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怕生怎么回事 与家庭教养态度有关

孩子怕生怎么回事 与家庭教养态度有关

孩子性格孤僻,怕生,不爱与人打交道,常和家庭教养态度和家庭环境有关,有的父母本身沉默寡言、不善于交际,与孩子交流少,对孩子关爱不够,孩子缺乏安全感,自然形成怕生性格。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高,常要求孩子做他能力达不到的事,做错了就百般苛责,造成孩子胆怯,没有自信。所以,家长应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

开放式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有些家长认为生养、教养孩子是自己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说三道四,自己想生就生,想养就养,别人不要多管闲事。其实生、养、教都是社会现象,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家长要注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

社会发展、社会变化需要计划生育,你就得遵守计划生育政策,所以生孩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生孩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超越这个规定就要受到惩罚。养孩子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养孩子需要的物质条件是与社会发展分不开的。现在的婴儿食品多得很。时代不一样了,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提高了,人们教养孩子的社会物质条件更好了。

目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要与国家的改革密切联系在一起,要受到我国改革现状的制约,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前几年读大学的人是比现在少,想让孩子上大学的愿望是好的,但不一定都能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后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升入大学的人是报考人数的70%。闭门造车这种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小农经济时代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的家教方式至今在某些家庭中仍然存在。

如何教养出一个优雅的女孩

都说穷养小子富养女,可你知道女孩教养细节是什么样的吗?孩孩优小编整理了几条与女孩教养细节有关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之一:礼仪教育是必须的

女孩教养细节的基础即礼仪教养。举止得体是一个有教养女孩的基础。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之二:为她选择性别色彩特征鲜明的女性玩具

为女孩选择性别色彩鲜明的女性玩具也是女孩教养细节的特色之一。其实,很多女孩喜欢粉色与女性天生的基因倾向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女孩父母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之三:赞美她的美丽

学会赞美女孩的美丽,能培养女孩的自信。这是女孩教养细节中,对女孩气质的进一步养成。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之四:别允许她有“公主病”

女孩可以有公主般的高贵气质,但不能有公主病。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之五:体力活可以留给爸爸

体力活可以留给爸爸,但女孩也必须参与家务劳动,劳动教养是女孩教养细节中,对女孩品性养成的关键所在。女孩将来是好逸恶劳,还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就看这几年的劳动教养了。

穷养儿子富养女不是简简单单的教育方法,不是推荐家长用真金白银去堆砌女孩的家庭教育。想教养出一个优雅高贵的女孩,需要从女孩教养细节开始。

5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父爱不足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但杨洪认为,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很少看到父亲出席。

国内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责任,但有六成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解析孩子的家庭教养类型

我们的教养方法

父母如何才能让孩子去做大人指望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并且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做呢?这是一个古老的教养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仅要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且还要激发他们养成良好品行的主动性。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能从一系列的行为控制技巧中去寻找,而根本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了解,对他的需求具有高度的敏感,那么他就会信任你,由此就自然而然地使他培养起了做出良好行为的能力,因为他想要让你感到高兴。

在对孩子的教养中,你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比起采用所谓的“正确”技巧来得更为重要。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和你的孩子都成为通情达理的人。对于教养孩子这个问题,我们的方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通情达理”,即教会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心思,教会孩子如何去顾及自己的行为对别人所造成的影响。当今的许多教养(和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源头——对自己和他人的冷漠无情。因此,尽管本书从头到尾的各个章节里讲述的都是一些培养良好品行的理念,但是在本书的全部内容里我们最为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我们把这种教养方式称为“依附性教养”。

教养的类型

为了更确切地理解我们所倡导的依附性教养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其他的各种教养类型。教养方式分为三大类: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这三种方式在引导孩子们的品行方面各有长短。在22年的儿科实践中,我积累了解决各种各样教养问题的经验,自己还养育了8个子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发现,虽然仅仅靠这三种方式来教养孩子还远远不够,但这三种教养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都各有用处。

专制型教养。这种传统的教养方式强调父母的权威形象,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权威,否则的话就必须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正如一位对子女专制的父亲所说的:“我是老爸,他是个孩子,事情就这么简单!我压根不需要现代心理学这种鬼名堂。如果他出了格,我会让他知道是谁说了算。”按照这种教养方式,打屁股被认为是正当的,甚至是应该的。这种教养方式好的一面是非常清楚地表明父母必须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当今的许多教养问题都是由于大人们逃避对子女的品行所应尽的责任而引起的。然而,子女需要的是开明的权威,以便从他那里学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父母的权威在整个教养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引发许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孩子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这种惧怕会严重到形成对孩子生活的控制,甚至延续至孩子的成年。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把专制型养育当作唯一的教养方式,那么它根本就起不到作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会让父母专注于消除孩子的缺点,从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其次,由于父母注重的只是惩罚孩子,使得他们不会去学习采用其他更为适当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而那些方法原本就能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第三,专制型教养方式最为糟糕的一点是,孩子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害怕惩罚,而不是打心眼里乐意这么做。因此,他们无法培养起自身内在的控制力,一旦控制者转过身去,被控制的孩子就会像脱缰的野马。

专制型的养育把对孩子的教养看作是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与孩子一起进行的一个学习过程。专制型的养育拉开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这有两个原因:首先,这种养育方式的基础是惩罚,很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愤怒,从而使孩子远远地躲开父母,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宽容子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表现出的孩子气。明智的家长会成为他们子女的学生,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专制的父母往往觉得努力去了解子女的想法会削弱了他们的权威,因而会认为努力了解孩子与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根本不沾边。由于专制型的养育不把子女作为个性独立的人来对待,因此这种养育方式难以唤起父母和孩子各自内心的美好体验,即使在严厉的责罚背后有着一颗温柔的心。

教养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教养孩子,特别是难带的孩子,父母们最好的和最差的秉性都会充分地显露出来。这鞭策着父母在品行上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大人的榜样。因此,你在教养子女的同时,也在教养着自己。要规范子女的行为,你必须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训练子女的同时,你也在训练着自己。对子女的教养可以让你深入自己幼年的体验,你能从中发现自己是如何被养育成人的。一位母亲曾经告诉我们:“我注意到我的嘴里发出了与我母亲一样的声音。”你小时候所遇到的问题又会出现在你与子女的关系上,并且会影响到你对孩子的教养能力。如果你在童年经受的教养未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你就极有可能会把这些问题再带给你的孩子。教养好孩子的愿望将迫使你首先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从而使你成为心理健康的父母。

沟通型教养。这种方法体系主张对孩子的教养应该采用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惩罚的方式。由于对专制/惩罚型的教养方式不满意,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养观点,形成了沟通型的教养流派,强调父母应该更好地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目前大多数的教养书籍和教养课程都以这种沟通型的教养方式为基础。这种方法体系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坏孩子,只有差劲的沟通;孩子们本质上是好的;父母应该做的只是学会如何去倾听他们、与他们交谈。这种“现代的”教养方式让人感到高兴,它把孩子当作一个行为由情感支配的人来尊重,并且鼓励父母去深入了解是什么情感在支配着孩子的举止行为。父母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信息,告诉他们父母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品行。父母也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用理解去营造一个总体上积极的家庭气氛,因此,他们会尽量少对孩子说“不”。沟通型教养方式强调为人父母的技巧,以减少惩罚孩子的必要性。这种教养方式用心理研究代替了责罚,打屁股是根本不允许的。

沟通型教养方式的主要问题是父母往往会失去权威,反而扮演起了业余心理学家、谈判家或者是外交家的角色。结果可能会使孩子们不尊重权威,对家长权威的缺乏尊重将会导致孩子们不尊重其他人,包括教师和警察等等。此外,如果过分地使用这种教养方式,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它看成是虚情假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听起来只不过是头天晚上老爸、老妈在家长学校听来的那些感情上无懈可击的套话而已,而根本不是真正的沟通。沟通型的父母不说“别打你的弟弟”,而是会说出孩子的感受:“你肯定对弟弟非常生气。”这听起来没错,许多父母也觉得很对,但是,当确定了他在生气之后,如果他还继续打他弟弟,那又会怎样呢?你该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父母常常会担心由于他们没有以“心理学上正确的”方式作出反应而损伤孩子的心灵,这让他们常常会最终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因此,这种教养方式存在着对孩子过分地放任自流的危险。

行为改进型教养。行为改进型教养告诉我们,孩子们的行为会由于父母如何构建孩子的成长环境而受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在你已经尽你所能进行了心理学上正确的沟通之后,你的孩子还在继续打其他孩子,你就只有把他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大多数孩子都会对行为改进措施反应良好;而有些孩子会认为这种教养方式是有意为难他们。虽然这种方式有点机械(仿佛与训练宠物一般),但是行为改进型养育为父母提供了一些教养的技巧,比如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正面地支持鼓励以及教导孩子分析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等,当专制型及沟通型的教养方式均不起作用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有情绪问题的孩子或者脾气不好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对其他教养方式根本没有反应,那么行为改进教养方式可能会十分有用。采用行为改进型养育方式的管教者注重的是规范孩子的行为,对孩子加以训练,而不是去认识孩子的内心。

行为改进型教养的缺点在于迟早你会用完所有的技巧,或者耗尽精力,从而无法持之以恒地应用这些技巧来教养孩子。行为改进型教养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注重的是外在的方法,而忽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被当成一个项目去实施,而不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来培养。

依附性的教养方式。依靠上述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来解决教养问题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品行确实有所改观,但只是暂时的。如果缺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依附作为可靠的基础,任何其他的教养方式都只是一些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技巧,或者不过是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招数,采用这些技巧只能是临时抱佛脚而已。上述三种教养方式中没有一种融合进了这样一种教养理念,即:子女的教养应该视孩子的年龄和性情以及父母的性格特点而“量体裁衣”。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个场合都各有不同,在纠正子女行为的过程中,父母必须对所有的这些因素加以考虑。为了做到这点,他们必须了解自己并且了解孩子。

向有经验的父母学习

每当我给即将开始实习的儿科见习医生们提建议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们:“你们应该走到有智慧、有经验的父母中去,向他们学习。”这些父母是真正的教养专家。实际上,本书的许多素材来源于我们在儿科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经验丰富的父母,他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在使我们自己的教养理论体系化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了这些有智慧的教养者的做法以及他们的子女最终被培养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学到了这么一条:有智慧的教养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想在前面,创造各种条件来培养子女的良好品行,不给孩子留有行为不当的余地。有智慧的教养者会:

· 与他们的子女始终保持情感联系;

· 建立起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敏感;

· 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培养良好品行上,因而不必对孩子作太多的纠正;

· 对适龄行为有着富有成效的理解;

· 用幽默来促进孩子的协作精神;

· 善于不被孩子察觉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你非常容易接受每一个有助于你造就一个聪明的、品行良好的孩子的建议。本书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你的洞察力,让你学会辨识哪一种建议会使你和孩子拉开距离,哪一种建议会使你们更加亲密无间。你应该选择那些养育了许多子女、并且子女为你所喜欢的家长,听从他们的建议,和他们交朋友并向他们学习怎样管教孩子。

我们的教养方法吸纳了上述三种方法的优点,而且在为教养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方面更深入了一步:教养取决于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只有以感情紧密联结的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之偏颇地应用前面提到的三种方法(专制型、沟通型和行为改进型)来教养子女。如果你的孩子存在教养问题,你可以利用你和她的亲密关系来找到解决的办法。你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我该如何帮她处理好这些难题呢?”而不是考虑“我怎样才能让她有良好的表现?”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协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冲突。我们可以把依附性的教养方法看作是一个金字塔:底座宽大、坚实,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来建造,但是越往上你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这种结构既坚固又耐久。其他的方法一开始可能会显得很方便,但是都缺乏金字塔那样的宽广基础,因而不久你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棘手的修补工作。

作为父母,你必须负起管教子女的责任,但是不能采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你必须和孩子进行沟通,但是必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你还需要掌握管教孩子的方法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但是当这些技巧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你必须退而求助于对孩子的深入了解。采用依附性的方法来教养孩子,能够让你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最大程度地)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并且能够建立起为享有一个幸福、富有成效的人生所必需的内在自我控制力。在对孩子的教养中,专制型的教养方法主张:“我来告诉你该做些什么。”沟通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你认为什么是该做的事呢?”行为改进型的方法主张对孩子说:“如果你这么做,就会有那样的结果。”而我们的建议是给你的孩子这么一条亲情依附性的信息:“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帮助你懂得该做什么。”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就依附性的教养方法作一个概述,你将会看到上面讲述的各种教养方法如何被融入到依附性教养的整个体系中。请你记住,对子女的管教需要采用一整套不可分割的办法,所有单独的部分都必须用亲密的亲子关系将它们糅合在一起,然后才能加以应用。

两岁宝宝太害羞怎么教育

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宝宝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畏畏缩缩地躲在父母身后,往往害怕出现在大的场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两岁的宝宝并不会特别怕生,孩子怕生与否,其实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刚刚学会说话和走路,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比较敏感,再 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的情形。

解决的方式很容易,只要孩子身边有熟悉的人陪着,协助孩子熟悉环境,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孩子过于怕生的问题。另外,许多家担心孩子生病,而不常常带孩子外出,这也是造成孩子怕生的一个原因。建立父母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接触同龄的孩子,训练他们快速熟悉新环境的能力,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怕生的心理。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庞,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可见,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才能培养孩子讲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不骄不宠,自尊自强的好品格。

如何正确选择家庭教育方式

正确引导助成长

如何正确选择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子女规避成长中的攻击性问题,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家长要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异常心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是社会成员,要按照“社会要求”去培养,才能保证子女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要爱而不宠,养而不娇。

加强与学校间的沟通。家长要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商讨、制订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要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因此要与学校保持联系,加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对子女教育不要脱离实际,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心理现象及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等都会形成烙印。目前,有些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任性、一切以个人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所以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

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青少年在快乐幸福的感情中成长,沟通和交流则能使父母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从小做好宝宝情绪管理

培养高情商的宝宝的重要性

现在的家庭形态,父母普遍生得少,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是不少家庭的独生子女或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家人常会有过度保护的状况。宝贝世界托儿所园长廖丽文指出,现在的社会竞争大,培养一个能适应环境、和他人相处愉快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

廖园长表示,培养孩子的情商能力,高学历未必是重要的条件,孩子若有创造力、懂得和人轻松相处、能容忍高压力,就较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再者,孩子若是闹脾气或情绪不佳,父母当下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孩子人格形塑的关键。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的个性,是父母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塑造而成,0-1岁的孩子,父母不要以为他不懂,就不用教他,专家举了几个父母教养孩子应注意的原则:

1、从习惯中建立教养模式

例如有些孩子想要玩具,就只会不停哭泣,让大人就近抱他后,猜测再直接拿玩具给他。若孩子只是完全依靠他人满足需求,当这样的模式建立后,孩子可能会自动类推,认为只要哭闹父母就会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任何东西,这样会影响孩子自我探索的动机,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发展迟缓的状况。

2、孩子的个性和照顾者易相近

0-3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形塑的时期,照顾者若是个性温柔平和,孩子的个性也会较稳定;反之,则个性较急躁。

3、孩子的气质会转变

针对气质理论,专家指出,孩子在三岁前后,气质仍会再转变,父母应当把握这段时间,给孩子较好的教育环境。

4、常和他人接触

不少父母害怕孩子会被传染疾病,不敢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但这是个群体的社会,孩子从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动,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孩子不会怕生、认知学习能力也会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个月大后,可以偶尔带孩子去公园、百货公司、亲子馆玩,或者邀请朋友进行家庭互访,让孩子多和他人互动,这能增强孩子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人际关系。其实父母只要注意孩子互动时的周边环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伤、弄脏衣服或偶尔有挫折,给孩子独立自由的探索空间,孩子会成长得较快(但出门前,要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且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密闭的空间去)。

5、懂得和他人分享

不少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一切,但是孩子却不懂得和别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最好能特别注意这个问题,适时教导孩子“舍”、“得”。

6、主动告知不适当行为

孩子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若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如耍脾气、打人、抢玩具、父母应主动告知孩子,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任他为所欲为,最好能适时教导他正确的态度,建立明确的价值观,从小就和孩子讲道理。教孩子应注意以也几个重点:

A、机会教育:孩子在互动过程中,有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情况,如拿火柴、刀子、剪刀等,父母必须及时给予明确纠正,并解释原因,千万不能忽视不理。若孩子只是反射性的哭闹,父母可以慢慢开导,或者让孩子自行发泄情绪。

B、维护孩子自尊:但若孩子在公共场所或客人来时犯错,父母可以带孩子到特定的地点再纠正或处罚,如百货公司楼梯间、书房,以维持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宝宝知道就算在公共场所或他人来时,也不能逾矩。

C、提升孩子的同理心:父母要试着了解孩子不当行为的原因,同时表达父母的感受,以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如告诉孩子,“别人都在看我,为什么没办法把你带好”,孩子会较注意自身言行。

7、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信息

父母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以正面的语言、情绪去教孩子,让孩子乐观地面对外在环境或其他,如:告诉孩子:妈妈要上班,你乖乖待在奶奶家,姐姐会很爱你,妈妈晚上就会来接你。给孩子十足的信心。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培养孩子不能只注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受智力影响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心理等。据有关幼儿工作者的观察,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孩子的人格健康,不仅关系到儿童身体的发育,而且决定着儿童今后的人生走向。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保证其人格健康发展呢?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往往在孩提时代。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和纪律观念。让婴幼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而不要迁就孩子。适当的约束可以避免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培养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时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3、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家长要学会洞察儿童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不要去嘲弄、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儿童个性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4、要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过分依赖,长大了容易形成依赖性人格障碍。

5、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爱心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学会与人交往。

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应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

相关推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快速提高孩子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提高兴趣 不管你是工作还是学习,只有有兴趣才会真正的投入进去,此时你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确实也是这个理,关键是你如何从中寻找到乐趣,这还要靠你自己。 提高睡眠质量 有些时候并非不想集中注意力而是无法集中注意力,例如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有熬夜的经历,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自然而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其实这是种很不科学的做法,虽然你抓住了晚上短短的几个小时,却浪费白天一整天的时间,其中得失不言而喻。 自我放松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了,放

孩子夜间惊醒找找原因

夜间管教的若干原则 不存在一种通用的办法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睡个好觉,也不存在能让每一个孩子都睡好的地方——有的只是适合你孩子的办法和地方。父母们应该学会:无论是怎样的夜间养育方式,只要适合孩子的夜间睡眠习性,并且能帮助你们都睡好,那么你都应该乐于去尝试。 你应该认识到,你在夜间对孩子进行管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培养起健康的睡眠态度,帮助他们懂得进入到睡眠状态中是很愉快的、沉沉睡去并没有什么可怕。下面我们就来教你培养孩子健康的睡眠态度的各种方法,首先你应该从孩子的婴儿期就开始你的培养。 孩子夜间醒来的原因

治疗孩子多动症家长很关键

首先,父母要了解多动症的相关知识。多动症患儿在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准确分析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按照医生的要求,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治疗氛围。 其次,要注意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在掌握孩子发病规律的基础上,要尽量帮助孩子避免过度兴奋、激动与过度疲劳。 第三,把握良好的家庭教养方法。在孩子治疗期间,家长要理解和关心孩子,克服对孩子简单粗暴、不讲道理以及保护过度、溺爱无边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法。 第四,如果父母有心理障碍,必须与孩子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或者是父母的治疗在先,也就是说先解决父母的心理

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部分来自遗传,这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一部分则来自后天发展,包括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并且随年龄的增长及参与社会生活,孩子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

小儿学习障碍怎么办呢

如何帮助 对儿童学习障碍的研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习障碍儿童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矫治学习障碍的关键在于早诊断(在专门机构测试)、早预防、早干预。具体治疗宜采取综合方法、医疗与教育的协同十分必要。 学习能力训练 学习能力训练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基础上,从注意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概念理解、逻辑推理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等项目入手,通过专业教师耐心指导,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还包括了对语言发育障碍(发音错误、口语表达明显低于实际年龄、语言了解

如何教宝宝尽早说话

小儿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规律的过程。先学发音,例如2~3个月的婴儿,当大人“啊”、“哦”地和他说话时,就会咿呀学语,逗他时会大笑。进而是理解语言阶段,如7~8个月的婴儿,已能理解简单的语言,如问他灯在哪儿呢,婴儿就会指灯或看灯。常常听到1岁左右孩子的妈妈说:“这孩子什么都懂就是不会说”,这是因为婴儿仍处于理解语言阶段。 2岁左右的幼儿语言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已会说3~4个字组成的词,知道常见物品的名称,很喜欢和成人学说话。 怎样才算语言发育得好呢?在咿呀学语阶段,能情绪愉快,积极发音;在理解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要知道如何去解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会在上课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一般来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 1.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原因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2.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

略谈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成员在教育观、教育措施、教育步调上应一致,不能众说纷纭;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

培养宝宝心理素质

1、培养宝宝自主性 中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最缺乏的就是自主、自立的品质。因此,家长们首先要有意识的减少对宝宝的溺爱和迁就,给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此外,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儿童观,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民主态度,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引起孩子对自身行为和选择的责任心。 2、培养宝宝的竞争力 21世纪社会一项重要的要求是偶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从娃娃抓起,从小教育孩子有平等竞争意识非常重要。孩子自强不息和赶超精神需要父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