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的养殖技术
鲨鱼的养殖技术
条纹斑竹鲨,狗鲨,是目前常见的海水鲨鱼养殖[4] 鱼种,不同于淡水鲨鱼,狗鲨是真的鲨鱼。
淡水鲨鱼又称苏氏圆腹(鱼芒)、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新引进的淡水优良品种。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生物学特征
①体型与体色淡水鲨鱼体色有黑、白、灰、红四种。前三种体色的鲨鱼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青灰色,腹部银白色;红鲨鱼即水晶巴丁鱼,多作观赏鱼饲养。
②适应性与食性淡水鲨鱼耐低氧能力强,适应性广,但抗低温能力较弱。适温20~34摄氏度,最佳生长水温26~32摄氏度,水温低于18摄氏度时活动缓慢、反应迟钝,水温低于12摄氏度时开始死亡。该鱼食性较杂,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饵料,成鱼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饲料为食,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
③生长与繁殖淡水鲨鱼食性杂,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3~4cm)养殖4个月体重可达0.6千克以上。该鱼性成熟较晚,饲养3~4年,体重达3千克以上可以进行繁殖。繁殖季节为4~9月,属一年一次性产卵鱼类。
田鸡的养殖技术
田鸡的介绍:
又称蛙 、水鸡、 坐鱼,包括普通青蛙、牛蛙等。因其肉质细嫩胜似鸡肉,故而称田鸡。田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水分和少量脂肪,肉味鲜美,春天鲜、秋天香,是餐桌上的佳肴。但因它们是有益的动物,而且现在也有了专供食用的养殖田鸡,故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食用野生的田鸡了。
田鸡的养殖技术:
1.幼蛙培育技术要点
幼蛙池保持水深0.3~0.5米,水面设置3~5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刚变态的稚蛙放养密度为200~300只/㎡,50克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200只/㎡。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应按幼蛙的口径相适应。刚变态的幼蛙投喂粒径为2.0毫米的稚蛙料,个体20~30克时投喂粒径3.0毫米的幼蛙料,个体30~50克时投喂粒径3.5毫米的成蛙料。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左右,上下午各投喂一次。要定期家换水,保持水质新鲜。
2.成蛙养殖技术要点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供应充足的饵料最为关键,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过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病害防治要点
青蛙的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均衡、科学喂养,就可以减少蛙病害的发生。青蛙的常见病害有暴发性败血病、气泡病、车轮虫病、红腿病、胃肠炎等。
田鸡的营养分析:
田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磷,有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缓解更年期骨质疏松。所含维生素E和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延缓机体衰老,润泽肌肤,防癌抗癌。而且蛙肉性凉味咸而无毒,是大补元气治脾虚的营养食品,可以治阴虚牙痛,腰痛及久痢,适宜于低蛋白血症,精力不足,产生缺乳,肝硬化腹水和神经衰弱者食用。
相关人群
一般人均宜,蛋白血症,精力不足,产生缺乳,肝硬化腹水和神经衰弱者、水肿、神经衰弱者尤宜。
七星鱼养殖技术
1、鱼池建造:鱼池宜选在水源足、水质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塘、水泥池、坑函、稻田、藕田、网箱等均可养殖,但以池塘为佳。由于七星鱼喜暗怕光,池底应放瓦管或竹筒供鱼栖息。进排水口要有拦鱼投施,池基要用高50厘米以上的聚乙烯网片围住,以防敌害侵入或鱼逃走。
2、苗种放养:放养的七星鱼鱼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长有5厘米以下的鱼苗,先放于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水深20~50厘米的水泥池中培育,每平方米可放体长2厘米的鱼苗2000~50O0尾。当鱼苗长至体长5厘米以上规格时,可转人大池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50尾,高的可达100尾。
3、饲料选择:七星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吃动物性饲料,鱼苗阶段(体长在4厘米以下)以投喂水蚤、丰年虫、水蚯蚓为主,也可投喂肉糜、蛋黄等。随着鱼的长大食性也发生改变,动植物饲料都能吃,但仍偏爱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蝇蛆、黄粉虫、螺蚌肉、蚕蛹、鱼虾、畜离肉及内脏等。在动物性饲料缺乏时,也吃植物性饲料,如玉米粉、花生麦粉、豆渣、米饭、面条等。
4、饲养投喂:七星鱼鱼苗种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最好是经过微粉碎机粉碎粘性强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40~45%,待长至10厘米后转喂成形的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42%。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喂鱼,并在池中设置食台。日投饲量要根据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为鱼体重的3~10%,每天喂2次,上午8~9时一次,下午6时左右一次。饲料投喂要适量,以鱼吃饱为准,防止剩余饲料污染水质。
5、水质管理:在养殖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注新水,每次换水量最多占池水的一半,并及时排掉污物、残渣。池中要种植水葫芦,约占水面的二分之一,同时用竹杆、木条或绳子将水葫芦固定在一定位置。高温季节,池水要适当加深。水泥池面最好搭置凉棚或用黑色的遮阴网片遮荫。
蚂蟥养殖技术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鲟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方式
放养鲟鱼鱼种从外地分批购买,规格为50克/尾,饲养6-7个月,当鲟鱼达到600-800克/尾时上市,常年供应商品鲟鱼。
二、水池条件
养殖池为新建水泥池,共33口,每口面积为60m2,计2000m2,加盖大棚,水源来自深水井,pH值为6.5-8.0,水质良好无污染,鱼种放养前用30ppm高锰酸钾进行全池消毒。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鱼种规格为50克/尾,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游动活泼。放养密度为25-50尾/m2, 放养鱼种前用5%的食盐水进行消毒15分钟左右, 饲养期间定期分池,保持同池鲟鱼规格一致,防止个体大小差异过大,影响养殖效益。
四、饲养管理
⑴、饲料投喂饵料投喂采用定质、定量、定时的原则。定质:颗粒大小应适口,营养要全面,讲求合理配比,并添加一些能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营养剂。饵料鲟鱼专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以上。定量:依体重按一定的投饵率投喂,投饵率一般为2.5%-4%,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定时:每天投喂2-4次,做到定时,不可随意改变投喂时间。
⑵、水质管理 采用水泵供水,水交换量每天2-3次,保持水质清新。并采用增氧泵不断对养殖池充氧,保证水中溶氧达到6.0mg/L以上。隔天清洗池塘一次,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因子,并做好记录。平时认真巡池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⑶、水温管理 水温是影响鲟鱼生长速度的关键。所以每天测量水温,注意水温的变化,夏季养殖池架设遮阴设施,避免阳光直射。确保养殖池水温25oC以下。
⑷疾病防治 鲟鱼虽然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苗种期也会发生暴发性疾病,特别要注意由细菌引起的出血症和一些寄生虫性疾病,有极强传染性,发病迅猛,死亡率高。所以要重视预防工作,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抗菌药物,防止疾病发生。同时要经常对鲟鱼品种进行更新,防止交叉感染。
五、效益分析
现以汪东常年的养殖进行效益分析如下:一般年养成商品鲟鱼2万尾,产鲟鱼15200公斤,产值66.9万元,成本为48.5万元,其中鱼种费14万元,饲料费16万元,人工、水电费及杂支12.5万元,固定资产折旧6万元。获纯利18.3万元。投入产出比1:1.38。
鳜鱼的养殖技术
亲鱼选择及培育:鳜鱼产卵喜流水,人工繁殖先选择1~2千克的健康无伤病的亲鱼专池饲养,喂以野杂鱼或商品饲料时,可进行人工催产,注射鲤脑垂体或HCG、LRH--A等激素,任其自然排卵。鳜鱼卵微粘性,比重比水大,易沉入水底。在环道中孵化应加大流速,每秒不能低于0.2米。受精卵经3~4天,即可孵化出鱼苗。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获得较多的鱼苗。也可捞天然鱼苗养殖。
苗种培育宜用水泥池,面积以几十平方米为宜。要求水质清新有微流。另外要附设小型饲料鱼苗培育池(繁殖期与鳜鱼基本同步的其他鱼类),以保证活饲料的供应。鳜鱼有弱肉强食习性,缺乏饲料时会互相残食,影响成活率。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鱼苗经10~15天饲养,可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这时可转入成鱼养殖。
养殖方法:混养一是在成鱼池中混养,二是在亲鱼池中套养。一般5月份左右放养3厘米左右的鳜鱼种,野杂鱼较多的成鱼塘放20~40尾(所放家鱼最小规格应比鳜鱼大1倍),鱼塘亩放30~50尾;放养罗非鱼、鲫鱼较多的成鱼塘可多放,每亩50~70尾;罗非鱼繁殖过多的塘,每亩放100尾左右。混养鳜鱼的塘不宜再放养鲢、鳙等夏花,因鳜鱼长速快,会吞食小规格家鱼种。由于鳜鱼比家鱼耗氧量大,因此混养鳜鱼的塘水质不要过肥,要定期限注入新水。鳜鱼对药物敏感,施用药物时应掌握算准浓度,在水温高的季节采用低剂量或停止用药。成鱼塘套养鳜鱼,主要利用池中天然野杂鱼类作饲料,也可套养部分罗非鱼亲鱼繁殖鱼苗供食。有条件的靠近江湖的塘可灌江纳苗,引进野杂鱼作食物。鳜鱼饲养4~5个月,可长至3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每亩可产鳜鱼5~8千克。
单养即专池饲养。池塘面积1亩左右,水深1.5~2米,水质要求清新,水要保持微流。亩放3厘米左右夏花鳜鱼1000尾左右,并根据鱼存量合理投放罗非鱼、麦穗鱼、虾等野杂鱼,或螺、蚌的肉糜,供鳜鱼食用。投饲量按池养鳜鱼总重的3%~5%投喂
鲈鱼的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 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海水养殖
池塘面积以3300~6600㎡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鸭子的养殖技术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食性广,食量大、肌胃发达、消化能力强的品种,羽毛丰满,个头大小适中,眼睛黑亮、鸭掌透红抗病能力较强,事宜养殖。
放养时间
根据资源情况,果园养鸭分为以放养为主时期和以圈养为主时期。最适放养时期为园内动植物繁衍生长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后至谷雨前)至10月底。此时园内牧草生长丰茂,果树副产品残留多,鸭子可采食各种青草、野菜和落地花、叶、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种虫卵、蛹、爬行昆虫和近地表飞虫等动物性食料。成年鸭全年都可以放养。
场地选择
鸭子行动笨,不能上树啄食;为果园低栏放牧提供了保证。
凡是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主干较高或老龄的苹果、梨、杏、山楂、柿树、核桃等园地均可放养。放养的鸭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鸭粪可为果树提供优质肥源。这是改造杂草丛生,管理粗放、虫害严重、适龄不结果或低产低效果园为优质高效园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鲮鱼的养殖技术
鲮鱼的养殖技术 鲮鱼俗称土鲮、鲮公、雪鲮,属鲤科野鲮亚科鲮属。鲮鱼是一种生活在气候温暖地带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在珠江流域,是江河捕捞和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已有好几百年的养殖历史。
鲮鱼是杂食性,鱼苗孵出4天后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小型枝角类。孵出后10天,体长1.4厘米以上,除了吃浮游动物外,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以后,吃浮游植物越来越多,直到孵出后40天左右,体长4厘米以上时,便以吃浮游植物为主。同时,鲮鱼喜欢舔刮水底泥土表面或岩石表面生长的藻类。此外,还吞食少量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可摄食米糠、花生麸等饲料。
鲮鱼是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5℃至30℃时,食欲旺盛。当水温高于31℃时,食欲减退。而水温低于14℃时,就聚集在深水区不大活动。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由于鲮鱼的抗寒能力差,在珠江三角洲池塘中越冬,通常要放在避风向阳的深水池,有时还需要增加防寒措施。
鲮鱼为底层鱼类,对溶氧的要求不高,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至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时还没出现窒息。因此,它可高密度放养,一般可亩放1000尾左右。
鲮鱼的生长速度比其他家鱼慢,特别是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长得更慢,1龄鱼体重约70克,2龄鱼体重约250克,3龄鱼体重约350克,4龄鱼体重约500克。
但是,鲮鱼的群体产量高,鲮鱼的食用规格要求又不大,体重200克左右就可上市,放养鲮鱼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高的。夏季繁殖的鱼苗,当年份两阶段在鱼苗、鱼种塘培育成体重5至10克的鱼种,年底或翌年放入成鱼塘套养,养成50到100克的中等规格的鱼种,第三年在放入成鱼塘混养,养成200克的商品规格上市。夏季上市的是2周年鱼;秋季上市的,则经历三个秋季,叫"三秋鲮",一般体重在250克左右。
由于鲮鱼的饲料来源广、适应较肥水体环境、抗病力较强、群体产量高等特点,因而成为池塘养殖的必养品种。
鲮鱼体形修长,鳍条柔软,生长迅速,是鳜鱼的适囗饲料。通过提高鲮鱼复养指数对池塘产出率有明显作用,下面将养殖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的20厘米大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清塘消毒: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清塘消毒。
三、水质管理: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的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的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的1.2-1.5米。
四、夏花分塘:鲮鱼苗首先是采用夏花发塘,时间为6月上旬到7月下旬,规格0.3厘米,亩放量为30-60万尾,需经过15-20天培育分塘出池,2至3厘米,成活率为60-65%。然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
五、鱼苗分塘放养:养殖时间为6朋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分为三段。目前按养殖生产主要进行第一段6朋下旬至8月上旬的发塘生产(一般按本市市场供需以第一次繁殖为主),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00-7000尾,鲮鱼苗4-5万尾/亩,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第二段8朋上旬至9朋上旬,放养规格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放养规格每公斤为1000-1200尾,鲮鱼苗1万尾/亩,出塘规格50-60尾,亩产160-180公斤。合理安排好每期茬囗搭配,亩产可达500-600公斤。
六、投饲管理: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0.5黄豆。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囗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七、病害防治: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为此,要清水下塘并定期加注清水,养殖期间主要防治车轮虫、斜管虫,1亩1米水深用0.5pmm百虫净全池泼洒,隔日再用0.2公斤鱼蛙烂皮止血灵全池泼洒,使鲮鱼健康生长。
鲮鱼碘泡虫病
鲮鱼碘泡虫病是由野鲤碘泡虫、佛山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佛山碘泡虫的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
为椭圆形。而野鲤碘泡虫的孢子为长卵形。受碘泡虫侵害的鲮鱼种,体表出现肉眼可见的小量乳白色瘤状胞囊,使鱼体消瘦,无力游动直至死亡。越冬鲮鱼种体表往往有许多点状胞囊,虽不会使鱼种致死,但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此病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取下体表胞囊,在显微镜下压成薄片观察,可发碛大量碘泡虫孢子。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黄骨、央丝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瓦氏黄颡鱼
也称江黄颡鱼,俗称: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光泽黄颡鱼
俗称:尖嘴黄颡、油黄姑、三角峰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长须黄颡鱼
也称岔尾黄颡鱼,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为66.47%~68.41%,与鳜鱼相当,无肌间刺,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居高不下〔30~50元/㎏〕,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黄颡鱼繁殖技术的攻克,苗种供应有了初步保障,特别是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偏低,养殖利润逐渐趋于微利,从而使价格相对较高的黄颡鱼养殖逐步兴起,池塘主养、网箱养殖黄颡鱼发展较快。但由于黄颡鱼的养殖属新兴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池塘单产低、鱼病增多、捕捞难等。目前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目前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
四种黄颡鱼的区别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 胸鳍刺长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半白半黑
江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 胸鳍刺等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全为黑色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鹅的养殖技术
鹅是杂食性家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所以有"青草换肥鹅"之称。从鹅的生物学角度看,鹅的肌胃压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另外鹅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而鸡仅为7倍,加上鹅小肠中碱性环境,能使纤维溶解,因而鹅从牧草中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强。牧草营养价值高,加上配合饲料的补饲,营养全面,使发展种草养鹅成为投资少、周期短、收效高、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贻贝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海区及器材
1.养殖海区养殖海区应选择水质清新,水流畅通的外海区。内湾型海区由于存在水流交换差、饵料相对缺乏、水质易污染等缺点,养殖的贻贝肥满度不高且有柴油等异味。
2.养殖筏架养殖的筏架为养殖栉孔扇贝的筏架。一般筏架有效长度80米,浮漂采用吊漂,漂系长3米,一次性加漂30个~40个。
3.养殖器材养殖贻贝的器材为胶皮制成的二股或三股绳,长1.5米~1.8米,重1千克~1.5千克,上系2米长的吊绳,下坠重0.5千克左右的石块。
二、养殖器材的投放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每天检测贻贝的肥满度,如发现贻贝突然消瘦,大批产卵,可根据养殖面积及时投放养殖器材,自然采苗。
三、管理贻贝养殖的管理非常简单,日常工作为巡视海区,防止断架缠架,及时调整浮力。
四、收获
1.夏季间收养殖筏架包括人工投放的养殖器材、浮梗、根头、吊绳、浮漂都会大量附着贻贝苗。要根据采苗密度和面积及时收获,7月份一般贻贝长至1厘米~1.5厘米即可开始收获。一是卖给其他养殖单位做苗种,二是卖给虾池养殖户做饵料。收获时要把附着在胶皮上的贻贝全部剥下,同时挑选附着比较好的贻贝块(每块0.2千克~0.3千克左右),夹在胶皮上,平均夹5块~6块。如贻贝不成块可采用包苗法,用20目的网片包1千克~1.5千克小苗在胶皮上,用绳捆好,3天后拆除网片。从养殖的实际情况看,夹苗法方便,包苗法麻烦,但包苗法养殖的贻贝附着、生长要好于夹苗法。浮梗、吊绳、根头及浮漂上的贻贝要大部分间收,只留5%左右供其继续生长,一台笼架可收1200千克以上。
2.全部收获春节前后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全部采收,经过重新夹苗的筏架每台可产出贻贝2800千克以上。
螃蟹的养殖技术
扣蟹培育
绵蟹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在放蟹苗前 15~20 天,每亩用 75 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 80 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 2~3 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 4% 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 2 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桂鱼养殖技术
桂鱼养殖技术
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等,属鲈形目,鳜鱼属,其分布很广,各大河流水系及各淡水湖泊中均有繁殖,鳜鱼肉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珍肴,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池塘中不仅可以混养少量鳜鱼,以清除野杂鱼,还可以专塘饲养,是目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
一、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二、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四、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
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五、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