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临床应用
刮痧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
(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2.用途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3.注意事项(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3)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
刮痧部位变黑是怎么回事
别小看刮痧:古代医家常用的特色疗法
古代医家认为刮痧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开腠理、行气血、通经络、散邪毒,这与现代研究刮痧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和加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基本吻合。现代刮痧疗法是在古代刮痧基础上治疗范围更为广泛的一种外治法,是中医临床特色技能之一,与针灸、按摩、拔罐一并列入中医临床适宜推广技术,已广泛应用。
研究“刮”和“痧”的概念及刮痧疗法的演变及发展过程,可发现古今对于痧的表现、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以及刮痧的工具、方法、刮拭部位、适应症和宜忌等方面既有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别小看刮痧:刮痧后红斑反应病情轻重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阻塞人体脉络和气血,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直到刮出皮肤凝结成砂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痧毒”排出体外。不过,现代有些西医理论认为,刮痧后皮肤上留下的红色,是痧板刮破了皮肤内大量毛细血管,导致机械性皮下出血,并不是“毒”。然我们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其中的奥秘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是现代医学所不能解释得通的。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这些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中医生指出,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这种刮痧方法可活血化瘀,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
别小看刮痧:刮痧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科学认识刮痧疗法的禁忌很重要,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尽管刮痧疗法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也与其他任何一种疗法一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禁忌,如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者应禁刮或慎刮。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要求,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
刮痧是中医特色疗法,但是现在满大街小巷的店铺都有刮痧服务提供,好奇君提醒你,睁大眼睛辨别刮痧场所真假,要寻找正规的中医院和专业的医生刮痧,才能让身体里真正的“毒气”排出。
丹参临床应用
①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并治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颊疼:丹参(去芦)不以多少,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冷热劳无时。
②治经水不调:紫丹参一斤,切薄片,于烈日中晒脆,为细末,用好酒泛为丸。每服三钱,清晨开水送下。
③治经血涩少,产后瘀血腹痛,闭经腹痛:丹参、益母草、香附各三钱。水煎服。
④治腹中包块:丹参、三棱、莪术各三钱,皂角刺一钱。水煎服。
⑤治急、慢性肝炎,两胁作痛:茵陈五钱,郁金、丹参、板蓝根各三钱。水煎服。
⑥治妊娠胎堕,下血不止:丹参十二两,细切,以清酒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⑦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
⑧治腰髀连脚疼:杜仲八两,丹参五两,独活、当归、芎劳、干地黄各四两。上六味切,以绢袋盛,上清酒二斗债之五宿,服二合,日再。忌芜荑。
⑨治神经衰弱:丹参五钱,五味子一两。水煎服。
⑩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丹参半两,鼠粪三七枚(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浆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蚕蛹临床应用
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
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蚕蛹味甘、辛、咸,性温。入脾、胃经;可补肾壮阳,补虚劳,祛风湿;可作为男子阳痿、遗精补益、小儿疳积、消瘦、消渴之食用。
炒蚕蛹:蚕蛹炒熟,调蜜吃,治小儿疳积、消瘦、消渴之食用。酒煮蚕蛹汤:蚕蛹30克,米酒1盅,水1盅,同煎取汁约1盅服,治消渴,或心烦神乱。
柴胡临床应用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
柴胡,苦辛微寒,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有治阳热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等症。柴胡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临床常配伍应用,总结其有疏郁、升清、散邪、清热之功。
疏郁 柴胡长于疏达肝、胃、胆、三焦之气机,张锡纯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又谓:“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能疏通胃气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正说明柴胡有疏郁作用。可治疗肝郁之疾、胆道疾病、月经不调之症。常伍香附、郁金、枳壳、陈皮等。代表方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均以柴胡为主药。
升清 柴胡味轻,具升阳之性,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李东垣云:“柴胡升也,能引中气升达于上。”方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汤等。常配伍升麻、生口芪等常治疗清阳下陷、中气不升、上气不足之证。
散邪 柴胡的散邪作用,已为张仲景所重视,张景岳创“新方八阵”立方十五,柴胡占其十三方。均分别体现了柴胡具有寒散、温散、平散、补散之作用。其寒散配黄芩、生地、石膏、竹叶,温散配细辛、半夏、生姜,平散配防风、生姜,补散配当归、白芍、熟地,均取其有很好的散邪外出功能。
清热 柴胡具有良好的清热作用,《神农本草经》言其能治“寒热邪气”《伤寒论》有小柴胡汤专治热传少阳,热入血室之证。清热临床常配伍黄芩、青蒿、丹皮、栀子等品。无论外感热邪或脏腑郁热均可使之,其效验迅捷。《药性论》也谓其:“主时疾,内外热不解”。
刮痧的临床应用
1.操作要点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肤上均匀涂上刮痧油等介质;
(2)手握刮拭板,先以轻、慢手法为主,待患者适应后,手法逐渐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宜单向、循经络刮拭,遇痛点、穴位时重点刮拭,以出痧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循行路线,振奋一身之阳、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再根据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经穴,可取得更好疗效。
(4)刮痧后嘱患者饮用温开水,以助机体排毒驱邪。
2.用途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3.注意事项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2)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
(3)有出血倾向、皮肤高度过敏、极度虚弱、严重心衰的患者均应禁刮或慎刮。
全息经络刮痧法详解
全息刮痧法增加了刮痧治病防病的穴区,由于刮拭部位与疾病部位对应性强,治疗效果显著。因治疗部位面积小,刮拭时间短,特别适合身体虚弱,不能进行大面积经络刮痧的患者。刮拭部位多在头、手足等部位进行,治疗时可不必脱衣服,使刮痧治疗更简便易行。
如因疼痛、皮肤病或痧未消退而不能刮拭的病变局部,就可以刮拭对侧或其他全息穴区,十分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供选择的刮拭部位多,这个部位痧没消退时,可以刮与疾病相对应的另一个全息穴区。解决了刮痧疗法可以连续进行的难题。如果经络刮痧和全息刮痧结合起来,并根据病情交叉或重叠使用,经常变换刮拭部位,可以提高机体对刮痧的敏感性,以增强疗效。
全息刮痧法的诞生,丰富了刮痧疗法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刮痧疗法发展成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中医外治法。全息经络刮痧法受到广大寻求健康人们的欢迎,并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医学大会。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教授誉为第三代的刮痧疗法。
丹参临床应用
①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
取丹参注射液10毫升(相当于生药20克),静脉注射,每天1次;另用肝功能恢复液(用狗肝制成)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若有出血倾向者加用牛西西(土大黄)或紫珠草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如属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迁延性肝炎9例、慢性肝炎11例,结果近期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15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肝功能恢复正常,而脾脏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恢复正常)3例,无效2例。症状的改善以恶心为最好,其次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再次为肝区痛。其中17例肝肿大者,治后全部回缩至正常;4例脾肿大者,治后3例回缩至正常。肝功能恢复,以转氨酶、麝浊两项异常或再加麝絮异常者恢复情况较好;转氨酶、麝浊、脑絮有异常者次之;四项均异常者较差。治程中,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都未见延长,也未发生出血倾向。其它亦未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据分析,丹参对迁延性和慢性肝炎能改善肝脏生理机能、促使肝脾回缩和变软的原理,可能是由于丹参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使肝内血液循环改善,增加肝细胞的营养和氧的供给。又认为丹参能活血祛瘀,对消除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丹参应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未见明显疗效;或认为在缩肝方面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肝功能的改善不明显,且部分病例的食欲不振、恶心、头晕、肝脾疼痛等症似有加重趋势。另有报道,丹参配合茵陈,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经200例观察,有效率达98.5%。用法:丹参2两,茵陈1两,加水煎两次,两次药液混和加糖半两再浓煎至200毫升,成人60毫升,儿童25毫升,均日服2次。儿童平均服药20天,成人服药33天左右。
②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将白花丹参晒干切碎压为细末,用白酒(55度)浸泡15天,配制成5~10%白花丹参酒。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3次;如病情较重,疼痛剧烈,而且会饮酒者,每次可服50毫升,每日2~3次,或顿服药酒以醉为度。试治34例,单纯服用药酒者8例,其余26例以药酒为主,在不同时期配合其它中药。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著好转9例,进步3例,无效7例。多数病人服后有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肢症状,四肢有发热感觉,或有明显发热感向肢体远端冲动,对游走性浅静脉炎也有效果。大多数病人服后无不良反应,个别有皮肤瘙痒;长期服用可发生胃痛、胃纳减退等,应暂停药观察。对肝炎、溃疡病、高血压病、肾炎等忌用。
③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采集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滤液合并煎成30~50%煎剂,临用时酌加糖浆。分甲、乙、丙三组共治疗41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0.3~0.5克、0.6~0.9克、1.O~1.6克给药,分别连服42、30、30日为一治程。对照组8例,每日服酵母片1.5~2克。对照结果表明丹参对肝脾大小及性质的改变有相当效果。27例肝肿大患者,治后12例缩小,15例变软,12例无改变;脾肿大41例,治疗后缩小者20例,变软者22例,无改变者19例。其中以丙组用量大及甲组疗程长者疗效较为显著,一般在治疗lO~15日后见效。但所有病例末见肝脾缩小到正常者。本品似对病期较短,病情较轻者易于见效。如配合合理的饮食与休息,必能提高疗效。丹参的毒性极低,曾将剂量提高至每日45克,连用83天,亦无不良后果。但有1例剂量并不大(每日30克),用至第9天即发生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故认为凡有呕吐、便血、咯血、血尿、紫癜等出血倾向者忌用丹参。
④治疗冠心病
用丹参提取物制成片剂(每片含提取物0.2克)内服,每次2片,每日3次(每日量相当原生药2两)。以两周至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323例,服药1~9个月不等。结果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82.3%,其中显效率为20.3%;疗效以中、轻度较好;服药2个月者疗效比1个月的为高。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53.2%,显效率占14.8%;其中慢性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疗效较优于心肌梗塞病变,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及可疑阳性病例疗效高于一般心电图缺血病变病例,中、轻度患者疗效优于重度病例。停药后之疗效估价,有待进一步观察。对绝大部分病例无明显副作用,仅对很少数病例的周围血象、胃肠道、肝功能(SGPT)等似有一定影响。
另曾以丹参、降香制成复方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各1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余例,结果症状的有效率在82%以上,心电图的有效率为50%左右。用法: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用三种注射方法:㈠静脉滴注-注射液4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滴。疗程1~2周。㈡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1毫升;疗程2~4周,有的长达4个月。㈢静脉推注-注射液1毫升加入50%葡萄糖20毫升内注射。上述三种方法均有疗效,但各有特点。静脉推注改善心绞痛作用较快,但维持时间短暂;静脉滴注作用比肌肉注射明显,维持时间亦较长,为病房常规应用方法;肌肉注射虽作用较慢,但应用方便是其优点。
此外,丹参注射液治疗胃、结肠多发性息肉1例,获得较好效果。由于患者不能行外科手术治疗,乃试用丹参注射液。开始每次给药1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治疗数次后无反应,乃改用每次20毫升加50%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推注。均每日1次,第一疗程35次。治程中病人精神、食欲逐渐好转,脓血便减轻,体力亦渐增强,心脏杂音明显好转,浮肿消退。休药1月,行第二疗程,注射18次后行X线造影复查,胃部息肉大部消失。
颈椎病刮痧方法图解 刮痧颜色代表什么
刮痧时,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即出痧。一般刮拭后半小时左右,皮肤表面的痧点会逐渐融合成片,刮痧后24~48小时出痧表面的皮肤触摸时有痛感或自觉局部皮肤有热感,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刮痧时的出痧情况,也是疾病作用于人体外部的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通常,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后不出现痧;而一些“亚健康”人群和已经患病的人则在刮拭后会出痧。
1.痧的部位浅,颜色鲜红,分布分散,阳性反应物柔软,敏感区疼痛轻,则病情轻,体内毒素产生的少。
2.反之,痧的部位深,颜色紫红,分布集中,阳性反应物坚硬,敏感区疼痛重,则病情重,体内毒素产生的多。
3.如果通过刮痧,出现痧色由浅变深,分布由分散到集中,阳性反应物由柔软到坚硬等现象,表示病情加重;反之,病情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