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
(1)疼痛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较多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4)心律失常在发病的1~2周内,尤其在24小时内,75%~95%的病人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0mmhg),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每小时少于20ml),反应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室衰竭,发生率约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随后可出现右心衰表现。而右室梗塞者一开始即为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时,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难识别,大多表现为显著的心前区成胸骨后疼痛,疼痛多表现为绞窄式、紧缩样、压迫感,伴有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长,一般均超过15分钟,含化硝酸甘油休息均不能缓解,如果又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中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塞症状多不典型,无疼痛或疼痛不剧烈的患者,应注意下列情况:凡4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脉搏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等心力衰竭表现,或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高血压病患者突然血压显著下降,尤其同时伴有心力衰竭者,也应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对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注意追随观察和对比如果能作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检查,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更为有益。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病因是什么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心衰和心功能不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肌收缩,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有效地排到主动脉和肺动脉去,故常说心脏犹如一个泵,即心泵。泵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心原性休克。泵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而心肌梗塞前,患者的心功能可以完全正常,一旦心肌梗塞发生,心功能在短则几小时内就可以急剧减退。泵衰竭一词是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塞所造成的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因此泵衰竭主要就是指急性心肌梗塞的左心功能不全竭和心原性休克。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往往是一慢性过程,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代偿,这些代偿机制在适当范围内均能提高心排血量,但超过极限反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心功能不全加重。
对于泵衰竭的病人来说,没有那么多充足的时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代偿。因为在短时间内,许多代偿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心脏的腔室既不能一下子扩张,心肌也不会马上肥厚起来,仅仅能依赖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兴奋,提高心率、增加心室舒张末压来进行代偿;但心肌的氧消耗大大增加,得不偿失,反而会引起肺瘀血和肺水肿的发生。由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和泵衰竭的代偿机制不尽相同,当然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也有区别。但随时间的推移,急性泵衰竭可转变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也能因病情的急剧变化而出现泵衰竭的征象。
心肌缺血冠心病是同一种病吗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最为引人注目和常见的是"心绞痛",而危险性最大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往往导致抢救不及而猝死。但有一部分病人却从未有过心绞痛,甚至在心肌梗塞时也未有过疼痛,而主要是表现为胸闷或心前区不适
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症状、发作时的心电图等即可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应行运动心电图实验、核素心肌灌注扫描等检查以明确诊断,24小时持续心电监测(Holter)对诊断也有帮助。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目前主要的诊断依据是典型症状、心电图演变过程和心肌酶学演变的证据。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不仅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性质、程度,而且对后期治疗起到决定性指导意义。
由于目前冠心病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的医疗界尚无根治冠心病的方法或特效药物。所有的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症状的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缺水有什么危害
1.心律失常
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测,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等表现。临床医生对这类病人曾采取电流电击复律,结果无效,而迅速静脉补液扩容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可见,失水是心律失常的祸根之一。
2.体内有害物质蓄积
慢性缺水,不仅使尿量减少,还使皮肤功能减退,汗腺分泌减少。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危害相当大,它可损害多个器官、多种组织,加速人体衰老。
3.心肌梗塞
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心脏灌注下降,心肌缺血,心排血量降低,因而容易造成心肌损害,严重可导致心肌梗塞。临床上,因急性腹泻导致心肌梗塞的例子时有可见,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4.脑血栓形成
血液黏稠度过高是引起脑血栓重要原因之一。而血液黏稠除血脂异常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缺水。其中夜间失水最为严重,使血小板凝聚力与黏附力加强,因而清晨是脑血栓的发病高峰。
5.白内障
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在机体缺水时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浑浊而致视力下降。资料表明,既往曾发生1次急性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几率增高,曾有2次脱水者,白内障发生率更高。
心绞痛的症状 心绞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心绞痛常常与一些疾病容易被混淆,往往许多人把心绞痛的症状与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状混淆,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时间更长,可持续长达数小时,而心绞痛的疼痛时间一般只在十五分钟以内。心绞痛与肋间神经痛也容易被混淆,肋间神经痛不局限于胸前,一般为灼痛感,并且手臂抬起的时候容易产生疼痛。患者要懂得区分心绞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才能够对心绞痛进行更好的预防与治疗。
以上是关于心绞痛临床表现的一些常识,只有了解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对这种疾病进行预防以及判断,才能提高治愈的几率。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按照病因、病理、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不同,心肌梗死可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除上述共有的表现外,各有其特殊性。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心肌梗塞症状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无痛的病人,诊断较困难。凡年老病人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此外年老病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塞处理,并在短期内反复进行心电图观察和血清心肌酶测定,以确定诊断。
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
一、心绞痛
心绞痛的疼痛性质与心肌梗塞相同,但发作较频繁,每次发作历时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前常有诱发因素,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或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无变化或有ST段暂时性压低或抬高,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含有硝酸甘油片疗效好等,可资鉴别。
二、急性心包炎
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有ST段和T波变化。但心包炎病人在疼痛的同时或以前,已有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疼痛常于深呼吸和咳嗽时加重,体检可发现心包摩擦音,病情一般不如心肌梗塞严重,心电图除aVR外,各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无异常Q波出现。
三、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可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左胸导联T波倒置等,与心肌梗塞的变化不同,可资鉴别。
四、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等病人可有上腹部疼痛及休克,可能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疼痛波及上腹部者混淆。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难作出鉴别,心电图检查和血清心肌酶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主动脉夹层分离
以剧烈胸痛起病,颇似急性心肌梗塞。但疼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肢,两上肢血压及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少数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或偏瘫。X线胸片、CT,超声心动图探测到主动脉壁夹层内的液体,可资鉴别。
冠心病的类型和症状
(1)原发性心脏骤停: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没有可以作出其他诊断的依据。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诸于猝死。以往缺血性心脏病的证据可有可无,如果发生死亡时无人见到,则诊断是臆测性的。
(2)心绞痛: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a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之内。b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c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逐渐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改变。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性心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3)心肌梗塞: ①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或没有,可以主要为其它症状。 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a 静止的损伤电流;b t波对称性倒置;c 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d 传导阻碍。 血清酶:a 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随后降低。这种变化,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肯定性变化。b 不肯定改变为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有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线。 判定:a 肯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和/或肯定性酶学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b 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某些患者可呈现自发性胸痛,有时可伴有心电图改变,但无新的酶变化,其中某些病例可诊断为dressler氏梗塞后综合征,某些为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另一些则为急性心肌梗塞复发,可能有扩展。其它的诊断措施可能有助于建立确切的诊断。 ②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常根据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及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血清酶改变而诊断。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多种原因而发生心力衰竭,它可以是急性心肌梗塞或早先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或可由心绞痛发作或心律失常所诱发。在没有以往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或心电图证据的心力衰竭者(排除其他原因),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属推测性。
(5)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唯一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阻塞,否则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是臆测性的。 “梗塞前心绞痛”和“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二名称不包括在本报告内。因为根据本组意见,前者的诊断是回忆诊断,仅在少数病例中得到证实。而后一诊断的所有病例均可归属于本报告所描述的缺血性心脏病分类中的一种。
冠心病的类型有哪些
冠心病的类型有哪些?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表现为去血腥冠心病,但是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可以将冠心病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几种类型,接下来就让我们对以上的几种类型的冠心病进行详细的介绍。
(1)原发性心脏骤停: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没有可以作出其他诊断的依据。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诸于猝死。以往缺血性心脏病的证据可有可无,如果发生死亡时无人见到,则诊断是臆测性的。
(2)心绞痛: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a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之内。b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c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逐渐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改变。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性心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3)心肌梗塞: ①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或没有,可以主要为其它症状。 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a 静止的损伤电流;b t波对称性倒置;c 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d 传导阻碍。 血清酶:a 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随后降低。这种变化,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肯定性变化。b 不肯定改变为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有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线。 判定:a 肯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和/或肯定性酶学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b 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某些患者可呈现自发性胸痛,有时可伴有心电图改变,但无新的酶变化,其中某些病例可诊断为dressler氏梗塞后综合征,某些为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另一些则为急性心肌梗塞复发,可能有扩展。其它的诊断措施可能有助于建立确切的诊断。 ②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常根据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及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血清酶改变而诊断。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多种原因而发生心力衰竭,它可以是急性心肌梗塞或早先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或可由心绞痛发作或心律失常所诱发。在没有以往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或心电图证据的心力衰竭者(排除其他原因),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属推测性。
(5)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唯一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阻塞,否则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是臆测性的。 “梗塞前心绞痛”和“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二名称不包括在本报告内。因为根据本组意见,前者的诊断是回忆诊断,仅在少数病例中得到证实。而后一诊断的所有病例均可归属于本报告所描述的缺血性心脏病分类中的一种。
冠心病的类型有哪些?经过了以上几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这些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进行治疗,患者一定不要盲目的吃药只有正确的诊断出来了病症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功能不全心衰是什么问题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肌收缩,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有效地排到主动脉和肺动脉去,故常说心脏犹如一个泵,即心泵。泵衰竭,是指在短期内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其中包括心原性休克。泵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而心肌梗塞前,患者的心功能可以完全正常,一旦心肌梗塞发生,心功能在短则几小时内就可以急剧减退。泵衰竭一词是用于描述急性心肌梗塞所造成的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因此泵衰竭主要就是指急性心肌梗塞的左心功能不全竭和心原性休克。
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往往是一慢性过程,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代偿,这些代偿机制在适当范围内均能提高心排血量,但超过极限反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心功能不全加重。
对于泵衰竭的病人来说,没有那么多充足的时间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代偿。因为在短时间内,许多代偿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心脏的腔室既不能一下子扩张,心肌也不会马上肥厚起来,仅仅能依赖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兴奋,提高心率、增加心室舒张末压来进行代偿;但心肌的氧消耗大大增加,得不偿失,反而会引起肺瘀血和肺水肿的发生。由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心衰)和泵衰竭的代偿机制不尽相同,当然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也有区别。但随时间的推移,急性泵衰竭可转变为充血性心功能不全,而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也能因病情的急剧变化而出现泵衰竭的征象。
冠心病的类型有哪些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表现为去血腥冠心病,但是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可以将冠心病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几种类型,接下来就让我们对以上的几种类型的冠心病进行详细的介绍。
(1)原发性心脏骤停:原发性心脏骤停是一突然事件,设想是由于心电不稳定所引起;没有可以作出其他诊断的依据。如果未作复苏或复苏失败,原发性心脏骤停归诸于猝死。以往缺血性心脏病的证据可有可无,如果发生死亡时无人见到,则诊断是臆测性的。
(2)心绞痛: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a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之内。b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c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逐渐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改变。 某些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时出现暂时性的st段抬高,常称为变异性心绞痛。但在心肌梗塞早期记录到这一心电图图型时,不能应用这一名称。
(3)心肌梗塞: ①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诊断常根据病史、心电图及血清酶的变化而作出。 病史:典型的病史是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有时,病史不典型,疼痛可以轻微,甚或没有,可以主要为其它症状。 心电图:心电图的肯定性改变是出现异常、持久的q波或qs波以及持续一天以上的演进性损伤电流。当心电图出现这些肯定性变化时,仅凭心电图即可作出诊断。另一些病例,心电图示有不肯定性改变,包括:a 静止的损伤电流;b t波对称性倒置;c 单次心电图记录中有一病理性q波;d 传导阻碍。 血清酶:a 肯定性改变包括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或开始升高和随后降低。这种变化,必须与特定的酶以及症状发作和采取血样的时间间隔相联系。心脏特异性同功酶的升高亦肯定性变化。b 不肯定改变为开始时浓度升高,但不伴有随后的降低,不能取得酶活力的曲线。 判定:a 肯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出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和/或肯定性酶学变化,即可诊断为明确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b 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当序列、不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持续超过24小时以上,伴有或不伴有酶的不肯定性变化,均可诊断为可能的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可典型或不典型。 在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某些患者可呈现自发性胸痛,有时可伴有心电图改变,但无新的酶变化,其中某些病例可诊断为dressler氏梗塞后综合征,某些为自发性心绞痛患者,另一些则为急性心肌梗塞复发,可能有扩展。其它的诊断措施可能有助于建立确切的诊断。 ②陈旧性心肌梗塞:陈旧性心肌梗塞常根据肯定性心电图改变,没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及酶变化而作出诊断。如果没有遗留心电图改变,可根据早先的典型心电图改变或根据以往肯定性血清酶改变而诊断。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多种原因而发生心力衰竭,它可以是急性心肌梗塞或早先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或可由心绞痛发作或心律失常所诱发。在没有以往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或心电图证据的心力衰竭者(排除其他原因),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属推测性。
(5)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唯一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明冠状动脉阻塞,否则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仍是臆测性的。 “梗塞前心绞痛”和“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二名称不包括在本报告内。因为根据本组意见,前者的诊断是回忆诊断,仅在少数病例中得到证实。而后一诊断的所有病例均可归属于本报告所描述的缺血性心脏病分类中的一种。
老年人缺水的五大危害
一、脑血栓形成
血液黏稠度过高是引起脑血栓重要原因之一。而血液黏稠除血脂异常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缺水。其中夜间失水为严重,使血小板凝聚力与黏附力加强,因而清晨是脑血栓的发病高峰。
二、白内障
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在机体缺水时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浑浊而致视力下降。资料表明,既往曾发生1次急性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几率增高,曾有2次脱水者,白内障发生率更高。
三、心律失常
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测,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等表现。临床医生对这类病人曾采取电流电击复律,结果无效,而迅速静脉补液扩容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可见,失水是心律失常的祸根之一。
四、体内有害物质蓄积
慢性缺水,不仅使尿量减少,还使皮肤功能减退,汗腺分泌减少。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危害相当大,它可损害多个器官、多种组织,加速人体衰老。
五、心肌梗塞
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心脏灌注下降,心肌缺血,心排血量降低,因而容易造成心肌损害,严重可导致心肌梗塞。临床上,因急性腹泻导致心肌梗塞的例子时有可见,要应引起高度重视。
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1)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 我国约有1/3~1/4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症状很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往往不出现疼痛症状,而表现为胸闷或气促。下壁发生梗塞时病人可以上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急性心肌梗塞发病3小时内病人可以各种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时,病人可表现为突然咳嗽、气促、肺部罗音、四肢冷、大汗、虚脱或晕厥、血压下降等。有时不典型的心绞痛可表现为头痛、咽痛、牙痛或上颌痛等。当年龄在 40岁以上的病人出现难以解释的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另外,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学检查也可出现不典型改变。对于怀疑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应根据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严密监护,必要时可作心肌核素显像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直至心肌梗塞的诊断明确或排除。
(2)梗塞面积的估计急性心肌梗塞中,梗塞范围的大小决定了病情的严重程度、近期和远期的预后,因此,估计梗塞面积意义十分重要。可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和泵功能情况估计梗塞面积。当梗塞面积在15%以内时,左室充盈压开始升高,但可无临床体征,为泵功能I级。当梗塞面积达20%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临床出现肺底湿罗音及肺瘀血X线征,为泵功能1/级。当梗塞面积达25%时,肺毛压显着增高超过2.66kPa,临床出现肺水肿征,为泵功能Ⅲ级。当梗塞面积超过35%时,临床出现心原性休克,为泵功能Ⅳ级。另外,心肌核素显像及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出梗塞范围的大小。
(3)无Q波型心肌梗塞 有少数病例的心电图始终都不出现Q波,而表现为ST—T或仅为T波的动态演变,临床将其称为无Q波型心肌梗塞。无Q波型心肌梗塞在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近期和远期预后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都与有Q波型心肌梗塞有重要区别。无Q波型心肌梗塞的梗塞冠状动脉通畅率远高于有Q波型心肌梗塞,能存活的心肌数量较多,侧支循环亦较丰富,住院期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住院期病死率均较低。但无Q波型心肌梗塞的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较高,且再梗塞率与远期病死率较有Q波型心肌梗塞高。远期病死率高的原因与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塞和缺血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有关。
(4)梗塞区延展与梗塞壁扩展 前者指梗塞范围扩大,亦即坏死心肌数量增加。后者指梗塞早期梗塞区心肌持续的不成比例的变薄和扩张,但不伴有坏死心肌数量的增加。前者实际是一种早期再梗塞的表现,其临床重要性显而易见。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后出现复发性胸痛、心律失常或临床情况恶化,并伴有心电图出现新的变化及血清CK或CK—MB再升高时,即为梗塞区延展。梗塞壁扩展虽然没有坏死心肌数量的增加,但导致无功能心肌节段面积扩大,左室扩大和变形,即发生“左室重构”,这类病人易发生心力衰竭、室壁瘤及心室穿孔。二维超声心动图床边动态观察能早期发现梗塞壁的扩展。