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虚是父母惯出来的
孩子脾虚是父母惯出来的
第一,家长太纵容孩子
只要端到面前的菜不符合孩子心意,孩子就不吃了。有一次在一个饭店,我亲眼看到边上一个妈妈喂孩子,那真是叹为观止。这个孩子大约四五岁,这么大的孩子,妈妈基本上是每一口都要追着喂,从吃饭开始:“来,宝贝吃一口,给你讲一个故事。”孩子不吃,妈妈就一边求着一边满桌子追。然后这个孩子就躲……
吃这一口饭要花上五六分钟,甚至十分钟的时间。最后稍微吃饱一点,孩子“蹭”地就跑去玩了。其实这个孩子根本没正常吃饭。
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妈妈娇惯造成的,就是没有给孩子形成一个条件反射。所以,请妈妈们记住一个规律,孩子吃饭一定要到点就吃、做什么就吃什么,要形成这样一个规律。
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家长们一定不要纵容,要是不改变的话,就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孩子每次都勉强吃半顿饭,但凡吃饱一点,他就去玩了,但是很快就会饿,饿了以后怎么办呢?没有饭了,就吃零食,比如各种小饼干之类的,要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含添加剂的,不是正常的饮食。常常这么吃,孩子的身体一定会更受伤,这是恶性循环。
实际上,孩子认不认真吃饭,与家长会不会做饭有很大关系。
第二,孩子体质太弱也会导致胃口不好
比如孩子曾经吃过什么苦寒的药、用了过多的抗生素,都会导致脾胃功能弱。我曾经见过一些这样的孩子,生病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是长期吃药性苦寒的中药,结果脸色青白、身体虚弱、胃口不佳,连长个子都出现了问题,这是生发之气被伤害的缘故。
第三,孩子吃某种单一的食物突然吃多了
比如说孩子喜欢吃大鸡腿,家长就给买好几个,孩子就使劲吃,一下就吃多了,结果积食,之后脾胃不和了,功能下降了,这时你再让他吃,他就吃不下去了,因为没胃口。
第四,吃不健康的食物太多
很多孩子喜欢吃各种零食、饮料。现在很多此类食品、饮料,都添加了一些人造物质,有些对人体是有影响的,有的影响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而孩子一旦喜欢上这些食品,可能对主食就失去了兴趣,导致饮食规律紊乱,这也会令孩子脾胃受伤。
儿童脾气暴躁
儿童脾气暴躁不能随年龄的发展而提高控制感情的能力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家人的溺爱。父亲、母亲或爷爷、奶奶过分疼爱孩子,总怕孩子受委屈,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有求必应,而不考虑这种要求是不是适当。这样就逐渐使儿童滋生了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有时,父母觉得孩子的要求过于无理,本不想答应,但孩子一发脾气,就立刻加以满足,这是一种最糟糕的做法。因为孩子从这样的事情中知道,发脾气是满足愿望和要求的最有效的手段,于是就变得更容易发脾气了,造成了恶性循环。
其次,是家庭教育缺乏一惯性和一致性。今天禁止的事,明天便鼓励去做,父亲认为是好事,母亲说坏,爷爷同意的事情,奶奶偏要阻拦。这样就会增加孩子的受挫感,从而导致烦躁和暴躁。
再次,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或做的不好,父母就严加训斥甚至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这种做法会造成两种不良结果。其一,使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这种不满和压抑会在以后的某种场合中表现出来;其二,父母的举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一旦环境适当,孩子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暴躁和攻击性行为。除此以外,疾病与生理条件也是引发坏脾气的原因之一。神经衰弱的儿童特别容易兴奋、发脾气,处于疾病和疲劳状态中的孩子也常常有烦躁不安,易于发火的表现。
孩子尿床是怎么回事
孩子尿床是怎么回事
一、肾气不固型,这类的小孩会很容易发冷,尿量多而清长,常常感到精神疲倦,智力也相对比较低,其可以是先天肾气不足,是受父母肾气不足、体质较弱等原因的影响,可以是是后天的肾气不足而致;脾肺气虚,这类孩子一般表现为气短乏力、四肢乏力、不爱说话、、食欲不振等,肺气虚很易造成水液泛滥,使膀胱失去约束而遗尿;脾气虚也会尿床。
二、膀胱功能性障碍,如膀胱功能发育缓慢,导致排尿系统出现异常;或是大脑发育迟缓,抑制排尿中枢,导致夜间有尿也不知道排。还有一些疾病因素,也就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尿床,如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等,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尿床。
三、各种不良的习惯,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孩子在白天玩得太疲倦,导致夜晚睡眠过深,尿床了也浑然不知;在睡前喝太多水,或是睡前玩得过于激烈,或是看了刺激电视,导致大脑过于兴奋,而出现尿床的现象。还有就是遗传因素,患者的父母会有遗尿症,孩子患病的机率就大,最后就是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导致精神紧张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等。
对于孩子尿床的现象,只要了解其病因,从病因上去治疗,首先排除疾病因素,然后再到不良生活习惯,如发现孩子有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就要及时纠正过来,通过耐心的尿床教育,给予孩子多点鼓励以及关心,消除孩子精神负担,让孩子积极配合治疗。
孩子脾气暴躁是什么原因
1、孩子属于胆汁质气质
爱发脾气的孩子可能属胆汁质气质,即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很强,很热情,态度比较直率,精力旺盛,但是也很容易泄气。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如果引导不当,也可能发展成焦躁任性、易怒的人。
2、父母教养方式欠妥当
过分溺爱也可能导致孩子爱发脾气。当孩子偶然发脾气时,父母可能因为孩子还小,发脾气的小摸样很可爱而表现出某种欣赏的态度,那么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不仅得不到遏制,反而会因此滋长,形成恶性循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会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一旦某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便会大哭大闹,父母往往在疼爱孩子的心情中败下阵来,从而更加助长了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暴脾气的方法
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
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时不要“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孩子好发脾气是后生的
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孩子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父母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找出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平时多与孩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强化他这种行为
家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既然孩子的脾气是后天形成的,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发脾气,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勤奋爱劳动的习惯,生活中给孩子带去更多的快乐。
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
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
孩子往往用发脾气来要挟父母,以达到他的目的。如果父母让步,无条件满足孩子,这实际上是纵容了孩子发脾气的不良行为。长此以往,孩子的脾气就有可能越来越大,人也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因此父母千万不要被孩子的脾气所要挟,而应采取其他方式化解孩子的脾气。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眼看孩子要发脾气了,父母可迅速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但父母的这种努力必须及早进行才会有效。要求孩子认错孩子发脾气后,要坚持要求他认错。孩子认错时态度是否诚恳,语调是否正确都不重要,因为要求孩子认错对于孩子发怒之后如何使情况恢复正常有好处。
暂时不予理睬
孩子很难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发脾气,因为发脾气总是要有对象的。如果任由孩子去大哭、跺脚而不去理睬时,孩子的脾气就不会持续太久。如此几次之后,孩子自然就会领悟到,靠任性、发脾气是不能实现不合理愿望的。
父母意见要一致
在对待孩子发脾气的问题上,如果父母意见不统一,那么实施任何措施都没有意义。父母双方的做法不统一会从根本上使孩子受益,而且很容易使孩子不尊重父母中的一方。
消除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很多,但无论哪方面的原因,父母均应认真对待,并采用适宜的办法,使孩子从这些因素中解脱出来。父母要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同时父母要多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胆小竟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宝宝胆小竟得“习得无助行为”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来找心理医生咨询,说她儿子胆子太小,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从不主动结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说参加幼儿园里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赛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会适应不了社会。
心理医生认真地为孩子做了心理测查后,发现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整个测试过程中都缺乏主动性,也没有一般儿童的好奇心。同时医生还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原来他们两口子都是知识分子,从妊娠起就对孩子寄予了厚望。
孩子两岁多时,他们就开始教他识字算数,但孩子的脑袋不“开窍”,教了几个星期,仍然只会数不会算,为此挨了不少的骂和打,慢慢地,就变得问他什么都不肯开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什么事都兴致勃勃的。综合测验时的表现、测验结果及家庭教育情况,这个男孩患的是一种叫“习得无助行为”的心理障碍。
只要你留心观察,这种胆小的儿童并不少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胆小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胆小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无助行为”。
“胆小”根源在于觉得自己“笨”
这样的宝宝会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归咎于自己“笨”,这对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一大打击,因而有这种归因的儿童,往往表现为回避挑战,寻求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良好评价,避免出现对自己能力的不良评价。碰到障碍、失败时,表现出低坚持性,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低能力,并产生负性的自我认知和不良情绪,即形成一种非适应性的“无助”反应模式,并用这种“无助行为”来消极地保护自己。
“胆小”心理或因父母期望过高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失败归因方式的形成,与儿童的智力并无关系,却与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及失败后的评价有关。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高,使孩子无法达到要求,便导致经常失败。
一方面,孩子由于经常失败使家长由期望变失望,从而招致家长更多的批评、抱怨和贬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丧,并严重损害个人的自尊与自信,为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逃避困难;另一方面,过多的失败体验和经常被贬低,势必影响孩子自我信念的确立,产生“我确实不行”的自我认同,进而构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如何应对宝宝偏食
首先,让我们来探索一下宝宝挑食、偏食的原因吧。因为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挑食、偏食,大多是后天养成的毛病。
孩子挑食、偏食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惯”出来的,爸爸妈妈们对宝宝听之任之,宝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一口不沾,久而久之偏食也在所难免了。·
孩子偏食父母们也要自省,如果爸爸妈妈们就有偏食的习惯或者流露出对某种食物的好恶,一方面,自然而然在做饭时,就会有所选择,造成家里菜肴的不均衡,同时,宝宝们也会加以模仿,渐渐也“习惯”了偏食。·
那么,在了解了可能造成孩子偏食的几种原因后,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掉偏食、挑食的坏毛病呢?·
纠正宝宝偏食,爸爸妈妈们需要冷静,要有耐心,切勿因孩子偏食而大动肝火,打骂,甚至强喂,这样不仅纠正不了孩子的毛病,还会伤害到孩子,使孩子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
纠正孩子偏食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因此父母们切勿急于求成,要有恒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纠正宝宝偏食,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好的心情,自然胃口大开。宝宝心情高兴,吃什么都会津津有味的。千万别流露出刻意纠正宝宝偏食的意图,这样会给宝宝带来心理负担,不利于宝宝进食。·
纠正宝宝偏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帮助孩子纠正偏食的时候,父母不要强迫孩子马上断绝对原食物的喜爱,更不要强迫孩子马上喜欢原本不爱吃的食物。如故意整一桌全部都是宝宝不爱吃的食物,来让孩子吃等。这些行为都多于偏激,而应该采用,逐渐减少孩子喜欢食物的量,同时增加其他食物,少量多次逐渐增加,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的口味。·
纠正宝宝偏食,爸爸妈妈们要为宝宝做好表率作用,并对孩子多加鼓励,在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致的同时,利用宝宝的模仿力,对宝宝说“这是爸爸最爱吃的,宝宝也爱吃”等话,激励孩子。这时宝宝会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反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