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母细胞癌有哪些表现

肾母细胞癌有哪些表现

早期无症状,虚弱婴幼儿腹部有巨大的包块是本病的特点,多在家长给患儿更衣或洗澡时发现。肿瘤较小时不影响小儿健康,故常不被家长重视。

1.全身情况

患儿多为间歇性中度发热,极少达到39℃。疲乏无力、烦躁、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消瘦、精神萎靡、全身不适等。轻度或中度高血压的患儿约占3%~7%,可能是肿瘤压迫肾动脉或者是因为肿瘤本身产生某种升压物质所致。

2.腹部肿块(又称罗汉肚)

大多是在为小儿洗澡或穿衣或体检时发现患儿腹部有肿块。肿块位于腹部一侧季肋部,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实,无压痛,边缘清楚。肿瘤比较固定,不能移动。肿块大小不一,较大的可占全腹的1/3~1/2,也可超过腹中线。

2.腹痛

约有1/3患儿出现,程度从局部不适、轻微疼痛到绞痛、剧烈疼痛不等,如果伴有发热、腹部肿物、贫血、高m压,常提示肾母细胞瘤包膜下出血。很少有继发于瘤体腹腔内破裂导致的急腹症者。

4.血尿

约25%患儿有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见于10%一15%患儿。血尿出现与肿瘤侵入肾盂有关,不作为肿瘤的晚期表现。

5.高血压:约30%~63%病例出现,可能由于肾血管栓塞或肾动脉受压缺血,产生肾素所致。有的作者认为,肿瘤细胞可以产生肾素,与近球细胞瘤相似,一般在肿瘤切除后恢复正常。

6.合并症

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原因可能与肿瘤产生红细胞生成素有关(shaler 1967)。若合并肾病综合征,则形成wilms肾炎。有时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疝、睾丸肿大、先天性心功能衰竭、低血糖、皮质醇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7.转移症状

下腔静脉梗阻在肝静脉以上可有肝大及腹腔积液,如侵入右心房可致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或心脏杂音。血行转移可播散至全身各部位,而以肺转移为最常见,可出现咳嗽、胸腔积液、胸痛、低热、贫血、恶病质。

8.肾外肾母细胞瘤:罕见,可位于腹膜后或腹股沟区,可成为复合畸胎瘤的一部分,其他部位包括后纵隔、盆腔及骶尾区。

9.其他

15%患该病小儿伴有先天畸形,先天性无虹膜畸形,半身肥大,内脏巨大症如肾上腺皮质、肾、肝、胰腺等,智力低下,巨舌,外耳畸形,肌肉骨畸形,以及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畸形。亦可伴有血管瘤、色素痣、错构瘤等。有时有第一个恶性肿瘤如脑瘤、肉瘤、腺癌和白血病等。

癌症和肿瘤的区别是什么

肿瘤科专家说,从专业角度来看,癌症只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实“恶性肿瘤”≠“癌症”。除了“癌”外,在恶性肿瘤里,还有一大类杀手,叫做“肉瘤”。比如说骨肉瘤。

在病理诊断中,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命名为“癌”,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则称为“肉瘤”。癌好发于老年人,而肉瘤则多见于青少年。

具体来说,上皮组织包括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其中,被覆上皮指那些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腔面的细胞,如皮肤、消化管、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的上皮等。

腺上皮则主要行使分泌功能,常见的如肝脏、胰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等。在“癌”里按上皮类型的不同,又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等。比如食管癌多为鳞状细胞癌;胃癌多为腺癌;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等。

肿瘤科专家介绍,间叶组织包括纤维、脂肪、平滑肌、横纹肌、软骨、骨、血管、淋巴管和淋巴造血组织等,所以肉瘤可分为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淋巴肉瘤等等。

此外,恶性肿瘤来源于胚胎组织的,称之为“母细胞瘤”,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还有一些恶性肿瘤沿用传统习惯命名,如白血病、霍奇金氏病、黑色素瘤等等。还有一种恶性肿瘤,称为“淋巴瘤”,如非霍奇金淋巴瘤这样的恶性肿瘤。

由此可见,很多疾病的诊断名称里虽没有“癌”字,却也可能是恶性肿瘤,需要及早做特殊治疗,不能认为报告书里没有“癌”字,就认为相安无事,而掉以轻心。

肾母细胞瘤患者能活多久

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的存活率大致是50%,5年生存期为40%,10年为20%。只有3%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存活病例未经任何治疗能存活3年;对于肾母细胞瘤局限于肾内的第I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60~80%;肾周脂肪已有蔓延者(第Ⅱ期)5年存活率45%;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第Ⅲ期)5年存活率降至10~16%;已有远处转移者(第Ⅳ期)5年存活率为8~10%。肾母细胞瘤可以活多长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由于方案可能出现个体病情差异性导致的分歧,所以肾母细胞瘤患者能活多久会牵涉到许多问题。一般临床上患者进行肾母细胞瘤切除后五年生存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十年生存率为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三十之间。肾母细胞瘤的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以在肾母细胞瘤切除手术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转移病灶。

肾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错构瘤小于4cm可不予处理。错构瘤较大者可行剜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瘤体较大、肾结构被破坏、功能丧失者,可以考虑行肾切除术。

2.各类肾恶性肿瘤确诊后均应早期施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肾周围脂肪组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大部输尿管及周围组织、受累的肾上腺;如肾静脉内瘤栓已延及腔静脉则应将其一并摘除,然后再修复腔静脉。

3.肾盂癌除行根治性肾切除外,还应将全部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的膀胱壁一并切除。

4.肾母细胞瘤瘤体过大者可在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放射治疗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的疗效较差。

5.化学药物治疗对肾母细胞瘤应常规应用,对肾盂癌及肾细胞癌可酌情应用,可选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等。肾癌术后患者可酌情选用。生物治疗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

6.双侧肾癌或孤立肾肾癌病变局限者可应用离体肾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

肾母细胞瘤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本病的发生中,可能与发育异常及许多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有关,肾母细胞瘤可能是后肾胚基未向肾小管和肾小球分化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Bove和McAdams(1976)提示肾母细胞增生复合体(nephroblastomosis complex)可能转化为肾母细胞瘤,Knudson和Strong(1972)认为根据生殖细胞是否发生突变,可将Wilms瘤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类,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发生,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的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此外,遗传型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后代发生肿瘤的几率可达30%,而单侧病变者约为5%,Hoffinan(1989)和Koufos(1984)发现11p13(WT1)上存在隐性抑癌基因的缺失,而在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患者中发现11p13末端与11p15(WT2)有等位杂合现象,有趣的是,WT1在正常肾脏胚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等位点的缺失将导致泌尿生殖系发育不良(Kreidberg,1993),约15%肾母细胞瘤患儿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研究表明肾母细胞瘤患儿1.1%有虹膜缺如,远高于正常人群发生率(0.2%),常同时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隐睾症,尿道下裂及肾融合或异位),外耳畸形,智力迟钝,头面部畸形,腹股沟或脐疝(Haicken和Miller,1971),2.9%有单侧肢体肥大(Janik和Seeler,1976),常合并有胚胎癌,肾上腺皮质癌,肝母细胞瘤,此外,肾母细胞瘤患儿可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肉瘤,腺癌及白血病)。

从胚胎学上来说,持续存在的后肾胚基未能分化为肾小球及肾小管并呈不正常的增殖,发展为肾母细胞瘤,肿瘤可以遗传的形式或非遗传的形式出现,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但Belasc0等的病因复习中,遗传因素并不重要,仅1%~2%的患者有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肾胚胎期发育异常有关,此瘤是由间质,胚芽和上皮组成的恶性实体瘤,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骨骼组织及神经组织等成分,外有包膜,切面呈灰黄色,可有囊性变和坏死出血区,邻近肾组织受压萎缩,肾盂肾盏可变形,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脑等,10%~45%病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癌栓,淋巴转移居次要地位,肾母细胞瘤预后与肿瘤的结构有关,典型肾母细胞瘤和部分分化的囊性肾母细胞瘤预后好,而未分化型预后差, NWTS将其分为5期,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Ⅱ期:肿瘤浸润肾周脂肪或肾静脉内有瘤栓,但术后无明显肿瘤残存;Ⅲ期: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术后尚有残存,但限于腹部,无血行转移;Ⅳ期:血行转移至肺,肝,骨,脑等;Ⅴ期:双侧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患者能活多久

肾母细胞瘤现在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增长数量不计其数。当患者发现肾母细胞瘤的魔爪伸向自己时都会深陷一片缭绕的漆黑世界里,这团无边的暗纠缠着自己,窒息、恐慌在心中郁结。发现肾母细胞瘤病症时约有60%尚局限于原发病灶肾内,可能也会出现30%的病例在第一次诊断时已有转移现象,在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者占40%。

肾母细胞瘤术后存活率:

肾母细胞瘤能活多久?专家指出,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的存活率大致是50%,5年生存期为40%,10年为20%。只有3%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存活病例未经任何治疗能存活3年;对于肾母细胞瘤局限于肾内的第I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60~80%;肾周脂肪已有蔓延者(第Ⅱ期)5年存活率45%;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第Ⅲ期)5年存活率降至10~16%;已有远处转移者(第Ⅳ期)5年存活率为8~10%。

肾母细胞瘤可以活多长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由于方案可能出现个体病情差异性导致的分歧,所以肾母细胞瘤患者能活多久会牵涉到许多问题。一般临床上患者进行肾母细胞瘤切除后五年生存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十年生存率为百分之十七到百分之三十之间。肾母细胞瘤的预后有时难以估计,可以在肾母细胞瘤切除手术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转移病灶;

晚期肾母细胞瘤能活多长时间则主要由主治方法、辅助治疗、患者心情、患者健康综合评定,由于晚期肾母细胞瘤转移较为严重,所以患者选择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胎儿肾母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一、病因

在本病的发生中,可能与发育异常及许多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有关。肾母细胞瘤可能是后肾胚基未向肾小管和肾小球分化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Bove和McAdams(1976)提示肾母细胞增生复合体(nephroblastomosis complex)可能转化为肾母细胞瘤。Knudson和Strong(1972)认为根据生殖细胞是否发生突变,可将Wilms瘤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类。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发生。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的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此外,遗传型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后代发生肿瘤的几率可达30%,而单侧病变者约为5%。Hoffinan(1989)和Koufos(1984)发现11p13(WT1)上存在隐性抑癌基因的缺失,而在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患者中发现11p13末端与11p15(WT2)有等位杂合现象。有趣的是,WT1在正常肾脏胚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等位点的缺失将导致泌尿生殖系发育不良(Kreidberg,1993)。约15%肾母细胞瘤患儿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研究表明肾母细胞瘤患儿1.1%有虹膜缺如,远高于正常人群发生率(0.2%),常同时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隐睾症、尿道下裂及肾融合或异位)、外耳畸形、智力迟钝、头面部畸形、腹股沟或脐疝(Haicken和Miller,1971)。2.9%有单侧肢体肥大(Janik和Seeler,1976),常合并有胚胎癌、肾上腺皮质癌、肝母细胞瘤。此外,肾母细胞瘤患儿可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肉瘤、腺癌及白血病)。

从胚胎学上来说,持续存在的后肾胚基未能分化为肾小球及肾小管并呈不正常的增殖、发展为肾母细胞瘤。肿瘤可以遗传的形式或非遗传的形式出现。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但Belasc0等的病因复习中,遗传因素并不重要,仅1%~2%的患者有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肾胚胎期发育异常有关。此瘤是由间质、胚芽和上皮组成的恶性实体瘤,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骨骼组织及神经组织等成分,外有包膜,切面呈灰黄色,可有囊性变和坏死出血区。邻近肾组织受压萎缩,肾盂肾盏可变形。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脑等。10%~45%病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癌栓。淋巴转移居次要地位。肾母细胞瘤预后与肿瘤的结构有关,典型肾母细胞瘤和部分分化的囊性肾母细胞瘤预后好,而未分化型预后差。 NWTS将其分为5期。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Ⅱ期:肿瘤浸润肾周脂肪或肾静脉内有瘤栓,但术后无明显肿瘤残存;Ⅲ期: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术后尚有残存,但限于腹部,无血行转移;Ⅳ期:血行转移至肺、肝、骨、脑等;Ⅴ期:双侧肾母细胞瘤。

晚期肾癌

肾癌的病理分型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常见类型

透明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以及Bellini集合管癌。约占90%,其中透明肾细胞癌占85%。

2.少见类型

肾髓质癌,较罕见,预后差,属于高侵袭性集合管癌。此外,还有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细胞癌、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还有一类未分类癌,包括肾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血管肉瘤、恶性显微组织细胞瘤等。

临床表现

肾癌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肾癌典型的“三联征”表现为血尿、腰痛和肿块。当肾癌侵犯至肾盂则有血尿;疼痛主要因肾癌肿块增大,充胀肾包膜引起,常为钝痛,肾癌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所造成的疼痛相对较重并呈持续性,如血块堵塞输尿管,则为绞痛。一般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如可触及,肾癌已达相当大体积。多数病人只有其中的1~2个病症,三症俱全者少见,占10%左右。

全身症状:约有1/3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即肾癌的肾外表现),如发热、高血压、血沉快、贫血、肝功能异常、免疫系统改变、激素水平改变、尿多胺升高、血癌胚抗原升高、精索静脉曲张等,这些全身症状不仅可作为发现肾癌的线索,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怎么会得肾母细胞瘤

一、病因

在本病的发生中,可能与发育异常及许多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有关。肾母细胞瘤可能是后肾胚基未向肾小管和肾小球分化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Bove和 McAdams(1976)提示肾母细胞增生复合体(nephroblastomosis complex)可能转化为肾母细胞瘤。Knudson和Strong(1972)认为根据生殖细胞是否发生突变,可将Wilms瘤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类。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发生。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的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此外,遗传型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后代发生肿瘤的几率可达30%,而单侧病变者约为5%。Hoffinan(1989)和Koufos(1984)发现11p13(WT1)上存在隐性抑癌基因的缺失,而在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患者中发现11p13末端与11p15(WT2)有等位杂合现象。有趣的是,WT1在正常肾脏胚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等位点的缺失将导致泌尿生殖系发育不良(Kreidberg,1993)。约15%肾母细胞瘤患儿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研究表明肾母细胞瘤患儿1.1%有虹膜缺如,远高于正常人群发生率(0.2%),常同时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隐睾症、尿道下裂及肾融合或异位)、外耳畸形、智力迟钝、头面部畸形、腹股沟或脐疝(Haicken和Miller,1971)。2.9% 有单侧肢体肥大(Janik和Seeler,1976),常合并有胚胎癌、肾上腺皮质癌、肝母细胞瘤。此外,肾母细胞瘤患儿可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 (肉瘤、腺癌及白血病)。

从胚胎学上来说,持续存在的后肾胚基未能分化为肾小球及肾小管并呈不正常的增殖、发展为肾母细胞瘤。肿瘤可以遗传的形式或非遗传的形式出现。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但Belasc0等的病因复习中,遗传因素并不重要,仅1%~2%的患者有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肾胚胎期发育异常有关。此瘤是由间质、胚芽和上皮组成的恶性实体瘤,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骨骼组织及神经组织等成分,外有包膜,切面呈灰黄色,可有囊性变和坏死出血区。邻近肾组织受压萎缩,肾盂肾盏可变形。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脑等。 10%~45%病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癌栓。淋巴转移居次要地位。肾母细胞瘤预后与肿瘤的结构有关,典型肾母细胞瘤和部分分化的囊性肾母细胞瘤预后好,而未分化型预后差。 NWTS将其分为5期。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Ⅱ期:肿瘤浸润肾周脂肪或肾静脉内有瘤栓,但术后无明显肿瘤残存;Ⅲ期: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术后尚有残存,但限于腹部,无血行转移;Ⅳ期:血行转移至肺、肝、骨、脑等;Ⅴ期:双侧肾母细胞瘤。

为什么会得肾母细胞癌

病因学和胚胎学:肾母细胞瘤可能是后肾胚基未向肾小管和肾小球分化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的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此外,遗传型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后代发生肿瘤的几率可达30%,而单侧病变者约为5%。约15%肾母细胞瘤患儿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包括虹膜缺如、泌尿生殖系畸形(隐睾症、尿道下裂及肾融合或异位)、外耳畸形、智力迟钝、头面部畸形、腹股沟疝、脐疝、单侧肢体肥大、胚胎癌、肾上腺皮质癌、肝母细胞瘤、肉瘤、腺癌及白血病。

病理:WT在组织结构上分为三型:①低分化型:细胞增生明显,以原始胚芽为主,可为胚胎性肉瘤、腺癌型、间叶肉瘤型等;②中分化型:原始肾胚芽组织与分化较好上皮细胞共存,有肾小球形成趋向,细胞排列无极性,细胞核表现为中度或高度多形性;③高分化型:基膜上的上皮组织分化发育不全的肾小球或类似肾小管的结构。另外,从组织学上还有些变异型WT,如胚胎横纹肌性WT(fetal thabdomyomatous nephroblastoma),骨软骨性WT(osteocartilaginous nephroblastoma)和脂肪性WT(lipomatous nephroblastoma)等。

发病率:肾母细胞瘤约占小儿实体瘤的8%,而占15岁以下小儿恶性泌尿生殖系肿瘤的80%以上。我国统计资料表明,小儿恶性实体瘤中约24%为肾母细胞瘤,诊断时年龄为1~5岁者占75%,而90%见于7岁以前,3~4岁者居多,成年人及新生儿罕见。男女性别比例为0.97:1.0。家族性发病情况少见(1%)。

组织学分类:Chatten(1976)认为,肾母细胞瘤的预后与构成肿瘤的结构有关,上皮细胞居多者预后良好,故目前按其组织结构将肿瘤分为:①典型肾母细胞瘤,预后较好。②多囊性肾母细胞瘤,由弥散的多房性囊肿构成,单侧,表面光滑,只在囊间隔上存在分化不良的细胞,可发展成为典型的肾母细胞瘤,预后好。做肾切除术之前可行冰冻切片分析。③未分化型,多见于较大的患儿,占肾母细胞的4.5%,胞核大,染色质增多,异形性明显,可见多极分裂象,由于出现弥散性生长方式,预后较差。

组织学分型:

肿瘤组织成分与预后有关,故目前按其组织结构将肿瘤分为两大类。

(1)良好组织类型:包括上皮型、间叶型、胚芽型和混合型以及囊性部分分化性。肾母细胞瘤和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

(2)不良组织类型:为未分化型,细胞大而多形型核及多极分裂相,占肾母细胞瘤的4.5%。

相关推荐

肾母细胞瘤饮食保健

1、合理饮食,增加营养。 维生素A能够帮助早期受到致癌物质侵袭发生变异的细胞逆转过来而成为正常生长的细胞,减少患癌的风险,因此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全蛋和全牛奶。而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C、E是另外一种抗肿瘤物质,它们能够预防食物中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的危害。维生素E与维生素C一样具抗肿瘤作用,它是抗毒素和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维生素A、C、E的联合应用产生的保护机体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单独应用为好。 2、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锻炼和控制烦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可帮助我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

1、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经腹行肾切除术,经腹途径及应用Chevron切口为切除肾脏的较好方法。腹腔需完全暴露,特别注意患肾、对侧肾脏、局部及主动脉旁淋巴结。 2、放射治疗 Wilms瘤系放射反应敏感性肿瘤,手术后加放疗可改善疗效,但术前较少做放疗。尤其

肾母细胞瘤如何进行预后和治疗

儿童肾母细胞瘤对放化疗敏感,由于采用综合治疗,患儿的治愈率较高,是综合治疗恶性瘤成功的典范。20世纪50年代以前,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只手术,患儿5年生存率约为20%。至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采用手术联合放疗,患儿5年生存率达到了45%~50%。此后,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模式,患儿的5年生存率达到85%以上。如果需要术后放疗应尽早进行。常用的化疗药物放线菌素D(A)、环磷酰胺(C)、阿霉素(D)、长春新碱(V)、依托铂甙(E)、2巯基乙基磺酸纳(M)。常用的方案A+V方案、A+V+D方案、V+

肾母细胞瘤的诊断

临床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腹部超声、腹部CT或MRI检查。其中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最重要的检查项目,诊断肾母细胞瘤的准确性高达95%以上。但对伴肾功能不全、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应做腹部MRI扫描检查。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应考虑做肿瘤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病因是什么

肾母细胞瘤或称神经胚胎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肾肿瘤。由Wilms首先提出,故又称Wilms瘤。近20 年,由于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开展,以及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和欧洲国际儿童肿瘤协会等多中心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疗效显著提高,低危患儿并发症逐步减少,高危患儿的长期生存率也进一步得到提高。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可能与后肾胚基异常分化关。以遗传或非遗传形式出现,前者发病早,双侧罹患率高,但临床仅1%〜2%的病例家族史。2. 发病机制肾母细胞增生复合体在胎儿36周由残存的原始肾成分,即结节性肾

恶性肿瘤包括哪些

恶性肿瘤是什么?如何命名?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因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衡而引起的疾病。恶性肿瘤是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的命名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是根据肿瘤组织发生的来源而命名的。恶性肿瘤又称为癌、肉瘤及母细胞瘤。癌主要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恶性肿瘤的90%。最常见的癌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肉瘤主要是指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肉瘤包括纤维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母细胞癌主要指来源于幼稚组织的恶性肿瘤。母细胞癌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恶性肿瘤包括哪些? 人们常说的癌症,

小便带血勿大意 要警惕患上肾癌

90%的肾母细胞瘤发病在7岁以前 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Wilms瘤,是小儿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的肾母细胞瘤见于5岁以前,2岁-4岁最多,成人及新生儿相对比较罕见。 这里也提醒家长,给孩子洗澡或穿衣服时发现,在季肋部(上腹部贴近肋骨的地方)如果触摸到包块,表面光滑,没压痛,一定的活动度,或者是看到孩子食欲不振,都要引起重视。这一类肿瘤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主要表现为血尿、腹部肿块等,由于小孩不擅表达,需要家长及早发现。 专家表示:“肾母细胞瘤是小儿实体恶性肿瘤中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

肾母细胞瘤的表现

儿童患上肾母细胞瘤的时候哪些症状表现呢?可能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因为很多人都不了解肾母细胞瘤,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过肾母细胞瘤。不过没关系,小编这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肾母细胞瘤的症状。 1.腹部肿块 80%~90%病例以腹部肿块就诊,大多是在无意中发现,可无症状,一般系母亲替小儿洗澡或穿衣时,或医务人员因其他原因做全身检查而发现腹部包块存在。肿块位于腹部一侧季肋部,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实,无压痛,边缘内侧和下界清楚,上界被肋缘所遮蔽多不能触及,双手腹腰触诊可感到腰部被肿瘤所填。肿瘤比较固定,不

肾母细胞瘤的分期

肾癌可发生于肾实质任何部位,左右侧肾癌发病机会相等,且绝大多数是单侧单发病灶,双侧病变仅占1%~2%。 巨检:肿瘤外观为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肿块,一层由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假性纤维包膜。 呈质地致密的灰白色,无明显包膜,预后较差。暗红色和红色部位通常是出血区,时伴囊性变、坏死及不规则钙化等。 显微镜检:未分化癌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小不一,较多的核分裂象,恶性程度更高。 肾胚胎瘤的分期: Ⅰ期:局限于肾。 Ⅱ期:局限于肾周围。 Ⅲ期:局限于腹腔内邻近脏器。 Ⅳ期:远处转移。 Ⅴ期:双侧性

肾母细胞瘤饮食

一、不要偏食,也不要反复吃同一种食品。 二、忌食发霉、熏焦食物;少食烫食、盐渍食物;不吸烟酗酒。 三、饮绿茶,良好的防癌效果。 四、多食用具分解致癌物亚硝酸胺作用的食物,如胡萝卜、豌豆、菜瓜、南瓜、豆芽菜、龙须菜等。 五、多食用具增强机体抗癌功能的食物,如蘑菇、香菇、荸荠、薏苡仁、大麦、黄豆等。 食谱原料: 胡萝卜250克,马蹄250克,竹蔗1条。 制作方法: 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 健康提示: 1、可滋阴、生津、止渴,适用于放疗后热盛伤津、咽喉肿痛、口干舌燥者。但脾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