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如何治疗
门静脉高压如何治疗
门静脉高压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脾脏肿大、腹水、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门脉高压性胃肠病,其中以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最具特征性。这些临床表现常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如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低蛋白血症等。
一、一般治疗
门静脉高压病人病情稳定而无明显其他并发症时,可根据以下原则综合治疗,以针对病因或相关因素治疗为主。
(1)病因治疗:针对肝硬化发生的病因进行治疗是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基础,应积极消除病因。如肝炎性肝硬化病毒复制者可给予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治疗。近年应用拉米呋啶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用药。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应禁酒,血吸虫病肝硬化可给予吡喹酮、硝硫氰胺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者,可给予极化液、能量合剂并加用维生素C、B族等静脉滴注,给予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普鲁卡因/溴米那/苯酚(爱茂尔)等。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等输注,也可给予丙酸睾丸酮促进蛋白合成。也可根据病情给予复合氨基酸、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酌情补充维生素K、B12。
(3)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在尚无有效方法根治引起肝硬化原发病的情况下,减缓或阻止肝纤维化进程就显得相当重要,近年来防治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虽有较大进展,但临床疗效尚不理想。可给予干扰素、前列腺素、多聚不饱和卵磷脂、秋水仙碱、青霉胺、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等,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具有一定作用。另外还可给予中药制剂如丹参、复方鳖甲片、虫草菌丝、汉防己甲素等。
二、降低门静脉压的药物治疗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Lebrec首先应用药物治疗以降低门静脉压力以来,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病理生理学的不断研究,其药物治疗可降低门静脉及其曲张静脉压力,就像治疗高血压一样,需要早期、持续和终身治疗以减少其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三、内镜治疗
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特别是急诊内镜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不仅对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救治取得了显著疗效。而且由于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有效的预防出血。
四、外科治疗
由于门静脉高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临床表现复杂,因此,对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选择必须考虑到本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血流动力、肝脏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诊断门静脉高压症依据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呕血或黑便、腹腔积液、肝掌、男性乳房增生、胸前蜘蛛痣、腹部静脉曲张、下肢低蛋白血症性水肿以及肝炎、肝硬化病史,临床上不难做出诊断。实验室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X线和内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超声波门静脉扩张,肝、脾大小以及腹腔积液情况对诊断有肯定性价值,必要时还须肝血液动力学检查,如门静脉压的测定、肝静脉压测定、肝血流量测定、肝内短路测定、肝外短路血流测定以及门静脉造影。
1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原则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抢救和预防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的急性大出血以及由于充血性脾肿大引起的明显脾功能亢进。对于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疾病仍需采用内科治疗。
1.1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初次大出血甚为猛烈,非手术疗法未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内科非手术疗法虽控制出血,但有反复出血倾向者。门静脉系统分流术,年龄在50岁以下,无严重心、肺、肾疾患者。无腹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经一般治疗后很快消失,病情稳定者。门静脉压力在300mm水柱以上,肝功能Ⅱ级以上,一般情况较好,亦可行分流术。
1.2手术治疗的禁忌证重症休克未能纠正的病员。肝功Ⅲ级,没有得到治疗转变的病员。明显黄疸,严重持续腹腔积液。
2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方法的选择
2.1脾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术后能减少门静脉血流量20%~40%,有利于防止食管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并可纠正脾功能亢进,促进腹腔积液消退。但脾切除同时切断了脾与膈、脾与后腹膜形成的侧支血管,而脾静脉残端又易生成血栓,并向门静脉延伸,可使部分患者门脉压重新增高,上消化道出血复发。
2.2门奇断流术切断门静脉与奇静脉间的侧支循环,可减轻或消除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可以避免致死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但门脉系统少了一路最重要的侧支循环,因而可能加重门静脉高压,造成腹内脏器更加瘀血、产生腹腔积液。
2.2.1经胸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从主动脉弓至膈裂孔作纵切口暴露食管。剖开食管常可见3个大的柱状黏膜凸起,将曲张静脉作多个间断缝合结扎,并在两个结扎间注入硬化剂以栓塞曲张静脉。
2.2.2经腹胃底曲张静脉结扎术开腹后,在贲门部下方沿胃的纵轴作长约5cm~6cm的切口,显露胃底曲张静脉及出血点,以0号丝线缝合结扎出血点,并连续缝合胃底黏膜下曲张的静脉,特别注意缝合小弯部曲张静脉。
2.2.3经腹腹段食管黏膜横断吻合术该手术分4步进行:脾切除;切断胃左血管,断离近半胃血管;腹段食管黏膜横断,自贲门上方1cm处向上作4cm纵行切口,仅切开肌层,显露黏膜。以边切边缝的方法横断及吻合食管黏膜一周,而后缝合肌层纵向切口,幽门成形术[2]。
2.2.4隔下胃横断术在完成脾切除与结扎胃左血管后,在贲门下5cm处将胃底横断并重新吻合,由于胃底切断吻合形成较坚实的瘢痕环,故能达到持久的止血目的。
2.3门体分流术将门静脉系统血流,通过血管吻合,引入体静脉系统,从而降低门脉高压,有助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控制和预防,但某些病员可能因肝细胞的缺血、缺氧而受损害,或者引起肝性脑病。
2.3.1脾、肾静脉吻合术切除脾脏、游离脾静脉,并与左肾静脉吻合。脾肾分流因吻合口不大,距肝门远,分流量少,术后肝昏迷发生率低,但吻合口易阻塞,再出血率较高。
2.3.2脾静脉根部与肾静脉吻合术若脾静脉较细或静脉壁过薄,无法进行上述手术时,可用靠近肠系膜上静脉的脾静脉根部与肾静脉在横过腹主动脉前方的部位吻合,常能获得一个吻合口够大而效果较好的分流[3]。
2.3.3脾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因下腔静脉具有管径大、壁韧、压力低,血流量大,吻合口大小不受限制等特点,故分流效果较肾静脉好。适用于脾静脉粗大,脾蒂较长或肾脏有病变,肾静脉有变异,不易作脾、肾静脉吻合者。
2.3.4门、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此方法对门静脉系统的降压较彻底,一般用于曾有大出血而肝功能尚好,不易作其他类型分流手术的病员。
2.3.5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该手术的特点是:仍保持部分门静脉血流通过肝脏,并可根据门静脉压力的高低,适当调节吻合口的大小,故又称为“限制性”侧分流。
2.3.6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有门静脉血栓形成,或小网膜孔粘连较紧,侧支循环较丰富,不易作门、腔静脉吻合,且体型瘦长、无腹腔积液病员。
2.3.7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端侧吻合术多用于儿童的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在成人因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距离较大,或十二指肠第三段位置较低,又无合适的人造血管“架桥”时,可采用此种方法。
小儿门静脉高压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受阻、淤滞,压力增高[正常为0. 49〜1. 47kPa(5-〜15cmH2 0)],导致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回流人下腔静脉,表现为门_体静脉间交通支开放,大量门静脉血在未进人肝前就直接经交通支进人体循环,从而出现腹壁和食管静脉扩张;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失代偿和腹水等。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危及生命。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1) 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为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闭塞或狭窄所致,其原因50%与新生儿期的脐炎、腹膜炎、败血症等感染,以及脐静脉插管和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样变等有关。(2) 肝内性门静脉高压症:主要为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及乙型肝炎等引起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纤维样变,非硬化性结节性肝增生、戈谢病、糖原贮积病、肝门静脉硬化等所致。(3) 肝后性门静脉高压症:因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所致,如Budd-Chiari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等。1. 发病机制门静脉的循环淤滞,导致侧支循环开放与...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1)普萘洛尔(心得安):普萘洛尔能通过收缩内脏小动脉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减少和门静脉压力下降,可获得控制出血、改善内镜下胃黏膜病变及防止再出血的效果。动物试验发现,普萘洛尔能减轻门静脉高压时酒精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对门静脉高压大鼠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研究均显示,普萘洛尔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胃黏膜血流量而起作用的。双盲对照实验证实,普萘洛尔为目前预防PHG再出血的惟一药物。也有些患者对普萘洛尔反应差或无反应。国外资料推荐的普萘洛尔初始剂量为10~20mg,2~3次/d,剂量逐渐增加到80~160mg/d,国外剂量一般偏大。国人的适宜剂量还需摸索,应做到个体化,一般用药后心率较用药前减少25%为宜。PHG长期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者,若中断药物常可导致再出血,应引起重视。
(2) 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垂体后叶素通过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控制出血。但这类药物在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同时,也减少胃黏膜血流灌注,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和氧饱和度,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因此,对于PHG出血,一般认为以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为妥。近年合成的血管加压素衍生物特利加压素(三甘氨酸赖氨酸加压素)有明显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作用,副作用少,虽使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但氧饱和度下降轻微。
(3)生长抑素:生长抑素(施他宁)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降低肝静脉楔压和胃黏膜血流量,可用于PHG出血的治疗。生长抑素、奥曲肽作用机制以间接作用为主,它们经拮抗高血糖素等血管扩张物质,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的高动力循环状态而起作用。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怎么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怎么护理,很多人对门静脉高压症不了解,门静脉高压症属于普通外科疾病,正常门静脉压力为110~180毫米水柱,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症状有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下面看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怎么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怎么护理
基本的治疗仍然是内科治疗。外科主要是治疗或预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治疗脾功能亢进。大部分患者需经过妥善准备后择期手术,有时当大出血采用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时,则要施行紧急止血手术。手术后应注意对病人的护理。
护理:
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外,应严密观察有无肝功能不全(包括肝性脑病)的征象,尤其是行过分流手术的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
出院标准:
切口愈合,体温正常,肝功能代偿、稳定。
随访:
出院后3个月、半年及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注意有无黄疸、腹水、呕血和黑便,查血常规、肝功能及AFP,作肝脏B超和钡餐检查。注意进高蛋白食物后,精神有无改变。
放心医苑网小编提示: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怎么护理,看了以上介绍你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怎么护理有了了解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家说,如果出现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去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什么是门静脉高压症
依据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可分为肝内型和肝外型两种。以肝内型最常见,约占90%左右。
肝内型:按病理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窦前阻塞和窦后阻塞两种。窦前阻塞常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血吸虫在门静脉系统内发育成熟,产卵,形成虫卵栓子,顺门静脉血流抵达肝小叶间汇管区的门静脉小分支,从而引起这些小分支的血栓性内膜炎和其周围的纤维化,致门静脉的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窦后性阻塞常见病因是肝炎后肝硬化。主要病理改变是肝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增生。由于增生的纤维索和再生肝细胞结节的挤压,使肝小叶内肝窦变窄和阻塞,以致门静脉血液不易流到肝小叶的中央静脉,血流淤滞,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窦后阻塞,由于许多肝小叶内肝窦的变窄或闭塞,以致部分压力高的肝动脉血流经肝小叶间汇管区的动脉交通直接反注入压力低的门静脉小支,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肝外型:主要是肝外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门静脉主要是属支的阻塞所致。最常见为脾静脉血栓形成。肝外型门静脉的阻塞,在梗阻的远端血流停滞,静脉压力升高,可以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及上消化道出血。此类病人多见于小儿,肝功能多属正常。
门静脉高压症怎么治
1、一般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1.1、休息: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有程度不等的劳动力丧失,多数病人难以胜任正常人从事的工作及生活,故以休息为主。一般情况良好的稳定期病人,可适当活动及轻微工作,但要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及工作以不感觉劳累为度,并密切观察症状及肝功能变化。如处于病变活动期,肝功能检查异常及有明显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者,则应休息及治疗。如果肝功能有异常或者有黄疸,或出现并发症,则应该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
1.2、营养及饮食:肝硬化病人由于病程较长,长期营养及热量摄入不足,肝功能损害导致白蛋白合成障碍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加之多种原因引起的身体消耗,因而、病人多处于营养缺乏及低血容量状态。肝脏病变不断加重,可引起继发感染、大出血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2、内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随着胃镜的广泛开展,特别是急诊内镜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不仅对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及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紧急救治取得了显着疗效,而且由于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有效的预防出血。内镜下套扎加小剂量硬化剂联合治疗优于单纯使用硬化剂,且副作用小;再在胃底的曲张静脉延伸部分注射组织黏合剂,效果更好。
4.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对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选择必须考虑到本病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血流动力、肝脏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式。目前我国的门静脉高压仍主要是由肝硬化引起的,其外科治疗的目的则主要考虑解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引起破裂出血,其次是要解决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的诊断要点国际肝病
1.1门静脉高压定义正常门静脉压:5~10mmHg(7~14cmH2O)门静脉高压定义:-门静脉压力≥25mmHg(30cmH2O),肝静脉楔压或门静脉压力高于下腔静脉5mmHg-脾内压≥l5mmHg
1.2门静脉高压发生机理:前向学说(Forwardflowtheory)-门脉血流量后向学说(Backwardflowtheory)-门脉系统阻力
1.3门静脉高压的分类:肝前性:门静脉阻塞肝后性:肝静脉阻塞肝内性:纤维化、结节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肝星状细胞活化、NO、内皮素-12:几种常见的窦前性门静脉高压2.1先天性肝纤维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窦前性门静脉高压•肝实质正常,肝功正常,腹水少见•30%~70%有消化道出血•脾大、脾功能亢进•汇管区大纤维带,包含多个小胆管•先天性胆板发育异常•对动脉低血压敏感,大出血可诱导肝硬化
2.2特发性门静脉高压(IPH)•曾应用的名称Banti'ssyndrome,Noncirrhoticportalhypertension(NCPH)Noncirrhoticportalfibrosis(NCPF)HepatoportalsclerosisPortalvenopathy.•应排除:肝硬化、肝外门静脉梗阻、血吸虫病•在日本(IPH):多见于中年女性(75%),平均36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脾大、贫血.•在印度(NCPF):多见于青年男性(80%),平均30岁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贫血和脾大不常见•在美国:男女相同,年龄较大,消化道出血常为首发表现。肝功基本正常,常见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3:肝后(窦后)性门静脉高压3.1Budd-Chiari综合征•大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段阻塞•主要表现为明显肝大、腹痛、腹水,可有轻度黄疸•慢性梗阻者因侧支循环形成,腹水可不明显•诊断主要靠US、CT、MRI及造影•严重右心衰者可有类似表现,但不诊断为Budd-Chiari综合征
3.2肝小静脉阻塞性疾病(VOD)•肝内的小静脉受累,非血栓性病变•常有毒物或物理损伤暴露史•骨髓移植可导致VOD,与放射及化疗药有关•可发生于骨髓移植后1个月及数月内•接受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者亦可发生VOD
VOD临床表现与诊断•与Budd-Chiarisyndrome相似•可突然出现腹水和肝大•可发生于骨髓移植后1个月及数月内•诊断主要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3.3急性肝静脉系统血栓形成•>60%肝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与易栓疾病有关•>50%有原发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口服避孕药和妊娠是促发因素
临床表现•静脉炎综合征,肝窦压力、肝窦血液灌注•腹痛、发热,肝大且痛,急性门脉高压,大量腹水•可伴功能性肾衰•偶有脑病和肝衰竭•转氨酶升高5倍以上,通常高于20倍•凝血因子水平显著降低,低于50%正常值,通常低于30%正常值•胆红素几天后升高,可因基础血液病或肾衰竭而极度升高
诊断和治疗要点•急性肝衰竭、肝大、腹水•超声多普勒,MRI显像•CT增强、肝静脉造影(损害肾功能)和肝活检(出血)有一定风险•肝素抗凝、放腹水、扩容、抗感染•局部溶栓及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的症状
肝内型:按病理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窦前阻塞和窦后阻塞两种。窦前阻塞常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窦后性阻塞的常见病因是肝炎后肝硬化。
肝外型:主要是肝外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门静脉主要属支的阻塞所致。
症状
门脉高压症多见于中年男子,病情发展缓慢。症状与体征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进而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黑便及腹水等症状和体征,但主要是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和腹水。
(一)脾肿大:脾肿大多合并有脾功能亢进症状,如贫血,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一般而言,脾脏愈大,脾功能亢进愈显著。
(二)上消化道出血:当门静脉压力增高后,使胃底静脉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因此,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表现。常因溃疡、创伤而破裂出血。由于有肝功能损害致凝血机能障碍,出血多不易停止。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柏油样便等上消化道大出血症状。
(三)腹水:肝内型门脉高压症的晚期,腹水的出现是肝功能代偿不全的表现。在有腹水的病员中,腹壁浅静脉往往曲张较明显,有时伴有黄疸检查
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一般不困难,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可以通过食管钡餐检查确定。同时还需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
门静脉高压症症状
门静脉高压主要由各种肝硬化引起,在我国绝大多数是由肝炎后肝硬化所致,其次是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病情发展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有:脾脏肿大、腹水、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及门脉高压性胃肠病,以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最具特征性。这些临床表现常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如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低蛋白血症等。1.脾大、脾功能亢进充血性脾大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临床最早发现的体征。脾大伴脾功能亢进时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增生性贫血和血小板减低。易并发贫血、发热、感染及出血倾向。有脾周围炎时脾脏可有触痛。门静脉高压往往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脾脏的大小、活动度、质地与病程病因相关,如大结节性肝硬化者比小结节性肝硬化者脾大明显,血吸虫性肝硬化比酒精性肝硬化者脾大更为突出。
2.腹腔积液肝硬化晚期出现门静脉高压时,常伴发腹腔积液,其量往往超过500毫升,多在1~4升,有时达5~6升以上,最多时可达30升。腹腔积液可突然或逐渐发生,前者常有诱因,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酗酒等,致肝功能迅速恶化,血浆白蛋白明显下降,去除诱因后,腹腔积液较易消除;后者常无明显诱因,先有间歇性腹胀,数月后腹腔积液持续增加,不易消除。腹腔积液量少时仅有轻度腹胀感,随着量的增多,腹胀加重,并有食欲不振、尿少,甚至因过度腹胀引起腹肌疼痛或呼吸困难、心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体征方面:直立时下腹饱满,仰卧时蛙状腹,脐至剑突距离增大,脐至耻骨联合距离缩短;腹壁可有妊娠样白纹,甚或紫纹;腹壁、下肢或全身性凹陷性水肿,甚或阴囊水肿;胸膝卧位叩诊可发现300毫升腹腔积液,如有移动浊音或波动感,腹腔积液已超过1000毫升,大量腹腔积液时腹壁变薄,血管显露或怒张,可并发脐疝、股疝、切口疝、膈疝甚或胸腔积液。
3.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门体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是门静脉高压的独特表现,不仅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出血 出血是门体侧支循环形成静脉曲张后破裂引起的,是严重的并发症。(2)门体分流性脑病 有10%~20%的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代偿功能尚佳,但肠道产生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代谢,经肝外门体侧支循环分流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自发性门体分流性脑病,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类型,病人多在摄入大量蛋白质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限制蛋白质摄入病情常可自行缓解。(3)腹壁和脐周静脉曲张 腹壁静脉曲张显著者可呈海蛇头状称水母头征。沿静脉可触及震颤或闻及杂音,称之为克-鲍综合征。
4.门静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门静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是指长期门静脉高压所导致的胃肠黏膜血管病变,其发病部位依次为胃、小肠、大肠和直肠。根据其发病部位分为:(1)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患者常发生胃黏膜炎症、糜烂和溃疡,总发生率约为90%,也是本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被公认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不思饮食、腹胀和嗳气,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溃疡形成后也不出现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诊断依靠内镜检查。(2)门静脉高压性肠病(PHC) 临床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常伴有下消化道急、慢性出血的潜在因素。弥漫性樱桃红斑点可能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引起,而血管扩张和直肠静脉曲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无关。长期药物治疗可减轻肝硬化患者直肠黏膜弥漫性樱桃红斑点,同时降低门静脉压力。
究竟肝硬化患者胃痛是为什么
1、门静脉高压时,胃粘膜中的血流逐渐减慢,胃循环发生障碍,从而使胃粘膜淤血,导致胃粘膜的抵抗力下降,促使胃溃疡的形成,导致胃疼。
2、门静脉内含有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门静脉血液经流肝脏时,在肝脏内灭活。当门静脉高压时,肝脏的灭活受到影响,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而发生胃溃疡。
3、门静脉高压时,肠道吸收的毒素经胃循环进入体循环,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从而诱发胃溃疡。
肝硬化出现门静脉高压时,患者就会出现胃痛的情况,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如果发现患病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症的3大临床表现,尤其是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有特征性意义。
门静脉高压的一般治疗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的结果,起初可能无任何症状,但门静脉高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促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是造成肝硬化病人全身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紊乱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门静脉高压进行有效的治疗并防治并发症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对门静脉高压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改善,对本病例治疗的观念也得到了彻底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治疗本症的全新理念——早期,持续和终身治疗。
1.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 门静脉高压病人病情稳定而无明显其他并发症时,可根据以下原则综合治疗,以针对病因或相关因素治疗为主。
(1)休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在肝功能代偿期,一般不强调卧床休息,病情轻微者,可适当参加一般工作,但应适当减少劳动时间及劳动强度,注意劳逸结合,以不感觉疲劳为宜,病情较重或近期曾有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史者应停止工作,以保证有足够的卧床休息及睡眠时间,防止疲劳,休息可利于肝脏微循环的改善,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减轻肝损害。
(2)饮食:由于门静脉高压病人整个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软食,对于慢性肝病病人通过合适的饮食可以补充营养,改善肝脏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并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则上宜给予热量充足,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食物,食物中除含有高糖,高蛋白质(有肝性脑病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适当脂肪,维生素外,还应含有各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每天热量要保证在8371~12556(2000~3000卡),以高糖为主,如米,面,谷类,蛋白质每天给予100g左右,尽量选用富含各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较完全的蛋白质如鱼,瘦肉,禽,蛋,奶及豆制品等,脂肪一般不宜过多,每天30~50g即可,食物以软食为主,应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对食管胃黏膜造成机械损伤,尽量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饮酒,对于出现并发症或进食不足者,可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
(3)病因治疗:针对肝硬化发生的病因进行治疗是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基础,应积极消除病因,如肝炎性肝硬化病毒复制者可给予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治疗,近年应用拉米呋啶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疗效,但需长期用药,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应禁酒,血吸虫病肝硬化可给予吡喹酮,硝硫氰胺治疗。
(4)对症支持治疗: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进食不足或不能进食者,可给予极化液,能量合剂并加用维生素C,B族等静脉滴注,给予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普鲁卡因/溴米那/苯酚(爱茂尔)等,低蛋白血症者可给予人血白蛋白,新鲜血浆等输注,也可给予丙酸睾丸酮促进蛋白合成,也可根据病情给予复合氨基酸,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酌情补充维生素K,B12。
(5)护肝,降酶,退黄治疗:种类繁多,除上述各种维生素外,还可选用维丙胺,肝乐,联苯双酯,水飞蓟宾片,肝得健,甘草甜素(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原卟啉钠(护肝片),肌苷,辅酶A,促肝细胞生长素,苦黄,大黄等制剂进行治疗,疗效差异不大。
(6)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在尚无有效方法根治引起肝硬化原发病的情况下,减缓或阻止肝纤维化进程就显得相当重要,近年来防治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虽有较大进展,但临床疗效尚不理想,可给予干扰素,前列腺素,多聚不饱和卵磷脂,秋水仙碱,青霉胺,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及钙通道阻滞药等,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具有一定作用,另外还可给予中药制剂如丹参,复方鳖甲片,虫草菌丝,汉防己甲素等。
(7)腹水的治疗:腹水的出现是肝脏功能受损达一定程度的表现,肝功能愈差腹水愈难消除,故腹水的治疗重在纠正和恢复肝脏功能,肝脏功能基本正常,病人可无腹水出现,如病人仅有少量腹水,无需特殊处理,如病人腹水较多,则需要进行必要的治疗,由于水钠潴留是腹水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应从控制水钠摄入,促进水钠排出两方面进行治疗,促进水钠排出的方法主要有:给予利尿药,导泻法,腹腔穿刺放液术或者腹水自体回输治疗,如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可输入血白蛋白,血浆等,也可给予丙酸睾酮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如有继发腹腔感染,可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如为癌性腹水,根据癌肿的性质腹腔穿刺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