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肺气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气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肺气肿的病因是久病肺虚、易感外邪、痰浊储留,故其发生与发展有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因素,可采用辨证治疗。

1、痰浊壅肺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状,喘促气急,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2、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咯痰色黄粘稠,咯吐不爽,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口渴欲饮,身热微恶寒,溲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3、肺肾气虚

证候:喘促日久,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声低气怯,气不得续,动则喘促更甚,胸闷,心悸,咳嗽,痰多清稀或白如沫,形寒肢冷,夜尿多,重者面青唇暗,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4、肺肾阴虚

证候: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咳嗽痰少,质粘难以咯出,面红烦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肺肾。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肺热血热

面部痤疮以红色丘疹、粉刺和脓疱为主,伴油腻和少许红色结节,口干,心烦,失眠,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宜宣肺清热。方药为枇杷清肺饮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脾胃积热

皮疹色红,伴有宿食不消,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宜清热化湿通腑。方药为三黄丸合茵陈蒿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热毒

痤疮发生和轻重与月经周期明显有关,常伴有月经不调、情志不舒、乳房胀痛等不适,舌红苔微黄,脉弦细数。宜清热解毒。方药为二花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血瘀痰凝

痤疮以暗红结节、脓疱为主,反复发作,伴有凹凸不平的瘢痕和色素沉着,心烦多梦,便干,舌红或暗或有瘀斑,脉弦滑或细数。宜和营化痰散结。方药为二陈汤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慢支肺气肿中医治疗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 ,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 ,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多为慢支的早期并发症。本病属中医“喘证”范畴。现分型论治如下

1.风寒外感 :患者咳喘并作 ,痰白而稀 ,恶寒头痛 ,无汗 ,舌苔薄白 ,脉浮紧。

治则 :散寒宣肺 ,化痰平喘。处方 :杏仁、半夏各 10克 ,细辛 3克 ,炙麻黄、甘草各 6克。水煎分 3次服。

2.痰浊壅肺 :患者气喘咳嗽 ,痰多粘稠 ,咳而不爽 ,胸闷痛 ,苔白腻 ,脉滑。

治则 :祛痰平喘。处方 :陈皮 5克 ,半夏、茯苓各 12克 ,甘草 6克 ,杏仁、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 10克 ,川朴 9克。水煎分 3次服。

3.肺喘 :患者喘促气短 ,语言无力 ,咳声低弱 ,自汗畏风 ,咽喉不利 ,面红口干 ,舌质淡红 ,脉细软而弱。

治则 :益气养阴定喘。处方 :人参 9克 ,五味子 4克 ,沙参 12克 ,麦冬、紫苑、黄芪、桑白皮各 10克 ,黄芩、炙甘草各 6克。水煎分 3次服。

4.肾喘 :患者喘咳日久 ,动则喘甚 ,形疲神惫 ,汗出面青 ,肢冷腰酸 ,舌质淡 ,脉沉细。

治则 :补肾纳气。处方 :泽泻、熟附子各 9克 ,肉桂 (另焗水 ) 3克 ,熟地 12克 ,人参、山萸肉、丹皮、故纸、茯苓各 10克 ,五味子 4克。水煎分 3次服。

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1、风燥咳嗽: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2、风热咳嗽: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3、风寒咳嗽: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

2、肝火犯肺: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肺阴虚证: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5、综合治疗:散毒清热,化痰通气。

中成药:万灵定咳方。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大陵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肺气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1、痰浊壅肺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状,喘促气急,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2、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咯痰色黄粘稠,咯吐不爽,喘息气粗,胸部胀满,烦躁,口渴欲饮,身热微恶寒,溲黄便干,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3、肺肾气虚

证候:喘促日久,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声低气怯,气不得续,动则喘促更甚,胸闷,心悸,咳嗽,痰多清稀或白如沫,形寒肢冷,夜尿多,重者面青唇暗,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4、肺肾阴虚

证候:喘促气短,动则喘甚,咳嗽痰少,质粘难以咯出,面红烦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肺肾。

中医辨证治疗鸡眼

一、辨证选方

分析:鸡眼多因患处皮肤长期挤压或摩擦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流不畅,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外溢肌肤,故见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角质增生,患处皮损至圆锥状嵌入皮下,质坚硬,摩擦疼痛,舌尖红,苔腻,脉弦涩,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养血润肤,化瘀解毒,佐以行气通络。

方药: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当归20g,赤白芍各10g,生地20g,鸡血藤30g,胡麻仁10g,女贞子15g,生黄芪15g,苦参 10g,白鲜皮10g,地丁20g,连翘30g,香附20g,木贼20g,甘草10g。煎服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后放温口服。二煎 20分钟后去渣,加水1000ml,煎40分钟,用药渣熏洗患处,1日2次。

二、外治法

1.鸡眼小验方:方法: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布固定,经1周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的肉芽组织,数日即痊愈。

2.蓖麻子外敷治疗鸡眼:用法:用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内埋烧以爆炸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表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3.鸦胆子捣烂后局部外敷,5天换药1次,用药前以有孔胶布保护损害周围皮肤,将药涂于皮损上再盖胶布固定。

4.先用小刀修削硬皮后敷贴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鸡眼散(朱砂、水杨酸、淀粉),以橡皮膏保护周围皮肤。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

手法也就是推拿,其取穴与针刺的穴位基本相同。手法上一般会在双侧面部轻柔地按摩与推拿,重点按摩的部位是患侧,推拿时手法不宜过重,同时还可向患侧施以牵正推拿,主要采取的手法为掌揉、拇指推拿及点揉穴位,包括上下眼眶等。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发烧的中医辨证治疗

1、外感风热:

症候:发热有汗、鼻涕浊黄、咳嗽稠浓、口干微渴、咽痛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浮数脉象。

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或桑菊饮。发烧重者加黄芩,肿咽喉加元参、浙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外感风寒:

症候:发烧恶寒、无汗、打喷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脉浮紧、舌质稍红、苔薄白等。

常用的方药是:荆防败毒散。如果属盛热者,可添加黄芩;体虚者则可酌量添加党参、白术。

3、外感湿热:

症候:呈现身热较轻,但身重,口渴不欲饮,神疲力倦,腹脘胀满,不欲饮食,大便秘结,小便少,舌质淡红,苔腻,脉涩。

中医的疗方是以清热去湿,芳香化浊为主。代表方是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病情较严重的,可加添黄芩、滑石,湿邪较重的,可加薏米。

4、外感暑热:

症候:壮热心烦、口渴欲饮,头昏重,烦躁难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赤唇红,舌质红,脉洪大而数。

痱子的中医辨证治疗

痱子患者的中医治疗原则应以消暑解热为主,方用消暑汤加减。痱子的中医外治疗法如下:

1、马齿苋煎水温洗后,外扑痱子粉;

2、痱子草30克、鲜丝瓜叶15克,水煎取汁,待冷湿敷或沐浴;

3、脓痱者选用玉露散、鹅黄散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

4、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入少量冰片外扑。

5、其他:绿豆适量,小火煮烂、频饮之;鲜冬瓜皮或鲜西瓜皮,外搽患处。

相关推荐

霍乱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泻吐期: 1、暑热证: (1)主证:吐泻骤作,吐物有腐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脉象滑数。 (2)治法:清热避秽法,方用《霍乱论》黄岑定乱汤加减。 (3)成药:玉枢丹(紫金片),有呕吐者先服此丹1?5g,服后呕吐稍止,再服汤药。 2、暑湿证: (1)主证:突然泻吐,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体倦思睡,舌苔白腻,脉象缓。 (2)治法:芳香化浊,温运中阳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成药:藿香正气水(丸),每次2瓶(6g),日服2至3天。 (二)脱水虚脱期: 1、气阴两虚证: (1

脚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

近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方法1:中药治疗 优点:中医治疗近视眼主要是根据全身情况采用中药整体辨证论治,认为脏腑尤其是肝肾在视力的调节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药的疗效与近视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近视程度越轻,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越高。 缺点:大多的中药对假性近视疗效明显,但对真性近视有效的方剂较少,对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 方法2:针灸治疗 优点:针灸疗法防治近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针灸诸法中,以梅花针叩刺与耳穴压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临床采用较多早期治疗系在传统穴位上进行扎刺。 缺点:针灸治疗青少年近

盗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是熟睡后汗液窃出,醒来即止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本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所引起,临床以睡眠出汗,醒后即止,五心烦热,舌红口干等为主证。男女老幼,均可见之。本症以虚热为多见,但气虚、阳虚、湿热亦间或有之。 治疗本症,根据盗汗的特点,以滋阴敛汗为法,采用加减当归六黄汤治之。笔者用此方治疗不少的男女老幼盗汗者,取得良好的效果。药用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每日水煎服1剂,每剂煎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中医指出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

脚臭的中医辨证治疗

按摩穴位治脚臭:洗脚时,将双脚放在盆内温水中泡两三分钟,待双脚都热了,用一只脚的足跟压在另一只脚趾缝稍后处,然后将脚跟向前推至趾尖处再回搓,回拉轻,前推重,以不搓伤皮肤为宜。每个趾缝搓50一80次,双脚交替进行。速度为每分钟100一120次。每晚一次,脚气较重上部皮肤已破者不宜用此方法。 穿除臭袜治脚臭:脚臭产生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穿到品质低劣的袜子,可以试试看购买品质较高的除脚臭健康袜增加透气度,或许可以对脚臭问题有相当的帮助,比如用抗菌棉或竹纤维材料纺织的一般性除臭袜子,以及目前效果最好的银纤维材料的杀

腰酸的中医辨证治疗

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膏药治疗: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而且传统膏药外治法具有无痛苦、无并发症、安全便捷、疗效肯定等一系列优点,早已成为众多患者所首选之治疗方案。 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查出月经不调怎么进行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月经不调不胜其扰,中医出马轻松调理!血淤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不断往后推,行经时经血颜色呈暗红色,量较少且有血块。查出月经不调怎么进行对症治疗?一般伴有剧烈的腹痛感,血块排出后可症状可减轻。在治疗月经不调的时候应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可选用益母草膏、桂枝茯苓丸等中成药,疗效都不错。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血虚型月经不调可表现为经期不断往后推,行经时经血量较少且色谈质稀,患者平时经常会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等情况,面色也比较偏黄。在治疗

肝肿瘤中医辨证治疗

1、肝热血瘀型:上腹胀满,疼痛拒按,可触坚硬包块,胸胁窜痛,烦热口干,口苦欲饮,便干溺黄。或短赤,肤燥无华,舌质淡或暗红,时有齿痕,苔白厚,脉弦数或弦滑有力。治当清肝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培土固元。药用半枝莲、板蓝根、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蟾皮粉、蜈蚣、柴胡、白芍、元胡、田三七、丹参、干七、海藻、生牡蛎、夏枯球、白术、晒白参、茯苓、木香、另用人工牛黄引药入肝。便干结加知母、大黄,痛加威灵仙、五灵脂、蒲黄、徐长卿等,实际就是“华虎内攻汤”加减运用。 2、肝盛脾虚型:表现为上腹包块,胀顶不适,消瘦乏力,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