临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沉增快、痰或洗胃液检到结核菌及X线的追踪观察的特点即可鉴别。

3、干酪性肺炎 这种病变大多在虚弱或抵抗力低下的患儿中产生,X线显示在一个肺段以至一叶肺的大部显示致密的实变,轮廓较模糊,通常可见到较为透亮的液化区域,甚至透光的空洞。结合病史、结核菌素试验等,易与支气管肺炎鉴别。

4、支气管异物 有异物吸入史,或有呛咳史。临床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者可反复发烧、咳嗽、肺部可闻及湿罗音与肺炎相似,有时听诊闻及气管拍击音可有助于诊断,但确诊靠纤维支气客镜检。

5、毛细支气管炎 与急性肺炎很相0似,但本病以喘憋为主。两肺可闻广泛的哮鸣音及细湿罗音。重病患儿缺氧明显,X线仅显示两肺透光度增强,膈肌下降,呈一过性肺气肿改变,少数病儿有少许斑点状阴影。

临床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病程迁延有继发感染者可反复发烧、咳嗽、肺部可闻及湿罗音与肺炎相似,有时听诊闻及气管拍击音可有助于诊断,但确诊靠纤维支气客镜检。

相关推荐

胃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人们常把心窝部疼痛称为胃脘痛,该部位的疼痛大多来自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殊不知,除了胃及十二指肠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脏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心窝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 胆石症 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由于胆石的刺激, 胆囊及胆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病人多有心窝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饮食不当或进食油腻等而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自己诊断或医生误诊为胃痛,类似病例时有所闻,如某女性患者,50岁,心窝部出现不规则隐痛已

新生儿惊厥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新生儿惊跳:为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有节奏的肢体抖动或阵挛样动作,将肢体被动屈曲或变换体位可以消除,不伴眼球运动或口颊运动。常见于正常新生儿由睡眠转为清醒时。受到外界刺激时或饥饿时。而惊厥为无节奏抽动,幅度大小不一,不受刺激或屈曲肢体影响,按压抽动的肢体试图制止发作仍感到肌肉收缩,常伴有异常眼、口颊运动。 2、非惊厥性呼吸暂停:此发作于足月儿为10~15秒/次,早产儿为10~20秒/次,伴心率减慢40%以上。而惊厥性呼吸暂停发作,足月儿)15秒/次,早产儿)20秒/次,不伴心率改变,但伴有其他部位抽搐及

新生儿感冒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1、麻疹。在发病的头1至2天有发热,上呼吸道呈感冒症状,伴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发红、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内粘膜上出现麻疹斑,其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先出现在耳后皮肤,继之出现于头部、面部、躯干、四肢。随出疹增多,发热也加重。 2、风疹。在发病的头24小时,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冒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1至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丘疹,先从面部开始出现,在发病1至2天内遍布全身,并在2至3天后皮疹消退不留痕迹。出疹时有耳后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3、水痘。起病时有微热,全身不适,2天后在躯干和头面部皮肤上

小儿厌食症易混淆三种疾病

饮食习惯不规律 因为很多的小孩会因为家庭或者身边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自然而然在饮食上就会有所抗拒,所以当家长们发现是这样子的问题引起宝宝去却抗拒食物的时候,那么就需要诱导鼓励他们进食,而且这是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和改善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小儿贫血 很多的孩子其实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如果是因为缺铁贫血的话,那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代谢功能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导致一些胃酸减少或者是出现一些肠胃消化功能问题,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在这种情况下那么首先就需要先注意调理好孩子的身体,做

小细胞肺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上皮性胸腺瘤 胸腺瘤的核内染色质不像胸腺小细胞癌那样均质分布,而且常被内部的纤维条索分隔成小叶状。胸腺小细胞癌嗜铬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瘤为阴性。 2.胸腺内甲状旁腺腺瘤 此类患者临床常有高钙血症,这与内分泌性病理损害的特点正相反,但有些病例可无激素引起的症状,这样就易与胸腺小细胞癌相混淆。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鉴别。 3.纵隔副神经节瘤 在形态学上也与胸腺小细胞癌相似,但是它并不一定出现在胸腺而常发生于大血管;因其多起源于主动脉、肺动脉内的或是血管内的副神经节,同胸腺小细胞癌

容易与胃病混淆疾病

胃病的症状和很多疾病的症状都会挂钩,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怎么去分清胃病亦或其他的疾病。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讲的是关于和胃病症状比较相似的疾病有哪一些,这样就可以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胃病和其他疾病的区别,更好的辨别。 贫血与萎缩性胃炎 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在临床诊断中会发生误诊现象,尤其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因腹泻、消瘦、伴腹胀、腹痛等症状就医,而且病人通常有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溃疡等病史,一旦没有诊断全面,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常见混淆原因:贫血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亦可出现腹胀、心窝胃脘部不适、恶心、便秘。有时可

儿童肥胖症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需要与 Cushing 综合征鉴别诊断。Cushing 综合征患者多数为轻至中度肥胖,极少有重度肥胖。有些脸部及躯干偏胖,但体重在正常范围。典型的向心性肥胖指脸部及躯干部胖,但四肢包括臀部不胖。满月脸、水牛背、悬垂腹和锁骨上窝脂肪垫是库欣综合征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血浆皮质醇水平、24 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可以帮助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

隐球菌感染概况

隐球菌感染概况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torulosis)是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近年来真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和肉芽肿已不少见,易与其他颅内疾病混淆而延误治疗,故病死率高,应予以警惕。 本病亦可累及肺、皮肤、皮下组织、骨骺、关节和其他内脏、组织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0岁以下小儿发病率较低。男性多于女性(3∶1)。我国自1946年正式报道此病以来,儿科各地均有发现。

疟疾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般非典型疟疾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败血症 疟疾急起高热,热型稽留或弛张者,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2.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3.丝虫病 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丝蚴。 4.伤寒、副伤寒 一般起病不急,持续高热,常无寒战及大汗,有听力减退,相对缓脉,玫瑰疹,白细胞减少

小舞蹈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 根据起病年龄,典型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等症状,诊断并不困难,如有急性风湿病的其他表现(关节炎,扁桃体炎,心脏病,血沉增快等)则诊断更可肯定。 有25%~30%的小舞蹈病患者,既无风湿热的其他证据,又无其他少见的可以引起舞蹈病的原因,这些患者实际上仍属风湿性舞蹈病,不过舞蹈样动作是风湿热的首现症状而已。 鉴别诊断 须注意与其他病因舞蹈病及类似症状疾病鉴别: 1、习惯性痉挛:也称习惯性动作,多见于儿童,无风湿病典型症状,特点是动作刻板式重复,局限于同一个肌肉或肌群,无肌力,肌张力异常及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