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治疗方法有哪几种
痤疮中医治疗方法有哪几种
1、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大黄蛰虫散,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适量。
2、热毒型以脓疱、丘疹为主。治:宜清热解毒。用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黄芩、知母、白芷、赤芍、连翘、生甘草各10~12克,水煎服。
3、血瘀痰涎型以结节、囊肿为主。治宜活血化痰散结。用桃仁、制半夏、丹参、象贝母、红花、川芎、牡蛎、蒲公英、银花、甘草各10~12克。水煎服。
4、肺胃热盛型以红斑、丘疹为主。口渴,多饮。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泄肺胃。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生地、生石膏、知母、茵陈、栀子、蝉衣、甘草各10~12克。水煎服。若脓疱多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皮脂多加苡仁、生白术。结节囊肿加夏枯草、浙贝。水煎服。
5、用生地2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lO克,桑白皮15克,黄芩8克,白花蛇舌草15克,丹参20克,甘草10克,益母草15克,熟地15克,元胡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如何治疗痤疮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此病病程缠绵,一般药物难以控制。
痤疮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中医认为多数是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肺胃郁热,上蒸颜面而致,其证多属实证。且与患者心情有关,如果长期精神不舒,热毒之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腠之间,或流窜于经络,以致气血脉络受阻,瘀久化腐成脓而致脓疮。中医学采用点刺大椎放血法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甚速。
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头颈部稍向前倾,颈部大椎穴充分暴露。用碘伏将患者大椎处消毒,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大椎穴,一般点刺3~5下,点刺深度中等,再在大椎处快速拔上火罐放血,放血量约3~5毫升,每星期2次,8次为一疗程。
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故采取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阳经又常为热毒之邪蕴积。大椎及督脉穴,又是手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有诸阳之会之称。在大椎处放血能泻肺胃蕴热,起到条达气机、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之功。
中医治疗暗疮的有效办法
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一:中药面膜
中药面膜主要是对面部进行看护用的。大家知道痤疮是由于皮肤有炎症所以一直下不去的。中药面膜一方面能够消炎杀菌,另一方面也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营养。当然,不同的中药面膜的功效必定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提示广大病人朋友,中药面膜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不能自行敷用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二:中药调理
针对于不同种类的痤疮,医生一般会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针对不同部位的痤疮,中医调理的方向也会有所变化。像是如果面长丘疹,呈粟米状这种由肺热引起的痤疮同由于血热引起的痤疮在用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之,中药调理属于内服的一种药物,或许见效会比较慢,但是它是治本的,所以在痤疮的治疗上中药调理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三: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中医以为痤疮是由于身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如肺热引起的痤疮和胃热引起的痤疮都能够用刮痧的方法进行医治,不过由于病因不同,刮痧的部位也不尽相同。刮痧的方法大体分为直接刮痧和间接刮痧两种。其中直接刮痧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发生痧痕为止。间接刮痧则指在病人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间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发生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病人。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痤疮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中医治疗痤疮讲究辨证论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如下: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凝
痤疮以暗红结节、脓疱为主,反复发作,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心烦多梦,便干,舌红或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数。宜和营化痰散结。方药为二陈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痤疮的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青春痘的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龅候》中记载:“面胞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龅,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中记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见,先人对该病已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上有所认识。
近代中医对青春痘病因的研究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青春痘的发病机制。先天不足,肾阳亏损,同源之肝脏疏泄失于条达,致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则血海满盈不得时,月经前后见虚火上炎之象,青春痘加重。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肾阴不足,其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早期发育,面生粉刺。素体阳盛,易热易火,灼伤津液;肾阴不足,阴液失于濡养,日久炼液为痰,痰凝气结·,血瘀不通,发为结节、囊肿。
用中医中药治疗青春痘讲究的是辨证论治,目前对青春痘的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临床所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型:肺经风热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凝结型。或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结、瘀血阻滞、痰湿凝结、热毒蕴结、冲任不调七型。
肺经风热型
征候:油性皮肤多见。丘疹呈红色,或有痒痛,多分布于鼻周。可有口干,舌红,苔薄黄、便黄,大便干燥,脉浮数。
治则:宜清肺散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野菊花10克,白茅根3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生槐米15克,金银花20克,当归10克,苦参10克。
方解:枇杷清肺饮原方出自《医宗金鉴》,本方取枇杷叶苦平,性善降泄;桑白皮甘寒性降,两药俱人肺经,清肃肺热为君药。黄芩、黄连、金银花、野菊清热解毒燥湿为臣。当归、苦参、栀子、赤芍、白茅根、生槐米清热凉血共为佐使。有脓疱加公英、地丁;口渴加生石膏、知母;便干加生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温服。
饮食调养:枇杷薏苡仁粥:生薏苡仁100克,鲜枇杷60克(去皮核),枇杷叶10克。先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5分钟,捞去渣后,纳入薏苡仁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人其中搅匀即可。
中药外治:选择中药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研成极细末,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敷于面上。7—10天1次,3次1疗程。
针灸疗法:主穴选择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四白、下关、颊车。用泻法,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湿热蕴结型
征候:面部、胸背部或臀部皮疹较多。表现为结节及多数大小脓疱,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皮疹红肿疼痛。伴口臭口苦,大便黏滞不爽,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宜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3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益母草15克,大青叶20克,白鲜皮20克,大黄6克,甘草6克。
方解: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本方中茵陈蒿味苦性平,清热利湿,擅治湿疮、疥癣、风疹等皮肤病,故用为君药。栀子、黄芩、大黄清热燥湿,通腑泻热为臣药。大青叶、白鲜皮、益母草清热解毒,疏风活血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饮食调养:凉拌三苋:鲜苋菜、鲜冬苋菜、鲜马齿苋各100克,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分钟,取出控水,切段,适量加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中药外治:与肺经风热方法相同。
针灸治疗:主穴选百会、大椎、曲池、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内庭、足三里、脾俞,病变局部周围穴。脾俞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征候: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
治则:宜消痰软坚,活血化瘀。
方药:化瘀散结丸加减
舌淡胖,苔薄,脉滑。
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面膜
中药面膜对于治疗脸部痤疮还是有点作用的。大家知道痤疮是由于皮肤有炎症所以一直下不去的。中药面膜可以起到消炎杀菌,另一方面还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营养。当然,不同的中药面膜的功效必定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提示广大病人朋友,中药面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且不能自行敷用加重病情。
中药调理
针对于不同种类的痤疮,医生一般会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针对不同部位的痤疮,中医调理的方向也会有所变化。像是如果面长丘疹,呈粟米状这种由肺热引起的痤疮同由于血热引起的痤疮在用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之,中药调理属于内服的一种药物,或许见效会比较慢,但是它是治本的,所以在痤疮的治疗上中药调理是必不可少的。
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中医以为痤疮是由于身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如肺热引起的痤疮和胃热引起的痤疮都能够用刮痧的方法进行医治,不过由于病因不同,刮痧的部位也不尽相同。
痤疮的中医治疗
肺经风热型
证见:颜面潮红,以散在的红色丘疹、黑头粉刺为主,可有脓疱。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
治法:疏风宣肺清热。
方药:主方枇杷清肺饮加减。
处方:枇杷叶9克,桑白皮、黄芩、黄柏各12克,生甘草6克,生地黄2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l剂。
中成药
(1)黄连上清丸或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穿心莲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湿热型
证见: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有黑头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等,有的可见脓肿,囊肿,局部可红肿疼痛。常伴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主方茵陈蒿汤加味。
处方:茵陈15-30克,大黄12-15克(后下),栀子、苦参各12克,金银花、火炭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有脓肿者,酌加连翘15克,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结节、囊肿难消退者,选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克,丹参15克,牡蛎30克(先煎)。
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3)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冲任不调型
证见:见于女性患者。病情常有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前后加重,并可伴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调摄冲任,疏肝解郁。
方药: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牡丹皮、栀子、柴胡各12克,赤芍、茯苓、益母草各15克,当归、凌霄花各9克,生地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
用颠倒散水调外搽。
用三黄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
形成脓肿、囊肿者,必要时可作小手术治疗。
中医药治疗痤疮
中药疗法:应分型论治,随症加减。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方用生石膏30克,知母6克,地骨皮、桑白皮、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赤芍、 山栀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脓疮性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方用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元 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月经前痤疮治宜调理冲任法,方用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对聚 集性痤疮、愈后色素沉着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法,方用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各10克,煎汤口服或外洗。
针灸疗法:常选大椎、脾俞、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
耳针疗法:以患者双侧耳部肺穴为主穴,配以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穴埋王不留行籽,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按摩3次,每次约10分钟。
饮食疗法: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常饮绿豆汤有清肺热、除湿毒之功。多食含富含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对防治痤疮有良效;忌用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及 霜剂,每日宜用温热水洗脸两次,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忌用手指挤捏面部丘疹粉刺脓疮,以防遗留疤痕;保证睡眠充足,调整消化系统功能,这些均有助于痤疮的 治愈。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凝
痤疮以暗红结节、脓疱为主,反复发作,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心烦多梦,便干,舌红或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数。宜和营化痰散结。方药为二陈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中医治疗痤疮
在临床中使用耳穴疗法治疗痤疮取得较好成效,并且具有治疗时间相对较短,见效快、手法操作简单易行,患者较易坚持的特点,痤疮患者不妨一试。
1.耳穴毫针法
主穴
耳尖、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
脾、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包型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方法
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2~3个。常规消毒,医者左手固定耳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对准穴位,手指前后捻转,使针随捻转刺入。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一般治疗2~3疗程。
2.耳穴压丸疗法
主穴
肺、大肠、内分泌。
配穴
脓包型加心、肾上腺;口苦心烦加肝、胆;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胃肠功能紊乱加胃、脾、面颊、下颌。
操作方法
每次取主穴2~3个,配穴4~5个,重者按压双耳,轻者按压一侧。每日按3~4次,每次30秒,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
3.耳穴点刺出血疗法
主穴
肺、肾、胃、大肠、内分泌。
配穴
耳尖、面颊、脾、肾上腺。
操作方法
病人端座位,医生用左拇指、食指、中指固定患者耳廓,常规消毒,用针头或三棱针对准相应穴位,直刺深约0.2厘米,挤出少量血即可。一次4~6个穴位,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即可痊愈。
特别提示
痤疮耳穴疗法属中医治疗范围,如果需要请到正规医疗单位接受治疗,不可擅自实施。
中医如何治疗痤疮
1.耳穴毫针法
主穴
耳尖、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
脾、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包型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方法
每次选主穴3~4个,配穴2~3个。常规消毒,医者左手固定耳部,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对准穴位,手指前后捻转,使针随捻转刺入。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一般治疗2~3疗程。
2.耳穴压丸疗法
主穴
肺、大肠、内分泌。
配穴
脓包型加心、肾上腺;口苦心烦加肝、胆;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胃肠功能紊乱加胃、脾、面颊、下颌。
操作方法
每次取主穴2~3个,配穴4~5个,重者按压双耳,轻者按压一侧。每日按3~4次,每次30秒,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
3.耳穴点刺出血疗法
主穴
肺、肾、胃、大肠、内分泌。
配穴
耳尖、面颊、脾、肾上腺。
操作方法
病人端座位,医生用左拇指、食指、中指固定患者耳廓,常规消毒,用针头或三棱针对准相应穴位,直刺深约0.2厘米,挤出少量血即可。一次4~6个穴位,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即可痊愈。
特别提示
痤疮耳穴疗法属中医治疗范围,如果需要请到正规医疗单位接受治疗,不可擅自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